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十几减9》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几减9》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几减9》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10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3.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具学具:课间。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温旧知
小朋友都看过西游记吗?你们喜欢里面的谁啊?
老师最喜欢孙悟空,而且最喜欢看孙悟空和小猴子们玩耍,如果这节课老师变成孙悟空,那咱们班的小朋友变成什么了?(小猴子)孙悟空可以把猴毛变成小猴子,想让他们回来的时候只要说一声“收”。老师现在是孙悟空,想把玩耍的小朋友叫回来坐好认真听课也可以说“收”!咱们来试一试吧。
都说小猴子聪明又机灵,下面我们就去展示一下吧。
8+7= 9+3= 5+7= 10-3= 7+7= 5+9= 6+8= 10-6= 8+9= 7+6=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你们算的真是又对又快,刚才我已经乘着筋斗云去蟠桃园给你带奖品了,是你们最喜欢的……(桃子),看我给孩儿们带了多少个桃子呢,大家一起数一数:1、2、3、……
1、带了15个桃子,吃了9个,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还剩几个桃子?
2、要求还剩几个桃子,怎样列式?
3、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思考再说算法)
方法一:想加算减法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9 + 6 =15;所以15 - 9 =6。
方法二:破十法
15可以分成10和5, 10 - 9 =1,1+ 5 =6。
4、小结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例题里的计算过程,并在练习中体验不同的算法。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
12 - 9 =
2、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
14 - 9 =
3、直接计算。
16 - 9 = 11 - 9 =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8 - 9 = 13 - 9 = 15 - 9 = 17 - 9 =
5、看图列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说说。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10页的做一做。
2、和同桌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十几减9》教案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二)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9+1 9+5 9+7
9+6 9+4 9+2
9+9 9+8 9+3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几.
9+( )=11 9+( )=14
9+( )=12 9+( )=16
9+( )=17 9+( )=13
9+( )=15 9+( )=18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先出示9个红苹果,再出示2个青苹果.然后画集合图.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左边有9个红苹果,右边有2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把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是11个苹果)
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一边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一共有11个苹果,去掉9个,还剩几个)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
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2-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做教科书第2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怎么想的.
2.把教科书第2页上“做一做”中的第2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并可补充下面几组题: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做游戏:帮助小白兔回家.
准备8座小房子,在窗口处分别写上:“11-9”“12-9”…“18-9”的算式,再制作8只小白兔,小白兔身上分别写上:2,3,4,…,9的得数.(如下图)上述房子和小白兔分别悬挂在黑板两侧(顺序打乱).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套数字卡片(2~9).
教师任指一座小房子(上面的算式)问:这是谁(哪个小白兔)的房子?学生想好答数后,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然后教师将写有相应得数的小白兔和小房子配在一起,直到全部搭配好为止.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十几减9的减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进行学习.学习新课部分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学例1,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讨论初步理解算理;
第二层次.教学例2,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加强说算理的训练,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层次.教学例3,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摆、列、想、算,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第四层次.教学例4,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看算式说算理.
通过以上的安排,做到从具体到抽象,体现了由浅入深、层次渐进的原则.在学习新知识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中,能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游戏形式的练习.不仅增强了趣味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及时获取全体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渗透了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内容.
