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4-05 08:19:5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班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小班教案合集八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纸袋,引起幼儿的兴趣

  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剑毡渲怀娆脖乔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a .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b.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a.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b.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通过聆听理解小故事,观测和察看小故事中角色所用的伞,找到伞的一样点。

  2、乐意表达自个儿的发现,体会找着“一样”的快乐。

  预备:

  1、大图书或幻灯片(演示文稿)。

  2、自制图卡(小正与小正的伞;青蛙、树叶伞;蜗牛、花儿伞;乌龟、羽毛伞)。

  过程:

  一、交流引题

  师(展示小正图卡):这就是小正。小正好想有把伞,为何哩?

  师:母亲给小正买了把新伞。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吧。新伞是啥色彩的?有一些啥装扮?(展示大图书或幻灯片的伞场景。)

  师:新伞非常漂亮,小恰巧喜爱。萦绕这把伞发生了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呢?

  二、理解小故事

  (一)理解小故事第一部分。

  1、幼儿教师边翻大书或播放幻灯片边述说:“母亲买了把新伞给小正……原本是一只撑着树叶的青蛙。”

  2、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协助孩子理解小故事内容。

  师:青蛙讲了啥?(一样噢,一样噢,一样的伞噢!)

  师:青蛙撑的是啥伞?

  师:原本青蛙把荷叶当作了伞,它撑的`是树叶伞。

  师:青蛙的树叶伞与小正的伞哪个地方一样哩?

  3、幼儿教师完好无损述说青蛙与小正的谈话,勉励孩子跟讲。

  (二)理解小故事2、部分。

  1、幼儿教师然后述说小故事:“我的伞也一样啊!”(翻大图书或播放幻灯片。)

  2、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协助孩子理解小故事内容。

  师:这又是哪个的声音?蜗牛在哪个地方?

  师:哦,蜗牛在围墙壁上。围墙壁上的蜗牛讲了啥?(我的伞也一样啊。)

  师:蜗牛的伞是啥?哪个地方与小正的伞一样?请你们找一找看。这一回有些难,得认真找。

  3、幼儿教师完好无损述说蜗牛与小正的谈话,勉励孩子跟讲。

  (三)理解小故事3、部分。

  1、幼儿教师然后述说小故事:“这个时候,又有声音传过来,‘我的伞也一样。’乌龟从石子后方慢悠悠地爬了出来。”(翻大图书或播放幻灯片。)

  2、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协助孩子理解小故事内容。

  师:认真瞅瞅,乌龟撑着啥伞?它会跟小正讲些啥呢?

  3、幼儿教师完好无损述说乌龟与小正的谈话,勉励孩子跟讲。

  (四)完好无损欣赏小故事。

  师:(播放教学课件)下方请大伙儿一块儿来听1遍小故事。要认真听,瞅瞅小故事里均有哪个的伞与小正的伞有一样的地方。

  三、角色饰演

  1、归纳小故事首要内容,为角色饰演作预备。

  师:有哪一些动物的伞与小正的伞有一样的地方?(按顺序粘贴出3张动物图片。)我们一块儿来点数。

  师:青蛙(蜗牛/乌龟)的伞是把啥伞?(粘贴出树叶伞或小花伞、羽毛伞。)与小正的伞哪儿一样?

  师:动物们发现自个儿的伞与小正的伞有一样的地方,心情怎样?

  师(总结):大伙儿发现自个儿的伞都与小正的伞有一样的地方,好高兴。

  2、各自请孩子饰演三种动物(在胸口贴好小动物图卡,撵上伞)与幼儿教师饰演的小正开展时话。

  四、游戏:我们的色彩一样

  1、找一找自个儿身上与小正伞一样的色彩。

  2、找着如此多“一样”,好高兴。

  扩展教学:

  1、以一张大图卡作为参照物,找到小图卡与大图卡上的一样点。

  2、将小图书、录音设施投放到阅读区,让孩子瞅瞅、听一听、讲一讲。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姿态来表现大树和小鸟。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大树和小鸟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唤起已有经验。

  1.我们都有妈妈,妈妈喜欢你吗?你爱妈妈吗?

  2.(出示ppt图片1)大树妈妈也喜欢你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诗歌《大树妈妈》。

  3.教师念一遍儿歌,放音乐,引起幼儿注意。

  1)这首歌好听吗?

