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6 08:39:16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准备。

  1.情境设置

  2.课件制作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我们这节活动课的题目是——神医大会诊(电脑伴乐出示该课题)。昨天,语言王国来了几位客人,个个愁容满面,原来他们得了病,老师把他们的病介绍给了我们班的几位专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家们是如何诊治的。

  (二)“专家门诊”

  (场景布置:四个诊室分别为“肥胖症”专科、“前后矛盾症”专科、“残缺不全症”专科、“搭配不当症”专科。)

  1.症状

  甲:“哎哟哎哟,肚子好难过,不知得的是啥病,快找医生去看病!”

  乙:“哦,实在太累了,走了这么一点路就吃不消,我这人太肥了,得减一减才行”。

  丁:“我呢?病得最严重,缺手缺脚成残疾人了,不知能不能治好我的病?”

  2.挂号

  根据各人病情,挂号处给予不同的诊卡。

  3.看病

  甲拿着诊卡来到“前后矛盾症”专家前,电脑出示病句:昨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专家诊断:一整天应包括上午和下午,下午不等于一整天,只要把“下午”去掉,你这病就痊愈了。

  随着专家的话,电脑打去了“下午”,病人立即喜笑颜开。

  乙拿着诊卡来到“肥胖症”专家前,这时电脑出示病句:在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

  专家诊断:前面已经有“金色的沙滩上了”,后面再写“沙滩上”就重复了,应该毫不留情把它去掉。

  专家“咔嚓”一声,电脑使句子变为“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拾贝壳。”乙欣喜而归。

  丙来到“搭配不当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小红生病了,但是她没上学”

  专家诊病:关联词“但是”用得不当,应改为“所以”,丙连声道谢而归。

  丁来到“残缺不全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我们美丽的校园”。

  专家诊治:这句话只有“谁”而没有“怎么样”或“干什么”,可以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怎么样”,如“真大啊!”“真安静!”等等。

  电脑出示句子“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大啊”和“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安静!”接受了诊治,丁快乐地唱起了歌。

  三、出诊语言家族。

  师:“刚才,小病人们个个满意而归,临走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神医们能到语言王国出诊,医治一下他们那儿的所有的病人,你们愿意当小神医去一趟吗?”

  (学生欢欣雀跃)

  (一)词语家族

  点击鼠标,电脑出示“词语家族”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大门。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词语家族,见到了许多有病的词语宝宝,同学们快动脑筋医治他们。

  电脑出示词语:克苦青香兴高彩烈痛若灵机一动坚难枪先舞稻

  (学生答教师改,完成了此项练习。)

  师:治好了词语宝宝的病,他们真开心,他们想邀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电脑出示题目):

  茂密的山水吸引水面

  威武的树木守卫合作

  翻滚的龙虾注视游客

  秀丽的波浪密切祖国

  (二)句子家族

  出了“词语家族”,现在让我们进入“句子家族”,去看望一下句子朋友吧?(电脑出现“欢迎来到句子家族”)师:听说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今天出诊,句子病人们早就排好队等候着,你们看!(电脑出现一组句子)

  1.春天,花园里开满了花,有迎春花、月季花、荷花、杜鹃花……

  2.喜欢唱歌。

  3.像雪一样白。

  4.做完作业应该详细地检查一遍。

  (学生自己挑选病人进行诊治,很快完成了此项练习。)

  师:治好了句子病人的病,句子小朋友也很开心,他们兴高采烈地坐滑梯去了,可不知怎的,一个个从滑梯上掉了下来,可能是滑梯组装得不对吧!我们小朋友帮他们去检查一下(电脑显示一副由句子组成的大滑梯):

  1.借着楼道的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

  2.我关上楼道内的灯,摸着黑下了五楼。

  3.写完作业,灯光通明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4.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上了楼。

  5.我快速地收拾好书包,关了教室的灯,走出了教室。

  6.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内的灯没有关……

  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进行排序,句子排列正确后电脑出示:“谢谢小朋友!”