板书设计
《十几减9》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11-12页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十几减9》教案4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计算练习。(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破十法”和“想加法算减法”两种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
1、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
2、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填空。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7 14-9=()
16-()=9()-14=5
17-()+9=19 18-()=9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2题。
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好)
师: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代表当小鸽子,黑板上贴着鸽子窝,小鸽子们拿着发的信要送到适合自己的窝里,然后我们最后看哪个小组送对的信多。(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十几减9的方法,熟练口算十几减9)
教师在游戏中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总结今天的游戏过程以及计算方法。
2、教学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6题。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们组队去种树)从图中我们能知道什么?(第一组种了8棵树,第二组种了9棵树)
师:根据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点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答案。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3、5、7~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3题:5 4 8 10 3 6 9 7 2
第5题:2 10 8 5 3 10 8 13 14
第7题:10 0 4 2 6 4
第8题:16-9=7
第9题:14-9=5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练习课)
8+9=17(棵)
教学反思
1、增加趣味——提高积极性。
一般的练习课的形式单调,做题时间长,不仅会降低练习的作用,还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求知欲。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回忆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指导计算,通过计算巩固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解法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对于算术的思考过程也不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计算过程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本节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几减9》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初步感知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的素材提出数学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満足。
教材分析:
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口算丰富的资源。并且这四个图带有一定的层次性。
“卖气球图”通过一个小朋友与卖气球阿姨的对话,引出条件和问题。由“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这一问题,展开思考。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①数出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②“想加算减”,根据9+6=15,便知道15-9=6,所以还剩6个。这里也体现了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套圈游戏图”是一个小朋友说出条件“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另一个小朋友提出问题“套中几个?”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卖风车图”和“猜字谜图”只了背景资料,启发学生去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风车图,可以自由提出共有16个风车,卖出1个还有几个?卖出2个还有向个?等;学生也可能从颜色上说有蓝颜色的风车有9个,没有蓝颜色的风车有几个?猜字謎的情景图从不同角度观察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前提是学生一定要看懂情景图,像这里一条条挂着的.我第一眼看上去心里很纳闷:这么多的毛巾挂这里作为素材不大搭配吧。
以上几幅图的设计意图,是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但对于情境图的采用,本人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作适当调整。如果受各方面限制而不方便展示这张情境图时,教师也可以就地取材或者创造更贴近学生的素材,比如一个小组14人,有9个男生或9个女生;有15本漫画书,借走了9本等等。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再广泛发表意见,说己的计算方法。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意见和方法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方法还要多,会出现“连续减”、“破十减”等方法,都是允许的,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自然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的目的。
《十几减9》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5= 9十3=
9十2= 9十8=
9十7= 9十6=
二、教学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有以下四种计算方法
(一)点数法
(二)想加法,算减法
(三)平时法
(四)破十法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对又快呢?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9》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课,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重点】:
1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
2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开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9+7= 9+4= 9+6= 9+9=
9+2= 9+5= 8+9= 3+9=
2.看图列式。
9+4=□
13-9=□
3.填数计算。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 提高练习
1.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P13-2
2.谦让的小白兔。P14-6
3.贪吃的小猴子。P14-8三 实践应用
为我们的小鸟找到自己的家。P13-3
(加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
四 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9》教案8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十几减9》教案9
一、教材分析
《十几减9》是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初步感知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激发兴趣,复习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讨论交流探究算法,巩固算法,强化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二、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1
三、教学目标
1、学生懂的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让学生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
3、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我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师:两个数凑十的时候,我们看到9,想到几?看到8,想到几?看到7,想到几?看到6,想到几?看到5,想到几?
2、抢答
17 = 10 +()18 = 10 +()
15 = 10 +()13 = 10 +()
12 = 10 +()16 = 10 +()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场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游乐场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主题图)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你知道怎么列算式来解决问题吗?
列式:15-9=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1)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师:15-9=?5减9不够减,怎么办?
请你用小棒代替气球,试着摆一摆,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共同探究15-9的算法:(课件演示)
①数一数:从15根小棒里一根一根地拿走,共拿走9根,还剩下6根。
②破十法:把15根小棒分成10和5,从10根里面直接去掉9根,剩下的1根和原来的5根合起来就是6根。
师追问:谁也用了这种方法?再来说说看。为什么都要把一捆小棒拆开来?(不够减)
抽象出算式,学生规范说算法
师:现在不借助小棒,你能直接说一说怎样计算“15减9”吗?
