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5 10:03: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精品[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果子。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果子的游戏。

  (一)复习z c s

  我们摘下一个苹果,把它放到篮子里。

  看! 篮子里蹦出了什么?

  我再摘一个放进去,又蹦出了什么?

  再看! 是什么?

  哦! 原来是昨天学的`三个声母,谁来读读?

  (指读,强调:轻短。)

  (二)复习zi ci si

  树上有一个最大的苹果呢! 赶紧摘下来。一下子蹦出三个音节,是什么?(指读──齐读。)

  (三)过渡

  这节课我们还要交三个声母朋友。

  二、新授

  (一)学习zh

  1、现在我们就来认识第一个。

  你们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织毛衣”的“织”和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声母“zh”的发音是一样的。

  图中的小凳子和这把椅子组成的形状就像“zh”。

  想想这个声母怎么读?

  2、zh怎么写呢?

  板书:zh。

  3、谁看清了?老师是怎么写的?(指名。)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4、声母zh非常爱交朋友。

  它的这位朋友是谁?组成的音节怎么拼?

  提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再看,这还有三个音节怎么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板块学习中积累的读写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能够较完整地将愿望表达清楚,表达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选材,内容要与现实生活或真实想法紧密相关。

  教学难点故事要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想一想

  在这一板块的.三课文中,作者都表达了怎样的愿望?分别是怎样表达的?

  二、忆一忆

  你曾实现了哪些愿望?

  是怎样实现的?

  你现在正努力实现什么愿望?

  都怎么做的?

  你还有哪些愿望尚未实现?

  打算怎么做说一说

  三、交流自己的愿望,把意思表达清楚。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举代表发言,同学间可适当补充。

  第二课时

  一、评一评

  内容是否完整?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否感动了你?

  相互,既要肯定同学哪些地方符合习作要求,又要提出修改建议,态度要真诚。

  四、谈一谈

  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你都积累了哪些习作知识?你觉得要想把自己的愿望表达清楚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写一写

  将自己的愿望写下来。

  四、改一改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草稿

  自己先修改字词句,做到文通字顺,再对照要求检查一下是否把自己的愿望表达清楚,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然后师生共同参与修改。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语文乐园(七)中字、词、句的学习内容表现出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紧密结合,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内容在理解、运用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尝试调整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发现,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实践,灵活运用。力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含有多音字的词语,掌握6组多音字。

  2、在读四字词语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学习经验观察、发现词语中的有趣现象,积累词语,学习运用词语。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不仅……而且……”的并列关系,照样子仿写句子,学会用“不仅……而且……”说话。

  4、通过读成语故事,感受成语的蕴意,积累成语。

  5、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对电脑的功能形成较完整、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主动地利用电脑进行学习和交流。

  6、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敢于想象,大胆创造的品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田字格卡、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来试试”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又到了语文乐园的时间,让我们乘着幸福快车出发吧!

  二、词语之家

  1、由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并反馈。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齐读词语。

  4、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三、成语之家

  1、你们瞧,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乐园。这儿有两扇门,你们想先进到哪儿去看看?

  (出现“想”“新”两字。)

  2、这是两个什么字,让我们来读一读?(指名认读两字)这两个字里藏着些什么呢?想看看吗?

  3、出示想的三个成语。自由读一读,并反馈。

  4、出示新的三个成语。

  ①你发现城市有哪些变化?

  ②这不断变化更新的生活给了你什么感受?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词语“日新月异”“万象更新”“推陈出新”。)

  这么欣欣向荣的景象就在这些词里表现出来了。

  该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

  5、我们看了这么多,想了这么多,再来一起读读这些词。记住它们吧! (指读、带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认读、记忆。)

  四、句子之家

  1、(出示挂图)看看这新式房屋,说说它是什么样儿的?(指名回答)

  过渡: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是怎么介绍的?

  2.(出示例句:它不仅形状特别,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1)读一读句子,你发现这新式房屋有什么特点?(形状特别、功能特殊)

  (2)再读一读句子,句子中除了写出这两个特点,你还有什么发现?

