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儿歌教案

时间:2024-05-31 13:22:51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儿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锦集15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的语言结构,能够熟练地背诵儿歌。

  2、认识和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有关鸡、鹅、牛、马、猫、虎等动物的图像及儿歌等幼教电脑课件

  2、教具学具:鸡、鹅、牛、马、猫、虎等动物卡片。

  3、知识经验:幼儿已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三、活动过程

  1、知识经验讲述:我认识的动物。鼓励幼儿流利地讲述自己认识的动物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找动物游戏。把动物卡片藏在活动室周围,让幼儿寻找。

  3、猜动物游戏。教师说出《不字歌》每句的前半句,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出示图文并茂的手抄儿歌,让幼儿完整欣赏。

  4、问答游戏。采用教师问、幼儿回答的形式来帮助幼儿深人理解儿歌内容。

  5、排卡片读儿歌。幼儿人手一套动物卡片,让幼儿边听录音边摆放卡片跟读儿歌。

  6、儿歌仿编。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语言结构进行仿编。

  四、活动渗透

  美术活动——动物联欢会。

  音乐活动:歌曲欣赏《问答歌》。

  科学领域的活动:认识动物。

  园中渗透:把手抄儿歌张贴在活动室墙面上。

  全景中滲透: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和幼儿创编新的《不字歌》。

  儿歌:《不字歌》

  什么是鸡不长毛,田鸡是鸡不长毛。

  什么是鹅脖不长,企鹅是鹅脖不长。

  什么是牛不耕田,蜗牛是牛不耕田。

  什么是马不拉车,河马是马不拉车。

  什么是猫不抓鼠,熊猫是猫不抓鼠。

  什么是虎不上山,壁虎是虎不上山。

  五、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儿歌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认识和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游戏,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并引导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在观察、想象相关联事物的基础上理解儿歌。“仿编”环节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成果,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语言教育“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这一目标。

  六、实施指导

  1、活动重点:了解儿歌的语言结构,理解儿歌的内容。

  2、活动难点:能够将自己熟悉的动物按照儿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七、活动拓展

  1、将幼儿仿编的儿歌制作成电脑课件,供幼儿欣赏。

  2、将幼儿仿编的儿歌张贴在家园联系栏或家园联系手册中,把活动延伸到家庭,3让家长和幼儿互动,创编更多的儿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八、注意事項

  1、教师要注意声态语言的抑扬顿挫,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2、教师要充分、积极鼓励每一位幼儿,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3、在幼儿仿编的过程中,教师可恰当进行点拨,使儿歌更加精彩。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些词语形容家人的特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口头改编儿歌。

  活动准备:

  1.《我的家》幼儿用书第22页。

  2.小卡片、图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 出示幼儿用书第 22 页,用小卡片遮盖儿歌中某些词语,例如“爱笑的”、“爱美的'”、“爱吃的”、“爱哭的”。

  我的家

  我的家,

  有爱笑的爸爸,

  有爱美的妈妈,

  有爱吃的哥哥,

  还有爱哭的

  小娃娃。

  2. 鼓励幼儿观察图画,猜猜被遮盖的是什么词语。

  3. 请幼儿朗读整首儿歌,感受加上形容词后的儿歌。

  4. 请幼儿根据他们家中的情况,转换横线上的词语,为自己的家创作儿歌。

  5. 老师帮助幼儿把他们创作的儿歌写在图画纸上,然后请幼儿绘画来配合儿歌。

  6. 完成后,请幼儿把作品带回家,并为家人朗读儿歌。

  活动评价:

  1.能用词语来描述家人特征。

  2.能口头改编儿歌。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3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押韵、朗朗上口的诗歌感兴趣,能够感受诗歌内容的丰富和文字的优美。儿歌《学妈妈》内容简单易懂,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动物和小明友学妈妈的生动画面, 唤起幼儿对妈妈劳动场景的回忆,激发幼儿向妈妈学习的内心情感本次活动通过欣赏儿歌、创设小动物肼妈妈伞本领的情境,引导幼儿了解妈的本领,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小燕子、小青蛙跟随妈妈学到了不同的本领。

