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太阳系》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星星、月亮、太阳这些天体每天都伴随着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会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探究的欲望。从学生认识的角度来看,这一个单元是让学生把他们的视野扩大到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在科学课堂上尝试用不同于平时常用的观察、实验方法去认识宇宙中的事物,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意义和挑战性。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教学准备,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本单元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也就是说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的科学知识。通过三年的学习,同学们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我所任教的六年级毕业班,学习氛围良好。同学们学习态度端正,对世界、对科学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只是还需要任课老师的指导和提点。
3、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过程与方法:
知道组成太阳系的天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太阳系;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太阳系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太阳系模型;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认识的。
4、教学重点
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5、教学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6、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课件、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太阳系
1、自学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吗?
(2)你能说出课件图片中太阳系各成员的名称吗?
(3)你能向大家介绍其中一个成员的特点吗?
2、举行一次介绍太阳系交流会(提前布置,每组介绍一种天体: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等)
3、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包括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八大行星模型
2、讨论:建立这个模型,要解决哪些问题?
(每个行星的大小、排列的顺序、绕太阳转动的轨道和方向等)
3、从书本里查找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教师提供八大行星的大小比较图,让学生进行直观比较。
5、用橡皮泥捏太阳系八大行星各成员的大小。如果把木星的直径捏成7厘米大小,那么其他行星的直径大约捏多少厘米?
6、按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的顺序摆放在桌面上
7、思考并回答:各大行星是按什么方向绕大阳公转的?哪个行星公转周期最短,哪个行星公转周期最长?有什么规律?
8、思考并回答:各大行星在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吗?哪个自转最快?自转方向都一样吗?哪个自转方向与众不同?
9、思考并回答:如果让各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在桌上行吗?为什么?
三、观看一段关于介绍太阳系的视频
1、拓展性提问: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建立太阳系模型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太阳系的资料,并与全班同学交流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1、准备纸质图片代替ppt
2、演示模拟实验代替视频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太阳系》【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太阳系》科学探究
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太阳系》】相关文章:
第9单元:太阳 全单元教案406-07
蜻蜓的启示_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03-0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07-0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夜色》教案01-13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1-31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06-21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精彩12-08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5-25
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