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案(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下人家》教案1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多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饱含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与赞美。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带给他们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可能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提升,使学生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鸡冠花、归巢、率领”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语言,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读熟课文,回忆经历的乡村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乡下就是指农村,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呢?(学生自由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装饰、罩衣、归巢、结瓜、鸡冠花、率领时令、向晚
2、指导书写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4、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像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中心句,即全篇文章都围绕这句话来写。
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文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那乡下人家到底独特、迷人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幅风景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第一句。
装饰(出示)读句子,瓜多,色彩明丽,体会色彩美?
分析对比。石狮子和大旗杆一般是在什么地方能看到的?给人什么感觉?
这句话,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这种最平凡的事物把农家小屋点缀得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小结:既有生机勃勃的动态美,又有赏心悦目的静态美,富有生活气息。
齐读句子,边想象画面。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想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画下来,简单写自己的感受选择画面,小组分工。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时令”是什么意思?那“依着时令”就是
1、这里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用了两个词来形容,你能找出来吗?它们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说既朴素又华丽呢?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看看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农家小院真是迷人,一起来读这句话。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探”,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俨然一位阅兵的将军,斗志昂扬,又如一个尽职尽责保护家人的丈夫。运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天高地阔地吃”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中吃饭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你平时在家吃饭的感觉一样吗?
小结:嘴里嚼着美食,鲜花陪伴,虫鸣悦耳,还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齐读)
2、第六自然段:(出示图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注意读出标点的作用)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累了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小结:本文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思考: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大多出自谁之手呢?
归纳:赞美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生活家园的美好品质。
三、揣摩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1、出示最后一段。重读关联词语。
明确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交叉运用。
2、作者把景物写的生动,洋溢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得益于一种修辞手法——拟人(三次)
练笔:乡下人家的冬季风景如何呢?想象一下,写几句话,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
四、展示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谈谈看照片的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自读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
《乡下人家》教案2
学习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导入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读文要求。(师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⑵边读边想,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
2.生读文
3.交流难读的句子
跟同桌间交流一下难读的句子。(生同桌交流难读句子)
有难读的句子吗?跟大家交流交流。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 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2) 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五、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
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出示要求)细细深入品味,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道道怎样独特、迷人的画面。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示句式:乡下人家 ,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生读文体会。
3.(1)齐读这一自然段。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七、课堂练笔
除了课文中描绘到的画面,你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也来描绘一道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吗?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来写,也可以用自己的句子写。
出示句式“乡下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写。
交流:
八、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乡下人家》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4、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课件。
2、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课前播放歌曲
课前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让大家听一首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大家感受一下这首歌歌词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生活?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大街小巷,看到街道两旁林立的高楼,奔驰的汽车,这些现代化的东西点缀着城市,让城市有了现代美,可是,在作者陈醉云的眼中,(一边说一边点击(图配音乐)):乡下那长长的石桥,绿树掩映下的古朴的农居,雨水滴落水塘的样子,小路旁盛开的野花,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带领孩子觅食的慈爱的母鸡,院子里高唱的雄鸡,池塘里那戏水的鸭子,却让乡下人家有了另一番不同的美,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陈醉云老爷爷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完成我们的乡村之旅吧!
齐读课题:
21乡下人家
二整体感知课文,抓中心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吧,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那些美丽的画面,并试着用合适的语言把每幅图概括出来。
生说师点击画面,把六幅图全部展示出来
师: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乡下人家六幅独特、迷人的画面,他们分别是:(读六幅图的名称)作者欣赏到这些美丽的乡村景色,内心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请大家把这句话从课文中找出来,画上双横线。
生找后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谁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老师从你刚才的朗读中听出了你把“不论”“不论”“都”这个关联词强调了出来,请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说理由
板书:独特迷人
三品赏美文
1、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吧。让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幅图画,文中哪个自然段在描写这幅图,而你又从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它的独特、迷人,画上“——”,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交流
(一)瓜藤攀檐图
(1)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幅画面?
预设:
1、生找一段第一句:房屋小但却种着瓜。
2、生找第二句,说到“一个个”的体会时,
3、若生说到第三句青、红的瓜…….时,出示句子
师: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它独特、迷人?
