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寻隐者不遇》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寻隐者不遇》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感知体验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对话互动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四、建构生成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反思:课后,我发现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没读出这首诗的感情和韵律来。问题在哪里?我发现自己在学科整合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增强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并不是说可以无目的,随意地整合。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古诗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指导下,在教学中,我却本末倒置,倒置教学效果不好。
《寻隐者不遇》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设计理念: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作者和诗的大意,让学生体会诗歌描绘的情景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诗歌方面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媒体运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板书:唐〃贾岛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六、补充阅读
贾岛《题诗后》
七、作业
1、填诗,练字
寻()者不遇
()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云()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
《寻隐者不遇》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本诗,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诗。
2.掌握字词句意思,将诗意说准确、具体、丰满。
3.凭借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
1.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
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别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意,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意。走在大街上,他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迷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刻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情况,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和他一起研究,最后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此,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认识这位写诗特别认真的诗人吗?(板书:贾岛)
2.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寻隐者不遇
3.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质疑。
板书:谁寻?为什么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好奇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寻找心中的向往和渴望。
二、反复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做记号。
2.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行诗句。
3.说通顺。
再读全诗,质疑: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哪怕是一个字、词。
——真正的高手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这首诗读起来好像并不难懂,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贾岛写诗是特别讲究,要不然怎么能被称为“推敲诗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对照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究竟还有什么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4.说具体。
自由说诗意。
说话发散点——松树外形、童子(儿童诗相机)外貌、动作、采药?(逍遥的生活方式)
5.说生动,说饱满
点拨:简洁——以问代答。
三、再现情境,深化诗意,凸现情感脉络
1.化境——想象
让我们伴着音乐(佛教音乐《静心曲》),随着诗人轻快的脚步出发吧!请闭上你的眼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心情很好(词串:兴致勃勃、乘兴而来、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想起自己那位隐居在山林里的好友,便兴致勃勃地上山找他来了。在一棵遒劲的古松下,就看见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你看见了那棵大大的松树了吗?(看见,什么样子?)
——那个小男孩你也看见了么?(看见,什么样子?)
——诗人快步迎上前去,兴冲冲地问道:“你师父到哪里去了?”(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吧,问话时该用怎样的语气?)
——童子抬起头来,有礼貌地回答:“---------”
——“哎呀,他到什么地方采药了呢?”“天哪,我乘兴而来,真是太不巧了。”
——“回先生话--------”
——“噢?他到底在山的.什么地方呢?能说的清楚点儿么?”“---------”
2.升华——说话
睁开你的眼睛(关音乐)
——你看到了那座座大山了么?你看见了那迷蒙的云雾了么?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说话练习:云海(发散:能把眼前的美景描述出来吗?)
3.吟哦——背诵
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哪!在这儿生活在这儿隐居,真是自由自在,飘飘欲仙哪!望着茫茫的大山,起伏的山峰,想着正在深山中采药的友人。诗人贾岛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范诵——引诵——再引诵——学生情不自禁跟诵——全体高声吟诵
4.凝情——书写
带着一丝失望,带着一丝羡慕,带着对隐者那白云般高洁、青松般坚韧、童子般纯真的心灵世界的向往,诗人贾岛回到家中,挥笔写下了为后人 (坐姿、写字姿势)
四、巩固
——贾岛的诗刚写好,一位姓王的朋友正好来拜访他,看见贾岛坐在课桌前,快步走上去问:“贾兄啊,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啊!”
——“王兄啊……”(生读诗)——“松下问童子,贾兄问了什么呀?”
——“只在此山中,是谁说的呀?”——“那么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噢,原来把问话都省略了呀!妙哉妙哉!难怪人们都称‘推敲诗人’呢!”
五、拓展《剑客》
中国古代,文人其实都有当文官报国救世界的梦想。真正让他做了官,倒也未必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诗人李白就是个好诗人却不是个当官的好料子。贾岛同样如此,大家请看:
——也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寻隐者不遇》教案优秀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寻隐者不遇》教案优秀5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寻隐者不遇》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江畔独步寻花》的教案11-11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03-12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5篇01-21
【热门】《江畔独步寻花》教案四篇11-01
寻高中作文03-08
元日教案 《元日》教案优秀09-08
大班优秀教案12-01
《荷花》优秀教案11-11
水优秀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