  (三)篇章段落家族

  师:“篇章段落家族”也有居民病了,你们想去治治他们的病吗?(电脑出示:欢迎进入篇章段落家族)然后出示一篇病症的例文,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修改。

  四、教师总结。

  今天这堂课,老师带着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为“语言家族”的居民治好了各种各样的病,真是太了不起了!大家学会了治别人的病,要是自己生了病,怎么办呢?下面老师布置一个作业,修改自己最近写的一篇日记,好吗?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伟大诗人的敬佩之情。

  3、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试着用“先……接着……然后……再……”练习说话。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电影资料。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粽子”,出示一个粽子(或图片或实物)。“同学们吃过粽子吗?你知道每年什么时候吃粽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你们不仅能学会包粽子,还能了解吃粽子的来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2、教师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段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哪段向我们介绍了吃粽子的来历?

  (三)学习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哪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

  (2)读一读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包粽子。

  句式练习:先……接着……然后……再……

  (3)请同学们用这些词语试着也说几句话。

  提供给学生情境,如:放学后我回到家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

  (4)先在小组中说说,然后再全班进行汇报。

  2、学习课文第三段。

  导语:这小小的粽子里面还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1)读一读课文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当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时会说些什么?

  (3)想看看当时的情境吗?(播放电影片断)

  理解屈原“悲愤”的心情。

  (4)说一说“屈原是一位()的诗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教师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读出对伟大诗人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一下。

  (五)板书设计:

  粽子

  包来历

  先……接着……然后……再……屈原

  爱国诗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旧知。

  (二)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记忆生字。

  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个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及时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点拔,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如以旧代新记忆,加、减部件记忆,编儿歌、猜谜语记忆等。)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忆?

  5、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6、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7、教学课件演示:字宝宝都回到课文中去了,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的“田格”字帖,说说希望老师帮你们写好哪个字。

  2、通过学生反馈,教师演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

  3、通过教学课件,重点指导:“拿和前”的书写。

  (1)拿: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在田格的位置,瘦长不容易写好看。

  (2)前:注意左下部分是硬月,不要写成月字。

  4、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遇到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可以做有针对性的个别同学的辅导。)

  (五)词语积累。

  1、读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你还想从本课中积累哪些词语?

  (六)作业。

  认真抄写本课的字和词。

语文教案 篇3

  课文叙述的是一只小黄鸡眼睛瞎了,在梅梅的细心照料下,终于长成大母鸡还下了一个蛋的故事。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按故事发展顺序叙述了一只瞎眼的小黄鸡,在梅梅的精心照顾下,长成了会下蛋的大母鸡。赞扬了梅梅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做一个关爱弱小、有同情心的孩子。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如“娘、抢、疼、梦、举”和“凑、瘦”等。“切”是多音字,在本文读“qi5”。

  分析字形时,要尽量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生字的能力。注意提示下面几个字。

  切:右边是“刀”,不是“力”。

  抢:右边是“仓”,不是“仑”。

  梦:下边是“夕”,不是“歹”。

  蛋:上边是“ ”,下边是虫字。

  接:右边由“立、女”组成。

  2.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时,要先让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临写。要利用田字格帮助学生写好字。

  班:左中右三部分组成,不要写得太宽。

  伤、抢、怀、托、饭: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可归类指导。

  事:第一横长,第六笔左右出头。

  梦、举:这两个字中的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一些,盖住下面。

  (三)词句教学

  “多亏”是本课的重点词语,不要以词解词,要通过读课文,了解在妈妈认为小黄鸡长不大的情况下,是梅梅一点一滴地精心照顾,使它慢慢强壮起来,最后也能像别的母鸡一样下蛋。结合这些内容来体会“多亏”的意思。

  “她和小黄鸡一起做着香甜的梦。”要结合上文中“抱、托、凑”和“每天、总要”来理解:由小黄鸡吃不上食,又瘦又小,到有了梅梅细心喂养,慢慢强壮起来,它的心情是愉悦的;梅梅从开始坚信小黄鸡会长大,到精心照顾,看到小黄鸡强壮起来,她的心情也是愉悦的。所以说,她和小黄鸡一起做着香甜的梦。

  妈妈说:“小黄鸡有今天,多亏了梅梅呀!”要结合全文,将小黄鸡的今天和昨天对比,来体会梅梅的精心付出和妈妈对她的称赞。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通过观察到的几样事物,推测出屋外下着大雪,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景物和由此及彼进行推测的兴趣。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凭借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在读读吟吟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往往生活中的一次小小的体验,就会触发他们的灵感,也许,一首隽永美妙的小诗就在笔下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清新的、雅致的小诗,题目叫《夜雪》。(板书诗文)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2、诗一定要吟,(板书:吟)请同学们出声吟上一遍。

  二、初读诗文

  1、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相机解字)

