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3 10:38:4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共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共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 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作者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的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会乔依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从而领会文章以“爱之链”做题目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感情导入,揭示课题。

  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漂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板书课题)

  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

  2、 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3、 教师正音。

  “餐、吻、腕”是前鼻音,“蹭”是后鼻音,“餐、蹭、糙”都是平舌音。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抓住关键人物来理清脉络。

  6、 明确“乔依”、“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的关系

  7、 学习第一自然段。

  从那些地方看出乔依的心情很灰暗、凄凉。

  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投影片]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3、你还记得那一个个故事吗?

  指名答,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2~8小节

  1、[出示投影片]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二至八小节。

  静静地想一想,谁愿意先来交流一下。

  (▲第二小节“又冷又怕” ---------在冷风中发抖 紧张地闭上眼睛 )

  (▲第五小节“紧张绝望” ----------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指读——齐读

  2、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交流:

  ▲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淡淡的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竭尽全力无私助人

  “难” 手和脚腕蹭破出血 顾不上擦

  “冷” 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出示第六小节]

  来,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

  交流,理解“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小节3、引读6、7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 ,乔依 ,他从来没想到 ,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 ,所以他从来就认为 。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 。

  4、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板书……)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

  3、[出示填空]

  到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

  突然想起了 ,

  于是 。

  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自说——指名说

  还有谁愿意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

  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 爱之链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五、拓展延伸

  1.老师请你再读读课题——爱之链,现在你如何理解这根爱之链,请你用简洁而富有创意的图画、文字或你喜欢的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你对课文及课题的诠释。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2.上讲台交流展示

  六、总结

  1.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同学们心中有爱,才会激情勃发,创作出这么多有创意、有思想的好作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2.[播放《因为爱》]

  3、结束语: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

  因为爱,枯木会逢春,

  就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

  就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

  就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就因为爱,奇迹正在赶过来。

  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板书……)

  课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之”“期”2个字。

  2.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神气极了”、“笑眯眯”等语言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猫头鹰的神气。

  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悟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尊重别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谈话导入,补全课题:从(现)开始 范写“现”

  2.齐读课题

  3.创设情境: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丽的森林,所有的小动物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今天,大家都被召集起来,他们是——

  (出示狮子、猫头鹰、袋鼠和猴子图文)

  随机板贴字卡:狮子、猫头鹰、袋鼠和猴子

  4.在森林里,狮子是?(万兽大王)板贴字卡:万兽大王

  5.教学“之”

  先老师范写,再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8.(出示狮子大王的命令)

  齐读。

  个别读:谁要当狮子大王来宣布这个命令?

  教学“轮”:齐读;开火车组词:像你们这样一个一个组词就叫“轮流”。

  齐读命令。

  二、学习生字

  过渡:狮子大王宣布了这个命令,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文96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书上的小树叶,并给课文标上序号。

  1.出示生字(带拼音):

  guàn shì

  习惯 方式

  ī zhèng

  笑眯眯 郑重

  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笑眯眯,积累心情愉快的`ABB式词语:笑哈哈 笑呵呵 笑嘻嘻 乐呵呵 (齐读)

  2.过渡:还有一个字,他呀可是一个会变魔术的字。现在他藏在一些句子当中,你看。

  教学多音字“得”,出示句子:

  谁做得de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dé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

  他会不会命令我们从现在开始,都得děi住在树上,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

  三、学习第二段

  小动物们要开始轮流当万兽之王了,第一个上任的是谁?(猫头鹰)请你们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猫头鹰当万兽之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用一个词说。

  1. 学习“神气极了”

  出示图片,观察动作、神情体会“神气极了”

  积累“ 极了”(高兴、兴奋、激动、可怕、有趣)

  2.(出示猫头鹰的命令)像猫头鹰一样神气地宣布命令。

  个别读,齐读。

  3.如果你们是现场的小动物,你们听了猫头鹰大王的这个命令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小动物们,像你们刚才那样,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地谈着,这就是“议论纷纷”。板贴:议论纷纷

  4.可是猫头鹰现在是万兽之王,他的命令不得不服从,大家只好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一个星期下来,你们感觉怎么样?可以在小组里说说。

  体会“天天熬夜”,“熬”在火上烤呀烤,什么感觉?