师:看来,你仅从瓜架的色彩上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独特、迷人。读一读吧。
师:青、红、碧绿的颜色把瓜架打扮得五彩缤纷,别有一番风趣,当然比那…….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小结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1、认真读课文.
2、勾画相关的句子(喜欢这一幅图的原因)。请同学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讨论其他几幅图画。
(二)鲜花绽放图
请同学说说喜欢这幅画面的原因?生可能会直接读句子,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鲜花的句子
师:说说你具体从哪个词感受到鲜花的独特、迷人?
预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农家风光的独特
师:“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我们来欣赏欣赏。(看图片)。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点红)
再读读看,你还读懂了什么?
师出示花图,一边放一边说:瞧:每年的3-5月,芍药开花了;6-8月凤仙绽开了笑脸;7-10月,鸡冠花开始点缀门前的场地;8-10月,大丽菊开始怒放,放完后师说“这些花儿,一种还没谢,另一种又开了,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说它们怎样开放?
生答:……你能读一读吗?
师:所以在乡下,每个季节我们都能看到花儿绽开笑脸,闻到它那馥郁的芳香,鲜花轮绽,让我们沉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请同学们读出老师没有读出的部分。生读:
师:难怪作者说(乡下人家……)
(三)雨后春笋图
师:出示图,生可以边看图边说原因,说后师出示句子,让他读一读,如果他没有说出“探”字,师可以引导说:“你觉得这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把春笋当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出笋娃娃的可爱?
师:春笋探出头来,看到这…….会说些什么呢?(根据前面学过的图来调整)
教师评价:这句话道出了春笋的心里话,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感受。看来,引读——(乡下人家,果真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鸡鸭觅食图
乡下人家不仅景色美,而且很多小动物在这里自由的生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当我们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时,肯定会瞧见些什么?生:…..当然,我们还会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干什么呢?
师:是呀,多么慈爱的母鸡,多么威武的雄鸡。我们又信步来到小河边,那么…..
小结:看到这样的画面,作者由衷地感叹道:(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院落晚餐图
师出示图,然后问:说说乡下人家吃饭有什么独特之处?
生说后师再引:天边飘着……空中飞着……地上……作伴,这真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啊!
文中那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这独特迷人的院落晚餐图呢?让我们和着音乐来读一读吧,欣赏欣赏作者笔下的田园风景画。
师:好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啊,所以我们不禁感叹:引读——(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六)月夜睡梦图
师:城市里的`夜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师:是的,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可是乡下秋天的夜晚月明人静,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已经休息了,只有寄住在屋前瓜架上的纺织娘在轻轻地唱歌“织、织、织、…….”师一边读一边示意学生跟读。所以作者发自内心的说:(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陈醉云爷爷来到乡下,欣赏到了六幅独特、迷人的画面。来到了乡村,我们既看到了屋前可爱的瓜架,门前遍地的鲜花,屋后富有勃勃生机的竹林,又见识了鸡鸭成群的欢乐场面,还享受了夏日独特的晚餐,听到了纺织娘的催眠曲,而且,我们还从陈爷爷的描写中学到习作的方法,在描写瓜藤、鲜花、竹笋时,采用了先说房前再说屋后的空间顺序,在描写各个季节的鲜花,夏日晚餐,秋日睡梦时所采用的时间顺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让自己的习作更具体,更有序。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快快用笔写写你你眼中的乡下人家吧。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
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对于郊区的孩子来说,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陌生的,孩子们跟随作者一道进行了一次乡村之旅,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学习到了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分类描写这样写文章,会让文章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课外活动“走进田园”内容的安排是为了再次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乡村的情感。在教学中,注重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思想,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乡下人家》教案4
课题:乡下人家
教学理念:以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味情味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2、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重点难点:感受乡村美好,体味作者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音乐
自主预习:1.本课生字词
2.读了课文,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提练主线:课文描写了那些乡村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先来看几幅图。这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乡村生活,一起领略那份独特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用你的朗读,再带老师去你家走走,看看,好吗?齐读1到4小节。
三,再读课文,深入文本
① 瓜藤攀檐:
生:我觉得乡下人家小小的房屋前,挂着青的、红的瓜,还有绿色的叶子,颜色非常漂亮。(出示图片)
生:夏天遮阳,我们可以在棚子下面做游戏,乘凉、喝茶、下棋,是我们的乐园。
师:是呀,(出示对比图片高楼大厦)与乡下人家相比,这高楼大厦显得?(呆板,严肃,不亲切)这样一对比,我们更发现,乡下人家是多么可爱呀。
这种绿色,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感觉,夏天的酷热顿时小时了,只剩下凉爽。
② 鲜花春笋:
生:我觉得各种鲜花轮番开放,颜色非常漂亮。而且每个季节都有花开,花圃里总是显得很热闹。(出示鲜花开放图)
师:是呀,春天的芍药、夏天的凤仙花、秋天的鸡冠花、大理菊,可能还有迎春花、茶花、丁香花等等,把花圃装点的热闹非凡。
花朵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使乡下环境好,空气新鲜。
在那里,我们可以给它浇水、施肥。
生:读了这段课文,我仿佛看见了几场春雨过后,嫩笋像调皮的小孩一样,争先恐后地探出小脑袋,向四处张望,真可爱!(出示雨后春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在作者眼里,春笋就像调皮的小孩那么可爱。把春笋当作人来写了呢!
在竹里里,我们可以捉迷藏,挖竹笋,很快乐。
③ 鸡鸭觅食:
