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2 08:37:2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 从——丛 评——坪 静——净 搏——博

  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渴求盘旋 滑行绿盈盈 空隙撒落 追逐素质 立即猛烈 敏捷晴朗 摇晃遮蔽 讨人喜欢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

  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 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爱护金钱,学会分配,你们有什么好建议? 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正确看待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明白做人要有自尊的道理。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如何通过外貌、动作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

  理解“尊严”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生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课题——《尊严》,你能说说你理解的'尊严是什么吗?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

  尊严是你灵魂中的一部分。尊严是你活着的象征,人因为有尊严才会被人敬畏。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名为《尊严》的课文,看看它都说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

  2。作者介绍:作者李雪峰,河南省西峡县人,生于1967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读者》第一届、第二届签约作家、《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报刊专栏作家,国家版权中心签约作家,教育部课题组十一五文学专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嚷、剃、眯、梁、腮、焕、剩”7个生字。

  2、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意思。

  3、联系句子,知道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4、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特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小贝当的天真与可爱,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

  2、学习边读边思,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但是”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初步学习用“但是”造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特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有趣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贝当,他才上小学二年级,却去理发店,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

  2、揭示课题:4、刮脸。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在理发店,小贝当向理发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回答的?然后完成填空。

  (学生所填的答案肯定顾头不顾尾,文中的小贝当其实对理发师提出了三个要求,只有找到这三个要求才能正确填空。允许学生发言且有不同答案,分析交流后用媒体出示正确答案。

  2、学习字词。

  三、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贝当是个怎样的孩子?

  (1)学习课文第1—3节,感受人物形象。

  听了老板的话,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XXXXXXX地想:XXXXX。

  (2)学习课文第4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么读报的?(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既然他不认识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天真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一本正经的样子。

  (3)再读句子体会“但是”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但是”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它前后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然后引导学生造句。

  (4)学习课文第6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样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的?(他指指边上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听了小贝当刮脸的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理发师讨厌这个难伺候的.小顾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习课文第7—10小节。

  小贝当说话时的前后语气有了怎样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心开始沉不住气了。因为理发师一直不理睬他。)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的语气。

  从理发师的言行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幽默风趣)

  四、总结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五、作业

  1、火眼金睛找错字。

  2、拓展:课文中的小贝当有着一颗渴望长大的心,关于“长大”这个话题,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天真可爱、渴望成为大人的小贝当说呢?

  板书设计:

  4、刮脸

  剃头天真可爱

  小贝当看报一本正经

  刮脸渴望长大

语文教案 篇4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学会制定春游方案;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具体生动的奥写下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都与景物有关,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观察,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宽带网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校园一处景物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3.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点】

  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朗读文章。见附录。)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无论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整体感知。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么,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么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么父亲是怎样庆贺的?

  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看他有什么特色?

  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7、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么?

  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8、其实,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部分?

  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

  9、你看都罗嗦了些什么?

  1)、来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2)、粗糙——经济条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

  4)、脚板——终年辛劳;说明家庭的穷困。

  10、你说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么?

  当然。因为都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

  11、具体来理解两个句子: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简述一下了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述一下,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那么这样做值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3、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

  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①雨大吗 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② 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③齐读。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

  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 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 (发挥联想,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我的知己

  山泉: 清凉,要我梳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山中访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乐,幸福

  瀑布: 雄浑,有气势

  悬崖: 身躯挺拔

  白云: 谈风景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读5个生字,能说说百合花开放前后的种种经历。能写己读文后的感受。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这是什么花?请你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写出主要内容

  (写一株百合花在生长过程中抵御了个样嘲讽、坚信自己能开花,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话朵)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它开花前后的经历吧!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了解百合花开前后经历。划分段落

  第一段(1-9)百合花刚诞生就知自己不是野草,面对嘲讽,他始终不动摇,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段(10-12)百合花终于开出美丽的'花,受人喜爱。

  第三段(13—16)几十年后,人们从各地来欣赏百合花,但百合花不骄傲,只是默默的开花

  2、默读课文,思考:百合花开花前后,有哪些经历,划出相关语句,做出批注。

  3、交流

  四、回顾全文,写出感受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写一写。

  2、独立写

  3、生生互评,师生评议

  4、修改

  教学反思:

  学生喜欢这文章,喜欢文中的优美句段,学习情趣高。学生朗读的有语气,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到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会获得成功,要不断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掌声》教案11-19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