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8 10:23:0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精)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5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A版教材)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在现行同期语文教材中,它同时被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和苏版语文教材编为五年级选读文。所以我觉得本文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准均存在较大距离,教学中将会有较大难度。于是,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学完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三绝”;第三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画。

  教学目的:

  1、了解长廊“三绝”,感受其高超精湛的建筑技艺,唤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课文精妙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

  3、通过简笔画,帮助学生把文字换化成画面,培养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第12课。(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全文,知道了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就是它那奇特的长廊,而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在这一节课中,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颐和园的长廊看看,认真地研究那举世闻名的长廊。(在课题中的“廊”字下画着重线。)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中找出一个写出了长廊建筑特点的词,并在这个词下用圆点作标记。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是哪个词?(生说:精美)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准备好,快速地默读课文的第2到第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长廊的精美的?好,开始。(生读)

  3、生说“三绝”,师板书:造型、位臵、结构。划“绝”。释:指水平或程度达到极点。

  4、小结:课文的第2到第5自然段先从整体写出了颐和园长廊“精美”的特点,然后,又分别从造型、位臵、结构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这种结构是一种最常见的结构方式,谁记得?(生:总分结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步学习、研究颐和园长廊的“三绝”吧。

  三、学“造型绝”

  1、请小朋友准备自由地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读完以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生读)

  2、生说(相机板书:全长728米)和体育老师一起认真目测过,728米就是两个从新华书店到学校门口的距离。(用线条表示蝙蝠,划)

  3、用“因为……所以……”等因果关联词说“造型绝”,理解巩固这一层的主要内容。

  四、学“位臵绝”

  1、指名读,思考:颐和园长廊的位臵怎样绝?

  2、生答相机画简笔画

  ①方向标识,学科协同;

  ②北面万寿山;③南面昆明湖)

  3、这样的位臵,让颐和园的长廊里冬暖夏凉,真是太舒服了!

  4、指导朗读。

  ①提出要求:就让我们用舒展的语调,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语气的提示,仔细看书,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②引读

  师:颐和园长廊建筑的第二绝是什么?

  (生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长廊的位臵吧。它的北面紧靠什么山?

  (生读)南边面对的呢?

  (生读)这山、这湖调节了这里的气候,所以,这里的冬天——

  (生读)夏天呢?

  (生读)因此,就算夏天天气再热——

  (生读)

  师:凉风习习,轻轻吹去脸上的热汗,多么惬意!

  5、刚才读的是从气候上看。那么,如果从环境上看,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又怎样呢?

  (生说)

  6、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引导想象一下昆明湖上的美景吧。湖水清凌凌的,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阵微风吹来,水波荡漾,在阳光下,湖面像是撒了一层闪亮的金子。看,湖边的小树倒映在湖中,湖上的小桥倒映在湖中,流连忘返的游客的身影,也倒映在湖中!(稍停,生睁眼)

  7、美吗?(生答)所以,我们的课文才会这样描写呀。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完吧。(生齐读“从环境上看”至段末,师相机在“昆明湖”南北画水纹)

  8、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站在颐和园的长廊上,能看到两侧哪些不同的景色?小朋友都来想象一下,并且说给大家听。 当春风轻拂,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小树—— 当盛夏来临,昆明湖中传来阵阵蛙鸣—— 当秋风吹来,落叶沙沙—— 当严冬已至,漫天飞雪——

  9、小结: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长廊行走时,你就能发现这些美景!

  五、学“结构绝”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颐和园长廊“结构绝”的特点。长廊本身结构“绝”在哪儿?请小朋友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标记你认为最绝的一句话。(师范读,生标记)

  2、生交流,汇报

  3、释义 “竟”:竟然,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理解“精湛技艺”

  师:这样精湛的艺术,这样灿烂的艺术,这样辉煌的艺术,是来自谁的.双手?(生据原文回答)

  师:是的,来自我们的先辈,来自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真是为此自豪,为自已是个中国人而骄傲!

  4、指导朗读第4段最后两句(指名读;板:273间,一景一画;读后评析点拨)

  要点

  “273间”:读数字发声要特别清晰;

  读“一”字注意变调:yì景yí画;

  最后10个字是诗一样的语言(板: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让我们用吟诵诗歌的方法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试后简评:抑扬顿挫)

  我们来把最后两句读三遍。第一遍请一、二大组小朋友读;第二遍请三、四大组小朋友读;第三遍请全体小朋友一起读。请大家注意老师语气的提示,仔细看书,读出自豪的感情。

  开始

  (师引)颐和园长廊一景一画,让人感到——(生一、二组读)

  (师引)颐和园长廊变化和谐,让人感到——(生三、四组读)

  (师引)哎呀,颐和园长廊真像仙境一样!让人感到——(生齐读)

  5、长廊不仅本身“结构绝”,它在颐和园的整体结构中,还起到了十分特殊的作用。请小朋友一边思考,一边轻声地、自由地读这个段落。(生读)

  释义

  ▲“中轴线”、“平分”,指简笔画,看图明义;

  主旋律:文中指长廊是颐和园的最主要景点,游览颐和园,必游长廊;

  ▲典范:(板)

  ▲知名度:试问,稍微有一点园林知识的人,有谁会不知道颐和园的长廊呢?