生:母鸡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带上它的孩子,很爱自己的孩子公鸡很威武,很神气。
我可能去喂小鸡,和小鸡做游戏,捡鸡蛋。
鸭子们胆子很大,不怕人。村里的人们一定都很爱护它们。
我可以在河里游泳,和鸭子比赛。(出示三幅图片)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默读1~2小节,把你认为写的优美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默读,感悟。
3、交流感受:
⑴ 屋前搭瓜架:“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引到后半句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体会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男女生合作朗读,齐读。
⑵ 门前中鲜花:理解“朴素中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能用在一起,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屋后春笋冒:用“探”好在哪里?能用别的什么词替换?朗读训练,背诵训练。
三、拓展延伸
师出示自己的小诗,激发学习课后“阅读链接”的兴趣:
(附: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四.课后反思
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而写解说词这个环节,其实还是放在第二教时或第三教时更恰当一些。放在第一教时,可能太匆忙了,学生很难写出比较深的感受,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比较有限。
《乡下人家》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情景中对课文的朗读,做到“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
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乡下人家》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乡村风光照片及录音(鸡鸣声、狗叫声):
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片,听着这些声音,你们想到了什么地方?有一种什么感觉?
2、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乡下人家究竟怎么美?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时,可以多读几遍。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名接读课文。
3、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谈谈这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学生汇报。
4、齐读本文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1、作者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默读课文找一找,试着给这些风景画取一个漂亮、顺口的名字。
学生汇报后板书。
2、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学生可能会汇报以下的句子,可根据学生汇报的句子设计提问。
A、“......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3)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B、“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C、......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朴素”和“华丽”相对,这岂不是互相矛盾吗?)
D、会见到一群鸭子,......即使......也不吃惊。
你读懂些什么?
E、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为什么?
5、练习把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话背下来。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给板书再增添一句话,连起来读读如乡下景般朴实无华的小小诗(板书)
4、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5、全班交流。
五、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4、课后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迷人乡下景
《乡下人家》教案7
一、课程标题:
《乡下人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8个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1、音乐播放,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 美好 诗情画意 独特 迷人 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
3、品读语言 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
【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那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那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师: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
师:请大家看图,【多媒体出示瓜架】
师: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丰富 数量多 种类多形状不一 )
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学生:“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用了拟人手法。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
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的走来走去。”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
【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
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
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5、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6、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
七、板书
八、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精读课文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能发自内心地通过朗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
3、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4、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
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里人家,体味乡野之趣。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认识文章及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前准备:
布置观察一处乡下的景色。我给你一幅图,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就生长在风景如画,自然和谐的乡下人家。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入(板书:乡下人家)(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播放录像:让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回答在你的印象中乡下人家是怎样的?
