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反应能力。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游戏准备:
空场地、西瓜(头饰)
游戏玩法:
大家分散蹲下当西瓜,一个当选瓜人,游戏开始,选瓜人可以跑到任何一个人的身边,轻轻地拍头问:"西瓜熟了没有"?被拍人如果不想当追者就回答说:"没有熟"。被拍人要是愿意当追者,就说:"熟了"。马上可以站起来去拍选瓜人,一旦拍着,选瓜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选瓜人跑累了可以蹲下当西瓜,此时追者就变成了选瓜人,游戏重新开始。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学习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各种水果,了解1—5的数字。
2、生活环境创设:室内布置有关1—5数字的'图片。
3、教学具准备: 果园(树上贴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1―5的点子图片若干。
篮子五只(上面贴有1―5数字的卡车图),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摘水果。
1.边唱歌边带幼儿到立体水果树前。
师: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幼儿摘水果
3.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点卡。
4.感知5以内数字。
二. 送水果。
1.开来五辆卡车,师提问:开来了几辆卡车?
2.为卡车编号。
3.幼儿讨论:数量与数字的匹配关系。请小朋友边说边送: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几号车?
4.幼儿送水果,教师巡查,辅导。
三. 游戏:摘水果、送水果继续一次。
1.幼儿摘水果。
2.引导幼儿再次观察水果上的点卡。
3.送水果,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4.幼儿运水果。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中班教案 篇3
1、玩一玩“摸摸看”的游戏,能大胆说说自己好朋友的模样。
2、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的照片(生活照或者大头找)、ppt、需要配班老师的共同参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幻灯:猜猜看,照片上的是谁呢?
2、(幻灯需要一些设计)呈现方式如下:先出现某位小朋友的身体局部,如衣服或者手里拿的玩具,然后是脸部五官中的眼睛,让幼儿猜猜看,他可能是谁;接着再继续逐步出示照片中小朋友身体的其他部分,让幼儿接着猜;直到猜出来为止。在猜测的过程中,教师要随即追问: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看见过他(她)穿过这样的衣服吗?
3、用幻灯片的方法找一找班级里一些小朋友,其中有的幻灯照片中不一定是一位小朋友的照片,也可以出示两位或者三位孩子的照片,让幼儿看到其中一位孩子时,再让幼儿猜猜看,旁边两位或者(一位)孩子可能会是谁呢?。最后揭示:他们真的是一对好朋友呢。挑战一下:最后出示一下老师的一张生活照,让孩子们猜猜看,会是谁呢?
4、教师小结:我们天天在一起生活、学本领,很多小朋友都在幼儿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呢,大家每天在一起学习、做游戏真快乐。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叫:摸摸看。
二、玩游戏,了解玩法。
1、教师首先用“玩一遍”的方法,请一位幼儿(甲)蒙上眼睛,然后开始游戏。并在游戏前交代其他幼儿的规则:在说出答案以前,谁也不能先透露消息。要大家一起守住秘密,能守得住吗?
2、幼儿(甲)开始在老师的游戏儿歌中开始“摸摸看”,当猜出同伴的名字后,请他说说看:你怎么知道的?
