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7 10:59:1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必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6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字。会写“颈、郑”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近邻”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动物喜爱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进入课文情境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谁来了?

  (放白鹅走路、戏水录像)

  2、学生看录像,老师问:

  觉得这些白鹅怎么样?有没有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咏鹅》?

  师生齐背。

  3、小结:

  唐朝诗人骆宾王用纯真、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勾画出一只美丽、可爱的大白鹅。

  4、出示课题:

  白鹅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鹅有关。

  板书:

  白鹅

  一起读课题。

  5、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先生。想了解丰子恺先生吗?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师出示有关丰子恺生平简介。)

  自己读文字介绍,读了关于丰子恺先生的简介,你了解到什么?

  6、是啊,丰子恺先生一生成绩最突出的就是他的散文,《白鹅》就是其中一篇。那么在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体会白鹅的“高傲”

  1、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想一想,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检查字词:

  ① 出示三组词语:

  第一组是二字难读词语,第二组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第三组是难读的四字词语。

  ② 在检查完学生字词的读音后,对多音字一组提问: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词语中有一个字是多音字。)

  分别是哪几个?谁来说?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并且用它来组组词。老师这里也给这三个多音字组了词,我们一起读一谝。

  ⑵ 初步感知课文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通过刚才的自读,谁来谈一谈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 预设一:

  当学生说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心句时,师小结:

  是啊,你和丰子恺爷爷在课文中对白鹅的感受是一样的,认为它是高傲的。大家找到这句话了吗?一起读。

  板书:

  高傲

  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 预设二:

  当学生没有说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心句时,师小结:

  同学们对白鹅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课文中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印象是怎样的的,找到这句话了吗?一起读。

  板书:

  高傲

  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学习第二自然段“承上启下”作用:

  ⑴ 那么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的?这是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

  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⑵ 那么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读读书上的小云,它告诉你什么?从它的提问中你知道了什么?“鹅的高傲”连接了哪一小节?“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又是后面四小节内容的概括,用一个“更”字将前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起读这一小节。大家把“承上启下”作用写在第二自然段旁边。

  ③ 小节:

  及时在书中作批注,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家今后要多尝试。

  4、再次感知课文,自由谈对“白鹅的高傲”的体会:

  ⑴ 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又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中?

  (分别在3~7小节)

  ⑵ 那么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高傲的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边体会,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⑶ 学生再次感知完课文,师提问:

  谁来谈谈,你找到了哪些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呢?

  ⑷ 小结:

  大家还真会读书,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再识“高傲”

  1、现在先让我们去听听白鹅的叫声。

  (放白鹅叫声)

  谁能形容一下你们刚才听到的白鹅的叫声?

  2、丰子恺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白鹅的叫声呢?请你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在这个词语旁边用你的画画出来,怎么样?

  3、反馈交流:

  ⑴ 抓住重点词“厉声叫嚣”:

  ① 找到了这个词语,谈谈你的感受。那么你说说白鹅好象在怎样厉声叫嚣啊?

  ② 出示象形字:嚣

  大家看,这个“嚣”中间是一个页,表示人怒气冲天时候的样子,那么人生气的时候是忍不住大喊打叫,就好像有许多人在吵闹,大声喧哗。

  ③ 那么这时候白鹅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谁能用很凶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板书:厉声叫嚣

  ⑵ 抓住重点词“厉声呵斥”:

  ① 为什么这个词语表现白鹅的高傲?厉声呵斥是什么意思?那么说话严厉、大声斥责本应是人的动作,这里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那么把白鹅当人,他会怎样训斥别人呢?

  ② 谁来读读这句话?。厉声呵斥时的态度是很凶的,让我们一起用凶恶、生气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⑶ 抓住重点词“引吭大叫”:

  ① 还有谁用画画的形式感受来词语。你把“引吭大叫”用画画表现出来了,画得非常传神、生动。

  ② 鹅是怎样引吭大叫的?想不想听一听啊?(放鹅引吭大叫的声效)。听了这声音,让你有什么感受?