是啊,乡下人家有着它独特的风景,作者也有同样的感受,书中就有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的感受.那就是__师相机板书:独特、迷人
2、学习一二段
过渡:乡下人家是如何独特迷人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屋前院落里都有怎样的景致? A、屋前搭瓜架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找出你觉得美的句子。师:听了了老师的朗读你觉得哪儿写的美?美在哪?生:“青、红的瓜……可爱多了。”
师: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你家门前一定也有这样的装饰吧,说说看。
师:同样是门前的装饰,为什么说让我们感到可爱多了?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屋前搭瓜架的美景吧!出示幻灯片中的句子。
过渡:屋前是如此的充满生机,那么门前场地上又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谁愿意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B:门前种鲜花
生读。真美啊!这种花谢了,那种花又开了。你从哪里知道花很多又很美呢?
生读出:“…它们依者时令,顺序开放…”看图片花儿连着开,出门便是景,面对着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师依学生的汇报指导朗读:对啊,就读出你们眼中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五彩斑斓吧…)生读,师:“朴素中带有几粉华丽”是否矛盾呢?(乡村的风光本来是朴素的,但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说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
师:还有哪个句子让你觉得美?生说出2、3两句。
师: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拟人)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探)(让人感到竹笋的长势犹如顽皮而充满活力的孩子,在和人们玩捉迷藏,显示了勃勃生机)对呀,一个探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笋芽儿竭尽全力,才钻出了地面,当他第一眼见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惊喜地欢呼?女生一起读读调皮的笋芽儿。
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感受一下这种生命力吧。(看幻灯片)花藤满架,绿意盎然,雨后春笋,生机勃勃,不由的把我带进了诗一样的境界。男生一起读一读,读出生气勃勃的样子。
3、学习3、4过渡:乡下的景物如诗如画,那么除此之外他们还养了些什么?作者笔下的鸡鸭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三和四自然段)
生自读,找出关联词“即使…也…”。
乡下人家,鸡鸭成群,它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与人相处得那么自然、和谐!谁还能找出这样自然和谐的画面吗?
4、学习5、6自然段
(一)在夏天的`傍晚乡下人家又有怎样的生活?(自读第五自然段。)
门前吃饭过渡:师根据生的回答引导:天高地阔表现在哪里?生答:“天上的…田园风光”
师:天做房屋,红霞是美景,微风是菜肴,归鸟是亲朋,天与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带着陶醉一起来读读这段吧。
过渡:秋天,夜深了,此时的乡下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谁愿意当纺织娘,用你的美妙的声音读一读这段(读第六自然段)呢?(一生读其余闭眼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是啊,多美的乡下人家啊!美在自然,美在有生气,美在有情趣,美在和谐!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最美乡下人家。听了老师的话你想说什么?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讨论探究
1、你喜欢乡下人家吗?为什么?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指名交流。
四、角色体验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也走进乡下体验了生活,请你从一个侧面给大家介绍所见的的乡村美景。
五、小结质疑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请你说说。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六、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或文章。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总结:走近乡下人家,就是走近大自然,就是走进我们可爱的家乡!让我们去发现自然之美,也用智慧与双手去建设保护它,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
迷人自然和谐
风景优美
有生气生活朴实
有情趣
《乡下人家》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课上交流与感悟及课后的反思,达到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品读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了解南方他乡的景物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欣赏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
2.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要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组诗情画意的图片,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其实,我们课文当中作者笔下也描绘了一幅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那么作者笔下的风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老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找一找?指名回答。
5.谁能给老师说说独特和迷人是什么意思呢?独特与迷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品读语句,品味美
1乡下人家有哪些与众不同,吸引人之处呢?.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句子,给用得好的词语做上重点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2.集体交流
那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1)乡下人家??爬山屋檐。
A.这句写出了人们的勤劳,而这勤劳即创造了美丽又创造了富足的生活。
B.展开想象:瓜藤爬上屋顶,绿荫覆盖,花开烂漫,花谢瓜结,摘
瓜成菜,乡下人家的生活多么美好。
C.虽然??但是??是转折句,写出乡下人家虽然小而简陋,但勤劳、快乐。并造句
或??或??或??形成排比,写出乡下人家各自不同的喜好。
D.这样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样纯朴的风景,大家喜欢吗?让我们走进乡下人家,齐读第一句。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②作者用瓜架与石狮子、大旗杆做对比,为什么说瓜架可爱多了呢?(这瓜架着实可爱,这可爱源于它的自然天成,无需人工的雕琢。)(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①“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
②“朴素”与“华丽”是一组反义词,放在这里矛盾吗?为什么?
