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时间:2024-08-28 16:42: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学法引导

  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

  (1)四个人物:

  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两个概念: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及解决办法

  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问题可以由学生在课前阅读自学时去思考总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

  2.“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突破的方法,可结合学生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发展之间有类似的特点,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都是因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形成盛世局面,让学生把握这一规律,从而实现重点突破。

  (二)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难点是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逐步培养的方法。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只要求学生客观地论其功过,以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

  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唐玄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弓[导学生运用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作用,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武则天,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员。三是由于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武则天从政的表现,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性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对唐玄宗的评价,可以由学生概括其功绩: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盛世局面形成。另一方面,关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政治,可在讲第6课时总结。两课结合起来,总体评价唐玄宗。

  这些难点的解决,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在以后学习中运用。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疑点是对女皇帝武则天的正确认识。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尤其是强调她对历史的贡献,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的怀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首先由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一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像资料。

  3.学习“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个问题时,可让学生总结三位历史人物的功过。

  4.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扩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归纳)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及其对历史的作用。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的简要过程。

  (2)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3)武则天统治的特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人才,任用名臣,使唐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

  (4)“开元盛世”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统治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秦、汉、隋、唐四个朝代的回忆学习,总结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实,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在学习中可结合我国的伟大社会主义改革和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加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

  隋末农民起义后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李渊建立唐朝,他和李世民镇压了农民的起义军,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调整了统治的政策,在经济上注意让农民修养生息,减轻赋税和徭役,恢复发展农业经济。政治上搜罗各方人才,兼听各种意见,择善而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承上启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昌盛的顶峰时期。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过程

  根据下列问题进行独立阅读。

  (1)简单概括唐朝建立、统一的情况。

  (2)简要总结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武则天、唐玄宗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什么?

  2.教师指导学习过程

  (1)关于唐朝建立,概括知识点。起兵者:隋朝官吏李渊父子。时间:618年。都城:6长安。唐高祖:李渊。

  (2)关于“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接着提出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总结归纳。

  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龄、杜如晦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地方州县也设学校,科举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接受隋亡的教训。)

  (3)“女皇帝武则天”一目,教师提出问题:武则天对唐朝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为两点:第一,继续发展生产,破格提拔人才,名臣有姚崇、宋璩。第二,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武则天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4)“开元盛世”一目,教师引导学生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的前提条件入手,概括唐玄宗的政治、经济措施。政治方面,任用贤相姚崇、宋壕,整顿吏治。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四)总结、扩展

  1.教师总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盘时期,它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走了出来。首先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后又历经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继续发展,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人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同学们应该从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2.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684年下令奖励农桑,减轻徭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武则天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其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政治家。但是,其统治期间,弊政诸多,如重用武氏家族、大肆崇佛、广建寺院等,百姓深受其苦。这与武则天的腐朽生活和对权势的贪婪是分不开的。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他不失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唐玄宗任用名相,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淘汰僧民,重视农业生产,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相同点:秦朝和隋朝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灭亡原因都因统治者残暴无度,滥用民力,使统治秩序很快崩溃,农民起义很快爆发,这都给后继的汉、唐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因此,汉、唐两代初期的统治者都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注意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唐都出现繁荣局面。不同点:时代不同,继承关系不同。秦汉处于封建制开始阶段,因此,汉初一方面继承了秦制,同时又分封诸侯。隋唐则处于封建制度发展的中期,隋与唐完全是继承关系,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完善。在亡与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矛盾尖锐即亡,矛盾缓和即兴。这是因为,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最激烈方式。正是农民起义使秦、隋灭亡,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接受教训,注意适当减轻剥削程度,又促使汉、唐兴盛。这是农民战争推动作用的直接反映。

  七布置作业

  1.教材中课后练习题。(书面作业)

  2.资料使用指导。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唐太宗虚怀纳谏可以补充以下“唐太宗令众臣知而必谏”的故事:

  魏征逝世后,太宗对朝中大臣们说:“我派人到魏征家中,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使者带回来,我看了看,字写的很乱,惟有前数行稍能分辨。魏征说:“天下的事情有好事有坏事。人,有好人有坏人,任用了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有的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只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的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太宗又说:“这是魏征未写完的奏章。我看了以后,想了想,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过错时,随时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2)在介绍武则天其人其事时,可引述其《腊日宣幸上苑》一诗:“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短短20个字,将武则天泼辣专断(有时又表现为创造性与勇气)的性格勾勒得再鲜明不过了。这是典型的自我写照的佳作。