  ③ 引吭大叫说明鹅很凶,让我们一起用很凶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⑷ 小结:同学们在这段学习中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体会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用词准确,把鹅的叫声特点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种方法在今后学习中大家还可以多多尝试。

  4、升华“高傲”,体会作者对白鹅赞美之情:

  ⑴ 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白鹅现在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新的感受了?自己读,想好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⑵ 谁来谈谈,现在对白鹅你融入了什么感受呢?

  ⑶ 正因为白鹅很凶,努力不让生人进,别的动物看到生人早就逃跑,它却会厉声叫嚣,所以就看出它的勇敢。正因为它勇敢,才能看守门户,使它的作用不亚于狗。狗给人的感觉是忠诚、尽职的,鹅也同样是尽职、忠诚的。

  板书:尽职、忠诚

  ⑷ 小结:

  同学们,我们读书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上写这只鹅很凶,很高傲,实际上是在赞扬它非常勇敢,对主人非常忠诚、尽职。

  ⑸ 现在谁带着你的感情来读这句话,谁想自己读?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白鹅的喜爱这情读这句话。

  四、进行单元整合,比较不同作家笔下对不同动物叫声的描写,并仿写“鸟叫声”

  1、在我们耳中如此单调的鹅的叫声,丰子恺先生为什么能把它描摹得如此传神呢?那是因为作者喜欢白鹅,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是大作家,同样是写叫声,那么老舍爷爷笔下的动物又是怎样的呢?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自己读读《母鸡》和《猫》的片段。你能从中体会到他对动物的什么感情吗?

  2、《猫》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喜爱)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母鸡》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厌恶)

  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作者对它的厌恶之情?

  3、品读了作家的文章,我们也来试着当一当小作家怎么样?来写一写动物的叫声。为了能帮助大家写出精彩的片段,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好词,自己先读读。

  (悠扬、急促、长鸣、嘹亮等)

  待会边听边记边感受,听,鸟叫声来了。

  4、听了刚才的鸟叫声,你有什么感受?

  5、你能不能用上采蜜卡中的一些词语,把你刚才听到的鸟叫声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呢?

  五、总结本课,提出下节课新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感受到了白鹅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我们还学习作者用准确的词,饱含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练习说话,写话。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去感受白鹅步态和吃相的有趣和可爱。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根据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3.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人民的`友谊,激发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人民的友谊。能根据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出示课题:“我能到去了。”指名读课题,体会说话人的心情。题目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他会为能到去而感到兴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弄明白其中的缘故。

  2.听录者,了解课文大意。

  (1)听录音,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写了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自然段编序。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结合完成《作业本》第2题。)

  结伴星星点点浸泡忽隐忽现饱览胜景

  交头接耳出人意料端详发愁纵身

  (2)说说《作业本》第1题中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解释《作业本》第4题中加点词意思。

  5.读通课文,检查评议。

  6.作业:《作业本》第3、4题。

语文教案 篇3

  1、观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

  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3、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学校旁的小溪。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盛赞钱塘潮

  2.藏布大峡谷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培养同学发明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明发明,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空虚。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身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同学写作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

  能主动发现多音字,引导同学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有关天气的谚语,读读认认关于调料的字、词语。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的身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身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俺想发明的机器人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俺们的生活不时改变,宇宙奥妙不时被人探索。俺们知道了太阳的许多特点,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发明了能干农活的果园机器人……

  机器人还能帮俺们干什么?展开想象把你想象发明的机器人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明。假如对谁的发明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研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身的想象,一起分享发明发明的快乐,研讨机器人的身手。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优秀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一起研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明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俺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考虑,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不过,想真正发明你们想象中的机器人,必需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长大后让想象成为实际。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1、前几天,有些小朋友把想象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俺们也交流了自身想象中机器人,小朋友们的发抿发明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俺们先来交流一下俺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同学交流,评议,学习他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俺们发现好多同学在想象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明要想说,今天俺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篇想象作文。