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虽然是很常见的,但它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①这句中你认为那个词语用的好?“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这个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下人家无处不在的生机。)
(4)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谁描写鸭戏水的一段。听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①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你还能想象到乡下人家还有哪些自由自在的动物呢?想象它们又人们带来了哪些欢乐?
(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5)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
①怎样的吃算是天高地阔的吃呢?
②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6)回到中心句
正是乡下人家的自然、淳朴、朴实,才给我们带来了一幅幅美好的乡下人家美景。
(三)拓展延伸
乡下人家,瓜攀檐就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乡下人家,鲜花绽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乡下人家,春笋冒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乡下人家,鸡觅食、鸭嬉戏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乡下人家,天伦聚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
乡下人家,夜静眠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乡下人家,(地点)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乡下人家,(季节)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庄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五)作业布置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屋前瓜架场院群鸡河边捣衣
春天门前种花河中群鸭门前晚饭
夏天屋后竹笋归巢飞鸟
秋天
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是通过空间、季节和时间的交替描写,展现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的美好品质。
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体验,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还要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
《乡下人家》教案10
一、教材简析
《乡下人家》的作者是陈醉云先生是现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19xx年移居美国,文中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一个久居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一份眷恋之情。文章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本组围绕“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这一专题展开,文章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瓜藤满架、鲜花开放、雨后春笋、群鸡觅食、群鸭戏水、夏夜晚餐、纺织娘唱歌”的画面,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居住环境位于城区,估计学生不常接触乡村生活。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更了解乡村生活,向往乡村生活。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四)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檐、饰、冠、捣、谐”,指导书写“巢”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句。
三、从瓜架、鲜花、春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由衷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作者用对比、拟人和相关的景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走进一串画面
(一)师生交流,揭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点拨“装饰”的意思及“冠、率”的读音。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描写乡下人家的几个画面。
(五)出示中心句,直视乡下人家的特点。
设计意图:
1、城区的学生平时居住在繁嚣的闹市中,对乡村生活了解甚少。师生对家乡的话题进行交流,一方面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勾起学生对家乡的回忆,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进一步落实在第一课时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感悟一种情趣
(一)生自主学习1——2段,要求
1、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小组合作,交流见解。
(三)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长藤绿叶”中的独特与迷人。
重点指导句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3)学生交流想象内容,教师通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此刻你就在瓜架下,最想干什么?”引导学生深入画面,想象与朗读结合,体会迷人之处。
(4)两个句了对比出示,教师紧扣“长长的,绿绿的”进一步体会叠词的表达作用。
(5)教师引出作者的背景,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眼中的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相机点拨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独特之处。
(6)回读“乡下人家,瓜藤满架就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初步体会乡下生活的情趣。
设计意图:
1、读想结合是让学生进入画面,体会情感的好方法,通过抓住叠词的感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景物的迷人,作者的喜欢之情跃然纸上。
2、文章把房屋旁的瓜架与高楼门前的旗杆、石狮子进行对比。从文字的表情达意上看,作者没有否定城市的建筑,只是久居城市,久别家乡,对乡村生活充满眷恋之情、偏爱之意。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我摒气了让学生对比看图,了解瓜架可爱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补充作者的背景,体会其眼中乡村的独特之处。
2、“朴素与华丽”中的独特与迷人。
重点指导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生合作读句子,相机让学生明白“依着时令”的意思。
(3)学生说说依着时令,在不同的季节还有哪些花会开放。相机体会“朴素”的含义。
(4)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花儿开放的情景,相机体会“华丽”的含义与作者的表达方法。
(5)学生感情朗读句子,体会鲜花开放时的独特与迷人。
(6)回读“乡下人家,鲜花开放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中本环节的亮点。
1、通过师生合作读,让学生明白”依着时令”的意思。
2、让学生根据文本描写的画面想开去,相机理解“朴素”与“华丽”,正是由于特点相矛盾的'两个词同时适用于乡下人家的鲜花中,更显得其独特、迷人之处。
3、“探”出来的独特与迷人。
重点指导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教师紧扣“探”进行点拨,让学生在代入角色的朗读中体会作者把景特当人来写的情趣。
(2)学生想象小竹笋探出头来后看到的画面,并把它写下来,并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1、对于拟人的写作手法,在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在“我的发现”中再次强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拟人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探”字就是乡下生活情趣的体现。教师通过让学生换词,体会“探”的情趣,再让学生代入角色朗读,体会“探”的乐趣。
2、小练笔旨在创设一个倾诉情感的途径,通过小竹笋的眼光去看乡村,把内心对乡村的向往化于笔端。
三、诵读,抒发一份情怀
(一)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结合作者的经历,回归中心句,诵读中心句。