  2.能完整、有表情的朗诵儿歌,大胆自信的表现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的情景。

  3.增强爱妈妈的情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制课件,小燕子、小青蛙的头饰。活动建议:

  一、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学本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幼扮演小燕子、小青蛙,飞来飞去、蹦蹦跳跳,模仿衔泥巴、捉害虫等动作,为学儿歌做准备。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燕子学妈妈做了什么?小青蛙呢?为什么要自己做事情?

  小结:小燕子学妈妈,衔来泥巴垒新家;小青蛙学妈妈,蹦蹦跳跳捕捉害虫;小朋友长大了, 也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三、请幼儿有表情地完整朗诵儿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请幼儿完整朗诵儿歌,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妈妈会做什么事情?你想学妈妈做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情来表现?

  小结:小动物们跟着妈妈学本领很开心。妈妈陪伴我们成长,为我们辛苦付出,我们要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我们的好妈妈。看到自己的宝宝长大、有进步,妈妈也会非常高兴的.。

  2.请幼儿分角色朗诵儿歌,提醒幼儿学习同伴的语言、表情、动作,引导幼儿注意朗诵时的表情。

  四、开展“夸夸我的好妈妈”活动,增强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提问:你的妈妈有哪些本领?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感谢妈妈呢?

  小结:妈妈会的本领可真不少!妈妈很辛苦地照顾我们,我们已经长大了,要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示感谢。

  活动延伸:

  建议爸爸和幼儿一起在家为妈妈庆祝三八妇女节,让幼儿用自己学会的本领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学妈妈

  小燕子,学妈妈,飞来飞去衔泥巴, 不怕辛苦不怕累,垒了一个新的家。 小青蛙, 学妈妈,蹦蹦跳跳叫呱呱, 参加劳动多光荣,捕捉害虫保庄稼。 小朋友,学妈妈,动手动脑有办法,自己事情自己做,感谢我的好妈妈。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会朗诵儿歌。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根据儿歌内容选择教具,演示娶亲时的场面,并用儿歌表述出来。

  3、体验游戏时的氛围以及乐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准确的朗诵儿歌。

  难点:理解结婚时的场景,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鞭炮、图片、老猫图片、以及猫头饰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手指游戏,建立和孩子的亲密感。

  《手指跳》

  第二部分:集体学习、感受儿歌情境。

  (一)教师播放鞭炮录音,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鞭炮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嘣叭”

  (二)教师出示图片。

  这个鞭炮声音真大,小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

  说:“大家好,我是小,今天我要娶亲了”

  教师提问:“说要娶亲了,那娶亲是什么意思呢?”

  对,就是结婚了!

  (三)引导幼儿讨论见别人结婚时的场景。

  我们现在看一看别人结婚时都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吧?(播放图片)

  一起看一看小结婚都有什么好玩的!

  (四)学习儿歌《娶亲》。

  老师叙述娶亲场景,边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理解。

  娶亲了,他准备了一顶大花轿(出示花轿)来娶新娘子,花轿不会自己走要别人抬,他让八只小来抬花轿,可是它还嫌不够热闹,它让四只来吹号

  教师把相应的图片出示完之后,带领幼儿一起来说一说。

  让幼儿模仿抬花轿、吹号、放鞭炮的动作。

  教师组织幼儿一块说儿歌,并请部分幼儿来拿教具,演示娶亲时的场面。

  这么热闹的日子,小朋友看看谁来了?

  (配班教师带老猫头饰上)并念儿歌:“老猫假装来贺喜“恭喜、恭喜!”一口一个全吃掉啊,全吃掉!

  哎呀呀,这只老猫真狡猾,原来他假装给老猫贺喜,然后把全吃掉啊,咱们也把它编到儿歌里边吧!