  同学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是行走如飞的鞋,可以推的房子,也可以是马路机器人……可以说它的样子,也可以说它的奇特身手……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同学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同学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一起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俺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身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身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

  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同学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

  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同学畅所欲言,谈自身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同学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三、读读背背

  1、导入:

  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俺们去探索,今天俺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俺们去读一读吧。

  2、同学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身的收获,对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竞赛。

  四、宽带网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身的体会:

  小结激励:俺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只要俺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

  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

  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懂得怎样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寸字旁,理解“野外、迷路、千万慌张、大自然、天然、指南针、准确、忠实、向导、指点、树影、北极星、永远、阴雨天、观察”等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千万、永远”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新词,会用“千万、永远”写句子,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怎样识别方向。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理解第1—4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1—4节。

  3、学习第一至第四节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题:1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教学生字“迷”,区别“谜”,理解“迷路”的意思。

  3、理解“要是、野外”,换词理解“要是”。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5、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怎么办?

  6、课文中告诉我们什么办法呢?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如果迷路,怎样辨别方向?碰到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

  3、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助我们分清南北方向?

  三、讲读课文,理解词句。

  1、学习第一节。

  ⑴、指名读,理解“慌张”,“指南针”是怎样的?[课件展示]“准确”“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意思?

  ⑵、结合课文教学生字“慌、确”。

  ⑶、指导朗读。[读出亲切的口气]

  2、学习第二节。

  ⑴、在这里天然指南针指什么?[你怎么知道的'?理解“忠实”,为什么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教学:忠、导、影]

  ⑵、课文中的两个“它”指什么?

  ⑶、理解“向导”,“忠实”。重点理解为什么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教学生字。

  ⑷、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三节。

  ⑴、自由读,讲到了什么是天然指南针?怎么分辨呢?看课件认识北斗星,北极星,教学生字“盏”、“永”、“闯”。

  ⑵、课文中的“它”又指什么?

  ⑶、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节。

  ⑴、这节讲什么是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分辨南北?用自己的话说说。

  ⑵、学习生字“碰”、“阴”、“稀”。

  ⑶、指导朗读。

  四、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1—4节中出现的生字。

  2、齐读1—4节。

  五、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第五节,能正确朗读这一节。

  2、学习其余的生字。

  3、进一步知道怎样用天然的指南针分辨方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生字新词。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自然中有哪些指南针?它们分别是怎样来分辨方向的?

  二、学习第五节。

  1、读后问:第一节与第五节的内容有哪些不同与相同?

  2、理解:“细细观察”、“多多去想”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使学生知道诗中所介绍的各种辨别方向的方法是靠自己观察思考得来的。证明只有善于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

  3、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说说你除了课文中的指南针外,还知道哪些指南针?(指名说,如果不多请学生多看课外书,多观察大自然。)

  [课件展示:大自然的指南针]

  四、课堂作业:

  试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汇报课外阅读、观察情况,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指南针?说清如何分辨方向。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课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天然指南针,分别是怎样来分辨方向的。

  2、同桌互说。

  三、指导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第2节:先说什么是指南针,怎么给我们指示方向?师生对背,其余几节用同样的办法。]

  1、先自由朗读。

  2、让学生背诵。说说自己是怎样的方法来背的,请学生交流背诵方法。

  3、指名背——集体背——同桌背。

  四、导完成课堂作业。

  1、指导用“千万”,“永远”造句。

  2、完成课后作业题1、2。

  五、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有关指南针方面的书籍。

  板书:

  1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总结

  中午:太阳(南)树影(北)

  黑夜:北极星(北)

  阴雨天:树叶稠(南)树叶稀(北)

  细细观察,多多思考——总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