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

时间:2024-06-03 18:20:43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意识;

  3、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教材、笔记本

  2、教学器材:大屏幕投影、电脑、显微镜、四种组织的永久切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师:我们已经知道,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细胞通过分裂可以增加数量。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砌起来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因为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体系,只有当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时,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今天我们就以人体为例来讲解“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板书]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分小组讨论预习提纲、并看教材预习

  师:请同学们看书预习,并分组讨论预习提纲各题:

  ①动物和人体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是什么细胞?它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多个细胞?

  ②什么是组织?它是怎样形成的'?人体有哪四种组织?分别有何功能?

  ③什么是器官?

  ④什么是系统?八大系统怎样构成人体?

  生:看书预习并讨论回答。(略)

  三、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答

  师:①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在人的胚胎发育早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出现了差异,最后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各种细胞。这种由一般到特殊,由相同到不同的细胞变化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师:②受精卵分裂形成一群细胞,然后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变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tissue)。(见书P63图Ⅱ—15“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板书]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师: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是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为什么要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呢?它们分别具有什么功能呢?

  生:讨论回答。(略)

  师:②(讲解四种组织的特点及功能。)(见书P62、63)

  师:③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organ)。

  [板书]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师:例如,见书第64页图Ⅱ—16、17、18。

  师: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会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些组织?

  生:讨论回答。(略)

  师:④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system)。

  [板书]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师:例如,见书第64页图Ⅱ—19“消化系统”。

  人体由八大系统,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

  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四、总结与笔记上,并用大屏幕投影展示

  五、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所学

  实验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见书P62)

  1、目的要求:

  ⑴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

  ⑵认识、区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材料用具: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见书P62(略)

  [作业]见报告册P11《实验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酸雨探究实验,其他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2、难点:设计酸雨探究实验的方案,掌握实验的注意要点,进一步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探究提示、练习设置、数码相机拍摄的实验前后材料变化情况)。

  (3)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需要,准备投影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培养、观察、记录等过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些“温室效应”与“酸雨”带给环境危害的图片和没污染环境图片,以对比的形式展现,呈现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之大,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的共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北极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白雪茫茫,北极熊......

  教师:冰天雪地,就像图片这样对吧?但是啊,它也有可能是这样子的,雪地融化掉了,北极熊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想象中的森林应该是这样子的,茂密葱郁,但是它也有可能是这样子的。在欧洲的建筑上他们经常会采用一些雕塑使到建筑更加华丽美观,大家看一下这些雕塑,经过了60年的变迁,已经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还有我国著名景点乐山大佛,非常雄伟、壮观,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它从当初的炯炯有神变得千疮百孔。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吧”,并不是,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有时候却牺牲了环境作为代价,同样环境也将反作用于我们,大家刚才看到的图片就是“温室效应”和“酸雨”带给我们危害。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采用小组竞赛的课堂形式,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一题倒扣一分。让学生阅读实验探究和PPT图片上的信息,完成给出的两道填空题。

  教师:讲解PH值(酸碱度)的相关知识,并对两种溶液作酸碱判断。结合图片描述酸雨的形成原理以及过程,普及我国酸雨类型以及分布地区。分析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原理。适当提问学生,并且与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原理。再让学生了解完整实验过程,鼓励学生有兴趣可以回家去做实验。提问“如果将实验中的20颗绿豆改为5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不好,因为5颗绿豆实验结果有随机性。

  教师:结合实验数据表格,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酸雨对植物有抑制作用。讲解酸雨的危害以及控制酸雨问题的相关措施。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

  2、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学生:

  1、成分有差别,真实酸雨由水、硫酸、硝酸所构成。模拟酸雨由水和食醋构成。

  2、不一定,那些物质会随着大气流动,到其他地区形成酸雨。

  教师:点评答案,再用两道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析回答。

  教师:讲解废旧电池给环境带来什么危害,还有如何控制废旧电池污染的措施。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的危害,以及普及两个废旧电池危害的例子(水俣病、痛痛病)。教育学生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给予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

  教师:除了刚才说的全球性污染问题“酸雨”和“废旧电池污染”,还有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讲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其导致的危害。再给予同学两个思考讨论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答完之后点评答案。讲解“臭氧层破坏”的成因和它导致的危害,再给出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对整个课堂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从表格填空中重新回顾所学的知识内容。播放“保护环境公益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整个课堂的表现给予点评,赞扬第一的小组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

  课堂结束,布置作业。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开花季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要设置对照植株(即除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难点: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设计思想:

  对于开花和传粉的概念,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准确,所以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录像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2、花的结构中哪些结构最重要?

  组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开花:

  出示录像:展示花开的时期。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提问:

  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花?

  2、植物的一生中能开几次花?