  教师带领幼儿无动作完整念儿歌。

  分角色念儿歌。

  第三部分:结束——体会游戏的快乐。

  游戏《猫捉》。

  请配班教师来当老猫,并宣读游戏规则。

  配班教师根据小逃跑状况,把儿歌最后一句改为“一个也抓不到呀抓不到!”并表现失落表情。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带幼儿到室外进行猫捉的游戏,注意幼儿个人安全!

  活动结束!

  附:儿歌:《娶亲》

  八只抬花轿呀抬花轿,四只来吹号呀来吹号,两只放鞭炮呀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嘣叭。

  老猫听了来贺喜,“恭喜!恭喜!”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来设定,涉及幼儿的知识灌输、认知经验的积累、语言发展、情绪体验、情感发展、等多个方面,同时又蕴含着幼儿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能从多个方面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使幼儿掌握一些生活能力。

  首先我以“手指游戏”的方式导入,建立和孩子们的亲密感,在此游戏时进入集体学习:

  第一环节播放鞭炮声,引出课题,让幼儿学念鞭炮发出得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为后面有节奏的念儿歌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通过鞭炮声引出小。

  第三环节让幼儿回忆现实生活中叔叔阿姨结婚的场面,请幼儿说说看,你看到些什么?那小娶亲时的场景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第四环节老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小们在干什么?有几只小在抬花轿?几只小在吹号?放鞭炮呢?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式来回答,为后一个环节学念儿歌做好准备,通过拍手、学做小娶亲的动作(如抬花轿、吹号、放鞭炮)有节奏的学念儿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老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教具让幼儿来表演娶亲时的场景。在小朋友游戏的时候呢,老师以神秘的口吻问道这么热闹的日子谁来了?

  后两句儿歌,我先让幼儿自由想象,猜一猜,老猫来会做什么呢?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并把最后那两句儿歌教给小朋友。然后等大部分小朋友都学会了这首儿歌之后,我们又进行了换角色念。

  最后以《猫捉》的游戏结束活动,游戏中孩子们真情投入,但免不了成为老猫的美餐。

  整节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活动气氛也比较活跃,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去说,大胆地去说,有想说地欲望,有说的氛围。并能乐意表现自己,在游戏的轻松环境中,掌握知识。活动中通过图片、动作和游戏,使幼儿很快理解儿歌内容,会朗诵儿歌。在游戏中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欲望。

  不足之处:

  1、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针对中班孩子在语言表达上应更加的简练柔和。

  2、孩子在表演娶亲场景时应面向全体,照顾到每一位幼儿。

  改正方法:

  1、提高自身修养,多和孩子接触,积极参加此类活动,并多向其它老师学习;

  2、课前多设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调控,通过有效地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到活动中。

  在今后的活动中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的改进自己。也期待着本班级的老师们能给我真诚的反馈!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学说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照片:《水果歌》 (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水果”的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水果,猜对了,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好吗?

  2。利用课件,猜出一种,课件演示一种

  红红脸 圆又圆, 吃一口,脆又甜

  黄皮肤,黑芝麻,咬一口,甜止渴

  紫色的玛瑙一串串,吃一个酸有甜,

  绿绿身子红红肉,果大汁多又爽口。

  二、展开

  1。 编儿歌《水果歌》

  现在,我们根据水果的颜色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好不好?

  (1)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用儿歌的语句提问

  什么水果红红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句:苹果苹果红红的)

  教师完整说一遍,加深幼儿印象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2)梨子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3)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4)西瓜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谁的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1)第一遍:老师来说前半句,小朋友说后半句。

  (2)第二遍:小朋友来说前半句,老师说后半句。

  3。请小朋友一起把儿歌完整朗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三、结束

  讨论:还喜欢吃什么水果,那些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水果歌》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

  2、鼓励幼儿用儿歌表达自己的成长。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爸爸妈妈、穿衣、洗脚、擦桌、扫地、给花浇水的图片

  重点难点:结合图片说儿歌,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讨论,你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说你小吗?为什么?他们说你小,你承认吗?你能够做什么?