(二)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对“走进田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构思。
设计意图:
1、开课由中心句切入,感悟中回读句子,结课回归中心句,让乡下人家的这份独特、迷人在层层递进中,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不断萦绕在学生的心头,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附板书)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会写14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四、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感悟。
二、学习第3、4、5、6、7自然段,深入乡下人家的画面中,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乡下生活的美与趣以及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感悟作者对乡下人家的一份浓浓的情怀。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四、学生带着对乡下生活向往,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及对好词佳句积累的基础上,描给乡下人家的冬景图。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略)
《乡下人家》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冠”、“捣”、“谐”五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作者描绘的纯朴自然、充满情趣的乡村画面,以及他的感受。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正确,特别是把长句读正确,注意适当的停顿。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描绘的.乡村生活的画面,能用概括的语句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杭州人吧!生活在杭州城,感觉怎样?
2、出示乡村的图片:(课文插图),说说是什么地方的风光。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说城市带给我们繁华和喧闹,那么乡村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名叫陈醉云的作家一起走进乡下人家,走进课文,用心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初读:
⑴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呢?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反馈初读情况:
①学习生字新词:屋檐、装饰、鸡冠花、捣衣、和谐。
②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指导学生读长句。
出示三句句子: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看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zha)到水下去觅食。
谁能读。
(根据学生的朗读随机出示表示停顿的斜杠)
2、梳理内容:
⑴读过了课文,那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交流
⑵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描绘的几幅画面。
⑶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相应图片和文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点拨指导,板书。
3、整体感知:
⑴按课文顺序播放媒体,整体感知内容。
⑵教师指板书引导发现:
作者把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__在一起,生动地描写了一幅幅的风景。
3、引导出最后一节,指导理解“独特”和“迷人”。
4、小结过渡:
师: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心声?下节课,我们继续领略作家眼中的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乡下人家》教案13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教学时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预设各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特别关注孩子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力争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想象——感悟”的学习过程,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描述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品味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走进《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乡间小路,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请同学们看大银幕。(播放录像,配上音乐)(1分钟)
【设计意图】优美的乡村音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的陶醉在乡村独特的景色中。他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以此也会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问:同学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建议评价性语言:(这是你的.感受,真独特!)(你的感受挺美的!)?
4、师:其实啊,作者陈醉云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0页,端起课本,大声地美美地将21课读一读,找一找是哪个自然段写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
5、(出示中心句)齐读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
过渡: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有的同学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这样吧,让我们自由地四处走
二、小组合作学习1—6自然段,寻找乡村美景。
(出示幻灯片)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自由学习,教师相机下去指导。
2、师:同学们,你们找到哪几处乡间风景呢?(学生说时,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疏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幅场景起名字,第一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全班交流品味美句,感受乡村风景的独特和迷人。
师:同学们,乡下到处都是美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读课文第1—6自然段,并用“~~~~”画出你觉得最美的句子,跟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一)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乡下人家的美景。
【设计意图】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中心引领,品读佳句。抓住“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
(二)学生汇报。喜欢哪种风景图就相机学习哪一段。
第一段(屋前搭瓜架)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2、(点击“装饰”变红)
师:在这里哪些景物装饰了这农家小屋呢?是呀,就是这些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给小屋带来了别样的风味。显然比那威严的石狮子和庄严的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作者拿石狮子和大旗杆这种景色跟乡下人家屋前搭的瓜架,作对比,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对屋前搭瓜架的喜爱之情。来,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齐读)
师:所以说屋前搭瓜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齐读这个句子吧。
(课件出示句子)
【设计意图】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的景物放在不同之处才和谐,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景,在比较中享受乡村生活。
第二段(门前种鲜花)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师: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这的美景吗?
