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8 09:01:2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有关情况

  2、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抓文章关键句,并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看到标题,同学们一定有不少问题吧?自然界的生物怎么会成为侵略者呢?你想了解它们哪些信息呢?

  明确: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它们有哪些危害?

  造成他们入侵的原因有哪些?

  人们将采取哪些对策?

  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与课文进行一番访谈,看看文中是怎样解答的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三分钟

  要求:自然段加序号,疏通生词及字义,留意段落关键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三、文本研究

  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问题:在哪段说明它的定义?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文中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五个特征是什么?(略)

  明确:下定义说明方法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一段中破折号后写了什么?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下文那几段照应?(3、4段)什么危害(注意概括中心的过渡句,第四段首句)

  第二段写什么?可不可删?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例子中的生物是入侵者吗?不是的话依据是什么?(注意第一段中入侵者的五个特征并加以比照)

  明确:第二段是对入侵者的'界定,强调生物入侵者一定存在人为的干预因素,这也暗示了要重视入侵者的途径及原因。那么它统领下文哪几段?(第五段)怎么看出的?(第五段第一句中心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析课文思路得到这些观点,如危害途径等,如果这些观点孤立存在,你估计不会服气,那么作者怎样支撑这些观点?

  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下面分析三、四、五段。(还运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增加阅读兴趣)

  接下来,6、7段又在说明什么?(对待入侵的态度)

  两种态度你支持哪种?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不管你们反对还是支持,老师先列一组数据你们再发表意见(文字略)我想大家面对此现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应该积极干预它们的入侵,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如果无同类竞争及天敌会无节制繁衍,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危害,所以要采取措施,

  那人们会采取哪些措施呢?(第八段)

  同学们有哪些好措施?说说议议。

  四、总结

  本文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事理说明文,按照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接着分析问题(入侵者的界定、危害、入侵途径、态度),最后解决问题(提出措施)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学习本文,希望同学们不仅获取一定的生态知识,也要对这一社会现象高度警觉,提高环保意识,培养我们社会责任感。

  如第一段所说,如果我们在路边或院落中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甲虫时,应像生态学家那样感到惊讶:甲虫从哪来?如何来的?对当地生态有无影响等,每个人都有生物学家的意识,那么我们的生态环境会越来愈好,我们的地球家园会越来越美丽。

  板书:

  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定义-----à提出问题

  第二段:界定----à分析问题

  三、四段:危害(经济损失、威胁物种多样性)-à分析问提

  第五段:途径及原因---à分析问题

  六、七段:态度---à分析问题

  第八段:措施---à解决问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4、了解驳论方式。

  教学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授新: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复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⑵了解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手法

  ⑶阅读成语故事

  ⑷写写和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学生语文的基本功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拾贝部分

  2.阅读两首古诗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挂图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卡片

  2.大家读一读

  二、金钥匙

  1.学生自由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又拿到一把怎样的金钥匙

  三、成语故事

  1.教师出示成语:胸有成竹

  2.教师讲述:成语的来历

  3.学生自读

  四、教师介绍诗人,学生自读古诗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2.反馈理解诗意

  3.提升体会情感

  4.对比找出异同点

  五、课堂小结:写作文就像画竹子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记下来,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收集成语

  3.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好习作:与亲人之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指导学生弄清亲人的范围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三、读提示,指导写作

  四、习作欣赏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交流习作内容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好毛笔字“顺很创”

  教具准备:毛笔、纸、墨水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字、观察结构

  1.教师出示今天要写的字

  2.指导学生

  3.指名反馈

  二、读字帖、学着写一写

  1.指导学生读

  2.教师强调

  3.学生临摹

  三、学生练习写字

  四、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心理活动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3.认识到人类要尊重动物,尊重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是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叙述整体事件的。

  三.教学难点

  1.1.理解“母画眉认为自由比生命更重要,竟用毒菌毒死自己的孩子”。

  2.2.感悟心理活动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具投影小黑板

  五.教时: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感知,正确地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理清思路,了解大意,体会中心。

  教学过程:

  (一)(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1.1.板书课题,指出作者

  2.2.师述:“自由”是什么?什么人会失去自由?引用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若换了你,会选择什么?

