劳动技术教案

时间:2025-09-01 09:38:28 教案 我要投稿

劳动技术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技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技术教案

劳动技术教案1

  凉拌黄瓜

  教学目标:

  1.掌握切、拌的技术。

  2.让学生通过制作冷盘——蒜泥黄瓜,体验做菜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养成遵守纪律、认真细心、勤俭节约以及与他人合作协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切、拌的技术,切的技术和菜肴的咸淡控制。

  教学准备:黄瓜、蒜、调料、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你吃过凉拌菜吗?你觉得味道怎样?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二)总结做法:

  1.凉拌黄瓜属于哪一类?你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吗?

  2.请同学示范切黄瓜?3.讲解注意点及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

  (四)评比小组民主评议,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评它?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做凉拌黄瓜,回家以后,我们还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做另外的.凉拌菜,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动手,多才按语,做生活的主人,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好帮手。

劳动技术教案2

  教学目标:

  学会制作冰镇番茄

  教学准备:

  冰箱、糖、番茄、盘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洗净番茄后去皮

  2、将番茄装入盘中并加糖 3、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 4、数分种后取出食用

  三、布置课后任务

  因条件的限制,只能在家里完成。

劳动技术教案3

  活动目的:

  1、 通过学生的个性展示,结合口语自由表达,使学生明确理想的含义,知道应正确选择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受到一次理想教育。

  2、 通过学生的`口语自由表达,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活动过程:

  一、导语: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那么,你认为理想是什么?

  话题一:理想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话题二:我的理想

  师小结,并结合贴吧中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使之明确:正确选择理想很重要!

  话题三: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想

  话题四:如何使理想化为现实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播放flash动画《我的未来不是梦》,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理想实际,讨论认识到必须不懈努力,才能使自己的美好理想最终化为现实。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理想的话题,最后请你用几句话概括,今天同大家交流的收获。(生自由表达)。

劳动技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的剪纸工艺。

  2、学会剪出单色对称的图案。

  教学准备:各式团花、花边作品,相关的电教课件设备

  每个学生准备:剪刀一把、小刀一把、彩色纸一张、白纸一张、直尺一把、铅笔一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欣赏美丽的图案花边剪纸作品。介绍中国剪纸艺术。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38至41页,感知图案剪纸的步骤和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示范图案剪纸的步骤和方法:

  A、选样裁纸:裁成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

  B、折纸。将正方形纸折叠成八折,这只时反面朝外、封口朝左、开口向上。

  C、花样。

  D、剪图形。

  E、展平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展示学生的剪纸作品。

  (2)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自己设计一个对称图案画一画,剪一剪,看谁剪出的图案最美观。

劳动技术教案5

  四年级劳动技术教案主题:制作纸飞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飞机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掌握基本的剪、折纸技巧;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纸张、剪刀、尺子、铅笔、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纸飞机的作用和应用场景,并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纸飞机,引发学生对纸飞机的兴趣。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纸飞机的制作原理和主要步骤,包括剪纸、折纸和设计细节等,让学生了解制作纸飞机的基本知识。

  3.实践操作(30分钟)

  (1)学生打开纸张,利用尺子和铅笔在纸上画出纸飞机的图样;

  (2)学生按照图样剪出纸飞机的'形状;

  (3)学生按照指导折叠纸飞机的主体部分,注意折痕和角度的准确性;

  (4)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纸飞机的装饰,如画上彩色图案;

  (5)学生进行试飞,测试纸飞机在不同角度和力度下的飞行情况,并记录下来。

  4.分享交流(10分钟)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纸飞机,并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改进之处,鼓励大家多角度思考和改进。

  5.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纸飞机制作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并回顾今天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6.反思(5分钟)

  学生对今天的实践操作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制作纸飞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明确下一次实践操作的目标。

  四、拓展应用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纸飞机,如原理相同但飞行距离、飞行形态有所不同的纸飞机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纸飞机,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剪纸时的准确度和折叠时的细心程度。同时,学生通过试飞来测试和改进自己的纸飞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设计和创意,扩展了自己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劳动技术教案6

  教学目标:

  学会无土栽培常春藤的方法

  教学准备:

  铲子、洒水壶、常春藤、珍珠岩、细沙、花盆、营养液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二、学学做做

  1、洗净泥土:洗净常春藤根部的泥土,并作适当的修剪。

  2、准备基质:固体其质选用2份珍珠岩加1份细沙,然后将基质搅拌均匀。

  3、远用中号吊盆,将搅拌好的`基质上进行栽种,一般每盆栽3、5棵

  4、第一次要浇透,以后每隔几天浇一次。

  三、总结

劳动技术教案7

  简析教材:

  “缝布袋”一课是“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中的手工缝制内容。在小学阶段,关于手工缝制这一内容,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本课教学旨在通过缝制布袋,强调工具针的使用,落实平针针法的技能,体会同学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点,要落实穿线、打结这两个技能;第二点,掌握用平针缝制的技能;第三点:学会收针的技能。

  当然,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我觉得学习应该选择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学生制作的作品除了教材内容中的布袋,还可以是“小笔袋”、“环保袋”等等。教学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用武之地”,真正认识到缝制技能是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从而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手工缝制是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之一,这种劳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也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很多产品,丰富我们的生活。

  (2)了解缝制常用的工具是针,材料主要是线与各种纺织原料。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只简单的小布袋。

  (2)初步尝试用平针法把小布袋缝制好,要求尽量缝得针脚匀称,缝合平整。

  (3)能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赞赏和修改的意见,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小布袋,感受到自己已经很能干,并愿意缝纫作品为家人服务。

  (2)在与同伴一起合作、讨论制作的步骤,一起互相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是一种创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模仿、实践,掌握平针缝制的技术。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缝制过程中两手的协调配合和收针时的打结,有一定难度。

  阐述教法

  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出示照片、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的。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录像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录像特写,将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直观的展示出来,这样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讲解,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位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清楚地得到技能学习的指导,然后再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更好的掌握以上技能,从而能够独立制作手工缝制作品。

  指导学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通过各式各样布袋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在孩子渴望学习这种技能的'状态下,对孩子进行技能的细致指导,效果将事半功倍。同时,也能有效的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该节课对以下几点基本技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穿线:一般情况下,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并把线的一端剪尖,然后进行穿线。打结:关于打结的方法有许多,通过录像和老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强调结的大小要根据布的密疏来定。

  平针:虽然一上一下看似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左手拿布,右手拿针的缝制动作配合协调,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此孩子要进行充分的实践练习。收针:要求不留下过长的线,这样才能使布袋收口紧密。

  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将给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安排:了解针线缝制,初步掌握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

  第二课时安排: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的巩固,及针法的拓展,如平针、回针等。

  第三课时安排:学习制作布袋的流程,通过设计、讨论、合作、实践,制作出精致的布袋。

  接下来,我就重点对第一课时教学,说说我的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学生要准备好针、线、剪刀、布。

  教师准备好录像和课件。

  一、创设情景,了解手工缝制。(5分)

  设计意图:

  1、通过观察自己的衣服,裤子的边缘,发现通过针线缝,可以把两块布缝起来。

  2、通过课件了解针线的发展史,使学生对手工缝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通过认识工具与材料,让学生更加清楚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4、通过优秀布袋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手工缝制的兴趣及积极性。

  二、学习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的基本技能。(20分)

  该环节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制作。所以,在该环节中,我在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录制了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四段操作小片断,试图通过边看录像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知道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更好的掌握手工缝制的基本技能。为什么不直接演示,而要通过录像演示呢?原因有两点:1、书上确实已经将整个缝制布袋的操作流程以照片的形式出示,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所以对于较为抽象的照片,大部分学生都看不懂,因此在后续的操作中就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课堂的教学。2、以上这么多的技能学习,工具非常细小,动作非常细巧,如果只是空口说说,或直接演示一下,效果是非常差的。而录像就很好的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

  除此以外,在课前,我对学生座位的安排也作了精心的调整,由2人一组调整为4人一组。这样的调整,主要是由于每个班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在初次练习实践中通过四人小组的相互合作及互相帮助,既让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有了表现自己和帮助别人的机会,而且让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的缝制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增加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采用平针缝制,设计制作平面图案。(13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平面图案,用平针缝制图案,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巩固了平针缝制的技能,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有所获,感受到掌握缝制技能的乐趣。

  四、课的延伸。(2分)

  由于手工缝制这节课,学生在缝制作品时,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在课中练习的时间有限,不能对缝制技能进行很好的巩固,所以,在课的最后布置-----用平针缝制出漂亮的图案作为课外作业,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实效性,更好的落实平针法的技能。为后续制作布袋,打下扎实的基础。

劳动技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面具”。

  2、了解面具的种类、材料等知识。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有创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面具示范作品,其他面具样品,面具艺术的资料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卡纸、橡皮筋、制作材料袋。

  教学过程:

  一、了解面具。

  1、展示各种各样的面具(可以让几个同学戴上),调动学生的兴致和动手制作的欲望。

  2、赏析面具:从面具表现的题材内容上,从面具造型的形态上给面具分分类。烁烁我们见过的(从影视上,在舞会中)或自己使用过的面具。

  3、介绍面具及面具的`种类(人物、动物、卡通、平面,半拉体)

  二、制作面具

  1、展示面具示范作品。

  2、对照示范作品读懂卡片上的制作步骤示意图(小组内讨论)

  3、按步骤完成面具的制作。

  4、用彩色卡纸装饰面具(可以在面具的眼部涂上自己认为合适的颜色),尽可能装饰得与众不同。

  三、设计,制作面具。

  1、熟悉面具的种类和面具的不同造型。

  2、自备材料,创意设计,画出要制作面具的形象草图。

  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

  四、戴面具,做游戏——猜一猜,我是谁? 选择一种游戏,戴上面具玩一玩。

劳动技术教案9

  设计意图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感受不同立交桥,体会立交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它又与幼儿的生活很接近,每天都要接触,可是能有几个幼儿会对立交桥的特点有很细致完整地了解呢?所以设计了这次活动,让由儿真正了解"立交桥"的含义和特征。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 感受立交桥的形态,进一步了解立交桥的功能。

  2、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都见过城市里的一些立交桥。

  环境准备

  城市里常见立交桥的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我知道的立交桥。

  小朋友,你见过立交桥吗?你看到的立交桥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你们分别是从立交桥的什么地方看的?有什么感觉?这些桥为什么叫“立交桥”呢?

  二、欣赏漂亮的立交桥。

  师带来了一些立交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说你最喜欢那座立交桥,为什么?你最喜欢那座立交桥?有几层?有哪些你觉得特别的地方?这么多立交桥,你觉得哪些立交桥是从上面往下看到的?哪些是从下面往上看到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标志,它可以让汽车畅通无阻的通过一个个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红绿灯,免去交叉路口拥堵的烦恼。现在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桥,城市立交桥越多城市现代文化程度越高。

  三、师幼讨论:立交桥的作用。

  你觉得城市里有立交桥好吗?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你遇到过吗?为什么会堵车呢?在城市的什么地方需要立交桥?为什么?

  附:儿歌《立交桥》

  立交桥像彩虹,

  高高架起在空中,

  沟通东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顺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四、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2、引导幼儿在建筑区搭建各式立交桥。

  活动反思

  课前幼儿对各种立交桥已经有所认识,对立交桥也产生了比较高地兴趣,尤其是双重立交特别感兴趣,通过师幼讨论,我发现幼儿对立交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一活动基本上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

劳动技术教案10

  兔子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中国民间花灯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得到提高,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学习制作兔子灯,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点:制作兔子灯。

  教具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花灯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成品、半成品兔子灯骨架、各色纸。

  3.制作材料:铁丝若干、丝网材料若干、线、胶布。

  4.制作工具:剪刀、小刀、强力胶、尖嘴钳、缝衣针、大头针。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提高兴趣。

  (1)播放我国南北方张灯结彩闹元宵节的录像片段,感受节日的气氛,了解元宵灯会的由来。

  (2)欣赏一组彩灯图片,了解彩灯的造型特征与艺术特色。彩灯的造型特征有几何形的(如宫灯、大红灯笼),有象形的(如荷花灯、鸟儿灯、兔子灯)。

  (3)介绍制作花灯的三步骤:扎糊一饰。

  2.学习制作,研究讨论。

  (1)观察教师已经制作好的兔子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2)小组研究讨论兔子灯的`制作过程。

  (3)看教师展示半成品的兔子灯材料,现场表演扎兔子灯,进一步了解制作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①观看扎制兔子灯,可以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并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②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铁丝扎成兔子的骨架??蒙扎丝网——组装固定——装饰调整——安装兔子灯底座。)

  3.课堂小结。

劳动技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动摩托艇制作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布置。

  2、通过制作摩托艇、玩摩托艇的动手、动脑过程,学会用泡沫塑料制作摩托艇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乐趣。

  3、学会使用美工刀、螺丝刀、电烙铁等常用工具。

  活动重点:

  摩托艇零件安装。

  活动难点:

  切割及马达地安装。

  一、导入:

  摩托艇又叫动力艇、汽艇,是一种用内燃机或电动机发动的小型船舶。摩托艇速度快、灵活轻便、机动性大,可以作短距离的交通工具。、

  二、看看想想。

  看看想想是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电动摩托艇,思考制作这个摩托艇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设计一个制作方案,然后把方案写进右边的空白处。