  2)这首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3)你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多提问几个小朋友),小朋友喜欢哪一句,教师就清唱哪一句。

  4)听音乐再次欣赏,幼儿跟唱,并随着旋律轻轻晃动身体。这首歌听起来非常舒服,好听,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你们轻轻的晃动身体和老师一起唱。

  二、教师讲故事《大树妈妈》,提问幼儿

  1.大树每天怎样为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呢?(举着茂盛的.叶子)大家都叫它什么?(大树妈妈)

  2.小鸟为什么叫大树妈妈呢?(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3.教师总结:原来鸟妈妈出去捉虫不在家时,小鸟害怕了,大树就像妈妈一样,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

  挡住风雨。

  三、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妈妈,你们想对妈妈说什么?让幼儿观看青蛙妈妈保护孩子和小燕子妈妈保护孩子的图片

  四、教师播放《大树妈妈视频》,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大树妈妈的爱。

  五、请若干名幼儿与教师分角色表演,进一步体验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

  教师戴大树妈妈头饰,带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晃动身体,并感受妈妈对小鸟的爱。

  六、活动延伸

  1.教师将头饰投放到益智区,没有玩的小朋友,区域活动时可以玩。

  2.幼儿回家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告诉妈妈。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模仿大鸭子(走大步)、小鸭子(走小步)走路的动作。

  2、能按照口令进行走路、跑步的'交替动作。

  活动准备:

  1、池塘、荷叶、小草、小花等

  2、欢快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入角色

  师:宝宝们看我是谁?(鸭妈妈)真聪明!我今天来做你们的鸭妈妈,你们来做小鸭子,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教师带幼儿模仿小鸭子走路随音乐入场)

  2、热身运动

  师:小鸭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做运动吧!(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3、鼓励幼儿模仿大鸭子、小鸭子走路的样子。

  ①教师鼓励幼儿模仿小鸭子走路

  师:刚才我发现有只小鸭子走路走的可漂亮了!(幼儿示范鸭子走路,集体模仿)

  看看妈妈是怎样学小鸭子走路的,小手放两边,膝盖弯一弯,脚尖向外翻,走起路来迈小步。(幼儿模仿教师纠正姿式)宝宝们跟妈妈去草地散步喽!(带领幼儿练习模仿小鸭子走路)

  ②教师鼓励幼儿模仿小鸭子走路

  师:宝宝们真棒!你们看看妈妈是怎样走路的,小手放两边,膝盖弯一弯,尖向外翻,走起路来迈大步。你们学一学妈妈走路的样子。(幼儿模仿教师纠正姿式)宝宝们前面有一个小池塘,我们去池塘里玩吧,池塘里有这么多荷叶,我们在荷叶上走一走,找到一片荷叶坐下来,咱们一起玩水。

  4、听指令散步

  师: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和妈妈出支做游戏吧。(模仿小鸭子走路)起风了,快跑呀!风停了,我们接着做游戏(幼儿模仿大鸭子走路)下雨了,和妈妈快快跑回家。

  5、游戏:狐狸来了

  师:天晴了,我们出去玩吧。(模仿小鸭子走路,大鸭子走路)狐狸来了,和妈妈快快跑回家。

  6、放松活动

  宝宝们玩了这么常时间,我们身上都脏了,一起洗洗澡吧。(放松四肢)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喝白开水的好处,了解到白开水最容易解渴。

  2、知道何时该喝水、如何喝水。

  3、愿意在口渴时主动饮用白开水。

  活动准备:

  1、在上课前让幼儿了解喝水的好处

  2、歌曲《健康歌》

  3、奖励卡片小水滴

  4、“今天你喝水没有”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了解水对身体生长的重要作用。

  (1)通过回忆激活已有体验,感受口渴后喝水带来的舒适。

  1、师:那每次小朋友玩过游戏之后,嘴巴都有什么感觉?

  2、师:我们要怎么办才能让嘴巴舒服呢?

  3、教师小结并过渡:原来我们活动过以后就会出汗,身体里的一些水就消失了,口就会觉得很渴,喝水就能补充这些丢失的水分。那你们知道喝水还有什么好处吗?

  (2)通过课前收集和讨论知道水的好处,激发幼儿主动喝水的欲望。

  1、师:现在你们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一起讨论老师在课前让你们了解的关于喝水有什么好处的资料。不过老师有几个小要求,你们不能走开,声音也不能太响,不然会影响到别的小朋友。

  2、全班交流喝水的好处,对正确发言的小朋友表示肯定,并奖励一个水滴宝宝。

  3、小结:小朋友现在都知道了水有那么多好处,以后口渴了就要自己主动的去喝水。

  二、知道白开水对身体最好

  (1)教师讲述故事《小猪嘟嘟》,幼儿欣赏

  师:今天我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猪嘟嘟的故事。小猪嘟嘟原来是一个很健康很强壮的小猪,可为什么它会越来越胖越来越不健康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呀?