  2、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是什么?你能够做到吗?让幼儿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小了。

  3、老师将图片和儿歌结合在一起,把儿歌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4、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儿歌,体验成长的快乐。

  5、幼儿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说儿歌。

  6、鼓励幼儿回家将儿歌说给家人听,激发幼儿还要学习更多的本领,做更多的事情。

  反思:

  这次活动成功之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特别是图标帮助幼儿学习儿歌,幼儿在学习中更容易理解,更便于记忆,提高了幼儿的朗读的兴趣。本次活动活动准备时教师从幼儿小时候到幼儿长大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自己长大家人付出了很多,明白了现在自己长大了,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中以小动物的谈话激趣,围绕话题,步步展开给幼儿更多猜想讨论的机会,图片的出示不但调动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教师在组织活动中适时帮助幼儿梳理、补充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突出了一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足之处幼儿在活动中教师等待时间不够,思考的时间不充分。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7

  目标:

  1.通过观察、谈话、远足等活动,知道春天来了。并能从树、花、草中找出春天来时的特征。

  2.根据动植物的特征,学习并创编。

  3.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已经观察过春天的景色,春天的背景图、柳树、小草、花儿、燕子、青蛙等图片,文字条、录音带。

  过程:语言导人课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今天我们就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好吗?

  1.出示春天的背景图,贴柳树的图片后,教师示范说: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对着我们招招手。

  2.幼儿看图片跟老师学说第一句。

  3.在背景图上贴小草的图片,教师示范说:春天来了,小草长高了,对着我们点点头。

  4.看着图片学说第二句后,连说2—3遍。

  5.出示文字条:春天来了,(1),对着我们(2)。

  教师讲解创编的方法,贴图片示范,如出示花儿的图片,把它贴在(1)处,在(2)处说出花的动作: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对着我们咪咪笑。

  6.依次出示燕子、青蛙等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进行创编,教师给予指导,幼儿创编时可播放春天的音乐,激发幼儿创编的情绪。

  7.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生活中的.内容。

  8.教师记录创编的,幼儿和教师一同说。

  9.教师小结:小朋友把春天编的真美,让我们一起在春天里跳起来吧。放音乐幼儿跳舞,自然结束。

  以上讲述了《幼儿中班语言教学教案:创编儿歌春天来了》的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幼儿中班语言教学教案等方面的内容,读者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换下实际操作方式,大家的工作经验可以在下方文章下方讨论投稿,还几篇很优秀的相关的教育教案文章推荐给你,幼儿园语言小柳树教案,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大班语言教案。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8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够有节奏地、完整地读诵儿歌。

  2、能根据儿歌的句式仿编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美。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并有节奏地完整朗诵儿歌。

  难点:按句式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见过儿歌所描述的几种水。

  2、物质准备:PPT课件、水的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活动的兴趣。

  1、师幼谈话,引发思考。

  教师: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水?在哪里见过这种水?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听各种水的音频,互相讨论。

  (1)教师:这些水你见过吗?是什么水?

  (2)教师:请你仔细看图,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二、观看课件,欣赏和理解儿歌。

  (2)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大海是什么样的?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二句。

  (3)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为什么说喷泉是跳舞的水?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三句。

  (4)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你见过脏脏的水吗?在哪里见过?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四句。

  (5)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你见过湖水吗?是什么样子的?和大海有什么不同?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五句。

  (6)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西瓜是什么味道的?你喜欢吗?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六句。

  三、学习朗诵儿歌。

  1、幼儿根据图片完整朗诵儿歌。

  2、幼儿自由分组、分角色朗诵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师幼讨论,幼儿思考,尝试按句式创编儿歌。

  2、教师记录幼儿创编的儿歌,师幼共同朗诵新编的儿歌。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9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朗诵儿歌。

  2、 让幼儿体会儿歌的意境,有表情地朗诵。学习正确发出"南"、"老"、"奶"的音。

  3、 激发幼儿学习小娃娃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

  活动准备:

  1、 南瓜若干个,小拉车一个。

  2、 幼儿情景表演一组。

  3、 PPT背景图一张,老奶奶、小娃娃、以及指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PPT 出示一个南瓜,请幼儿猜一猜南瓜哪来的?