  衾(qīn):被子

  碰到不认识的字词,要记得请教,或向“无声的老师”请教,或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要能“多种渠道学语文”。

  2、再出声吟上几遍。

  3、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学生反复朗读)

  ①指名一生朗读,评价:好的,你把古诗读正确了。

  ②再指名朗读,评价:不错,你把古诗读通顺了。

  ③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读一读,(点评学生朗读,如声音响亮、声音清脆悦耳,同时发现并评价: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听同学朗读时,神情专注,一边听,一边默默地在跟读。他做到了“眼到、耳到,口到”,他很会学习。)

  ④谁愿意再来读读?(再指名朗读,评价:好习惯要学以致用,很多同学都学到了。)问:你吟后有什么感觉?

  ⑤如果带着自己的一些体会来读,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棒!

  谁也愿意来试试?再让一些学生吟诗,谈感受。适时点评。

  点评语如:你不但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而且在读诗时带着表情,真不错!

  同学们,我们在学古诗时,不仅要吟,还要用心地诵,(板书:诵)做到边吟诵边记忆,这才叫会学习。

  ⑦自己用心读读,能记下了吗?再抽诵。

  ⑧齐诵古诗

  三、细读古诗

  古诗光吟诵行吗?你还想干什么?(引导学生说怎么学古诗)

  对,还需了解意思,这叫“解意”。(板书:解意)

  A第一环节:整体感知

  1、把自己当作诗人,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看能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轻轻地读,然后细细地想一想)

  2、这位同学很好,自己自言自语地把这首诗的意思一行一行地说一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说得对不对等会再说,但是你要自言自语。

  3、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用“我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四行诗句。

  4、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这首诗大体的意思我懂的就举手,越来越多的手举起来了。读得懂吗?好,手放下。

  5、好的,一部分同学可能还没有把握,老师提三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

  B第二环节:细读深究

  6、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夜雪》——晚上下雪,懂吗?那我问你:晚上外面下雪,诗人在哪里?他干什么?从这首诗找到答案,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说的时候要有理有据。他在哪里,说准确了。

  7、学生交流,引导说话。(抓“衾枕”一词)

  (“已”,这是“已经”的“已”,忽然之间,诗人很惊讶地发现盖的这个被子和枕头忽然变冷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如果你读得懂,你会发现诗人正在床上睡觉,明白了吗?)

  8、第二个问题。诗人既然睡在自己的被窝里面,他又没起床,外面下雪,他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一行一行地读一读,你能不能找到依据?每个同学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个地方就是讲外面下雪了。读书、读诗要越读越聪明。

  9、学生交流:(用上“我是从……中看出来的'。”)要点如下

  ①老师手指“见”,这雪映照在窗户上,看到这窗户是亮的。所以这里是什么字啊?“见”,看到了对吗?他通过视觉发现下雪了。这是第一处,读得好。还有吗?(板书:视觉)

  ②从“时闻折竹声”的“闻”字看出。这是听觉。

  竹子一般都是很有韧性的,要很重的东西压着才会断。现在应该是冬天,冬天的时候,雪越积越厚,才会把竹子压断的。(板书:听觉)好,现在能发现的同学是会读书的。

  (难点是启引学生从一、三行中体会)

  ③从“已讶衾枕冷”的“冷”字,这是触觉。(板书:触觉)

  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不下雪,被窝里面睡到天亮都是温暖的。但突然之间下了一场雪,被窝就冷了。这个“冷”是什么?这是人的一种触觉,脸接触到了枕头,身体接触到被子觉得冷。一个“冷”感觉到下雪,还有吗?

  ④从“夜深知雪重”的“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判断,是一种知觉。(板书:知觉)

  10、小结并齐读古诗:

  你看,每一行诗中都能看出外面在下雪。茫茫的黑夜里下起了雪,我们一起读一读。

  11、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诗句?

  (《江雪》《别董大》《绝句》《白雪送武判官归京》等)

  12、学习表达方式

  问:诗人有没有直接写外面黑夜里面的雪下得怎么样?雪花飘飘,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描写?他是怎么写的?和我们一般人写的雪有没有不同?

  这叫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就是借用其他的事物来写这个雪。他是通过自己的触觉、视觉、知觉、听觉来写出外面下的是一场雪。

  13、再次齐读古诗。

  14、问题三:这是一场小雪还是一场大雪?每一行当中都要找依据,你找得到依据吗?

