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1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动画,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xx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了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案例.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答案:违法
(五)社会实践
结合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内容:近年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未成年人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2
一、指导思想
为组织开展好我校今年的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活动,营造全校共同关注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根据省公安厅、文明办、教育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安监局《福建省20xx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30日至20xx年12月4日
三、活动主题
守规则保安全
四、活动目的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对全校师生法制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避免交通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具体是八个一活动)
1、在校园内外利用led、宣传栏、广播台、校讯通等进行一次广泛的宣传活动,围绕“守规则保安全”营造氛围、(负责人:保卫科)
2、进行一次“守规则保安全”交通安全知识讲座、(12月2日上午课间操,负责人:保卫科)
3、部分班级出一期手抄报、主题是:“守规则保安全”交通安全内容、(负责人:保卫科)
4、组织学生观看一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12月2日上午写字课,负责人:各班主任、保卫科)
5、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五、六年级为“守规则保安全”主题班队会活动,一至四年级为“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主题班队会活动、(12月4日下午班队会,负责人:各班主任)
6、进行一次公益活动,部分学生上街发宣传单、(12月2日上午写字课,负责人:保卫科)
7、与每一个学生签订一次交通安全承诺书、(负责人:各班主任、保卫科)
8、组织学生观看一次交通安全展板活动、(负责人:保卫科)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好交通安全和法制宣传活动、
2、做好动员,营造氛围
要调动全员参与宣传教育活动,营造“遵纪守法、文明出行”良好氛围、
3、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主题,突出活动重点,注重实际效果,防止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3
教学内容: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使学生了解《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平等权所涵概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远离犯罪。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二、
1、阅读故事小天地
2、讨论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朗读智慧小法官,提问:你是如何理解平等权的.。
4、阅读法律小讲坛
提问:平等权包含哪些内容?
5、阅读法律小博士、法律小实践
讨论:明明对自己的作品是否享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三、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4
教学要求:
认知: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
1、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5(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5
课题名称:请尊重我的隐私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权。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也应学会自我保护,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非法窥看。
二、过程:
1.出示案例:小花是武隆县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一直以来小花的成绩总是令父母满意,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下降,妈妈非常担心。于是家中就发现:小花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花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花的书包这些天总是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
2.小组讨论案例:
你觉得小花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3.讲解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比如个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私生活)等。
做练习: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我往来的朋友
3、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元钱
5、个人病情
(1)个人隐私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2)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3)小结
4.结合理论,联系案例。
(1)小花的行为作了危害社会的事吗?
(2)小花的妈妈的行为是爱还是侵权?从哪里看出来的?
(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
(4)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要大胆向家长说,这是属于我的隐私,请你尊重我的隐私。但是,我们不能敌对家长,毕竟家长是为了我们好。
5.辩论赛:“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要求:
(1)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2)说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学生法制教育课教案】相关文章:
法制教育课教案06-17
小学生健康教育课教案01-04
小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10-20
小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07-21
感恩教育课教案09-02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07-07
健康教育课教案05-28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06-03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09-10
【通用】小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