3、全班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圈,每个圈里一位老师。开始游戏,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游戏中的儿歌。
4、教师随即追问:
——你怎么摸出来的?朋友的什么地方让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5、游戏可以反复2-3遍。
三、教师小结:
和喜欢的朋友一起做游戏真有意思,朋友越多,玩起来就越有劲。下一次我们再和隔壁班的小朋友到操场上一起玩好吗?那么先让我们把游戏里的儿歌练一练:
走过来、走过来,
你的朋友在这里。
摸一摸,猜一猜,
我在这里等着你。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中,执教者就如何促进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何使教师的“导”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学”等导学策略做了一些思考,可用四个关键词进行概括。
顺水推舟 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要让幼儿知道身体的“隐私部位”。隐私部位跟身体其他器官的认知不一样,比如说小班的“小手和小脚”中,可以让幼儿拍拍手或跺跺脚, 中班“妙妙鼻”中,可以引导幼儿摸一摸、嗅一嗅鼻子,而隐私部位显然是不便用这些手段来让孩子们认识的。所以,活动中采用卡通的人体图片,当图片出示时, 有些幼儿就捂住眼睛,嘴里还在轻轻地说“真难为情”,这就顺水推舟地引出:身体的有些部位是不能暴露在外面的,赶快把它们遮起来吧。这样既认识了隐私部位,同时又为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保护隐私部位”做好铺垫。这里,教师的“导”不留痕迹、巧妙自然,真正地顺应了幼儿的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将错就错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活动中幼儿出错是很正常的事,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把错误演绎成美丽的错误。如,幼儿在用小花遮盖隐私部位的过程中,有些孩子把不该遮盖的部位也遮起来了,活动时我故意对他们的错误“视而不见”,并采取“将错就错”的策略,对有异议的遮盖部位,引导幼儿思辨、纠错,实现自我完善。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对身体隐私部位的认识,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思辨力。
抛砖引玉 在抛出“如何保护隐私部位”的话题时,借助课件中“小羊"的做法,通过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自然而然地引出幼儿更多的关于保护隐私部位的方法,教师的“导”收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点石成金 通过课件的播放,图片的观察、讨论和操作,幼儿已积累了一些对隐私部位的保护经验,如何使他们的经验得到更好的提炼、巩固和升华,活动最后的“知识抢答”环节,对整个活动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米和面,了解简单的米制品和面制品。
2、懂得米和面都是粮食,我们要爱惜粮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各种米和米制品若干,面粉和面制品若干,视频(水稻和小麦加工过程),操作包
活动过程:
一、快乐品尝会
师:今天我们要去参加一个“好兄弟”品尝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有哪些好兄弟参加了呢?
1、幼儿品尝
2、品尝后交流
(1)你吃的是什么?味道怎么样?
(2)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二、区分米制品和面制品
1、你知道米和面有什么不一样吗?(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米和面不同的'特征)
2、你知道米和面是怎么来的吗?
欣赏视频:水稻和小麦变成米和面的过程。
3、游戏:“米和面”
幼儿人手一张图片,“看看你拿的东西是米做的就站水稻这边,是面做的站小麦这边”。
4、小结:用米做成的东西叫米制品,用面做成的东西叫它面制品,米制品和面制品都是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延伸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米制品和面制品?
活动建议:
1、在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磨盘让幼儿练习磨面,感知面的形成,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的发展。
2、在延伸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学做面食品和米制品,感知劳动的成果,养成节约粮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清楚的讲述小动物对带空罐头的不同方式。
2、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空罐头一个,自制的电视框一个。
(二)材料配对:数字资源《草地上的空罐头》,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草地上的空罐子》,亲子手册《草地上的空罐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空罐头,引入活动。
(一)引导语:这是个空罐头,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小动物们会怎样对待这些空罐头。
二、逐一播放数字资源《草地上的空罐头》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
(一)播放第一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提问:图上有谁?出处它的表情是怎样的?是怎么对待空罐头的?
请个别幼儿将图片的内容将给大家听,鼓励幼儿讲得和别人不一样。
小结:这幅图的内容可能是调皮的猴子把空罐头抛出去了,也可能是调皮的猴子在和朋友扔空罐头的游戏。
(二)播放第二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空罐头飞向哪儿了?发生了什么事?
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小结:小猪被空罐头砸到头,它疼得:哎呦哎呦叫。
(三)播放第三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空罐头又到了哪里?谁发现了?它怎么做?
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小结:小白兔看见空罐头,抬起腿,用力地将它踢向远处。它可能将空罐头当成废物踢掉,也可能将空罐头当做足球踢。
(四)播放第四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空罐头滚到哪里?谁发现它?空罐头被当什么用了?
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小结:两只小乌龟将空罐头改成一艘船,坐着它外出游玩了。
三、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并给图片命名。
(一)利用电视框,以精彩故事栏目的形式,组织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
引导语:精彩故事栏目要开播了,请小朋友将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完整地讲给大家听;注意要和别人讲的`不一样,要讲完整、要讲清楚,用上好听的词语。
(二)组织幼儿给图片取名(如:草地上的空罐头小动物和空罐头不能乱丢空罐头空罐头的妙用等)。
四、引导幼儿进行扩展讲述。
(一)讨论:你认为谁对待空罐头的方式最好?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对待空罐头?
