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4-26 08:43:44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小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小班教案6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将夹子有序地夹在容器边缘,并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体验变废为宝,进行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绿色小盆栽、各种仿真花、各类废旧盒子、木夹子若干。

  2、每组红、黄、蓝三色颜料各一盘。

  3、幼儿小围裙若干条。

  三、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参观小花园。

  1、师:我们教室里建了一个小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引导幼儿参观小花园,重点欣赏装饰过的小花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盆的材料、颜色。)

  师:“你觉得哪边的花漂亮呢?”

  “小花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小花盆上的夹子有什么颜色啊?”

  师:“小花住进小花盆里变得更加好看了?还有一些小花也想住进小花盆里,可是不够了怎么办呢?”

  (二)介绍小花盆的装饰材料和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介绍装饰小花盆的材料之一:木夹子,引导幼儿学习夹夹子的方法。(两个手指捏一捏,夹子张开小嘴巴,一个一个排好队,)

  师:“夹的时候啊要往下夹一点这样才能站得稳站得直。”

  师:“夹子和夹子要不要靠的很紧啊!(不要)就像我们小朋友排队一样,靠的很紧就不舒服了。”

  师:“夹子夹好了这样完成了吗?(没有)还要做什么呢?还要帮他刷上颜色呢!这时就要请颜料和毛笔来帮忙了!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将小花盆打扮得更加美丽?(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用毛笔轻轻蘸上颜料,在小夹子上涂色,把所有的'夹子都涂上颜色。)

  师:(刷刷刷从上往下刷,刷刷刷,上下来回刷)要把夹子朝外的一面全部刷满哦!

  3、欣赏成品,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

  (三)幼儿装饰小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1、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小盒子。

  2、提醒幼儿夹夹子的时候在两个夹子之间留有空间。

  3、夹子朝外的一面要刷满颜料。

  4、刷的时候手要扶着盘子。

  (四)作品展示。

  将幼儿装饰好的作品摆放到“小花园”里,分享成功的喜悦,拍照留念。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小班教案 篇3

  教案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知道迷路时要说不出爸爸,妈妈的和自己的名字,就回不了家。

  2、学习正确发音,哞哞,咩咩,汪汪,喵喵,呷呷。

  教案准备:小班上册17号挂图,鸭、鹅、鸟、牛、羊、狗、猫头饰各一个。

  教案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看看故事里面都说了什么。

  2、师:小鸭子呷呷的哭,它怎么了?

  3、师:谁帮助小鸭子找妈妈?

  4、师:小伙伴帮助小鸭子找到了妈妈,鸭妈妈怎么对小鸭子说的?

  二、教师演示教具故事,穿插提问。

  1、小鹅跑过来,怎么问小鸭?小鸭怎么说?

  2、小鹅为什么没有办法了?

  3、小鸟怎么帮助小鸭的?

  4、老牛还有山羊,黄狗,花猫是怎么帮助小鸭的.?

  5、小鸭子看到妈妈怎么说?

  6、鸭妈妈为什么叫小鸭子是傻孩子啊?

  三、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名字还有爸爸妈妈的名字。

  1、师:那你们是聪明的孩子还是傻孩子啊?哦我们都是聪明的孩子,那我请你告诉我你的名字叫什么,还有你爸爸妈妈的名字叫什么?

  四、要求部分不知道名字的孩子回家问清楚爸爸妈妈的名字。

  师:刚才没有说出爸爸妈妈名字的小朋友要注意了,请你们回家后去问爸爸妈妈他们叫什么名字知道了吗?不然你们就变成傻孩子了。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品尝腊八粥,知道腊八粥是甜甜的,真好吃。

  2、初步了解腊八粥里有什么,分清豆类和米类。

  活动准备:

  1、腊八粥,各种常见的豆类和米类。

  2、勺、夹子、不同大小的容器。

  活动过程:

  1、腊八粥里的`秘密

  ——幼儿品尝腊八粥,看看嘴里都吃到些什么?猜猜会是什么东西呢?(初步感知它的味道)

  ——看看腊八粥,尝试去发现里面有些什么?(可以从颜色、形状、味道上去分析)

  ——小结:原来腊八粥里有那么多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豆类、不同颜色的米类,还有像花生一样的果仁)。

  2、豆宝宝、米宝宝来分家

  ——幼儿分豆宝宝和米宝宝(每桌一筐混和着米和豆各一种的教具,让幼儿用小勺或夹子将豆和米分开来,并将豆和米放入不同开口大小的容器中)

  ——展示幼儿分的结果:

  A、看看这些豆宝宝你认识吗?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出示常见的豆类,鼓励幼儿从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区分,并知道它们的名字)

  B、豆宝宝有名字,米宝宝也有不同的名字,大家来看一看:看看这些米宝宝都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用显示屏观察比较,初步知道大米、糯米和血糯米)

  ——将米宝宝和豆宝宝送到厨房间,让营养员阿姨做腊八粥。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懂得安全乘坐自行车的重要意义。

  2、学习乘坐自行车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自绘《南南的脚受伤了》图片(一)、(二)。

  2、自行车一辆、放在自行车上用的儿童座椅两张。(一张是放在前杠上的,一张是放在后架上的)。

  活动过程:

  1、看图片,讨论南南的.脚受伤的原因。

  (1)、小朋友,你们每天坐什么车来上幼儿园?

  (2)、有一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妈妈的自行车上幼儿园的。可是有一天他却没有到幼儿园,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幼儿看图片)

  (3)、看图片

  (一):南南的脚怎么了?

  看图片

  (二):为什么会被轮子卡住?脚受伤了会给自己带来哪些不便?

  小结:

  南南是因为两手没有抓住扶把,两脚没有踩住踏板,坐在车上乱动才把脚卡在轮子里受伤了。脚受伤了就不能走路、不能做操、也不能玩游戏了。

  2、请幼儿看挂图《南南的脚受伤了》,并进行讨论。让幼儿学习如何安全地坐自行车,并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推出自行车,取出两个座椅装好。

  怎样坐在自行车上就不会有危险呢?我们的脚应怎么放?手应放在哪里?身体应怎样?能不能坐在车上睡觉?能不能坐在车的前杠上?

  小结:

  当我们坐自行车时,应把脚放在踏板上,两手抓住扶把,身体不能来回的转动或摇晃,不在车上睡觉,不坐在前杠上,这样坐车就不会有危险了。

小班教案 篇6

  教案目的

  1、幼儿对探索声音产生兴趣

  2、感受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案准备

  1、回形针、黄豆、白沙、硬币、串珠、海棉球每组各一盘、

  2、各种容器

  教案过程

  1、教师引入话题

  请小朋友来制作乐器

  2、教师示范

  师:小朋友们看看我准备了什么材料?

  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呢?

  要求:每次只能放一种东西,注意安全,仔细听听放不同的东西声音是否一样

  3、请幼儿操作,教师在旁边指导:

  幼儿一个最喜欢的盒子,试试什么东西放进去声音最好听。

  比较方不同的东西进去,两个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1) 用同样的两个纸盒分别装豆和沙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同样的盒子,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2) 用塑料瓶和纸盒同时装黄豆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不同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3) 用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装同样多的.回形针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同样的盒子,大小不一样,装同样的东西,声音不一样

  4)用同样的纸盒,分别装一勺沙、装满沙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同样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装得多少不同,声音也不同

  5)同样的容器和材料,用力摇和轻轻摇,声音也不同。力气不大也不小的时候,声音最好听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体会了游戏的乐趣。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10-24

(经典)小班教案10-31

小班教案[精选]11-06

(精选)小班教案12-18

小班教案(经典)11-23

小班教案[经典]11-08

小班教案【经典】02-20

【经典】小班教案02-25

小班教案07-20

【精选】小班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