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语言
活动内容:
诗歌《我的老师真正好》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激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意。
2、通过儿歌欣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3、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活动分析:
重点——了解教师节的有关常识,并能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活动准备:
知识——请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讨论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物质——布置老师爱我的照片展。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导幼儿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
二、利用《老师爱我》的照片展,激发幼儿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提问:照片上的老师在干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关心爱护小朋友时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三、通过欣赏诗歌《我的老师真正好》,激发幼儿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1、完整欣赏诗歌。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提问:老师都教小朋友什么本领?当你的'衣服扣子掉下来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当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
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四、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句祝福老师的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感受雷锋叔叔的奉献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的行动。
【教学准备】
1、课件、投影仪、图片、字卡、轻音光。
2、学唱雷锋歌曲,收集雷锋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同时,课件出示雷锋画像。
2、教师讲雷锋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我们了解了雷锋,可是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板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师指导读“雷锋”。
二、读文识字
1、雷锋叔叔知道你们这样想念他,特意给你们送来了礼物,看一看。(出示课文投影字幕)
2、这首诗很好听,你想怎样读?(学读、同桌读、小组赛读等)
⑴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回答)
⑵学生自由读。(自学生字)
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经验和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同学给予鼓励)
⑷利用生字卡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⑸认读带拼音的词:雷锋、叔叔、曾经、泥泞、鸟窝、迈步、荆棘、花瓣、萤火虫、寻觅、需要。(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⑹摘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你来试一试。(去拼音读词)
3、游戏巩固:把生字卡放在板槽中,指两名同学,教师说字,两名同学迅速取出相应的字并组词,其余的学生取出自己的字卡组词。
4、对重点的字分析字形、正音:“锋、曾、泞、晶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泞”读四声。对容易出错的字多读几遍。
三、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要写的字的字形,分析字形特点。(需、迈、叔、锋、泞)
2、教师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泥”右下部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写(放音乐)
四、初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四人轮读,评议、正音。
3、试着背一背,对背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五、总结本课内容,说出体会
六、拓展延伸
把你知道的雷锋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魔方”游戏。教师转动“魔方”,学生抢答读字,组词。
2、你知道雷锋的小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二、自读感悟,自主表达
1、自读诗歌,说说课文写了雷锋叔叔的什么事?读哪一部分你最受感动?画出使你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汇报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出真实想法,教师都应给以充分肯定,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真情实感)。
2、分小节汇报学习心得。
第一小节: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长长的小溪
寻找足迹,你在哪里(理解足迹的意思)
第二小节:
⑴出示词语,蒙蒙的细雨
⑵我们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你还知道哪些雷锋帮助小朋友的事?
⑶你能读读这小节吗?怎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⑷说话训练,仿照句子: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瞧_______,就是________的足迹。(这一环节,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三小节:
通过读第三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弯弯的小路寻找足迹你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与第一小节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
第四小节:
⑴出示词语:晶莹的露珠
⑵仿照第二小节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读到说,进一步感受雷锋精神)
⑶结合你所知道的雷锋故事,仿照这一小节,编一首小诗好吗?
第五小节:
⑴出示词语:温暖的春风
⑵我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
⑶讲讲别人帮助你和你帮助别人的故事。
出示句式:()是一个小雷锋,他曾经()。
三、合作朗读,深悟诗情
1、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朗读,读出美感,读出诗的韵味。
2、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如第一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小溪、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语调要提高。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上节课剩下的字,重点指导:“冒、洒、迹”。
2、学生描红、临写。
3、展示作品。
五、练习背诵
六、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名言、名句。
七、实践活动
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足迹───→你在哪里
↑↓
雷锋←─→小溪、小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箱”“邮”“圣”“脊”“梁”“腹”“煤”“迸”“拂”学习4个新词:圣洁脊梁迸发只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
字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地球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对地球了解多少?要对地球说些什么心里话?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家园》。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启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教师梳理学生疑问:
1)什么是“地球信箱“?
2)地球信箱里会有什么信件?
3)地球信箱是怎样的信箱?