  3、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

  4、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开花?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各种植物一生中开花的次数是不一样的。一、二年生植物,生长几个月后就开花,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2、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开花,一旦开花后,每年到时开花,一直到死亡。

  3、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的两个主要因素。有些植物需长日照和高温才能开花,如莲;有的植物需高温暗光下才能开花,如晚香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温才能开花,如菊花、梅花等。各种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传粉:

  讲解:“花开之后,雌蕊和雄蕊暴露出来,就要完成传粉的过程。那么传粉是指什么呢?花的传粉方式都一样吗?”

  出示投影,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特点。

  出示录像:介绍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

  组织学生总结二者的`区别。

  总结:

  1、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中包括昆虫传粉和风力传粉。

  提问:请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讲解:

  从生物学意义来看,异花传粉植物后代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植株强壮,开花多,结实丰富。从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农作物实行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不好。

  异花传粉虽然产生活力强的后代,但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时,传粉没有保证或者其它原因造成授粉不均时,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出示人工授粉的挂图,讲解人工授粉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开花和传粉

  一、开花:

  1、开花的习性:

  (1)一年生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就开花。

  (2)二年生植物:生长到第二年开花。

  (3)多年生植物:生长到一定年龄才开花。

  2、影响开花的因素:光照、温度。

  二、传粉:

  1、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1)依靠昆虫传粉:虫媒花

  (2)依靠风力传粉:风媒花

  3、人工辅助传粉

  探究活动

  人工辅助授粉

  实验目的:

  1、认识人工辅助授粉在增产上的重要意义。

  2、学会人工辅助授粉的基本操作方法。

  材料用品:田间开花的向日葵、剪刀、纱布或绒布、厚马粪纸、棉花。

  实验准备:

  把马粪纸剪成大小与向日葵花盘相仿的圆形,在马粪纸上铺垫4~5厘米厚的棉花,中央铺得厚些,四周可铺得薄些,在棉絮上蒙纱布或绒布,缝制成凸形扑子,扑子后面再缝一个顶子,以便手握,也可用毛巾叠起代替扑子。

  方法步骤:

  1、当向日葵开花时,挑选晴朗的早晨(8—11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前必须摘去分出的花枝,只留下主干上的花盘,以免营养分散。

  2、左手托住花盘,右手持粉扑。把扑子紧贴在花盘上,像扑粉似的轻轻扑几下,让花粉落到柱头上。也可以两手将邻近的两个花盘拉拢,面对面扑粉似地进行授粉。

  3、人工辅助授粉必须进行2—3次,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实验结果:

  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经过人工辅助授粉的植株比没有授粉的植株果实饱满、产量高。

  不同的向日葵在不同的时间开花。同一株向日葵,花盘周围的花先开,中央的花迟开。因此人工辅助授粉必须连续进行2—3次。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4

  教材分析

  本节是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课,认识了环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还可以通过收集其他的资料,让学生对生物生存 的环境有个系统的认识。

  指导思想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

  1.观察是科学 探究一种基本方法,是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2.在观察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爱护一草一木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事实,并尝 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有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开始。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

  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 收集资料的能力的培养。

  本节关键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方法

  图片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企鹅,珊瑚虫,雪莲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对生物学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开始正式进入这门科目的学习。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生活在哪里?

  师:不了解吗?是因为“身在庐山”吧?从太空遥看地球,地球是一颗披着蓝色“面纱”的美丽行星。然而,地球上真正美妙动人之处,却是蓝色面纱下绚丽多彩的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 下生物生存的环境。

  2.学案之一: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我们常听说 “鱼儿离不开水”,是说鱼儿要生活在中。那么其 他是生物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几幅彩图。

  师:看过影片《帝企鹅日记》的人,都惊叹帝企鹅的美丽,黑色的背部,白肚皮,颈下一抹温暖的鹅黄,泛着迷人的光泽。

  师:那么企鹅生活的环境怎么样?

  生:寒冷……

  生:恶劣……

  师:法国导演吕克亚盖展现的《帝企鹅日记》,帝企鹅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甚至近于残酷:产后重返大海的雌企鹅,会在觅食中被海豹吃掉, 再也见不到自己未来的宝宝 ;千辛万苦孵化出来的幼雏,眼睁睁被冻死在雄企鹅的脚下;终于可以满地跑了,小企鹅却转瞬间成了鹰隼的盘中物;当未来的希望彻底破灭时,悲痛欲绝的企鹅妈妈会发疯似的去抢别家企鹅的 宝宝……

  师:大家有谁知道海底有没有花园的?

  生:可能有

  师:是什么呢?

  师:珊瑚就是海底的花园。看看彩图,多么漂亮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鹿角,构成了海 底的花园。那么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

  生:动物。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啊 。

  师:珊瑚虫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我们平常看到的珊瑚, 是珊瑚早死亡后钙化形成的 ,大量珊瑚虫不断繁殖、死亡,尸体钙化 堆,最终生成珊瑚礁。目前,全世界已查明的隶属珊瑚纲的动物 有61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在青岛水族馆中饲养的珊瑚虫有纽扣珊瑚、大榔头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气泡珊瑚、粉丝珊瑚、水螅珊瑚、太阳花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气泡珊瑚、粉丝珊瑚、水螅珊、太阳花珊瑚、石芝珊瑚、宝石花珊瑚、千手佛珊瑚和脑一同瑚。

  师:大家观察一下它们生活的环境怎么样?