  这样的日子难过呀,难怪你们会叫苦连天。板贴:叫苦连天

  5.出示词语:天天熬夜 议论纷纷 叫苦连天

  齐读,用上这三个词语简单说说猫头鹰上任期间发生的事情。

  老师范说,学生生试说,只要表达出来即鼓励表扬。

  6.师生合作朗读段落。教师读猫头鹰部分,学生读小动物的句子。

  四、巩固总结

  这一个星期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这里有一首小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儿歌:

  万兽之王来下令,

  动物轮流当首领,

  猫头鹰说要熬夜,

  动物听了直摇头,

  叫苦连天练本领。

  多种形式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五、生字教学

  出示:期 轮 路

  观察田字格中的占位,写字的注意事项。

  范写“期”,生书写,展评。

  六、总结

  接下来,袋鼠小猴子他们要上任当万兽之王了,那时候会发生哪些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板书

  21.从现在开始

  “万兽之王 ” 狮子

  猫头鹰

  袋鼠

  猴子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同时认识2个偏旁部首。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对,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足球的自我介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 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 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

  ⑵自身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⑶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长句子)

  ⑴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么停顿的?

  ⑵指导读句子。

  5.文中还有长句子,用老师教的'方法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7.齐读课文。

  三、教同学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巩固生字读音。

  2. 教学“示字旁”、“巾字底”,两个偏旁的“竖”不同。

  3. 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4. 反馈:检查“运、带”的笔顺。

  5. 指导写字。

  6. 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概况,激发同学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录像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给“纪、祝”扩词。

  二、新授

  1. 自读第1自然段。

  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年纪一大把”是什么意思?

  ⑶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自读第2自然段。

  ⑴为什么足球的年纪一大把呢?

  ⑵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足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⑶足球那么风行全世界,原来可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你想说什么?

  3. 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你能感受到足球是最流行的运动吗?说说看。

  ⑶为什么足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呢?

  三、总结课文

  1. 指名读得最好的3个同学读课文。

  2. 你能做个足球,向他人介绍一下自身吗?

  3. 指名介绍,研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 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已经了解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今天我们再来走进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劳伦斯的生活,去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二、作者介绍

  劳伦斯,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虹》、《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三、检查预习

  田凫(fú) 椋(liǎng)鸟 老饕(tōo) 慰藉(jiè)

  蔷薇 束缚 斑鸠 荆棘

  蛰伏 隐遁(dùn) 窒(zhì)息

  攫(jué)住 昊(hào)天 撕裂

  四、文本研习

  1. 请在文中划出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

  A. 缓慢、笨拙、吃力、隐约、含糊、若断若续

  B. 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2. 那么文中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鸟啼声赋予了什么样的色彩呢?

  A.黑色的浪潮 严酷的冬天

  B.银色的通道、银光闪烁的王国、银色的泉流、银色晶莹的泉流、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春天

  3. 文中除了描写鸟啼还讲到了鸟尸,请在我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并试着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作用。

  句子省略

  作用:“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鸟尸”是死亡的象征,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4. 象征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明确:A.第7小节 “冬天走开了……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严酷的冬天过去了,不管它曾经带给我们多大的痛苦,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有的是希望,有的是新生的力量。

  B. 第9小节 “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天地。”

  生命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

  C. 第12小节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生与死是互不相容的,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在本质上不可兼得;但是,春天必将降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到来,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D. 第15小节 “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生命的到来,我们应坦然面对生死,死要勇敢面对,活要积极乐观。

  由对上面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劳伦斯他是在思考生与死的问题,生与死不相容,非此及彼,如果面对死亡应该勇敢,如果生存就应该积极乐观;同时,他肯定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

  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具:教学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4、学会书写“桥、检、陆”这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10月1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配以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或用多媒体显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适合的乐曲)

  【教学总结】

  《识字2》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建国五十周年大典的欢庆场面,生动形象。但是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就需要借助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和理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来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在课上尊重了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在合作中探索,在竞争中求进步,阶梯式地铺展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这篇词串是通过对国庆阅兵大典的描写让孩子感受祖国的繁荣与强大的,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生字多,而且前后鼻音也很多,所以生字的`读音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其次,我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而理解韵文。特别是“大典、检阅”这类词语,学生很难明白。我在教学时,通过检查学生的生字读音来强调音准。对于“大典、检阅”这个词语,我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图,让学生了解国庆大阅兵,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中国人民的海陆空三军,来感受他们的威武雄壮。学生通过观看后说:解放军非常神气,很威风。他们的队伍非常整齐。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朗读第二行词语“大典检阅海陆空”,读出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对于生字的教学,我主要是穿插于韵文中,比较随机。

  总之,这篇韵文像开快车一样匆匆忙忙地过了,学得有点浮躁,所以有很多不到位之处,如:教学“城”这个生字,我只强调了读音是后鼻音,没有讲它的结构和意思,蜻蜓点水。词语的理解基本是老师在讲述,留给学生的机会很少,遏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的。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的?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的?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的,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05

(经典)语文教案03-05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