5.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通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交流自读情况。
1)注意读音:
都是后鼻韵母:箱圣梁
“脊梁“读为jiliang“仿佛”读为fangfu
2)注意自形,比较认读。
箱()梁()复()煤()
相()粱()腹()媒()
佛()进()
拂()迸()
3)读懂词语
圣洁:神圣而纯洁
脊梁:脊背
迸发:有内而外的.突然发生。
炙热:极热。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阅读课文,提己的疑问,在课文上标出来。
2.交流
四.课堂。
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一)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二)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三)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四)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学生看,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五)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六)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七)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称赞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
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练习说话:
1、举例:
***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进步可真大啊!”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月()日,()夸我(),我心里觉得()。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设计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指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在插图上给风娃娃做记号,并说说原因。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2、“充满情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本设计针对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如识字教学中赋予“生字宝宝”以生命和活力,在“风娃娃赠送礼物”这一情境中巩固生字。朗读教学中,评选“最高兴风娃娃”和“最伤心风娃娃”,置身于这些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抽”、“续”等11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一个精美盒子,里面装有许多星星,每颗星星后面都有生字;一个风娃娃的头饰。
2、课件:5张:
⑴风娃娃的样子
chouxu xu xi ji
⑵抽上来、 断断续续、吸 气、高兴极了、纤夫、流汗、表
shi zheng zong shangze
示、风筝、无影无踪、伤心、责怪、转动
⑶抽、续、吸、极、夫、汗、示、筝、踪、伤、责
⑷课文插和课文插
⑸课文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唤起体验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谜底:风)
2、你们在生活中感受过怎样的风?
3、(出示课件⑴)瞧,多么可爱的风儿呀,让我们一起喊喊它的名字吧!(生:风娃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难读的字音或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互读生字,轮流读课文,读错了,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3、讨论交流:
课文中风娃娃做了那几件事,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
三、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1、学习生词: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课文中的词语都高兴地跑出来了,大家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⑵,指导学生认读)
2、认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离开了队伍,还脱去了拼音帽子,你们还能喊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⑶,指导认读)
3、游戏巩固: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好,风娃娃给你们送礼物来了,这么漂亮的星星,你们想要吗?风娃娃说了,如果你们能读出星星背面的生字,就能把星星带回家了。(生从盒子中摸出一颗星星,并领读后面的生字。)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品读1~3段,感受“快乐”:
⑴(出示课件⑷)风娃娃作了哪些事?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段,想想你喜欢风娃娃吗?在你的插图上给风娃娃做上记号。
⑶展示交流:你给风娃娃做了什么记号,说说原因。
(生有的画上,有的画上∨,有的` 画上大拇哥,还有的画上笑脸。)
⑷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呢? 读给大家听。(指导学生感悟“快乐”,并读出“快乐”)
⑸评选“最快乐的风娃娃”,戴上头饰表演。
2、品读4~8段,感受“伤心”:
⑴(出示课件⑸)说说风娃娃在干什么?这时,你会给风娃娃做上什么记号?(有的画×,有的画哭脸)
⑵小组合作,练习读4~8段,评选“最伤心风娃娃”,戴上头饰表演。
3、深入理解,发展语言:
瞧,伤心的风娃娃哭着来到我们的教室,(出示课件a,并加入风娃娃的话:“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人们为什么责怪我吗?)你们能帮助风娃娃吗?
五、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帮助。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三、课外拓展(任选一样)
1、背诵古诗《风》。
2、画一幅有关风的图画。
3、搜集资料:风能做哪些好事,会做哪些坏事。
【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高兴)
(伤心) 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写有“读书时做记号的方法”的4张卡片;
3. 画有”动物名称、主要特点、动作”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九寨沟名字的由来。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摄影师,老师带领你们到九寨沟去取景拍照,一起去领略一下九寨沟那神奇瑰丽、蔚为壮观的迷人风光!
2、(板书课题:9、九寨沟(ɡōu))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读中感悟):
(1)导入:同学们带好你的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童话世界看一看。(多媒体配乐播放九寨沟的美景及课文内容。)
这一段主要写了九寨沟的什么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回忆学过的阅读时做记号的方法。
②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阅读第3自然段。
(3)学生交流,跟随着学生的“镜头”,教师相机指导:
①“雪峰”:(板书)
A、(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词吸引了你?在这句话中你是怎样做记号的?
B、指导读。
②“湖泊”:(板书)
A.(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想把湖泊拍下来?(多媒体出示湖泊的相关句子。)
B.同位互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湖泊的美的`?你在这段中又是怎样做记号的?
C.学生交流,体会湖泊的美:
③“森林”、“瀑布”方法同上
小结:九寨沟真是水的世界,到处都是湖泊和瀑布,怪不得人们说“平湖飞瀑石上流”啊。
(4)小结
(5)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合作学习为主):
(1)(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的图片)同学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你发现了什么?
(2)理解:4个“也许”,练习排比句。
(3)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小组长手中的表格,看看你对这四种动物有哪些了解,想想你最想和哪个动物合影?