师:表达得多清楚呀!先把15分成10和5,10-9=1,1+5=6、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
③平十法:把9根小棒分成5和4,从15根里面先去掉5根,剩下的10根再去掉还没去掉的4根,那么剩下来就是6根。
④想加算减法:想:因为:9+(6)= 15
所以:15-9 = 6
七、练习巩固,掌握算理,应用算法
1、练习1:比一比,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练习2:做一做
八、课堂总结
11 - 9 = 2 16 - 9 = 7
12 - 9 = 3 13 - 9 = 4
14 - 9 = 5 15 - 9 = 6
17 - 9 = 8 18 - 9 = 9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巧算“十几减9”:就是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是“十几减9”的差。
九、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 5 - 9 = 6
方法1:一个一个的减
方法4:想加算减法:想:因为:9+(6)= 15所以:15-9 = 6
十、教学反思
这节减法课,十几减9的计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还是有点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动手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平十法”等不同计算方法。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十几减9》教案10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适用于质量较重的物体。
2。注重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认识“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40名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同时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丰富学生对“吨”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吨”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象在干什么?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
(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并讲述故事情节)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2。导入:“吨”究竟是多大的质量单位呢?1吨有多重?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1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用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认识“吨”
1。掂一掂,想一想。
将准备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请学生说说体会。
师: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们手上已经感觉沉甸甸的了,你们知道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吗?
课件出示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
请学生想象1000个1千克有多重。
2。看一看。
(1)师:我们班有40人,每人约重25千克,现在请同学们站在一起,互相看一看,我们这么多人的体重加在一起大约是1吨。
(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
(2)课件出示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每张图片的意思,并明确物体质量很大的`时候需要用“吨”作单位)
3。说一说。
(1)出示教材中的实例,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吨”。
[桥梁承重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1吨)]
(2)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吨”。
(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4。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47页下面的例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再与同伴说一说,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一卡车货物重3吨;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头牛重250千克)
《十几减9》教案11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出示P9主题图。
这里人真多呀,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你想提问题吗?(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各种各样的有关加法或减法的问题。)
师:小丑的气球好漂亮呀,走,我们去看看,小丑和小朋友在说什么呢?请大家读一读。
师:是呀,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乐园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小组交流,探究算法
师:15-9怎么算呢?孩子们,想想看,以前进行计算的时候咱们用过那些方法?
对学生进行算法的指导。
15-9等于几,怎么知道的呢?(或者怎么算呢?)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组的小伙伴吧。比一比,看哪组的孩子说的认真,听得仔细,方法最多。
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教师参与倾听指导交流。
3、集体汇报
师:孩子们交流的特别好,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其他组的孩子,你们和老师做什么呢?(认真听!)
算法一:9+6=15 15-9=6
算法二:10-9=1 1+5=6
算法三:15-5=10 10-4=6
算法四:15-10=5 15-9=6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计算15-9的多种算法。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初步掌握探究的方法,知道解决问题非策略的多样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4、小结
刚才,小朋友用了摆小棒,看图数数,用加法算减法,还用了从15里面拿出10减9,再加的办法,知道了小丑原来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6个。
5、应用方法
师:游乐园里还有套圈、买风车、猜字谜的小朋友,你还想到那里去看看?想去看套圈的举手!想去看买风车的举手!想去看猜字谜的举手!
数一数,这个小男孩投了几个圈?套中了几个?有几个没套中呢?
谁有办法很快知道有几个没套中?
6、课间活动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小火车为咱们送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让我们一块儿唱起来,跳起来。
7、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第一题。大家齐读题目要求。11-9怎么摆,怎么算的?板书:11-9=2。16-9=7等于几?