(二)小结:图片中小乌龟对待空罐头的方式最好。因为这样做既能好好利用空罐头,又能保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不能乱丢垃圾和废旧物品,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手工区开展用罐头做xx的活动,制作后请幼儿向同伴介绍我用空罐头做了xx
2、在语言区组织幼儿分组对图片进行讲述。
家园共育:
1、请家长鼓励幼儿将亲子手册《草地上的空罐头》中的图片内容讲给家长听。
2、请家长幼儿一起收集空罐头只做玩具。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故事内容、儿歌范例。
活动过程
一、问让幼儿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
二、讲述故事: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吹,树上的`叶子落了,地上的草变枯黄了,天气真冷啊!大公鸡,喔喔叫天天起得早。它请小鸟早早起,小鸟说:“太冷了,太冷了,我只能钻在鸟窝里。”他请小猪早早起,小猪说:“太冷了,太冷了,我要睡懒觉。”它请宝宝早早起,宝宝早早就起来了,在院子里又跑有跳,做早操。大公鸡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小宝宝。”
三、提问
冬天到了,北风怎样吹?树上的叶子都怎么样了?草地怎么样了?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呢?谁不怕冷起得早?谁怕冷?
四、学念儿歌:
冬天来到了,北风呼呼叫。
小鸟钻进窝,小主睡懒觉。
我们小宝宝,天天起得早。
跑跑又跳跳,身体暖和了。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的特征及习性,想象并讲述他们能为人们做的事。
2.对动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兴趣,增进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挂图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⑴小明开了一家动物服务中心,真稀奇,小朋友知道动物服务中心是什么吗?
⑵小朋友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呢?
2.结合挂图,分段讲述故事。
⑴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老爷爷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帮小明老板想想请什么动物来帮忙?
⑵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提问:小姑娘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帮小明老板想想请什么动物来帮忙?
⑶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提问:叔叔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帮小明老板想想请什么动物来帮忙?
⑷讲述故事第四部分
提问:年轻妈妈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帮小明老板想想请什么动物来帮忙?
3. 引导幼儿想象,创造性地讲述。
还有许多小动物想为我们做一些事情,你们有困难吗?想请谁来帮忙呢?为什么?
4.欣赏ppt,一起说说其他小动物的`本领。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想法和想请的小动物朋友画出来吧!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意用上下、前后、中间等方位词描述位置。
2、进一步积累识别空间方位的经验。
【活动准备】一辆双层巴士。
【活动过程】
一、双层巴士开来了
——说说双层巴士和普通巴士有什么不同?
——数数双层巴士的上下两层各有几扇窗户?
——介绍乘坐双层巴士的经验。
二、大家上车啦
●请5名幼儿上车,用已有经验描述好朋友的位置,但不能说出名字
关键提问:
——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里?
——谁是他的好朋友?打打招呼
——除了用第几层的第几个来介绍,还有其他介绍方法吗?
●5名幼儿下车,拉上窗帘后再请4名幼儿上车
●游戏“猜猜我是谁”,规则:
——巴士里面的幼儿说出自己的位置,请同伴猜猜他是谁?
——同伴先说出名字,再根据方位打开窗帘
——如果猜对了,可以上车但不能打开窗帘
●游戏“找空位”,规则:
——说出空位的位置,如果没人坐就可以上车,如果有人就不能上车
——每个幼儿都上车
小结:同一个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位词介绍,可以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还可以说在谁和谁的中间。
●双层巴士开啦
“双层巴士”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乘坐巴士”的游戏情境来进行如上、下、前、后等一定方位语言的表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分辨“上下前后”等方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怎样运用一定的方位词来描述“上下前后”等方位则是中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此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大家围绕下面的问题一起来探讨吧!期待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抛问:
1、在空间方位的认知中,启发幼儿用方位词来表述上下、前后等不同方位有何意义?
2、在游戏情况中,教师如何调控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数学目标任务达成之间的关系?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12-22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9-15
中班教案【精选】01-21
中班教案(精选)10-13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经典)中班教案09-02
中班教案(经典)08-03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