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集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
2.理解句意,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诵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习写景叙事的方法。
5.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宽阔的胸怀,树立高尚的情操,培养美好的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的胸怀旷达之美,欣赏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学法引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习古人写景叙事和写人的方法。2.领会语言运用的.特点。3.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解决办法:加强诵读,老师帮助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儿时趣事,有的刻画人物形象,还有唐代以来的优秀诗篇。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简洁。
学习本单元课文应在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基础上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品味文中生动简约的语言,积累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美文背诵。
3.名句默写。
(三)帮助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四)背诵默写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3.大漠孤烟直,_____。
4.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5.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三峡》2、3、4节,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④绝献多生怪柏( )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答案:
(1)①上。 ②快。 ③白色 ④极高。 ⑤繁荣茂盛。(2)①对偶 ②借代、夸张
(六)能力迁移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1-4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
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被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习惯使人染上),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清·刘蓉)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蓉中时 少:数量小 B.每履之履:踩,走。
C.顾而笑曰顾:看 D.浸淫日广浸淫:积渐而扩及。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而读,仰而思——低头读书,抬头思考
B.足若踬焉——脚好像被绊了一下
C.坦然则既平矣——平平坦坦的已经填平了
D.又久,而后安之——又过了很久,才安全了
3.刘蓉习惯了走洼地,再走上填平后的地,他的感觉是( )
A.足若踬焉 B.如土忽隆起者
C.坦然则既平矣 D.既久,而遂安之
4.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安慰家人的两句话。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促情激趣:
1、以《幸运大抽奖》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体谅中奖者心情如何?
3、师板书课题“中彩那天”,大屏幕出示“中”字读音。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
二、自读、自晤、合作探究:
1、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一):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的序号,画出课后生字表中生字带出的词语,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还有不认识的字查查工具书。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依据阅读提示(一),学生自由读文。
3、请每组组长组织组员读没读熟的句段,并互相纠正读音。
4、指生分段读课文。(自评、互评、师生共评)
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练习读课文,准备参加读课文比赛。
6、宣布比赛开始,采用不同形式参赛。
7、以阅读提示为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二):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2)有不理解的词,可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在你反复读也读不懂的问题上做上记号。
(二)按照阅读提示(二),小组讨论学习。
(三)汇报交流。
三、识记生字:
1、每组组长借助课后生字表,检查本组组员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教师指导齐读新词。
3、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4、打乱顺序读本课要求学会的字。
5、教师指导书写难记、难写的`字。
6、在小楷本中书写难记难写的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读了生字,写会了难记的字,熟读了课文,而且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答难,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由记录员记录。
2、整理问题,逐题探究。
(1)将学生所提问题归类,集体讨论。
(2)教师指导有感情读所理解的句子。
(3)学生练习有感情读文。
二、引发辩论,勇于创新:
1、小组讨论车还与不还的问题,组织素材,说清理由。
2、学生分正反方进行辩论。
3、台下的学生做补充说明。
4、教师小结。
三、总结全文,领会主旨:
1、指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设计板书。
2、教师总结。
四、作业设计:
1、想象: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的心情如何?都说了些什么?
2、将自己的所想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12、中彩那天
诚实+信用=财富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案的作用
1、有计划的安排教学活动。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3、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员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研究学员学习的状况,如: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
4、是教学督导的重要依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可发挥积极作用,它具有监督检查、沟通协调、分析评价、指导激励、信息反馈、参谋咨询等功能,以督教、督学、督管为主,对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教案则可作为检查和评价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业务水平的高低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等方面的依据。
二、写好教案的基本环节
1、要掌握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吃透教材。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是通过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要完成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必须以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科书为依据,明确每次课的重点、难点,以期教学时有据可依,得心应手。
2、了解学员。教师若想教学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学员,即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于学员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果学员多数为成年,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较多,时间较紧,老师上课就应通俗、精练,力求传授适用、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3、上课前两周完成。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写好教案,为上好课做充分准备。
三、教案的编写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员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次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次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员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就不重要,教案《如何写好教案》。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员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员有不同的难点。
3、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来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在选择教法上,必须充分重视和考虑如何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启发学员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时间
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教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1、教案内容
教案的内容详略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题目;(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及难点;(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
2、教案主要内容的阐述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员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员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次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员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上课的导语。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员的心理,精心设计上课的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学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3、编写教案的一般要求