  三、学学做做。

  1、制作船体2、安装零件3、调试试航

  四、交流创新

  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摩托艇的基本制作技能,这里安排了两道拓展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兴趣与实践能力。

  1、你能把摩托艇的'外形设计得更加漂亮吗? (作品外观创新)

  2、摩托艇以内燃机或电动机驱动,想想还能用更好的动力装置驱动吗?(作品动力创新)五)展示台

  1、说说你制作的摩托艇模型的特点,比一比谁的摩托艇模型做得漂亮。激发学生再次制作和创新的积极性。

  2、举行一次摩托艇航行比赛。看谁的摩托艇开得稳、开得直、开得快(可以另外安排时间进行)。

劳动技术教案12

  一、提出问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小木桌?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如果准备用木材做一个小木桌,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式的?

  二、技术探究与操作

  1、与小组一起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

  2、讨论:小木桌分为哪几个部分?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3、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下料:截取两块边长105毫米,宽65毫米的长方形木板做桌面。(2)参照14页,画出木桌腿的样式和尺寸,然后按照画线一步一步的完成小木桌的腿的割据工作。

  4、按照设计尺寸,锯割材料,并进行修饰,然后粘结组装。

  5、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践

  教师提示:支架的弧形部分可以分多次直线割据的方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展示评议

  1、展示自己制作的课程表架,征求大家意见,能改进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改进。

  2、在小组内进行评议,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3、鼓励有缺点的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

  4、完成评价表。

  四、课后延伸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搜集各种小木桌的样式,并把他们设计制作出来。

劳动技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编织秸秆工艺的意义。

  2、学习编制秸秆工艺的方法、步骤。

  3、培养自己编织的兴趣爱好,并在编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在编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 教学准备:

  植物秸秆数根,强力胶或乳胶等一瓶,大头针一盒,小刀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把,彩色笔一盒。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书上54页图中的小工艺品吗?它们是用高粱、玉米等植物秸秆做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但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植物秸秆数根,强力胶或乳胶等一瓶,大头针一盒,小刀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把,彩色笔一盒。

  三、学习编织秸秆工艺的方法步骤:

  1、做部件

  选出一些适宜的植物秸秆,用直尺量出你想要做的小工艺品的各部件的长短,再用小刀或剪刀把植物秸秆切成或剪成各个部件的形状。

  2、组装

  用强力胶或大头针把各个部件,按所做工艺品的外形搭配并固定起来,小工艺品就完成了。

  3、装饰

  小工艺品做成后,要用笔画出某些部位,如眼睛、羽毛、钟面等,并涂上色彩,这样就更完美了。

  4、注意事项

  (1)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植物秸秆,工艺品可以自己设计,突出创新特点。

  (2)注意操作安全

  四、学生动脑动手编织秸秆工艺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编织秸秆工艺品,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编织的秸秆工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编织的秸秆工艺品,学生和老师参与评选,以热烈的掌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脑动手的能力。

  板书设计:

  8 、秸秆工艺

  (1)做部件

  (2)组装

  (3)装饰

  课后反思:

  (4)注意事项

劳动技术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通过上网浏览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认识其优点,了解无土栽培的各种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无土栽培大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有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运用网络,探究知识

  1、质疑提问

  2、分组研究

  3、交流汇报

  方法:立体栽培、水培、袋培、砂石培、木屑培等

  (三)指导实践

  1、讲述:通过上网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研究无土栽培还有什么打算或?

  2、指导学生做木屑栽培大蒜的实验。

  3、反馈情况。

  (四)总结延伸

劳动技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纸绳的粘贴方法和技巧,学会用纸绳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图。

  2、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纸绳工艺制作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各种纸绳的粘贴方法和技巧来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图;发挥想象、体现创意。

  教学准备:

  各色纸绳、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

  1、情境导入:小朋友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春的美景图片欣赏。

  3、揭题

  4、引出本课节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二、纸绳的粘贴方法

  1、指导“漩涡式”

  2、指导“曲线式”

  3、指导“连续对折式”

  三、大显身手——纸绳的妙用。

  1、纸绳作品欣赏

  2、出示“海报”——制作要求。

  3、师提供制作底板。

  4、学生讨论构图方案。

  5、四人小组合作制作春的美景图。

  四、展我风采——作品展示、点评

【劳动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劳动与技术教案10-23

劳动技术教案11-12

劳动技术教案07-20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07-13

劳动技术课教案06-12

劳动技术课教案范文06-10

劳动技术课教案(优选)06-17

劳动技术课教案【精】07-12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02-10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