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4 安恩和奶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走进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
二、作者简介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1、正音
腼腆miǎn tǎn锃zèng 干瘪biě
踌躇chóu chú锱铢zīzhū嶙峋lín xún
2、概括故事内容 1’—2’(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合作探究
1、初识安恩(那么安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根据第1节内容,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2、再识安恩
a、进一步读文,划出课文中描绘四个买牛人和安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分析买牛人和安恩的心理活动,谈谈你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b、市集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买安恩的这头奶牛?这是怎样的一头牛?(备)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养小宠物,给小宠物梳小辫子,穿各式各样的衣服,带宠物出去散步,你觉得这些人和安恩区别吗?为什么?
六、总结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
七、作业结合本篇小说,对安恩以前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板书
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初识:贫困、简朴、整洁、年老、瘦弱、勤快、安闲
再识:善良、爱怜奶牛、善解人意、不贪图利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识记大写字母。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2.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识字的方法,开发智力,扩展识字,提高学生想象力、判断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3.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与小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现反义词识字方法,识记大写字母,提高想象力、判断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大小写字母卡片,写有谜语的彩纸灯笼,小礼物,带水果背景的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大屏幕出示图象及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识字法。
(1)出示:长颈鹿──斑马图像,观察它们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高矮,然后点击出高、矮两个字。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两个字。
(2)出示:猪──猴图,引出胖、瘦一对词。
二、探索发现
1.谁能说出高和矮有什么关系,胖和瘦又有什么区别(意义相反)
2.你还能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知道的反义词吗?(如:大小、多少、长短等)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激趣识字
1.大屏幕出示: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
2.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这些字,互相帮助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汇报:任选一组反义词说两句话或用动作表演出来,深入理解字义,从而记住生字。
三、游戏巩固
1.大屏幕依次出示汉字,指名读,启发记忆生字的方法。
2.做摘果子游戏:读大树上带字的果子,把认识的摘下来,带着同学读一遍,看谁一次摘得多。
3.做看谁找得快的游戏:请两名同学拿着字卡上台,也可以把字卡贴在黑板上。师说高,比一比谁先找到矮。主要认读六个生字。
4.同桌做考官,互相打擂互相考,一边拍手一边说我说高我对矮依次类推。
四、读中感悟
1.大屏幕出示礼物盒,打开后是6个小礼包,依次打开: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读一个出示一个。)
2.指导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中都有打字,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意。)
3.读读记记,学生开火车每人读一个带打字的词语。
4.互相交流:一边读词语,一边给这些词语编动作,帮助理解,一生做动作,一生猜词语。
5.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说出更多的词语。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设置情境,引导发现
1.大屏幕:一个动态的a在玩耍,遇到一个动态的A,它们手拉手做成了好朋友。
2.它们为什么能做成好朋友呢?(都是a,只不过A是大写大字,a是小写字母)
3.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都有一个好朋友。
二、探究识记
屏幕上出示大小写相对应的.字母表。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2.仔细看,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3.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怎样记住?