  (二)(二)初读感悟检查预习

  1.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pao bu jie lu shu 抛弃 捕获 皆大欢喜 俘虏 述说

  2.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色彩斑斓无影无踪美妙绝伦皆大欢喜无声无息精辟

  3.3.再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三)理清思路

  分段

  1.1.本课讲述了“我”童年的一段回忆,找出这件完整的事为文章分段。(抓重点段分段)

  2.2.生讨论,师点拨。全文可分三段

  (四)(四)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

  1.1.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

  2.2.汇报总结本文通过“我”童年时曾捕获一只小画眉,可母画眉认为自由比生命更重要,用毒菌毒死了自己孩子的事,呼吁人们要尊重动物的自由。

  (五)(五)质疑问难

  1.1.默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2.师根据提问或当堂解决,或留下节课解决。

  (六)(六)检查生字

  1.1.出示生字词卡车 抛弃 承认 聆听 俘虏 厄运 精辟 解释 毒霉 囚徒 翅膀

  2.2.重点指导字形:厄霉虏

  (七)(七)布置作业

  1.1.抄写生字词。

  2.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体会心理描写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1.1.课文写了什么事?

  2.2.目标:体会心理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二.赏析课文

  (一)(一)第一段

  1.1.齐读并回答,作者是通过什么回忆起童年这件事的?看孩子们捕捉蝴蝶勾起的回忆。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件事令“我”难忘?(“不由自主”)

  (二)(二)学习第二段

  1.1.指名轮读这段

  2.2.默读,画出“我”情感变化语句。“我”感到万分高兴——对此迷惑不解——心被震动

  3.3.从哪看出“我”的这些情感变化?(讨论,点拨)

  ①①捕获到小画眉时,“我”心里怎么想?小画眉怎么想?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揣度心理)

  ②②投影出示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经得到精心的照顾吗?它怎么会死呢?

  A.A.这句围绕哪个词写的?(迷惑不解)

  B.B.“我”迷惑不解的是什么?

  C.C.“精心的照顾”指什么?(母画眉口含食物一口一口地喂孩子)

  D.D.从中你体会出什么?(母画眉宁愿让被囚禁的孩子死掉)

  ③投影出示当一只母美洲画眉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以后,就一定要小画眉()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孩子()总比()好些。

  A.A.填空

  B.B.从哪些词语看出母画眉的坚定信念?(一定坚信)

  C.C.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D.你今后在“对待小动物”这个问题上应怎样做?

  ③③回读这段,填空因为,所以“我”万分高兴。因为,所以“我”迷惑不解。因为,所以“我”的心被震动了。

  4.4.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

  (三)(三)学习第三段

  1.1.指名读,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什么?

  2.2.投影出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①①如何理解这句话?

  ②②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要尊重自由,尊重生命。

  三.三.布置作业

  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查找资料,准备写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特别的故事,她会让你重新认识鹿和狼,也会重新反映我们人类自己。

  (二)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学课文。

  (三)联系讲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细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自己练习讲故事。

  3、同桌互相讲一讲。

  (四)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小组讨论:罗斯福错在哪儿?为什么?

  (五)全班交流。

  1、说说罗斯福错在哪儿。

  2、举例说说: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六)课外扩展。

  搜集有关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写下来,准备参加“不能破坏生物链”主题队会的演讲。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课文。

  3、解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怀、坏、唱、嘴”

  4、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中秋即将来到,正是田野里最美的时候。瞧,今天的天气多好啊!真是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在这么好的阳光下,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去欣赏那宜人的秋色,认识一群可爱的乡下孩子吧!