  6、朗读展示:读出自豪之情

  六、总结

  多么奇妙的设计,多么精美的长廊,多么伟大的建筑啊!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研究,知道了长廊的造型、位臵、结构特点,让我们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把研究所得介绍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下课)

  板书设计:

  颐和园的廊与画

  三绝 画奇 举世罕见 艺术杰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重点难点:

  关键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关于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3、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1、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2、练习复述

  同座练说。

  3、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四、课后作业

  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盘古 开天地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

  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阅读猜想。

  1、(板书:机器人)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让我们来大胆地猜想一下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干哪些

  活?

  二、自读自悟。

  1、打开课本,认真朗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3、找出文中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有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文中果园机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如:机器人的.样子设计可爱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各个部位都设计得非

  常科学合理,它的电子眼能够发现浓密枝叶后的每一个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随意弯曲旋转伸缩,手上戴有手套,不会将水果抓伤;它的脚能够依据地势保持平衡。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五、感悟积累。

  1、抄写三句文中加有引号的句子,同桌间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给大家读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

  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有力气就干不动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饿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一群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O 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说说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教案

  班级姓名

  【教材解读】(包括学习内容分析,考试时不写)

  【设计理念】(考试时不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都有,可分述,亦可合称为“教学重难点”,二者各自最多一两点,不可多。)

  【教学方法】(考试时不写)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可以多写为“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读,引出文本

  1.例如:问题导入、承上启下导入、检查预习导入等。

  2.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课文自由朗读。

  【导入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教心学等理论。】

  二、尝试读,感知文本

  1.介绍篇幅、生字个数,落实重难点生字词的教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三、思考读,感悟文本

  1.促读: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2.促问: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3.促思: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4.促说: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四、展示读,内化文本

  (本环节解决文本的整体问题)

  1.第一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生个人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2.第二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3.第N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生齐声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五、探究读,赏析文本

  1.小结引读。(对二、三、四环节进行小总结。)

  2.师生对话。(一般是为了攻克一篇课文的难点问题。)

  3.激情引读。(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来思考重难点问题。)

  4.再读体会。(通过学生默读、写批注体会来解决重难点。)

  5.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起立交流心得、并及时评点提升。)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六、无声读,超越文本

  1.引导质疑。(例如:争鸣式)

  (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质疑课文难点问题,并默读思考。)

  2.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联系实际进行拓展教育。)

  3.总结下课。

  (结合板书总结一堂课的教学、点题结束课堂。)

  4.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作业应体现分层性;作业设计的形式

  应体现多样性;作业的内容应体现趣味性;作业的内容应

  体现实践性〈练了会用〉。)

  【本环节及作业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附:

  【板书设计】

  概括式、对比式、板画式、线条(图表)式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2.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3.达到推广大阅读的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去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青蛙却觉得快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波斯猫,揭示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二、读词。仿说象声词、ABB、AABB词。

  三、抓重点字学字、写字。

  四、小组讨论展示汇报前置作业。

  1、不知快乐是什么滋味的波斯猫努力去寻找快乐,他去问了谁呢?(贴燕子、蜜蜂、青蛙图)。

  2、归纳出两大问题:读课文用“—”画出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体会她们快乐的原因;用“~”画出波斯猫说的话,体会它不快乐的原因。

  3、分小组学习2-9自然段。(板书衔泥造窝、采花酿蜜、捕捉害虫保护庄稼劳动创造快乐)

  4、看图说话练习。

  波斯猫问____:“___________”

  ____说:“_______________”

  5、加标点:波斯猫非常失望边走边叹气:“唉到哪儿才能找到快乐呢”

  四、围绕“我快乐”,课外延伸。

  1、你认为快乐是什么?(并让学生什么是快乐)2、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

  五、分享快乐的故事。

  板书

  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衔泥造窝

  蜜蜂采花酿蜜劳动创造快乐

  青蛙捕捉害虫

  保护庄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经典)10-15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备课教案10-04

语文桥的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