4.小组内探究识记大小写字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大写字母,读准音,记准形。
5.汇报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大写字母(大写字母的名称音不好读,可以用小写字母的读音代替。)
6.由学生推荐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字母。
三、游戏巩固
1.帮助小动物找家,大屏幕出示:A、B、C、E、F、H、M、N是小房子造型,a、b、c、e、f、h、m、n是小动物。
2.做找朋友游戏:师把小写字母卡片课前放到每个学生坐位上,指名手持大写字母卡片的同学去找与它同音的小写字母做朋友,其他同学手持卡片唱《找朋友》儿歌。
3.做击鼓传花游戏:鼓停花传到谁手中,谁上台指读大写字母。
4.猜字游戏,一生用身体或手势做出一个大写字母的形状看谁能最快读出字母。
5.做找错游戏。
大屏幕出示身上写有大小写字母的动物,两个动物排一组,身上应有相同的字母,如A和a,指名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站错位置了,把它改正过来。
四、拓展应用
学唱字母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鼓励背诵字母表。
五、游戏感悟(《人有两件宝》)
1.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画一画:将自己的小手画在纸上。
3.我们的小手画画的时候是谁在为他们下达命令(支配他们)?(大脑)
六、读中感悟,悟中读
1.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儿歌。
2.请同学自己试着读。
3.师生共同正音,师范读。
4.指名读,小组读。
5.读过儿歌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6.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布置谜语王国会场,播放音乐。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把自己搜集到谜语摆到自己的桌子上。
二、猜谜高手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介绍给大家。注意把过程说清楚,把话说完整。说得好的同学师发给小礼物。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谜语,组织学生积极猜谜。
学生念谜语时,猜谜学生会迫不及待去猜结果,场面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秩序。谁最先说出答案,师发给小礼物。
3.争一争,看谁能把是怎么猜出谜语的说清楚。
师: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语高手可真不少! 别着急,现在闯第三关可不容易。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大家认真听,评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语言叙述清晰,说得明白的同学,师就发给小礼物。
三、全员互动,口语交际
请同学们在谜语王国里自由游览,选自己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并告诉对方是怎么猜出来的。尽量鼓励没得到礼物的同学多动脑多参与。
四、评选猜谜高手
出示自己已经获得的小礼物。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20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二,一下语文园地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句子的含义,认识作为文学巨匠的托尔斯泰其实有着普通人的脑膜炎灵和情感,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进而获得人生启迪。
3、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培养:
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殃及果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认识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并从托翁身上获得做人的道理。
难点
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年轻的歌唱家夏里亚宾和作曲家、钢琴家一同去看望托尔斯泰,并为托尔斯泰演唱《老伍士》,托尔斯泰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动情流泪,让我们看到他“有冷静的思考,也有炽热的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流泪的托尔斯泰》
二、读中学
1、自由读全文
创设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夏里亚宾,现在和朋友作曲家、钢琴家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
启发学生想象在没有见到托尔斯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把自己当成事件中的人物展开想象,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以想引读,读出人物的心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读时把文中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2、对比
抓住托尔斯泰听歌时的表现,与自难割难舍先前的猜想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真实的托尔斯泰并不是我们平时所想象的那样。
3、升华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化的巨匠。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托尔斯泰又是一个极其谦和的人,他把每一位客人都当作平辈的朋友,给以最热切的接待。”师:通过这一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为什么说“他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才是最自由的,也是最美的”?你对托尔斯泰是怎样评价的?
认识了托翁,你在他身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迪?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2、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他的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这些都是剧作成熟的标志。他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二、词语解释。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三、听录音后,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了解戏剧艺术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种类: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等。
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五、《日出》简介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日出》中李石清、黄省三虽出场不多,但都刻划得入木三分。
