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精选]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案-难忘的启蒙。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也都会对启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板书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难忘的启蒙》。”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自学课文,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内容。教师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归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注意及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从而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语文教案-难忘的启蒙
语文教案 篇2
一、定时背诵
1、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3-5分钟)自由背诵。
指导: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可逐节背;
记忆力强的学生可几节一起背。
2、反馈:⑴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⑵请背得多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并请他们说说你是怎么记牢的。
⑶指导:还可用记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来帮助背诵。
3、再次定时背诵,时间以达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流利背诵为准。
4、反馈:全班同学起立背诵课文,到你不会背的.地方,自觉坐下。听其它同学背。
[不同形式的背诵可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降低背诵难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积极的评价,促进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发展。]
二、听唱歌曲,结束课文
(一)听歌曲《快乐的节日》,全班学生边唱边跳
(有条件可到室外)
(二)小结:在我们这个充满甜蜜、幸福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三、课外延伸
布置学生收集描写节日的诗歌,熟读会背。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课内外结合,使课堂上培养的朗读诗歌的能力在课外得到很好的延伸,并培养学生对诗歌这种表达的喜爱之情,最终使他们有兴趣着手创作诗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文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认本文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欣赏夏夜的美景,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春姑娘的脚步走远了,夏天来了。天更蓝了,更亮了;花儿更香了;更艳了;树叶更绿了,更茂盛,小朋友们也穿得越来越漂亮了;就连夏天的夜晚啊,也变得独特了,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夏天的夜晚(齐读课文)
1、 打开书第13课,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拼一拼、问一问、猜一猜、听一听)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带小红帽的生字。
3、 把圈出的生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互相检查检查。
4、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 现在,老师把生字娃娃的帽子摘掉,你还认识它吗?(出示生字,抽读、齐读、抢读)
6、 大家都认识了文中的生字,会写吗?“夏”字怎么写?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孩子们,想去夏天的夜晚看一看瞧一瞧吗?出示夏夜图,播放课文朗读。(注意边听边看边想)
2、你觉得夏夜的`景色怎么样?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用“——”标出你觉得美的地方。
①、你觉得夏天的夜晚哪些地方美?谁能找出文中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读得怎样?感觉美吗?抽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齐读。)
②、有了亮晶晶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船,夏夜的天空更美了,像深蓝的大海一样,多美的景色哪!请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吧!
③、你们能把这些优美的句子背下来吗?一边看图一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可加上自己想做的动作。(伴音乐)
3、夏夜的天空生动、美丽,夏夜的大地又怎样?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夏夜的大地怎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夏夜大地图。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蛐蛐——弹琴(谁来学一学?)
青蛙——唱歌(谁来表演一下?)
萤火虫——跳舞(“忽闪忽闪”可换成哪个词语?谁愿意来表演表演?)
②、分组比赛,男同学为一组,女同学为一组,男同学读女同学表演,女同学读男同学表演,看看哪一组表现好一些?
③、这么美的夏夜,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出来?怎么玩耍呢?分组讨论、讨论。
4、夏夜的天空美丽、迷人,夏夜的大地又是那样的热闹,我们都为之感叹:夏天的夜晚真迷人!
(三)、拓展思维
你见过的夏夜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交流。想画下来的,可以画一画。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带有木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联系起来记。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主动识字的兴趣。 3、学会比较形近字,并能认真书写。 4 、通过读句子和朗诵古诗,达到巩固积累语言文字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利用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提高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有趣的转盘游戏。(显示“木”)小朋友们认识这个字吗?
二、“我会认”
出示转盘 过渡: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木‘字的朋友也来了,你们瞧。(点出转盘) A、你们认识吗?(引导学生自由认读) B 、请3—4位同学大声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C、学习小组开火车认读。 D 、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转盘上的8个字与木的关系) E、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如“机”,原来的意思是织布机,后沿用为机器。“休”,可以理解为人*在树旁休息。 F、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 G 、课外延伸: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字以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字是木字旁的呢?(想一想,找一找,记一记。)
三、“我会读”
1 、激趣导入;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许多小朋友们常见的字。(点出“我会读”) A 、小男孩在读什么?(出示电影院)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引导学生说) B 、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你们注意过吗?结合图,出示书中的6个标牌,学生自由读。 C 、出示6幅图,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选出合适的标牌贴在图上。 2 、识字比赛。 在展示台上有很多标牌,请各小组的同学找到自己会认的字后,把它轻轻地摘下来,等一会儿介绍给大家。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先问问同学或老师,再把它记下来。最后看哪个小组对的字最多。 A 、分小组活动,讨论,认字,摘卡片。 B 、活动交流 C 、教师抽查奖励 3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发法。 A 、小朋友们会人这么多字,能不能告诉老师,平时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B 、原来,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路标上,高楼大厦上,我们都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C 、模拟情境表演:现在我们在大街上,这位同学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 4 、巩固练习,做游戏“爬好汉坡” A、每小组发一张空白山坡图,小组的每位同学都贴出几张自己准备的标牌,读一张上一级,看谁先爬到山顶,谁就是可以拿到山顶的“好汉旗” B、各小组做游戏,教师巡视,检查。
四、扩展练习:
从家中的包装袋,废报纸或纸盒上找出汉字,剪贴到自己的识字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区分字形相近的字,力求书写美观、工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写一写
1 、出示生字。 A 、请小朋友们仔细比一比,这些排在一起的字有哪些地方不同,自己选择说一组。 B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教师巡视、参与。可以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的形式说。如:多一笔:“十”字下面加一横“土” “日”字里面多一横“目”“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变一笔:“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田”上出头下弯钩“电” 写字。 A 、强调关键比画。 B 、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C 、请同学把自己感觉最满意的作品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价。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A 、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B、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读。 2、教师抽查。 A、指名学生读。 B、这样的句子我们好象在哪里见到过,考考谁的记性好?(南瓜越老皮越黄) C、扩展 加入几幅电脑动画,如:刮风的`画面,风越来越大,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夏天到了,越来越热。
三、读读背背
1 、激发背古诗的积极性。 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哪位同学记住得最多。 A 、学生自愿参与。 B 、背完后,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 2、今天又要介绍一首新的古诗《锄禾》,一定有同学听到过这首古诗,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 A、出示挂图,配乐,范读。 B 、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发跟读。 C、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古诗读正确。(自己读,与同桌互读,4人小组和读) D、教师抽查。 E 、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3、感悟诗意。 A 、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感悟做动作。 B 、学生做擦汗的动作,可以借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意。(天人、活重) C、知道背诵,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避免拖腔拉调的齐读。
四、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轻声的读法。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理解为什么把垃圾称为“失物”。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轻声的读法。
教学难点: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理解为什么把垃圾称为“失物”。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1)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2)“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1)用“准备”说句话。
(2)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1)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2)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3)描:在书上描一描。
(4)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经典)10-15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备课教案10-04
语文桥的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