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路》的教案

时间:2024-10-18 13:03:4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言《路》的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言《路》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言《路》的教案

语言《路》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了解成语故事,理解其寓意课时。

  二、教学准备:

  故事讲述所需三幅图片。

  三、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从他身边跑过,一头撞到树上,死了。农民捡起这只死兔子,高兴地把它拿回家。(展示第一张图片,换到第二张)

  农民心想:“如果每天我都能抓住一只兔子,何必要在地里拼命干活呢?”第二天他便坐在那棵树下,等着其他兔子来送死。他在那儿坐了几天,可连一只兔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展示第二张图片,换成第三张)

  田里的禾苗却因为没有浇水枯死了,这个农民最后没有得到兔子也没有得到田里的收成,他最后只好躲在树底下听着小鸟嘲笑流着眼泪过日子了。(展示第三张图片)

  2、师: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小鸟是怎么说这个农民的么,让我来告诉你们听,它们说: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跟老师读一读。

  生:守株待兔。

  3、师:对了,如果我们今后看到只是凭着自己想法做事,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小朋友,我们就说用“守株待兔”羞羞他。

  四、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寓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用,要让幼儿会读并理解到寓言的含义。

  2、在故事情节中增添一些动物的有趣言论,可帮助幼儿处于模仿的天性会不自觉的理解记忆寓言,重点不要放在寓言字面意思的解释上。

语言《路》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简单讲述故事大意,用"如果……就……"说话。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猜测。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熊嘟嘟及小动物们是怎样想的。

  教学难点:

  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胆猜测并表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幼儿用书、小熊头饰或布绒玩具。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教学,提出课堂常规要求;

  2、出示小熊玩具,向幼儿介绍故事主人公。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图片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三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三个小动物都在想"如果……就……"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猜测故事线索提问:小熊、小老鼠、小蜗牛它们可能在想什么?

  3、鼓励幼儿讲述故事大意,根据想象可以有不同的讲法。

  4、指导幼儿用"如果……就……"说话。

  5、指导幼儿看书,自由进行讲述。

  三、结束部分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图片内容,了解小动物们是怎样想的';

  2、大部分幼儿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3、还需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含义。

语言《路》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学会团结、互相帮助。

  2、用不同的对唱形式表现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3、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这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孩子把基础律动和表演律动结合起来共同表演。

  活动准备

  1、《三个和尚》动画课件

  2、一对水桶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讲故事来导入本节课,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自己挑水喝,嘿哟、嘿哟,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没过多久又来了一个和尚,于是他们商量着抬水喝,嘿哟、嘿哟。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了一个和尚,这下他们共有三个人,于是怎么办呢?他们都不愿意去挑水喝所以他们就没水喝、没水喝。

  2、以念儿歌的形式来让孩子加深印象: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3、和孩子用基础的律动表现儿歌旋律(拍手、连指、拍手、连指)教师示范。请幼儿表演。

  4、以表演律动表现儿歌(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教师示范。请幼儿表演。

  5、合作表演,分组进行。

语言《路》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2.知道有关风的知识,喜欢探寻自然界的奥秘。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丰富有关风的知识,带幼儿观察风来时物体的变化。

  2.物质准备:课件、图谱、扇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风吗?知道风在哪里吗?你们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欣赏诗歌,理解作品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教师朗诵诗歌。

  提问(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听了这首诗歌,感觉怎么样?

  (3)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欣赏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提问(1)诗歌里都有谁回答了“风在哪里”这个问题?