  (2)讲述完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

  1、小猪渴了喝什么?

  2、嘟嘟为什么越来越胖?(小猪喝了好多饮料,饮料里面有甜甜的糖,就是因为这样小猪就变得越来越胖了)

  3、为什么小嘟嘟那么胖却一点也不强壮,不健康呢?(小猪喝的这些饮料里还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喝多了会得肥胖病等症状,对身体不好,小猪就变得一点也不强壮,不健康)

  4、小朋友要不要学小嘟嘟,那以后你们会怎样做?

  5、那以后就要多喝白开水,尽量少喝饮料

  三、知道什么时候该喝水、如何喝水

  (1)让小朋友自己想想有哪些时候该喝水

  (2)教师情景表演

  教师分别表演运动完后、起床后、口渴了等情况下该喝水,该怎么喝

  水(根据幼儿的理解 能力让幼儿自己说出该喝水了)

  (3)加深要主动喝水的欲望

  1、师:我们坐了那么久,站起来请客人老师一起跳起来吧!(播放《健康歌》的音乐)

  2、师:现在运动完了,要干嘛啊?(引导幼儿要喝水)

  3、师:但是我们在运动完以后不能马上喝哦,要等一下才可以,那我们现在回教室吧。

  四、延伸活动

  把 “今天你喝水没有”的记录表贴在保温桶旁,请幼儿每次喝水后用印章记录在自己的标记后,周五评选“喝水小宝贝”。

  附故事:《小熊嘟嘟》

  一提起小熊嘟嘟的名字,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认识,嘟嘟是一只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的小猪,长着两只大大的耳朵,说起话来呼噜噜的,非常可爱,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愿意和它在一起玩耍,他们在一起捉迷藏、丢沙包,每天过的真高兴。 可是小猪嘟嘟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它不爱喝水,那它渴了怎么办呢?嘟嘟头一昂,呼噜噜的说:"喝饮料呗,饮料酸酸甜甜的.可好喝了,水一点味道也没有,一点也不好喝!"于是嘟嘟渴了便抱起饮料咕咚咕咚喝了一通,森林里的小动物知道它这个不好的习惯都劝它别喝这么多饮料,因为喝多了饮料对身体不好,可是嘟嘟却两眼一闭,呼噜噜地说:"有什么不好,我这不是挺好的吗?"时间一长,小动物们便不再劝说小嘟嘟了,嘟嘟照样把饮料当水喝。

  最近一段时间,小动物们发现嘟嘟越来越胖,什么都不愿干,干什么也没劲,也不愿出去玩。于是小动物们都带它去看医生,小猴医生问嘟嘟:"你是不是爱喝饮料不爱喝水呀?"

  嘟嘟说:"你怎么知道的呀?我就是爱喝饮料饮料酸酸甜甜的可好喝了!"猴医生:"这就对了,你就是因为喝饮料喝的太多了才会越长越胖的,因为饮料中有许多糖份及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喝多了会得肥胖病等症状,对身体不好,所以你以后要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嘟嘟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说:"我知道了,我一定听大家的劝说,以后少喝饮料,多喝水,做个健康的小嘟嘟。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它们是一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类的物品找出来。

  2.指导幼儿依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一套动物图卡,其中有一张是汽车图卡。

  2.苹果、梨、橘子、香蕉四种水果若干。

  3.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考提问:请幼儿观察图卡并说出图卡上都有些什么?请幼儿将自认为不对(它和这些图卡不一样或不是一类)的图卡拿出来,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桌上都有什么水果,这四种水果可以怎样分类?(提示:幼儿可以按颜色、形状、味道、有无核、吃的方法、产地等分类)

  3.指导幼儿对积木进行分类。参考提问:

  (1)请小朋友想一想,画一画,把这些积木按大小可以怎么分?按颜色又可以怎样分?