  (句子中还用了“不仅……而且……”这两个词。)

  (3)小结:看来,我们可以用“不仅……而且……”这两个词将事物的两个特点串起来写成—句话。

  3.(出现长江大桥、水果图片)

  (1)说说它们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学生看图回答)

  (2)你能用上“不仅……而且……”来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长江大桥不仅美观,而且坚固。

  苹果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4、想一想你熟悉的事物的特点,还能像这样来说句子吗?请你来试试。

  (在学生说句子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正确运用“不仅……而且……”)

  5、大家说得很好,请你把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写下来。写的时候,请注意字的大小写均匀。

  6、展示学生写的句子,全班欣赏。

  五、故事之家

  1、 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

  2、 指名读。并正音。

  3、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与发现”和“我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行“探究与发现”

  1、(cAI:乐乐坐在电脑前)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老朋友乐乐在于什么呀?听听乐乐是怎么说的。

  (CAI:乐乐笑着说:“我正在电脑上画画呢!你们利用电脑做过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

  2、你们利用电脑做过这些事情,想对电脑说些什么呢?乐乐也在夸电脑呢!你们听。

  3、(CAI:乐乐说:“电脑的本领可真大。它能写字、能画

  画、能……”)

  你还知道电脑有什么本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

  二、鼓励创想,完成“我的作品”

  1、请你也来发挥你的奇思妙想,说—说你还希望电脑能干什么?

  2、 请把你的奇思妙想写在卡片上,注意把句子写完整。

  3、 学生书写,最后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细致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细致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

  课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搜集“珍珠鸟”图片及人与动物间的感人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除了人和人之间发生着许多故事之外,人和动物之间也发生着许多令我们兴奋、令我们感动的故事,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述一个你听到的或经历过的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学生讲述)

  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后:冯骥才的《珍珠鸟》也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间的爱的颂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珍珠鸟》,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巢瞅雏呷垂蔓眼睑眸子流泻

  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四、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并交流。

  1、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小鸟之间怎样的一个故事?

  2、文中洋溢着作者对小鸟怎样的情感?

  3、小鸟对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小结:由于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与关心,使得小鸟对作者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由开始的“怕人”到后来的“亲近”人到最终的“信赖”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小鸟的怕人呢?

  五、研读赏析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技巧。教师出示问题组。

  1、从哪些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小鸟的怕人?

  2、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3、作者是如何赢得小鸟的信赖的?作者的哪些举动最能体现作者的关爱?

  4、小鸟在作者面前又表现怎样呢?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明确:在研读赏析时,教师注意指导朗读,尤其是小鸟的动作、神态描写,要反复朗读。同时,精心研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自然界的小鸟舒适、安心的伏在人的肩头,带给人怎样的感受?甚至可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让它永留记忆的长河,如“小鸟依人”“信赖”等。还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幅画面,通过朗读感动所有人。

  教师小结:在我的关爱下,小鸟由怕人到亲近人到信赖人,和我建立了信赖的关系,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可是你有没有想到笼中的小鸟的父母还没有走出笼子,还在再三呼唤小鸟回家呢?

  六、拓展延伸

  你认为笼中的珍珠鸟有一天他会走出自己的笼子吗?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认为会,因为小鸟会告诉他们,作者还会继续关爱他们;有的认为不会,因为人们以前对它的伤害太严重了,使他们心有余悸。教师这是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不管老鸟最终是否走出笼子,这都要比和小鸟建立关系复杂的`多,这是因为人类的伤害带来的不信任。所以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赢得信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应轻易的失掉信任。

  七、体验反思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对动物的伤害呢?学习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明确:除引导学生反思身边的不正确做法外,还要引导学生寻找信赖的基础,如真诚、爱心、尊重、理解、平等、坦诚等。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期待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和谐、最动人的境界。

  八、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信赖或被信赖的经历,请你以“信赖”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

  1、文体不限,字数200字。

  2、运用恰当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其中的感情变化。

  教学反思

  《珍珠鸟》的作者冯骥才就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浓浓的“情意”。使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充分领略文中的深情,实现自己情感体验的过程,受到熏陶和感染。其次要赏析课文,欣赏文中营造的美好“境界”,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对课文中的描写动作、神态的具体关键词句的理解,欣赏到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的享受。最后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进行体验反思,让他们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以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总之,本课的教学注重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延伸,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想象,学会读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14个生字,并掌握其中6个生字。

  2、教育学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

  重点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

  2、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文,画出生字反复拼读。

  三、教学生字。

  1、灯片出示生字,学生认真拼读。

  不心叫笑出巴

  桥竹乱跳乌流怕尾

  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心:

  笑:

  (注意中间是一撇)

  出:

  中间是一长竖。

  学生进行笔顺描红练习。

  3、在书本上画出生词反复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认识生字,了解母鸡的形象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2.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词,边画边读两遍。

  3.思考。

  (1)作者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讨厌 尊敬)

  三 细读课文,深入感知

  1.默读课文,出示投影。

  (1)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表现了母鸡的`什么品质?