  2、 观看情境表演,熟悉儿歌内容。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 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记住儿歌。

  (1) 教师有表情地将儿歌朗诵一遍,再让幼儿一边看手偶表演,一边轻声地朗诵。

  (2)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重点练习:老、奶、南的发音。)

  4、 练习有表情地朗诵。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讨论:小娃娃拉着小车笑哈哈,他为什么这么高兴?教育幼儿学习小娃娃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

  儿歌: 大南瓜

  老奶奶,收南瓜,

  南瓜甜,南瓜多,

  拿不了,抱不动,

  来了一个小娃娃,

  拉着小车笑哈哈,

  帮助奶奶送南瓜。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0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1)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交流、讨论动物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学习童谣。

  2、通过理解句式图,感知童谣的格式并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创编童谣。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山羊、梅花鹿、白象、骆驼、黄牛、老虎等)。

  2、方格句式图(如图所示)。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并讨论出与童谣内容相关的动物特征。

  2、理解童谣的内容,感知童谣的句式。

  (1)欣赏童谣。

  (2)出示方格句式图,感知童谣的句式。

  3、学习朗诵童谣。

  4、迁移经验,根据童谣的`句式创编童谣。

  (1)出示某一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创编。

  (2)幼儿自由进行创编。

  (3)集体交流创编的内容。

  资料链接:

  羊羊

  羊、羊,小山羊,年纪不大胡子长。

  鹿、鹿,梅花鹿,头上长着两棵树。

  象、象,大白象,鼻子像个擀面杖。

  驼、驼,大骆驼,脊背弯弯山两座。

  牛、牛,老黄牛,扭呀扭地慢慢走。

  虎、虎,大老虎,林中之王真威武。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听听、想想编编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

  2理解儿歌的内容,在学念、仿编儿歌中充分感受母子的亲情。

  3在儿歌仿编活动中大胆想象,积极思维。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儿歌中有关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一幅有关儿歌内容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理解图意

  设问: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引出儿歌名称:妈妈和娃娃

  2听赏儿歌,感知内容

  设问:你听到儿歌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指认图片内容,老师适时地分段朗读,让幼儿再次感知儿歌的内容

  3学习儿歌,理解内容

  问:这首儿歌有趣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幼儿回答时。老师帮助幼儿清楚表达。幼儿学习儿歌时,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边念边做模仿动作,以增添幼儿学习的兴趣,并注意通过示范,纠正幼儿个别字的读音。

  4经验迁依,仿编儿歌

  问:动物妈妈真爱自己的娃娃,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妈妈的××是娃娃的××?

  老师提醒、帮助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表达,也可适时示范,如:鸡妈妈的翅膀,是鸡娃娃的保护伞。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可以提供材料(卡片、纸、玩偶等)让幼儿画画帖帖、编编讲讲。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有兴趣地学习“数数歌”。

  2、学习读准儿歌中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

  3、学习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

  活动重难点:

  重点: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有兴趣地学习“数数歌”。

  2、学习读准儿歌中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

  难点:

  学习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幼儿一起讨论森林里的小动物,以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

  2、PPT课件,老虎、长颈鹿、猪、兔子和老鼠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以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引出活动。

  (1)出示五种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一共有几个。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小动物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寻找藏起来的小动物,找到后说出这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如老虎在凳子的下面,小猪在钢琴的上面等。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1)有几个小动物在森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

  (2)教师快速念儿歌《数数歌》然后提问:这些小动物藏在哪里了?