(1)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员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如我们在教学督查中,发现一个教学点在上《果树栽培》课时课堂设在果园里,教学效果特别好,学员易学易懂,受到大家的欢迎。
(2)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开发和提高学员智力、培养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三)教案样本解读
举例:见教案样本。
语文教案 篇4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足球的意义,感悟作者对足球的独特体会。
2、技能目标:
(1)、赏析文章真切、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2)、学习形象的描写与深刻的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作者通过足球而产生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 点 学习形象的描写与深刻的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 点 学习形象的描写与深刻的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学情分 析 学生对下棋比较感兴趣,但对事件之外的主旨探究做的不够细腻。本节课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会探究。 教学准 备 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建议,学生自主学习:读书、批注、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作者对足球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三、同层展示,评星小组合作
四、小组交流,异质帮扶
五、师生探究,拓展延伸:
1.《门外观球》这篇文章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描写生动,栩栩如生,议论精彩,句句精辟。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把它积累到你的大脑中,并向小组同学推荐。学生自由欣赏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一两句话,同时向小组同学讲讲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2.蓝天澄澈,青草芳香,足球翻飞,激情飞扬。一个小小的足球竟有如此之大的魅力。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足球有了哪些感悟?足球里蕴含着真,它能使人们看到一个淋漓尽致的自身。足球还每一个人一个真实的面目,让人看到真的自我,真的世界。足球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它的出其不意,每一个出其不意的必然和必然的出其不意,都令我们感受着人类正创造着一切可能,又失掉着一切可能。看到足球观众们为足球而狂喜、悲伤、癫狂,我想到足球巨大的凝聚力,正是这种凝聚力,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六、教师小结,当堂检测
七、布置作业
个人备课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门外观球铁凝
不喜欢足球偶识足球,领略足球观球所得:球员——真观众——真足球于人类的意义:看到真的自身 反思与重建
附:
一、课前检测题:
听写下列成语: 排山倒海不负重望 旗开得胜 问鼎之战精美绝伦落花流水 出其不意心不在焉千载难逢如梦方醒淋漓尽致凝神屏息面目狰狞
二、课堂检测题:
《门外观球》这篇文章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描写生动,栩栩如生,议论精彩,句句精辟。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讲讲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三、作业设置:
必做:同步
选作:描写一个球类比赛的场面,并学习《门外观球》写写自己在观看时的心情,试着用上几个成语。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7个,理解新词8个。
2、继续训练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而成的段。
3、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4、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爱因斯坦从小认真作业,不怕失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学习提示”指点的方法,读懂课文第2段。
难点:体会爱因斯坦做事肯花力气、诚实、不怕失败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复习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按“学习提示”要求读懂第2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爱因斯坦。
二、听课文录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
三、学习字词。自学后检查。
1、正确认读生字和课后第3题的词语。
2、填空。
“凳”部首:( ),除部首外有( )画。
“糟”部首:( ),除部首外有( )画。
3、比一比,组词。
旦( ) 太( )
坦( ) 态( )
四、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有几段?哪一段里的句子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的?
五、学习课文第1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讨论:课文中有“因为”这个词,它一般跟哪个词连用?如果要加上“所以”,那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同学和老师做得对吗?为什么?)
六、学习课文第2段。
1、读这一段,思考这段话中的句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应该怎么读?(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3、先写了什么?这是这一段中的哪几句?
4、再写了什么?划出老师说的话,体会反问句的意思。
5、最后写了什么?
(1)“强”什么意思?
(2)从爱因斯坦不做不娃娃、蜡水果,而选做难度大的小板凳,而且一连做了3次,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什么精神?
6、读第2段,然后根据填空说一说。
第2段是按( )写的。先写爱因斯坦( ),再写(),最后写爱因斯坦向老师( )。
七、连读课文第1、2段。
一、作业。
1、《作业本》1、3、6题。
2、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段,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肯花力气、诚实、不怕别人笑话的好品质。
2、训练动词和名次的搭配。
3、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2段的写作顺序。
二、学习第3段。
1、“从此”的“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时候?
2、从做小板凳这件事后,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会改变对爱因斯坦的态度的?你想老师和同学从这件事后会怎样对他?
三、读全文,思考——讨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表现跟他后来成为大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四、练习词语搭配。
1、独立做。——交流。
2、说一说。“改变”“说明”“完成”还能跟什么词语搭配。
五、指导改写句子。
1、体会反问句的意思。
2、照样子改写。
3、交流、订正。
六、把因果句补充完整。
见《作业本》第6题。
一、再读全文,思考——讨论: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让我们学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二、作业。
1、听写词语。2、选做《作业本》弹性题。3、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和“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身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同学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置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 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 尝试让同学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 同学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同学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⑷ 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和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微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同学先自身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同学把他们的各局部写紧凑些。
3、同学练写。
4、把同学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同学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
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同学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方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⑴ 同学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⑵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小朋友。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 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同学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同学进行评议:
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缺乏?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地、充沛地说。
2、假如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经典)语文教案03-05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经典]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