六、请几十同学口述课文故事梗概,互相补充和纠正,从而正确了解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日出》第二幕的节选。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银行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事打昏在地。
七、探究
1、课文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
2、从这几次冲突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
1、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课文的开头写黄省三非常卑怯地向李石清求情,理由有:一个月只花银行十三块钱,孩子饿得直叫,银行还在盖大楼,银行还添了新人,让我回来,再累一点也心甘情愿。这些遭到了李石清的反驳:没饭吃,这不是粥厂,银行可以辞人,你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谁叫你一大堆一大堆地养孩子。见求情无望,黄省三只好泪汪汪地告辞,看似矛盾冲突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刚走两步,黄省三忽然跑回来,因为他无路可走,无处可去,为了饥俄的三个孩子,他只有再次乞求李石清,别无他法。因此受到了李石清的无情羞辱,给他指出了去偷去拉洋车,最后竟唆使他去跳楼自杀。听了李玉清的一番冷酷无情的话黄省三“忽然爆发地悲声”“帮帮我,我不能死,为看我的孩子们,活得再苦我也死不得”、到这里黄省三与李石清发生了一场大冲突。一个残忍冷酷,毫无人性,一个卑怯,懦弱;一个冷言冷语将人往绝路上逼,一个苦苦哀求,呼天呛地。矛盾此时无从化解。接着潘月亭上场,黄有三的下跪求情惹恼了他,厉声地让黄滚开。这时黄省三内心积压已久的怨恨突然暴发出来,他“疯狂似的又哭又笑地抽咽起来”“两手捶胸”“尖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愤恨地”指责“你们真是没有良心,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这下完全激怒了潘月婷、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潘月婷狠狠给了李石清当胸一拳时,矛盾冲突才得以解决。
2、从以上矛盾冲实可以看出黄省三有如下性格特点:
他非常的卑怯,懦弱。从他的神态动作可以看出、他与李石清的对话显然非常“胆小”;他只会“苦笑”、“他凄凉地”“又卷弄他的围巾”“嗫嚅地”,不断地“乞求”。被愚弄了,竟还会燃起了一线希望”“脸红、不安”“嘴唇自动”“惧怕地”。但为了他的孩子,为了那每月的十三块钱发出愤怒的吼叫。“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住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可以看出他也有反抗、刚强的一面,但只是被逼无奈所为。
八、以上我们对课文白了较深一层的理解,下面我们另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九、小结
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简洁紧凑得就像一出独幕剧一样。人物个性鲜明。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推移,人物的思想也在变化,这是这场或描绘人物性格的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十、作业
1、完成课后统习一。
2、课外阅读《日出》。
3、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排演这出戏,下节课在班上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理解这篇戏剧的语言特色。
(1)剧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意图和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读一读剧中李石清的几段台同,说说他的个性特点。重点朗读黄省三控诉潘李二人的台词,体会并读出黄省三的内心感受。
(2)试补出破折号所省略的话,并说说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
(1)再读课文黄省三的台词,可以看出黄省三的性格的发展,他原本胆小、懦弱、万般无奈、畏畏缩缩、苦苦哀求。可是他走投无路,哀号、下跪、拉住李石清的手,疯狂地发
出悲声“我不能死”,他求了李石清再求潘月亭,哀求不得时终于开口痛骂;潘月亭的当胸一拳打昏在地。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黄省三,从逆来顺受到无力的抗争,绝望的抗争、从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们发善心,到认清“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自发的反抗意识开始萌发,但他看不到出路而完全绝望,这是他以后走上自尽之路的原因。
剧中李石清的刻划入木三分,他以他个人的所谓经验,无情嘲笑黄省三,“这时候你还讲良心!”他“魔鬼般地狞笑着”告诉黄省三:“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就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只要过一秒,就一秒,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这段话说起来是那样的轻松自在,那么的冷静理智,真是个毫无人性的冷血的动物。
但是李石清的性格也有他复杂的一面,他训斥黄省三“你这个傻子!这时候你还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了”;“有钱人的钱可以从人家手里大把地抢,你没有胆子,你怎么不能偷?”“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份、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是个大废物,你还能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这些话也掺杂了“愤世嫉俗”的情绪在里面,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在剧本第四幕中,升为银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老板无情地解雇了,成了又一个“黄省三”,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2)文中有三处破折号用得特别好:
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
李石清故意不把话说完,想试探一下黄省三,看他有什么反应,他看到了黄省三脸红不安的样子,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②您说,要我去——
对黄省三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来说,他不敢说出,也羞于说出这个“偷”字来,他没有这个胆量。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黄省三被逼急了,发出绝望的吼叫“我非要杀了你”。但是面对潘月亭的怒喝“什么!”被吓住了不敢说出“你”。对黄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
3、学生上台表演,互相评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小结
通过这个剧本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剧本描绘了“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正是通过对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四、作业:
课后练习五、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11-07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