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学校课程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学校课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学校课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1.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
4.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5.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6.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题图:乌鸦喝水的故事。
自由汇报: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2.学生实验: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3.课件出示:比较观察: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三、体积单位的认识:(学生先看书自学,再汇报交流。)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3.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
4.认识: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
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5.练习:
(1)完成P40“做一做”T1。
说一说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三、反馈检测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五年级下册学校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量变化趋势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我家楼脚有一个老大妈,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冰激凌,二女儿开了精品店卖伞。眼看两个女儿都生活的很充实,可是老大妈却总是不开心。因为雨天她担心大女儿的生意,晴天她又担心二女儿的生意。最近一周,一直在下雨,二女儿的生意越来越好,雨伞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二女儿为了更好地经营,她就对雨伞的销售进行了统计。
(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发言,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外,你们还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出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揭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在轻松的谈话中,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师:那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你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找出来吗?让学生讨论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师: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描述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对象、单位等)
(二)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以前学过条形统计图,那么你会灵活选择什么情况下用条形,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单第一题。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很厉害,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那么老大妈的大女儿也想对她的冰激淋销售情况进行统计,为下一周的进货作准备,同学们说她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那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帮助大女儿完成统计图呢?
让学生上来绘制冰淇淋的折线统计图。
师:这个同学手真巧,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要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让老师很是佩服,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作业单第二大题。
展示此题的绘制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同学们接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脑手机都是可以帮助学习的工具,但是随着这些科技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许多青少年的视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老师对我们学校的近视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单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
三、总结
1、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回顾)
(1)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大家通过动手、动脑,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有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统计图的形式。那么你们回家后,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成绩进行统计,并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争取在期末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在本节课的评价上是侧重放在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上。布置学生回去统计自己的成绩,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
步骤:
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1、对应描点
还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依次连线
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3、标注数据
【五年级下册学校课程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范文09-15
五年级下册教案英语11-28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0
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09-17
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04-22
优秀课程教案12-07
安全的课程教案11-11
游戏课程教案08-21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8-27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