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30 08:46:1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大全[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板书: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1、自读短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勾画出冼星海刻苦求学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交流体会。

  4、教师点拨。(他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5、拓展练习。

  6、他是如何创作《风》的?

  7、你想对他说什么?

  二、学习《登上地球之巅》

  1、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你对它有了解吗?

  2、读课文找出文中是怎样介绍它的?

  3、读读能突出它特点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4、登山队员是*什么力量登上地球之巅的?

  三、金钥匙

  幻灯出示:习作可以当时修改,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可能会发现不少新问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冼星海和他的《风》

  自强、自立、自理、字律

  登上《地球之巅》

  不谓艰难、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9段,归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并积累有关生字新词,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

  (3)紧扣重点词句,在美读与品析中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4)了解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在美读中,紧扣重点词句、调动生活体验,并联系上下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三、课前准备:查阅梅兰芳的生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

  四、教学用具:PPT、视频

  五、学习时数:三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第四---六自然段

  学习目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学习方法:1、美读法,2、调动生活体验品析词句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幕已经拉开,女主角即将出场,那么他的表演究竟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5自然段,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二、师生交流读后感受。

  三、品、读“观众的反应”。

  1、过渡:观众看了他的表演后的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2、【PPT】要求:①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按女主角出场、表演中途和高潮的顺序,用横线分别勾画表现观众反应的语句。②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个句子,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朗读体会。

  3、【PPT】出示品析示例:

  ① “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观众看到女主角时响起的热烈掌声比作雷鸣,我体会到观众们对女主角的认可和喜爱。)

  ②提示:除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外,文中准确的动词也可以进行重点体会。

  4、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喜爱、折服】

  四、品读“女主角精彩的演唱”。

  【PPT】过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演唱竟让观众们如痴如醉,到了着魔的地步呢?请同学们默看第四自然段,用 “ ”勾画出文中描写女主角表演的语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交流并全班齐读勾画的语句。(2句)

  2、品析语言。

  (一)过渡: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女主角精彩的演唱的呢?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一句:【PPT】“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①指名朗读,其余同学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请问作者这样写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②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明确:不矛盾,这表明女主角的唱腔富于变化。【板书:唱腔】

  ③全班齐读。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朗读高手来读一读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二句,谁是朗读高手呢? 【PPT】“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从“唱词像珠子”你体会到什么? 明确:声音清亮圆润。

  ▲品味“溅”:谁能说说“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溅到空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分析并朗读:

  ①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溅“的意思。

  明确:溅就是液体受冲击向四外飞射。如:小孩用力踩水,顿时水花四溅。 ②文中作者用“溅到空中”来形容女主角的唱词,是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表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铿锵有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品味“一粒一粒”“滴”。

  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说“唱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你体会到什么?

  A、男女生分别朗读原句和改句。

  B、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调动生活体验去分析并指导朗读:

  ①生活中我们常用“一粒一粒”、“滴”来形容什么? 明确:“一粒一粒”是用来形容很细小的东西,如一粒米、一粒沙、一粒灰尘等,而“滴”字,在生活中,我们通常说水滴、泪滴、雨滴等,它们也比较较细小。21教育网

  ②珠子“一粒一粒”的“滴在地上”给你什么感觉? 明确:“滴在地上”说明珠子落下时很轻柔。

  ③作者用“滴在地上”是来形容珠子的吗?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明确:文中是用来形容唱词的。从而可见女主角当时唱歌时声音很轻柔。

  (4)品析“滚下来”

  教师预设:这个词对于学生而言体会起来,可能不是很容易,因而教师可继续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作相应引导。

  【PPT】依次出示:

  ①这句话中,作者是用“滚”来形容什么的?

  ②作者说它是从什么地方滚下来的呢? 请从文中找到原句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③作者说唱词从从女主角的表情中、服饰中、动作中、身段中滚下来,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辅助理解:教师可相机让学生模仿珠子从讲台上“滚下”的情形。 【相机板书:表情、服饰、动作、身段】

  3、讨论交流:在具体的品读完这部分后,你对女主角的表演有个怎样的评价呢?【板书:技艺高超】

  4、以指名和齐读的方式再次感受女主角精彩的表演。

  5、读中学写。

  A、师问:【PPT】为了具体展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B、交流并【板书:比喻 排比 动词】

  C、【PPT】小试牛刀: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作者用“山崩地裂”来比喻大潮来临时巨大的声响;在《听泉》一文中,作者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来比喻他夜宿庆云寺时听到的各种泉声,今天在《看戏》一文中,作者又用“珠子”滚下,滴落、溅起来巧妙的比喻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 那么,同学们,你是否也能模仿这些优秀的作家一样,调动你的想象,准确运用动词、比喻、排比等方法来描写你听到过的一种声音呢?例如下暴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刮大风的声音、放学时教室的喧闹声等,让我们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D、【展示台出示】学生创作并交流并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F、【PPT】名家作品片段欣赏。鲁彦—《听潮》

  五、教师小结并过渡:课题是“看戏”,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观众的反应呢?同学们,这位技艺高超,让观众折服艺术家是谁呢?让我们齐声诵读第六自然段。【板书:侧面烘托】

  六、教师总结全文:

  【PPT】梅兰芳先生一生上演的剧目数以百计,在他不断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并形成了鼎鼎有名的梅派风格,成为中国京剧上的光辉典范。所以哪怕已是66岁的老人,在表演《穆桂英挂帅》时,依然步法严整、姿态优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大师的崇敬之情,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大师!

  同学们,也许我们还不了解京剧,但请大家记住,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名片,是中国的国粹,值得每位中国人去喜爱、学习与尊重! 。 相机板书:崇敬 尊重

  七、拓展:继续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分小组办一份以“国粹---京剧”为主题的手抄报。

  八、自由试背课文第四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长春

  1、学会ai ei ui 三个复韵母,和他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读音.

  2、学会复韵母ai ei ui 拼音,正确读准音,认清字形。

  3、记住汉语拼音的表调原则,并尝试给音节表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韵文。

  2、背23个声母,认读声母卡片。

  3、认读单韵母。

  二、学习殿堂。

  1、去明明家做客(看图说一说来到明明家你看到了什么?)

  1)提问:

  1、妹妹和妈妈挨着做

  2、爸爸下班回家了,你应该对爸爸说什么?

  3、电视里演桂林山水。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

  生齐读

  你们真棒,读的真好,这四个词好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新朋友,就藏在了他们的音节里他们是谁呢?他们ai ei ui (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观察这三个朋友与以前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

  2、学习ai

  1)师说:现在a和i结成了好朋友,那怎么来读呢?

  2)教师讲解:先读a后读I,由a的音向i的音滑动滑,前音短,后音长。

  3)指读,小组读,齐读.

  3、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ei ui

  三、练习认读ai ei ui

  1、现在这些朋友有藏在音节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吗?(齐读)

  2、读卡片

  3、游戏:找朋友

  四、学习标调规则

  戴帽子游戏

  1)师说标调规则

  2)进行标调游戏

  五、快乐对对碰(学习拼读)

  1、师讲解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送礼物(老师有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可是有一个条件,你们必须把礼物的拼音密码解开。)

  认读词语。

  六、小节:

  你们认识的朋友他们都是复韵母,跟单韵母一样可以跟声母做朋友,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由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语文《荷花》教案11-26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