  (3)在幼儿回答之后,教师以正常的速度念儿歌,请幼儿检查自己说的是否正确。

  3、带幼儿读儿歌,重点读准几个动物的名字。

  (1)教师带幼儿慢速读儿歌,提问儿歌里哪些字读起来有点难?

  (2)教师和幼儿一起加快速度读儿歌1—2遍,让幼儿体会读得快、读清楚的趣味。

  4、鼓励幼儿玩游戏,编儿歌。

  (1)请部分幼儿将五个小动物藏在教师的不同位置,其他幼儿寻找。

  (2)找到后大家先说出该小动物的位置,然后尝试仿编儿歌。

  (3)请幼儿变化小动物的躲藏位置,再重新编讲儿歌。

  附绕口令儿歌: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4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感染。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运用了情景渲染法,创设一个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使作品中的人物、景物鲜明可见,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作品的人物情感中找到自己,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逐步从情感的感染过度到对行为的主动调节。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中关爱、温馨的情感。

  2.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温馨、关爱的情感基调。

  活动准备:

  请幼儿事先排演好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 情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受作品)

  (1) 告诉大家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泛讲)

  (2) 为什么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呢?

  2. 配上儿歌再次情景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 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他们起床后都轻轻地做了哪些事?爸爸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辛苦,天这么亮了,还睡得那么香呢? 请你再仔细地听一听,看一看。

  (情景表演,老师旁白配儿歌)

  (1)、妈妈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2)、佳佳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3)、是什么原因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要那么轻呢?

  (4)、最后妈妈看看佳佳轻轻地笑了。咦,妈妈为什么看看佳佳会笑呢?

  3、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作品 (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感受关爱和温馨的情感)

  (1)、老师作妈妈,幼儿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佳佳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作妈妈,老师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妈妈对爸爸的关心以及对佳佳的赞扬之情)

  4、让幼儿初步学念儿歌 佳佳学妈妈样,关心爸爸的事情可以用一首好听的儿歌,念出来名字就叫“轻轻地”。

  (1)、教师范念儿歌。

  (2)、幼儿尝试着跟念。

  (3)、要求幼儿把爱爸爸、关心爸爸的感情念出来。

  5、幼儿初步有感情地朗诵和表演作品

  (1)、幼儿自由结伴,三个小朋友一起表演。(根据幼儿表演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请三位幼儿到佳佳的家里表演。

  活动反思:

  《轻轻地》是一首语言朴实、短小精焊、有利于中班幼儿理解与学习的儿歌。从儿歌的选材上看,源于生活的题材,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5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所描绘的夜景,进一步感受灯与生活的关系。

  2.理解重叠量词表达的数量,学习使用重叠的量词。

  活动材料

  1.主题活动录音带中班①(秋季)1盒,录音机1台。

  2.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火与电)1册

  活动过程

  1.美丽的夜景

  (1)请幼儿欣赏《火与电》第16—17页的画面,说说图画上是什么时候,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2)组织幼儿说一说什么地方有灯,这些灯是什么样的。

  2.欣赏儿歌。

  (1)播放儿歌录音,让幼儿倾听后说一说:“你从儿歌里看到了什么?”“夜晚什么东西最漂亮?”“每样东西有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请幼儿找出儿歌里表示数量的词。学习用“一××”表示自己见过的许多数量的东西,如“一棵棵松树排成行”、“一朵朵鲜花在开放”。

  3.学念儿歌。

  (1)让幼儿跟教师学念儿歌,提示幼儿用稍慢的.速度念清楚重叠词。

  (2)鼓励幼儿分组接龙和结伴接龙,朗诵儿歌。如甲念“一幢幢大高楼”,乙念“一排排的灯”,或者甲念“一幢幢大高楼,一排排的灯”,乙念“一座座大商场,一片片的灯”。最后两句一起念。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02-21

精选中班语言儿歌教案3篇07-10

中班儿歌教案05-18

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教案12-11

中班语言教案07-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5-17

中班语言教案05-25

中班语言领域教案12-08

中班语言冬至教案12-17

中班语言白云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