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 动作:
(4)汇报填写好的表格:用幻灯展示。
(5)交流:你最想和谁合影,为什么?
(6)那里除了有文中介绍的那些动物外,也许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在做什么呢?
(7)小结:由此可见,九寨沟不但是一个风光奇丽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动物王国。在这儿,动物们都可以无忧无虑地散步呢,真是“异兽珍禽林中走”啊!让我们再次轻轻地走进密林,去欣赏动物们那可爱的身影吧。
(7)师生共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布置课堂作业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课文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儿。接下去,请大家完成《一课一练》第三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远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声音,培养对声音的喜爱。
2、培养学收集声音及表达声音的能力。
重点:收集声音、表达声音、研究声音。。
难点::收集声音、表达声音、研究声音。
关键::收集声音
课时:1课时
教具:录音机、课件
学具:录音机
相关知识点:声音收集的方法
教学突破点:在生活中收集声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采集声音:
1、明确采集声音的范围。(大自然、集市、市场、乐器)
2、明确采集声音的方式,把各种声音录下来(边听边猜是什么声音?)
二、研究声音:
1、把采集的声音进行分类(噪音、乐音)
2、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三、指导学生采集声音:
1、指导学生活动。
2、学生表演或收集。
3、召开研究成果发表会:
学生汇报交流各组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声音
采集声音
研究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说话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说话课听声音说话。好吗?在春天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小动物们哼着歌,向我们走来了,仔细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老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
二、声音的`分类。
1、播放课前学生采集的声音,说一说都是什么声音?
2、这些声音都能分哪几类?
3、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声音分类。
4、教师检查,巡视。
三、有趣的象声词
1、你知道什么是象声词吗?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象声词。
3、请同学演一演,其他同学猜。
四、我们身边的噪音
1、播放噪音
2、你喜欢这些声音吗?他们是那里发出来得?
3、我们应该怎样做?
4、成立噪音治理小组,防止噪音产生。
五、我们喜欢的声音
1、我们喜欢的声音来自那里?
怎样制造好听的声音?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详案)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日子吗?教师这个职业历来受到人们的赞颂,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或者歌曲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老师的优美的诗歌,板书:老师,您好!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对所有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齐读)
二、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第6页,听听课文录音。
2.你们觉得怎么样?想不想读呢?
3.那好,现在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
三、检查自读效果
1.词语。(小黑板出示)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2.读课文。
同学们生字会读了,那课文你会读了吗?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把这篇课文或者某某段某句话读好的,就请你站起来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到现在,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老师,您好!”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那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歌分成两段,男女生分开朗读。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
2.朗读评价。现在还想请一位女同学来读读第一段给大家听听,谁愿意?其余同学思考:这一段中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板书:事业崇高
3.学习第三、四句出示:第三、四句
(1)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谁来用朗读告诉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一起来学着她的语气来读一次。
(2)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我们每一项的创造都——
(3)是呀!每个人的成长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的发明、创造,都是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你能举些例子来说说吗?
(4)刚才我们有同学举例??,这就是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理解)让我们一起再来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诗。
5.学习第一句
引读:的确,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那老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诗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一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2)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
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3)指导朗读这两句。
老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手指黑板齐读)
老师,您好!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饱含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
五、生字学习
1.读一读。
2.指导书写,描红,注意“霞”的下面不是“段”,“崇”是山字头。
提醒“崇、霞”容易写错的字,注意笔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摘抄有关赞颂老师的诗歌,有感情朗读或背诵。
3.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略案)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
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默读课文,
思考:
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
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
(教师粉笔书写,
钢笔备课批改作业)
“笑语盈盈”
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C.指导朗读。
4.引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
更是辛劳的,
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
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
---------
教师,您好!)
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三、拓展学习:
假如让你来赞美教师,你会将教师比作什么?试着写一段。
例:老师,您像红烛,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黑暗,燃烧自己把别人照亮。
老师,您像大海,用宽广的胸膛,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师,您像春蚕,甘心情愿把美丽献给人类,默默无闻终不悔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
指名背
齐背
哪一个不浸透
崇高
每当??就涌起
哪一个不蕴含
教师的事业
那是
编织
美好
每当??就祝愿
那是
撒向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朗读备注:
(1)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2)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3)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4)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5)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语文教案 篇10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树教案11-13
语文《荷花》教案09-19
语文《掌声》教案12-08
语文下册教案10-08
语文桥的教案09-07
语文天地教案12-10
语文综合教案08-03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的设计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