第二题:请大家看到第二题。师读题。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怎么算的?请拿着书上来告诉大家。
(2)出示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对了,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9,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十几减9的减法。
8、游戏
师:孩子们学习得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打气球(十几减9的题目)。愿意参加的小朋友都可以站起来抢答。
【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课后习题】
一、准备题
9+()=11 9+()=14
9+()=15 9+()=17
15-9=□
想:9加()得15。
17-9=□
想:9加()得17。
18-9=□
想:9加()得18。
二、做一做
9+()=13 9+()=16
13-9=() 16-9=()
三、计算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13-9-2= 19-9-6=
18-9-5= 16-6-9=
【板书】
十几减9
《十几减9》教案12
教学目的: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联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具学具: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准备为妈妈庆祝生日。他们来到大街上,各自去买一些东西。兔弟弟到了小猴开的一家“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开心极了,就对小猴说:“猴哥哥,我想买一些逃。”小猴说:“可爱的小兔,我只剩下一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桃?”兔弟弟说:“猴哥哥,我想买9个。”
小朋友,小猴一共有几个桃?兔弟弟要买几个?你能把这些告诉同学吗?(学生交流)
听了×××说的,你想提什么问题?谁能用三句话连起来说。(指名说)
你们能用一个算式把小猴买桃的事表示出来?(学生回答后板书:13-9=4)
那小猴是怎么从13个桃里拿出9个给了兔弟弟自已还剩4个的?让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猴吧!
二.主动探索,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1.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操作。以小棒代桃,先摆10个,再摆3个,在13个桃中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
2.小组合作。边操作边说。
3.班级交流。你组什么好办法请介绍听听?(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操作边交流。)
4.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
5.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小猴只有12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2-9=□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有困难的可用小棒摆摆。
那如果小猴有16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6-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三.巩固深化,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兔弟弟买了桃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看到兔哥哥买回了方糕,买了几块方糕?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兔姐姐买了一些黄瓜,有几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这时,妈妈出来了,看到孩子们这么乖非常高兴,就拿出三个苹果奖励他们。小朋友你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吗?你只要答出苹果上的两道题那那个苹果就归你了。
9+2= 9+5= 9+9=
11-9= 14-9= 18-9=
这三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
(显示蚂蚁图)看,谁来了?他呀想跟我们玩游戏呢?你知道这个游戏怎么做的?(游戏)
海洋里的鲸鱼也来凑热闹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要考考我们呢,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做了这些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学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揭题:十几减9)
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看,兔妈妈捧着一个大蛋糕走来了,你发现蛋糕上插着什么?能用几句话告诉大家吗?同桌列式。
四.
今天我们一起参加了兔妈妈的生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你有学到了什么?
《十几减9》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算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计算退位减法。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破十法”和“看减想加”的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口算:
9+5=11+4=5+7=16-3=10-9=10-7=
4+8=6+6=19-9=15-4=10-8=9+3=(说说计算方法)
二、新授:
(一)十几减9
1、学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你能列式计算吗?
3、请你自己研究你怎样算这道题。
(1)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2)学生汇报。(师提问:你为什么要用10减)
(3)教师演示破十法,边说过程。
(4)谁愿意把你学到的'方法讲听。
(5)看着算式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说说怎样做这道题吗?
(6)生说师板书。12-9=3210
(7)师:用小棒、看算式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叫破十法)
4、用你的好方法做题:13-9=14-9=
5、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二)十几减8
1、看图说图意15-8=
2、用小棒验证
3、汇报:能看着算式说过程吗?
4、口算:14-8=13-8
5、你发现什么?
(三)十几减7、6(方法同上)
(四):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今天学的都是什么样的题。引出课题:十几减9、8、7、6。
三、课堂练习
1、课件:小动物也来参加我们的课,它们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题:
11-9=11-8=11-7=11-6=
(1)口算
(2)说方法
(3)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了小窍门,会帮你算的更快。)
2、课件:放飞气球。
3、课件:送信
4、口算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题。
四、课堂作业
课后4题做在数学本上。
五、课堂: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十几减9、8、7、6
小棒图
12-9=315-8=713-7=611-6=5
210
1
教学反思: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所以在本节课中,提倡学生采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以及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计算。
《十几减9》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摆一摆和想一想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让学生经历十几减9计算的操作思考过程,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计算能力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场玩吗?看这些同学们在游乐场干什么?课件出示教材游乐场情景图。
(2)看图,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看到的信息。
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3)根据这些信息,怎么解答?学生交流。
列式:15-9=(个)
(4)你会计算15-9吗?
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学习十几减9。
(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探究新知
1.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或圆片摆一摆,怎样计算“15-9”?还有其他方法吗?