  八板书

  略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2

  【学习目标】

  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

  年,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制定 ,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 生产。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 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制度。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 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整顿 ,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 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 )

  年 年 年 年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 唐玄宗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他说的这位大臣是( )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魏征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吕后 慈禧 武则天 王昭君

  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

  唐高祖 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政治比较安定

  经济繁荣发展 国力强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长安

  李世民 贞观 唐太宗

  (1)三省六部制 法律 进士科 政绩 (2)农业

  经济 贞观之治

  官僚贵族 殿试 发展生产

  开元盛世 姚崇

  吏治 税制 开元 鼎盛

  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隋朝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三、

  (1)唐太宗。“贞观之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3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并全面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还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

  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繁荣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答案提示:(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帝武则天

  图片展示。

  武则天像

  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

  教师概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

  史料解读。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阳),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亿亩。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史载:“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亩)。

  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答案提示: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带来的结果。答案提示:(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具体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唐朝的建立,学习了唐太宗时期所形成的“贞观之治”的局面,以及唐太宗之后武则天对唐朝的治理和对盛世的发扬,还学习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要让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居于先进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建立的概况,并知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措施并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

  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格法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并比较他们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评价唐太宗,武则天时体会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况

  教学难点: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如何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音乐《贞观长歌》让学生感受贞观时期唐朝时期的繁荣开放导入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复习隋灭的标志: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同年李渊在太原称帝,知道唐朝建立

  时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讲述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之后,皇帝年事已高,立谁为太子呢?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应该传位与长子李建成,但是次子李世民少年从军,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李渊遵循了传统立了李建成为太子,最是无情帝王家,太子和李元吉相互勾结准备除掉威胁李世民,李世民也由于在和父亲李渊打江山时答应事成之后立为太子,后来李世民设计大哥造反事件,李渊答应李世民处理事件后立为太子,由于父亲屡次言而无信,发现父亲根本没有立自己为太子的念头,和大哥李建成的步步紧逼直到生死关头,李世民采纳大臣的建议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唐太宗即位后采用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呢?他意识到隋朝灭亡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从而导致农名起义。农民起义后唐初经济凋敝(客观原因)于是从中领悟到只有重视人民才能长治久安。

  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主观原因):重视人民的.力量(轻徭薄赋)

  治国措施:

  ①虚心纳谏,重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完善科举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明经科和“进士科”)

  ④注重吏治。

  ⑤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⑥击败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后出现了“贞观之治”

  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贞观之治?

  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民族关系相对和睦:对外交往频繁:科技文化繁荣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采用轻徭薄赋的措施发展经济,使国力强盛,出现贞观之治的辉煌景象。毫无疑问唐太宗是一位明君。

  二、女皇武则天

  通过电影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武则天秘史》等让学生回忆关于武则天的事迹让学生明白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讲述武则天的生平事迹:

  唐高宗的皇后,掌握大权,先后废掉自己的两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让学生思考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呢?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武则天在位时使唐朝继续强盛还是使唐朝落后了呢?并让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她当政期间,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重视发展生产。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武则天当上了皇帝之后,传位于李家天下还是武家天下呢?武则天问狄仁杰,狄仁杰说自古只知道传位于自己的孩子,没有传位于侄子的,武则天思考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在她死后传位于她孙子李隆基(685-762),(唐玄宗)712-756年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那么在唐玄宗即位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呢?结合教材内容请学生回答?

  经济上:发展生产,崇尚节俭

  政治上:任用贤臣,重视吏治(姚崇,宋璟)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让学生思考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①唐玄宗的努力开元之治

  ②前代的基础唐太宗、武则天

  ③劳动人民的创造

  ④中外及各民族间的交流

  ⑤社会秩序的安定

  让学生用表格法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并比较他们的相似之处!

  老师总结相似之处:发展生产,任用贤才

  课堂小结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采用轻徭薄赋的思想使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进一步发展唐朝的国力“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李隆基继续推行唐朝以来重视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使唐朝继续发展出现“开元盛世”

  课堂检测重难点,巩固知识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相关文章:

贞观之治教案08-22

《冬至到》语言教案11-24

《1到5的认识》教案07-22

《新年到》教案09-12

中班《新年到》教案12-28

小班新年到教案03-28

到岁篮球教学教案优质02-17

《新年到》教案15篇02-05

春到梅花山教案15篇09-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