  生:珊瑚虫是一种非常娇气的海洋动物,它对生活环境有着严格的选择性。珊瑚虫生存的水温不 能低于18℃,不能高于36 ℃;水质要清澈透明,以保证光照充足。青岛市水族馆于1995年开始试验引进珊瑚虫,当时只引进了脑珊瑚和太阳花珊瑚,由于水池小以及水流、水质、水温、光照等原因没有试养成功。但是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并未放弃,在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后,逐渐掌握了珊瑚虫的习性,于1997年开始正式大量引进珊瑚虫。

  师:珊瑚虽然美丽,它 毕竟对环境的要求也苛刻了一些。我们来看一种其实并不是很美丽的花,但我认为它很美— —雪莲。

  师:雪莲为菊科草本,是西藏雪山三宝之一(其他两宝是雪鸡和雪豹)。雪莲生长在海拔4800米一5800米高原的 碎石之间。雪莲种子在0℃发芽,3-5摄氏度生长,幼苗能经受—21℃严寒。雪莲虽要5 年才能开花,但实际生 长天数只有8个月。这在生物学上是相当独特的。雪莲非常耐寒,它叶上长有众多的“小空室”,白天吸收太阳热量,夜晚用于自我保温,能使结冰点降低。雪莲形态娇艳,它根黑、叶绿、苞白。雪莲秋天开花,花蕊呈紫红色绒球状。雪莲是西藏特有的药材,味辛、微苦、性大热。用它制作的药品或药酒,对治疗妇科病、肺寒咳嗽、 男子阳萎、肾虚腰痛等病很有疗效。

  师:看看书上的图,那个小动物叫什么么?

  生:西瓜虫。

  生:潮虫。

  生:鼠妇。

  师:同学们的说法都是对的,它有三个名称,这涉及到我们生物学的分类知识,以后我们将会学到。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的生活环境。

  生:潮湿、温暖、有遮蔽的地方……

  师:素有“沙漠之舟”的骆驼生活在……?

  生:干旱的.沙漠。

  师:亚洲象的生活环境?

  生:热带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

  3.学案之二:观察校园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我们可以在课后继续观察一下生物生存的环境,比如我们校园植物的生活环境。

  师: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可以参考前面的表格,也可自己设计一张表格。

  4.课堂小结

  师:总之,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 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好汉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

  作业布置

  完成观察校园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环境,并记录。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

  1.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几乎到处都有生物的存在。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 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

  2.生物生存的环境

  3.察校园植 物的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后反思

  1.对图片的观察不够,要引导 学生观察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

  2.教师应该提示学生的观察角度,寻找更佳的观察角度以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图片的深度挖掘是教学的能力。

  4.教师应努力学习这些“小常识”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应对新课程,减少工作的繁重,同时,在课堂上不至于被学生问倒。日常是生物学知识尤其应该注意,大意不得。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5

  教材分析

  本节以活动——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要补充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

  指导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

  1.模拟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2.合作学习的意识。

  3.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

  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的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本节关键

  对学生模拟实验、观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方法

  图片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

  生:学生会说己家中养的花,要受到阳光、空气、水、土壤以及其他生物的影响等例子。

  师:回答得很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离不开它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又在影响着环境。

  师:同学们说的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学案之一: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师:你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什么结论?

  生: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差异大的蝴蝶容易被发现,而与周围环境相似的蝴蝶不容易被发现,这样的蝴蝶才能更好地生存与繁衍。

  3.学案之二: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幕,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域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四个图片资料,请你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

  生:对图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炎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不一样,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藏大量的脂肪,当它又渴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才会出汗;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多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上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生:对图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水,这是植物对于旱的适应。

  生:对图片3的讨论如下:海豹是哺乳动物,在寒冷的海域生活,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发达,可以达到60mm,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生:对图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一侧风向的作用,使得树冠的形态改变,看起来像一面旗帜,故得名旗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学们还能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生:动物的警戒色。

  生:壁虎的“苦肉计”。

  生:长颈鹿的颈,刺谓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

  4.课堂

  师:(在学生为生物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适应现象惊叹不止时)告诉学生生物的生存斗争是非常残酷的,或风吹雨打、天寒地冻,或被抓捕,或饥肠惋辅,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实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在影响着环境。

  师: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啊!

  作业布置

  课本14页的亲自做。

  板书设计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教后反思

  1.要加强板书能力的锻炼。

  2.每一节的“生物学观点”要用板书突出出来。板书要突出、整洁、醒目。

【七年级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2-07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07-14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09-01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8篇01-10

生物教学教案11-18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02-0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02-07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4-09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反思05-30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