(2)学生在小组内操作活动,合作交流。教师视查并指导。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减,或利用学过的加法反过来计算;也可以先用10减去9,再加上剩余的数来计算。
(3)学生汇报。
利用展示台展示,一边说一边展示。老师把不同的方法进行板书。
方法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方法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方法3:15减5得10,再减4等于6。
方法4:15里分成10和5,先用10减9剩下1,再把1加5等于6。
(4)上面的方法你看看,选出你喜欢的方法。再用它来计算下面的算式。
出示算式:12-9=16-9=17-9=
2.你知道哪些十几减9的算式?学生说。
老师板书算式。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9-9
指名学生口算,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也会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了。我们来玩个“送信”游戏。
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二第2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材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
想:9+( )=15 15-9=( )
还可以想:5减9不够,用10减,10-9=( ),( )+5=( )。
【教后思考】
本节课属于计算数学了,教学时算理与算法并重。在教学计算15-9时,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拆开一捆小棒来感受“破十法”时学生还比较会说算理,但是在学生自主计算后交流时,有部分学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却说不出自己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课堂上需要关注的地方,在教学时要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
《十几减9》教案15
难点名称
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就比较复杂,十几减九,我们会 发现除“19”以外的“十几”个位 上的数都小于9,学生会在理解退位减上有一定的困难,加上计算过程的复杂,容易导致学生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比较弱,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难点教学方法
1、利用PPT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旧识复习: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面老师给大家几道题,看哪位同学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
(1)我会算:
9+3= 9+5= 9+8= 9+9=
(2)我会填
9+( )=11 9+( )=15
9 +( )=13 9+( )=16
2.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在那里能看到 丰富多彩的活动,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情境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小丑叔叔说了什么?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生:小朋友们在买球。
师:小丑叔叔的气球可真漂亮啊,我们去看看小丑叔叔和小朋友们在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生: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师:那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有卖?让我们帮助小丑叔叔一起算一算吧。
生:卖了9个,气球减少了,所以应该列式为15-9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4.师:15-9等于几,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5.生:我们可以用小木棒摆出15个来,然后再数出9个减掉,看还剩下几个,就可以了。
师:是的,你们真的很棒。
(出示课件,用课件演示一遍。)
6.那除了这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接下来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其他的计算方法。
方法二:破十法
师:我们知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我们可以将15分解成多少呢?分解之后又要怎么做呢?
生:可以将15分解成10和5,用10减9还剩1个(10-9=1),再用5加上剩 下的1个,就得到6(5+1=6),所以15-9=6。
师:是的,你们真的很厉害,学过的知识都已经掌握。
(出示课件,课件演示一遍)
方法三:平十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15和9这两个数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生:15的个位上是5,5+4=9,所以可以将9分解成5 和4。
生:先从15根木棒中减掉5根,还剩下10根(15-5=10),再从剩下的10根中减掉4根,还剩下6根(10-4=6)。
师:真厉害,看来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很透彻。
(出示课件,用课件演示一遍)
方法四:想加法,算减法
师:那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引导学生回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生:我们学了9+6= 15,所以15-9=6。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这种方法就叫做想加法算减法。
(出示课件,用课件演示一遍)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同学们请完成以下几道练习题。
12-9= 13-9= 14 -9=
16-9= 17-9= 18-9=
做完后,我们一起来观察被减数和差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给12的.2加1就是12-9的差,等于3,13的3加1 就是13-9的差,等于4,14的4加 1就是14-9的差,等于5
师:是的,观察的真仔细。那么老师给同学们总结一个巧算“十几减九”的口诀:
巧算“十几减九”:就是给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加1,就是十几减九的差。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十几减九”有以下几 种方法:
1.一个一个的减
2.破十法
3.平十法
4.想加法,算减法
【《十几减9》教案】相关文章:
《十几减9》教案07-09
十几减6教案04-12
十几减9教学反思06-26
《十几减8、7、6》教案 03-30
《加与减》教案08-06
乘加、乘减教案06-07
连减应用题教案04-16
连加连减说课稿07-29
双减工作方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