师:(点击课件)就请你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个句子吧。(齐读“有些人家,?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句子,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反复品味,再出示开放的百花图,引导学生去品味,品出朴素,品出华丽,品出花仙子的静态之美。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第三段(屋后冒春笋)
(课件出示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乡下人家》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资料,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完美。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齐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完美。(板书课题)
2、
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②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一样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我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二、讲读
(一)那么,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谁来说一说?
(二)多美的乡村呀!请选中你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把它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听。
1、屋前搭瓜架
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请你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生读)(展示相关图片)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它特殊、不一样,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一样)你能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一样吗?
当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样样啊?对,更显可爱。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老师也想读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如何,那你就像我这样有感情地读好吗?大家再齐读读。从同学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出了这种可爱。
2、门前种鲜花
对于一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你找找还有什么?(花)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读)
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展示图片)
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反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
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家你向往吗?让我们一齐美美地读吧!
3、屋后春笋冒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课件展示图片)
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机勃勃)从哪个字能够体会出?(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一样?(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你能边读边做这个动作吗?
(4)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语气读读。
(5)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齐读读。
4、院里鸡觅食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那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述鸡觅食的句子。
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男女生比赛读,女同学读前半句,读出鸡妈妈的尽职尽责,男同学读后半句,读出鸡爸爸的斗志昂扬。(像将军)
5、河中鸭嬉戏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明白了这种自在、简单、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请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6、门前吃晚饭
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自由读。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齐,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红霞、微风、归巢的鸟)朗读时要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其实把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时想到了什么?
7、夜静催眠曲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听夹杂着纺织娘叫的催眠曲)听着这样歌声入眠,必须是一种享受啊。
三、拓展
1、课文写了乡下的春天、夏天、秋天,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用语言描绘一下,说给同桌听。((出示文字拓展:想象一下,乡下的冬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及相关图片)但是老师的图片仅供参考,同学们能够大胆想象。
2、交流。
四、总结
有了同学们这一幅冬景图啊,此刻我们真能够大胆地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把乡下人家写得多美呀!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多么自然、和谐的画面!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必须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
门前:种瓜种花
屋后:种竹养鸡、鸭
夏季:门前吃晚饭
秋季:听歌入眠
《乡下人家》教案15
【学习目标】
1、会读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4、走进课文,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接触美
1、出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时尚的都市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
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
(检测是否能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 发现美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轻轻地标划出来。
四、研读品味 感悟美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3、静心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美丽的画面,最后和小组的同伴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味: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独特、迷人的美?能把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⑴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⑵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②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③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④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⑶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和指导恰当地穿插其中)
五、提升感悟
师:刚才我们一起品味了课文,感受了田园之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相信此时,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六、拓展思维 补充美
1、给乡下人家的美景起名字:
请同学们给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起个自己喜欢并认为恰当的名字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
七、积累语言 创造美
1、师赠送小诗:
生谈感受。
2、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乡下人家》教案】相关文章:
《乡下人家》教案05-22
《乡下人家》教案15篇07-06
【精选】《乡下人家》教案3篇08-02
【精华】《乡下人家》教案四篇10-19
实用的《乡下人家》教案四篇10-14
实用的《乡下人家》教案三篇10-23
精选《乡下人家》优秀教案3篇11-02
乡下人家教案(15篇)09-20
《乡下人家》教案通用[15篇]05-30
【必备】《乡下人家》教案四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