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中国美食》是一篇图片课文,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通过认识这些美食,从而认识生字。通过认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各种美食,认识“菠、煎、腐”等16个生字,会写“烧、烤、炒”等8个生字。会写“美食、红烧、烤鸭、羊肉、炒饭”等词语。
2、认识各种中国美食,了解其简单的烹饪过程。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美食引入。
1、说说你最喜欢的美食。
2、学生交流。
3、你会做这些美食吗?需要些什么材料?
4、引入新课:中国美食
二、了解中国美食,认识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凉拌菠菜。
(1)认识菠菜。
(2)了解凉拌菠菜的制作过程。
(3)认识“菠”字,“艹”+波,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
(4)菠菜还可以做成哪些美食?
2、以同样的学习方法,认识学习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3、归类识字:火字旁的字都与烧烤有关,都是用烧烤的烹饪方法来制作的美食。“灬”的字都与蒸煮有关,基本都是用蒸或煮的烹饪方法来制作的美食。
4、认识四种主食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1)认识这四种主食。
(2)说说你最喜欢吃哪一种主食?
(3)认识多音字:炸
zhá()
炸
zh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读。
2、齐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
二、课文学习
1、你还了解哪些中国美食?你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吗?
(1)分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3)师小结。
2、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
(1)学生说一说。
(2)多媒体展示。
(3)师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书写时应该注意的生字。
2、学生交流汇报。
3、指导“火”字旁的字“烧、烤、炒”的书写,特别是“火”字旁的几个点。
4、“鸭、鸡”同时指导。
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6、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了解中国的其他美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
预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
示例三: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写话“海燕的宣言”(结合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交流“海燕的宣言”,深入领会海燕的内心活动。(师生共同评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肯定学生的合理想象。)
二、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关键词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种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动作、感情,也就是说,拟人化使象征体具备了被象征体的特点。总的来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着重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增强文章语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复品读、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预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用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已不可逆转。
3、朗读课文。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朗诵语调的处理,共同编注朗读脚本。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与编注,善加引导。
脚本示例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表示很短的停顿,不换气。“”表示语气加强。)
脚本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学生用个人表情朗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朗读评点。
三、拓展延伸。
结合练习四,以“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充分肯定“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勇者风范。
四、小结:
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理趣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无比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诵读课文,为参加本单元散文诗朗诵表演比赛作准备。
2、 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写一首散文诗,字数不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选择同音中的字。
2、认识11个生字,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怎样用部首查字典?
二、查字典游戏。
1、丁丁告诉我们说:他现在又会了一种选字的方法,他知道“鱼lín”的lín是“鳞”。用部首查字法查到“鳞”,看共有多少个lín,你知道他是怎么从那么多lín中选出来的吗?(学生说)
2、读词语“邻居、树林、临时、淋浴”。
3、谁能试着用“磷、琳、嶙、粼、霖”这些字组一个词,并说说你为什么组这个词。
4、查字典,验证。
翻开字典,来验证一下你组的词对不对?
5、学yǒng。
(1)读词语“永远、歌咏、游泳、勇敢”这些词语中得y ng都读三声。小组之内互相说说为什么在这个词中是这个字?
(2)从下面的yǒng中选一下“奔yǒng”yǒng应该是哪个字?并说说为什么?查字典验证。
三、学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描红。
3、在练习本上带拼音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音节表。
3、认识电脑键盘,为学习输入汉字打基础。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出示生字,各种方式读。
2、用生字组词。
二、认大写字母。
1、咱们在英语中就已经认识了大写字母,谁来说说大写和小写有什么区别?
2、出示各种大写字母检查学生的认识。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大写字母,同位互相检查。
三、学唱字母歌。
1、放课件,学生学唱并练习背诵。
2、学生唱给同位听一听。
四、在键盘上认一认大写字母。
1、同学们,咱们在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学会了输入字,谁说一说在输字时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同学们在键盘上边背字母表,边找一下。可以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五、认识音节表。
1、打开字典,看字典,从字典中找出大写字母。有一个同学告诉咱们:在字典中大写字母指的是音节的第一个字母。找一找这里的.大写字母与字母表中的字母有什么不同之处?
2、仔细观察字典中的音节表,看每组有什么相同之处?
3、找找声母是zh、ch、sh的音节,看你发现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帮助独立识字,学会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大写字母表及音节表。
1、同位互相检查背诵字母表。
2、谈一谈在观察音节表时有什么收获?