  15、学生交流,要点如下:(依学生交流圈画下列字)

  ①“讶”

  ②“明”是不是雪落在窗户上?(应该是白茫茫一片,才会明亮。)

  ③“重”为什么用“重”字?比较“飘、大”,体会雪之大。

  理由如下:堆积故重;

  前后联系,更重要与下句“折竹”呼应,与上句“讶”呼应,冷气重,都冻醒了。

  ④“时”折断一根竹子吗?可见是大雪。(朗读,读出雪之大)

  16、小结:好,刚才我们通过“讶”、“明”、“重”、“时”这些词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雪,所以我们说古诗当中每一个字它都能传达出一层意思,都能表达一种感情,也能营造一种意境。现在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注意把这些圈出来的字体会一下,你的朗读感觉就会不一样。好,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

  四、再读悟境

  过渡:吟诵了,解意了,你还想做什么?(板书:悟境)

  “悟境”就是要用我心感受古诗呈现的意境、诗人的心境。

  1、学生轻声吟诵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夜雪给你的感觉?

  ①指名学生交流:先交流感觉再读诗,读出自己交流的感觉。(2-3名)

  ②再指名学生先读,让大家猜猜什么感觉。

  (板书:冷、大、重、美、静反衬)

  3、诗人很厉害,短短的20字的小诗,融入诸多感受,我们同学更厉害,读出了许多体会,齐读古诗。(依学生回答的感觉指导朗读)

  4、闭上眼睛,现在把自己想像成诗人,躺在床上,头枕着枕头,身盖着被子,睡到半夜突然之间被冻醒了。一看到窗户亮起来了,是不是天亮了?耳边不时传来竹枝折断的声音……这个情景想象一下,下面我们自己轻声地来吟诵一下,好吗?不看这首诗,“夜雪”——把自己作为诗人,齐。生齐声吟诵。

  五、积累古诗

  你还想做什么?(了解诗人,积累古诗)

  1、猜猜这首诗是谁写的?提示: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老人小孩都读得懂,但是又很有情趣,很有意境。(板书:白居易)

  2、学到这里,你觉得还可以做什么?(板书:积累)主要指“背”和“写”。

  会背吗?(看好诗文,再次齐背一遍)

  会写吗?(学生打开自备本,书写)

  3、教师巡视指导

  写完了要检查,这是一个好习惯。

  4、再依自己所默写的古诗齐读。

  六、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如果让你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该自么学习呢?

  2、作业

  ①再读白居易的诗,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写写你眼中的雪,到时我们再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2.巩固识字、区别同音形近字。

  3.有积累好词佳句和名言警句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园地中“愉、榆、”等9个生字,会通顺流利地朗读“我会读”和“读读背背”中的句子。

  难点:能发现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教具:生字词卡片;收集一些能指导学习的名言警句。

  学具:生字词卡片。

  四、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文中的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指名说说你的发现。(三个句子的意思一样,但句式不同,表达的语气就不同。)

  4.拓展练习:找个句子让大家来变一变。

  今天又没有下雨,我们怎么不去春游呢?——

  你难道不知道他是少先队员吗?——

  (二)日积月累

  选选认认

  1.自读字词,看看谁能明白这项练习的要求?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字连线。

  3.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样区别这几组形近字的?

  4.哪些字容易读错?(注意“址、趾”“帐、账”的读音。)

  5.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

  6.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快,组得对。

  <我会读>

  1.自读句子,看看你会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桌互读句子,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3.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比喻句。)

  4.知识宝典。为了把一个事物描述得更形象、更生动,往往用一个和所写事物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如,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把繁星比成宝石)

  5.你知道课本中的其他几个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了吗?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读读背背>

  1.齐读名言,边读边想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2.同桌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并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

  3.谁愿意来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它的意思。

  4.比赛背诵名言。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学习目标

  1.有留心身边的科学的意识。

  2.能用普通话大方、流利地介绍身边的科学知识。

  3.在交际中做到:说清楚、听仔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有关身边科学的图片)、收集有关科学知识介绍的书籍。

  学具:准备有关科学常识的书。

  三、导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比如人们夏天要穿浅色衣服,是因为它们吸收太阳的热比深色衣服少,穿在身上就不会感到太热;常吃糖或甜食的小朋友,不但容易把牙齿吃坏,还会使自己变胖呢;电灯、电视开着的时候,我们是不能用湿毛巾去擦它们,因为那样很容易触电,发生危险等等。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你们想把知道的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交流身边的科学吧!