  (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还可以怎样分?(提示:还可以按形状分成四类)。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活动区投放可分类的.材料,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分类,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班教案 篇7

  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

  活动内容:《“1”和“许多”》

  活动目的:

  1、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

  2、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1个1个的物体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个物体,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PPT课件

  2、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20、萝卜20、篮子一个

  3、萝卜地背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PPT1

  (教师戴头饰做兔妈妈,幼儿戴头饰做小白兔)

  师:我的兔宝宝们真可爱,我们一起跳支舞吧!(放音乐《小白兔白又白》),边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1、欣赏PPT,复习对1”和“许多”的认识

  (1)、PPT2:宝宝你们看这里的风景多好呀,看,那是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有1只母鸡和许多小鸡。

  (2)、PPT3:你看,这又是谁呢,引导幼儿说出有1只青蛙和许多蝌蚪,

  2、PPT4:宝贝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小河或池塘)

  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让幼儿完整的说出什么有一个,什么有许多。

  3、教师操作PPT4,引导幼儿观察,游来了一条小鱼,又游来了一条,最后小河里有许多小鱼,感知1个1个物体合起来是许多小鱼、小青蛙、小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多快乐呀,宝贝们,你们看我们的萝卜地在哪呢,快跟妈妈一起去拔萝卜吧

  三、以“收萝卜”的形式,让全体幼儿直观感知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我们的.萝卜长得多大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有一个白萝卜、许多红萝卜,小兔们你们愿意帮妈拔萝卜吗?

  动手操作:请小兔兔边拔边说“我拔了一个萝卜”。把萝卜放在妈妈的筐里。妈妈的筐里就有了许多的萝卜。知道1个1个的萝卜合起来就变成许多萝卜。

  四、“偶遇大灰狼”,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讨论狼为什么吓跑了让幼儿说说狼有1只,兔子有许多。教师出示许多“沙包”‘每只小兔拿一个沙包当武器,再次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五、抬着萝卜,带着防狼的“武器”回家了,活动自然结束。活动延伸:

  孩子们通过分水杯、分作业本、分饼干等生活中的东西,让孩子们进一步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1和许多。加强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从中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和排序图片,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学习词:着急。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3.知道在自己或别人有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或帮助他人。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蜜蜂木偶,教师用大图片一套,字卡:着急、录音机、磁带。

  2.幼儿每人一套小图片、排序板。

  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蒲公英的特性与作用。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引出课题。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放录音:小朋友,我是小蜜蜂。昨天我去采花蜜时遇到了危险,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我的同伴将这件事拍了下来,现在将相片带来给你们看。

  2.出示图1,发展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及独创性。

  教师出示图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理解图意:相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怎么了?你知道小蜜蜂为什么快要掉到湖里了?(让幼儿从图片内容联想到图片外的内容)小蜜蜂快要掉进湖里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学习词:着急)让幼儿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小蜜蜂,这时候你会怎样使自己不掉进湖里?如果你去救小蜜蜂会用什么方法?怎样救?启发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集体分析,分析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幼儿的独创性想像给予肯定。出示木偶小蜜蜂:谢谢小朋友们给我想出这么多的方法。

  3.出示图2、图3,理解图意,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你们想知道后来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

  你们看了这两张相片就知道了。出示图2及图3,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中的内容:这两张相片中又有谁呢?它们在干什么?教师:这三张相片里讲了小蜜蜂的故事,但是前后位置弄乱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蜜蜂将相片排好,并将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幼儿操作图片及排序进行排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能遵循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排图讲述。最后请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完整、连贯。

  4.增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除了用这样的`顺序排列相片,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这些相片?故事的内容又是怎样的?让幼儿再重组图片进行讲述,如有不同的排列,请幼儿讲述给大家听,集体分析这种方法行不行。只要故事的情节合乎客观规律,有说服力,就给予肯定。

  5.引导幼儿知道在自己或别人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但是附近没有人帮助你,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别人有危险时,你又会怎样做?(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将自己所想出的救小蜜蜂的方法都画出来,再结合其他图片进行讲述。

  社会:让幼儿进行“遇到危险怎么办”的主题活动,知道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救或帮助别人脱离险境。

  生活中渗透: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危险或困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自救摆脱困境:要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当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积极勇敢地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环境中渗透:将图片投放到语言角,让幼儿进行排序,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情节。

  家庭中渗透:让幼儿将图片带回家,排图并讲述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平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幼儿一些自救常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搞好了环境创设,今后应当更加注重在这方面加强和提高。小班幼儿年龄在3岁左右,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但是语句不够完整,有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好玩的球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9-12

小班的教案09-11

[经典]小班教案12-28

【经典】小班教案02-25

【精选】小班教案02-13

[精选]小班教案10-24

小班教案(经典)11-23

小班教案10-29

(精选)小班教案12-18

小班教案[精选]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