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1.3《夏日绝句》公开课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配套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1.3《夏日绝句》公开课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配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节选自冀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夏日绝句》豪迈大气,慷慨激昂,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向社会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引导学生吸纳优秀人物的正义感,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夏日绝句》,掌握相应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故事,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了解诗人写作古诗时的历史背景有关李清照和项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清照吗?谁能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总结归纳: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其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部分篇章感石咏怀,情辞慷慨。
二、板书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属于“感时咏怀,情辞慷慨”之类,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目。(强调“夏”里面有两横)
三、读通诗文
1、学生自学古诗
学习提纲:
(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读通诗句,读熟全诗。
(2)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课前了解的资料、课本的注释和字典、词典自读、理解。
(3)将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检查指导
(1)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注意强调、指导(项、雄是后鼻音及亦、鬼的书写)。
(3)指名读诗,巩固认读生字。
(4)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班组织讨论、研究。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三、理解内容:
(1)这首诗讲述了中国的哪个历史人物?是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你知道有关项羽的哪些成语故事呢?(拔山盖世、破釜沉舟……)
(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讲述了有关项羽的什么故事呢?(乌江自刎,阅读课后资料)
项羽的力大无比,勇猛非凡,宁死不屈,决不苟且偷生,你们能从这首古诗中找到体现项羽英雄气概的词语吗?(人杰、鬼雄)指名说一说对“人杰、鬼雄”的理解。
(3)配乐朗诵古诗,读出项羽的英雄气概。
(4)教师:楚汉战争中,项羽以失败告终,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为什么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
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北宋末年,外族侵略者入侵中原,腐朽昏庸的北宋朝廷东渡南逃,在“江东”建立南宋。可他们依旧纸醉金迷、寻欢作乐。老百姓(包括李清照一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公元1129年,李清照途径当年西楚霸王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对比宋朝官员的贪生怕死,不可抵抗,她对项羽宁死不屈,被装好慢的英雄气节更加钦佩和赞赏,于是悲愤地写下了这首《夏日绝句》,呼唤南宋王朝能够涌现出项羽那样的英雄,早日渡江,与敌死战,恢复河山。
(前两句诗人抒写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襟怀。后两句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有力地讽刺了只顾逃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
结合“人杰”“鬼雄”“不肯”等重点语句进行探讨:诗人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事例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指导品读。)
(4)齐读这首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知识拓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
[南宋.陆游]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死去元知万事空,五千仞岳上摩天。但悲不见九州同。
遗民泪尽胡尘里,王师北定中原日,南望王师又一年。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指导书写:绝、杰、亦、鬼
【21.3《夏日绝句》公开课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配套教案】相关文章:
绝句的优秀教案09-11
《绝句》教案优秀03-26
《夏日绝句》读后感09-02
《比尾巴》优质课教案09-02
《劝学》优质课教案01-10
亡羊补牢优质课教案01-23
小熊的尾巴教案|小熊的尾巴教案视频04-02
关于绝句教案范文集锦6篇10-26
优质课鸟梁实秋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