  2.图片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身边的科学(或展示有关身边科学的图片),给学生以启发。

  3.说一说

  刚才我们看了身边的科学,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我们身边的科学还有哪些?你能给大家交流交流吗?

  4.交流身边的科学。(要求:说清楚、听仔细。)

  (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科学。

  (2)小组推荐“科学博士”向大家作介绍。

  (3)“科学博士”答“记者”问。(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科学博士”有答得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加以补充。)

  5.拓展延伸活动。(推荐新书,交换旧书)

  (1)我们身边的科学可真不少!课前小朋友们收集了有关科学常识的书,现在赶快向同学推荐自己的科学常识书吧!介绍时要简要地说说书的内容和特点;听的同学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2)看来,我们身边的科学不仅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而且还能从书中获得不少科学知识。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已看过的书和同学交换吧,交换时可以对书的内容作简单介绍。

  6.课堂小结。

  7.实践活动:

  小组根据所交流所知道的材料,合作办一张“身边的科学”小报。

  第三课时

  (写一写)

  一、学习目标

  1.有把这学期的收获或暑假里的打算写下来的愿望。

  2.能把句子写通顺、意思写清楚。

  二、导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这学期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在这学期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放假后,在暑假里又有什么打算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学习伙伴给我们说了些什么吧!

  2.明确要求

  请大家读一读学习伙伴给我们提出的这次“写一写”的要求。想想自己写哪方面的内容,

  3.交流收获或想法

  想好了写哪方面的内容了吗?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吧!(小组交流)

  谁来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写?

  评一评谁说得好。

  4.写一写

  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向大家展示的作品,并作简单介绍。

  5.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展示台)

  一、学习目标

  1.展示读物和小报。

  2.交流了解到的科学知识与见闻。

  二、课前准备

  分工搜集身边的科学的材料,并合作办报。收集有关科学知识的书目。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就。

  三、“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主题班会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科普读物。

  课前我们都去收集了许多科普读物,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也可以选你读物中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2.交流了解到的科学知识与见闻。

  你了解到了我国古今有哪些科学家或哪些科学成就,你是怎么了解到的?给大家交流交流吧!

  3.交流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给大家说说吗?

  四、作品展示台

  1.开辟园地展示学生办的“身边的科学”手抄报和学生“写一写”的作品。

  2.向大家交流自己的作品和收获。

  (注:“主题班会”和“作品展示台”可以根据班上实际情况自行开展,不必限定在课内进行和一课时完成。

  教学反思:

  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借到的科普读物及小组办的“身边的科学”手抄报。教学时,我拓宽了展示内容,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先布置学生做好准备,确定课外阅读的书目,分工搜集身边的科学材料,并合作办报。再利用班会时间开一个“我们爱科学”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读物和小报,交流了解到的科学知识与见闻。

  宽带网给出了我国古今科学家和科学成就的一些资料,旨在启发学生去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就。这是一种阅读训练,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训练,也是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课后,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我国古今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我们准备了解哪些科学家或哪些科学成就,从什么渠道去了解。然后让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读书,去搜集资料。最后给学生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语文教案 篇6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的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字,认识1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可以分辨方向,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甚至还超过了人类呢!想去看看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指名读。

  2、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3、 《动物的远游》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根据回答贴出动物图片)

  4、 现在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看看对于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三、 复习巩固

  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四、 指导书写

  1、 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最难写的字是哪几个?应该注意什么?

  2、 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师辅导,强调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请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把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介绍动物远游本领的词句画下来。

  2、再读课文,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 师出示表格,学生答后填表,了解不同动物的本领。

  4、 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在小组内表演,展示不同动物的本领。

  5、 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表演,进行比赛,看看哪组介绍的动物多?

  6、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动物远游有了很多了解,那能读读吗?

  7、 表演读:谁能戴上头饰来读?

  三、拓展延伸

  1、小小的蜜蜂,鸟类,三文鱼等这些动物认路的本领确实令人惊诧,你还知道哪些?

  2、上网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个关于动物的小报。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远游

  蜜蜂 回家从不迷路

  鲈鱼 有一定季节性和归路性

  鸽子 燕子 认路本领惊人

  三文鱼 耐性和毅力

  夜莺 认路本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下册教案01-3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教案(精选)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