  (2)树儿、花儿、草儿是怎么说的呢?(结合图谱、动作帮助幼儿理解“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等动词)

  三、师幼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地朗诵。

  2.结合动作,重点指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

  四、尝试仿编诗歌。

  1.结合图谱,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句式结构。

  2.教师示范仿编诗歌,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图谱、小图片投放到语言区,幼儿继续自由仿编。

语言《路》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真聆听雨的声音,比较不同雨声的特点,用‘_____的’的表达方式描述不同季节雨的特点。

  2、主动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秋天到来”的各种变化,描绘秋天的故事。

  3、倾听散文的配乐朗诵,跟随音乐感受散文中秋天的美。

  4、跟读散文,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散文,激发阅读散文作品的兴趣,体验散文学习的快乐,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5、尝试并运用散文中的句子表述和表达金秋的美丽,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组为散文创编动作,学会合作,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记录到的秋天的美。

  活动重点:

  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

  活动难点:

  为散文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不同季节的雨声录音。

  2、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秋天图景。

  3、秋天的叶子、果实等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并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以闯关游戏的方式完成此次活动。

  动物王国最近要招募一批英勇能干的小动物来保卫他们的.森林,报名的小动物要经历听、说、仿、编、演等五关层层选拔,最后挑选最勇敢、最能吃苦、最爱动脑

  筋的小动物来保护他们共同的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参加啊?

  1、第一关:听雨辨不同(感受雨声)听

  放音乐,先放不同大小的下雨声,再不同季节的雨声,引导小朋友去感受雨声的变化与不同之处,使用‘_____的’的形式描述雨的特点。

  小结:教师要帮助小朋友丰富和补充语言以及纠正不正确用词,启发他们去感受音乐中雨声的细微变化,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2、第二关:说说‘我与秋天’的故事说

  2.1请小朋友举手发言,说一说‘我’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秋天。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用“______的”的表达方式叙述。

  2.2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或是发现的?

  天气、穿的衣服厚薄、树叶的颜色、开的花儿、成熟的果实、粮食等等,春夏秋冬各举一到二个例子。

  2.3秋天的树木和花草有什么变化?

  2.4秋天成熟的果实和丰收的粮食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2.5秋天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小结:本阶段既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感知,又是为学习散文作铺垫,教师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小朋友用散文中的话将自己的故事,初步接触散文的语言。

  3、第三关:学我说话(走近散文)仿

  3.1放配乐散文,跟随音乐一同走进秋天,感受来自散文的美。

  师:散文听完了,小朋友感觉秋天的雨美不美?美在哪里?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3.2结合画面,分段理解散文。

  1)欣赏下雨前后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幼儿把雨比作一把钥匙。可对幼儿进行反问,进而帮助他们理解雨的清凉和温柔。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门?

  师:秋天的雨下过后,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变化,就好象一把钥匙轻轻地把门打开,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的一切。

语言《路》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散文故事,把图片贴到相应的匹配位置上。

  2、感受春天里大自然变化的美丽景象。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并理解散文故事,把图片贴到相应的匹配位置上

  难点:感受春天里大自然变化的美丽景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画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想看吗?

  (二)欣赏:

  (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儿歌中的主要角色:小溪、麦苗、桃花、柳树、燕子等,以及它们在春天里的样子

  2、师:图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2)、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名称和主要角色。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春天来了,谁醒了呢?

  (3)、请幼儿倾听故事一遍,提问并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a、师:春天来了,谁醒了?它在干什么呢?

  b、师:小溪醒了,它在做什么?什么叫长跑?为什么说小溪在练长跑呢?(集体朗诵这句儿歌)

  c、师:麦苗醒了,它在做什么?麦苗为什么会弯腰?(请幼儿模仿麦苗弯腰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诵这句儿歌)

  d、师:桃花醒了,它在做什么?什么是绽笑脸?

  e、师:柳树醒了,它在做什么?柳树的辫子是什么?

  f、师:燕子唱起了什么歌?什么是春之歌?

  4、教师幼儿共同完整地将图片放到匹配的位置上

  小溪、麦苗、桃花、柳树、燕子、麦苗

【语言《路》的教案】相关文章:

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教案09-15

幼儿园的路教案01-29

语言领域教案08-08

语言幼儿教案01-12

语言故事教案02-01

关于语言的教案03-06

语言领域教案11-02

小班雪天路滑安全教案12-06

爱路护路班会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