二、学习音序查字法。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音节表,知道了音节表中的许多知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会用了没有?仔细观察45页的四幅图,学着书上的样子自己查一查聊天的聊是哪一个,然后写下来,看谁查的最快。
2、交流查的对不对。
三、练习巩固音序查字法。
1、出示课件。
w n惜宛挽晚婉碗惋
d 抗底抵氐诋砥
2、先猜一猜是哪一个字,并说说为什么?
3、用音序查字法验证。
四、查一查,填一填。
1、老师这有一个同学写的小作文,他在写作文时遇到了几个不会写的字,你能帮帮他吗?
2、学生自主查字典。
3、全班交流。
五、选择查字法。
咱们学会了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小组讨论一下,遇到什么样的字,用部首查字法?遇到什么样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语文教案 篇4
1、师:上课了,看到你们做得这么端正,老师奖赏你们听一个故事,高兴吗?故事的题目叫《神笔马良》。(老师讲故事)
2、这支神笔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呢?一位善良的晓姑娘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这么感人的诗歌,你也想读一读吧?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他们吗?现在我们就认真的.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生字,争取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书时指导纠正学生读书姿势)
1、学生听老师讲《神笔马良》的故事,从故事中感受神笔的神奇。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时不拖音。
3、学生自由读书,圈画生字,并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文中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神笔马良》的故事就像一条神奇的彩带能紧紧系住孩子们求知的心,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
4、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5、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勾画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1、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小淘气和他们的朋友们都来了,我们一块打个招呼吧!(出示词语卡片:马良、缩着、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
2、小淘气高兴地送走了朋友,又来找我们玩了,让我们大声听他的名字吧!(出示生字卡片:良、缩、遥、寻、食、哭、泣、健康、操)
3、生字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要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呀!分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4、这些小淘气蹦蹦跳跳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快看他们在做什么?谁愿意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5、把生字送回课文,指名三个学生读诗歌的三个环节,纠正读音。
1、学生认读词语。
2、学生认读生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识字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5、按要求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别人读。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多种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说明文,学生学习时可以先结合现实生活、图片及文学作品等了解认识屏风,明确屏风作为一种历史传承而来的家具的作用──不仅仅是挡风、遮挡视线,更重要的是屏上有书有画,具有美感,充分认识屏风的实用和艺术装饰双重功能,特别是屏风的艺术装饰功能。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走近屏风
1、由学生搜集的屏风的图片、文字知识、见闻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屏风的世界。
2、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总结出课文的结构思路,从文中概括出屏风的功能作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文结构思路:课文一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引出了屏风的特点,并指出设计屏风的关键之所在──在功能和美感上做文章,突出一个“巧”字。然后指出了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突出强调屏风的艺术装饰功能。接着联系现在屏风只注重实用功能而忽视了美感,实际是造成屏风发展的退步,作者提出了在屏风设计方面的看法。最后,作者希望借此引起建筑师、家具师甚至使用者和后人的注意,使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和发展。
屏风的功能:作者主要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更强调艺术装饰功能。
(二)揣摩语言──感受诗意
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不像一般说明文语言那样平实,让学生勾画出文中富有诗意和韵味的语言,特别是引用的古诗词,分析、揣摩作者对屏风的情感和看法。
预想学生可能勾画揣摩的语句: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这里“诗意”一词,写出了屏风在作者眼中的美好感觉和印象,将读者引入美好的屏的.氛围。
(2)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作者这里用童年夏夜在庭院纳凉,富有生活气息和美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是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的诗句──秋夜,银白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让我们感受到屏风的美,的确,其情景让作者感受到深宫孤单宫女的极度悲伤、愁苦,故而喜欢咏屏的诗句,喜欢古画中的屏,从感性上让我们体验到屏的艺术美感。
(3)《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里的唱词,“锦屏人”是指闺中女子,“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词指的是闺中女子太过于惋惜这大好青春时光。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作者这里引用,为了突出屏风的艺术美感。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联系后文可见,这里的“大小”应该指的不同的人对屏风的不同的使用。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闲倚画屏”的意思是“闲着没事干,倚着画屏相思”;“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在小楼里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这里写出了看屏、处在屏中的生活有一种休闲恬淡之感。
(四)把握形式──探求蹊径
通过揣摩语言,会发现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表现形式上有区别,让学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揣摩本文的语言形式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本文是用散文笔法写成的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文,因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本文的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叙述、议论和抒情。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对屏风很有研究,又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因此作者用浓郁的抒情笔调和诸多事例的旁引,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也是本文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
(五)总结评价──回顾展望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回答,师生补充)
2、教师激励:陈从周以自己的责任心用饱含浓郁抒情的笔调,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也启迪着我们要为屏风乃至其他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07-2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经典)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