  2.小组交流讨论。

  第(1)题: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第(2)题:①精心保护鸡雏,很有责任感;②想方设法为鸡雏找食,表现出母亲慈爱的本性;③教小鸡生活的本领,很负责,很辛苦;④夜间啼叫保护小鸡,很勇敢。

  3.集体汇报。

  4.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者改变了他一向讨厌母鸡的心思,因为他看到了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现在作者是什么心思?读第9自然段。(认为母鸡伟大,是英雄。)

  2.作者仅仅在写母鸡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无私。)

  3.看看作者写猫和写母鸡在写作手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1)结构清晰。《猫》写猫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母鸡》明显分为母鸡孵出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

  (2)叙述动物的特点,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动物特点。对点滴小事进行具体的描写说明,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情感表达。《猫》始终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则有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颂。

  (5)语言运用。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有浓郁的“京味”.

  课后习题

  1.用“天?地?”的形式写四字成语。

  (1)形容大风时天地间暗淡无光。(天昏地暗)

  (2)形容声音大。(天崩地裂)

  (3)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天寒地冻)

  (4)形容时间长,永久不变。(天长地久)

  (5)形容包围严密,四面八方都布下了罗网。(天罗地网)

  2.后来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一) 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二) 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的欢乐,自私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三) 能体会文中拟人句的效果,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点

  目标1、2、3

  学习难点

  目标2

  学法指导

  1、 熟读课文,掌握童话的.内容。

  2、 查找工具书,读准字音,解释生词。

  3、 小组交流,领悟童话的深刻内涵。

  自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 查找工具书,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栖息( ):

  聆听( ):

  肆意( ):

  咆哮( ):

  嬉戏( ):

  徘徊( ):

  翩翩起舞( ):

  乐不可支:

  2、 查找作者的资料,为同学作介绍。

  3、 朗读课文,简要概述课文描绘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二、探讨交流

  1、导入

  2、预习展示

  3、听读课文,讨论:

  A: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

  B: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C:这则童话告示我们怎样的道理?

  三、课堂巩固

  1、《巨人和孩子》选自 ,作者 , 国作家。

  2、造句:

  翩翩起舞:

  乐不可支: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自我评价:优 良 可 劣 家长评价:优 良 可 劣 教师评价:优 良 可 劣

  时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文章记叙的线索,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注意抓住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和表达深刻的语句。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

  是 。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鸟和牵牛花》的故事,了解牵牛花、凤仙花及小草等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学习牵牛花等关爱他人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了解牵牛花能陪生病的小鸟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

  1.组织学生读准、读通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组织学生扫除阅读中的`一些字、词障碍。

  听读、自读、交流初读所知。

  参与游戏,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

  (二)精读感悟

  1.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心情。

  2.启发学生悟出人物的品质。

  自由选读,交流感受。

  思考、讨论,谈牵牛花陪小鸟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交流。

  思考并讨论,交流:在生活中你愿意做课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

  (四)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五)交流所获。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

  3、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从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名言,揭示课题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

  ⑵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

  ⑶“汗水”指什么?(勤奋)

  ⑷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

  2、揭题《才能来自勤奋》揭题解题:

  读课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才能来自勤奋”的意思。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点名了这个课题,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二、理清脉络:

  仔细读读首尾这俩自然段,认真想想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馁、呕

  2、释义:毫不气馁、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坚持不懈、享誉中外、举不胜举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逐节朗读。

  (2)、思考:为了说明“才能来自勤奋”,课文举了哪些人的事例?结合完成作业P6中的填表。

  修改意见

  2、举例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该段,思考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爱因斯坦并不聪明?又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他的“勤奋”?

  A、做的小板凳,遭到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斥责。

  回忆课文,当时他的.同学是怎样嘲讽、老师是怎样斥责他的。

  B、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却毫不气馁,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请你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7年,终于)

  (4)、按照上述学法学习爱迪生这一事例。(从不是神童、勤奋、惊人的成就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5)、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61、2、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天智并不聪颖,然而却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靠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读该段,说说这是个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按照学习爱因斯坦的事例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并体会“段首句子的作用。

  四、朗读2——4自然段,概括这三个事例所揭示的道理。

  五、朗读全文,小结领悟中心思想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3。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4、5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经典)10-15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备课教案10-04

语文桥的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