  出示、齐读课题:乡下孩子

  2、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生活也不一样。那么,乡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先听听老师的介绍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配乐朗读。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找到答案了吗?看来,光听一遍是不够的,还是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5、抽读课文。分小节读。容易读错:曾盛菜撑逮难懂的词:野菜馋嘴旷野(一望无际的广阔的田野就叫——旷野)特殊词组:一只蝴蝶一片草叶一篮野菜一串小鱼

  6、齐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抽读第一节思考: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谁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句式练说:乡下孩子是------------------,是----------------。

  2、引导感情朗读闭上眼睛,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多么温暖,多么舒适啊。妈妈轻轻的摇着你,给你讲故事,教你读儿歌,你也正给妈妈唱着那好听的歌呢。是啊,多么像一只欢快的黄鹂啊,这时你觉得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幸福的、温暖的)

  3、带着幸福温暖地感觉读读第一句。

  4、爸爸又喜欢背着乡下孩子到哪儿去干什么呢?(逮蛐蛐捉蚯蚓抓蝴蝶……)

  师:对了,背着乡下孩子到处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们心里是那样的高兴,脸上乐开了花,就像一朵盛开的野菊。大家笑笑,看谁的笑最美。

  带着这样的笑,读第二句。教师板书:幸福

  5、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齐读第一小节。(美读)

  过渡:在家里,乡下孩子过得是那样幸福,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他们的生活又非常的有趣呢。教师板书:有趣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三小节,看看这些乡下孩子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用波浪线在文中把描写事情的词语标出来。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多读一读。

  4、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第一处:乡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会想些什么呢?(自由发言)

  小结:多有意思啊,和蝴蝶一起舞蹈,带着蝴蝶一起去学习……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啊!

  引读第一处课文(美美的)

  第二处:如果你就是乡下孩子,你会用草叶吹出哪些动听的歌曲呢?(学生说)小结:是啊,多么动听的曲子啊,多么快乐的乡下孩子啊。

  引读第二处课文。(快乐的读)

  第三处:一篮野菜,可撑圆了小猪的肚皮,吃的饱饱的,小猪会说些什么?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引读第三处课文。(舒服的.读)

  第四处:乡下孩子不仅喂饱了小猪,还逮了一串小鱼呢。看到这么多的小鱼,小猫会做些什么呢?

  引读第四处(高兴的读)

  5、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一读第二三小节,体会乡下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6、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最想做些什么?

  (三)学习最后一小节

  是啊,乡下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把这份快乐与幸福融入最后一段的朗读中吧。板书:生长(阳光旷野)

  四、品读课文,仿创诗歌

  1、课件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动词的准确使用)

  2、老师的创作: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兔。(学生认真读)

  3、学生创作,写在书上。

  4、交流展示(来得及的话)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乡下孩子幸福像黄鹂

  像野菊

  有趣捉蝴蝶

  含草叶生长(阳光、旷野)

  挖野菜

  逮小鱼

语文教案 篇8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小约翰每天到“我”工作的店里,只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虽然很想却从不多花钱买两根香肠。后来我发现他每天给人送报纸挣钱,并不是他家经济情况不好,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约翰父母为了培养他的生活能力才这样做,并认为这样更利于他成长。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自身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健康成长,最后成才,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这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成长》,看看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读音。(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检查。)

  4.分析个别难写字的字形,如“诞”等。

  5.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恍然大悟:恍然,突然清醒的样了;悟,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听:英文tin的音译。马口铁罐。也用作马口铁罐装物品的量名。如:一听香烟、一听饼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2.快速默读,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写一个叫约翰的意大利小孩儿,每天都到“我”干活的面包店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我”以为父母不喜欢他,或是他家的经济情况不好。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我”在一个大雪天看到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并知道他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第三部分(第十四自然段):“我”明白了,约翰的父母从小培养约翰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3.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读。

  (3)检查学生朗读。

  四、小结

  结合实际,进行小结。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生字新词。

  2.上节课学习了课文,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事。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二、研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

  (二)导读第一至第六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

  2.理解词语“听”“嘀咕”“琢磨”等。

  3.理解感悟:

  (1)约翰在面包店里的什么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

  (2)“我”对他的表现产生了什么想法?

  4.找出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指导朗读,并抄下来。

  (其中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三)导读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理解感悟。

  (1)后来我为什么改变了对约翰的看法?

  (2)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四)导读第十四自然段。

  1.“我”为什么恍然大悟?

  2.怎样理解这句话?

  (五)再读课文,拓展思维。

  课文最后写道:“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大家讨论讨论。

  1.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探究。

  2.小组推荐发言,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

  3.教师小结。

  (提示:要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如有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要想办法说服;要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

  三、谈学习收获

  学习了《成长》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11-07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