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

时间:2023-10-31 17:54: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何作用?

  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三)制定方案

  分小组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

  (2)讨论: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

  (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学生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90次的摆。

  (五)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研究结果,并交流一下问题。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

  (六)拓展创新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你的发现。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2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假设进行比较。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并能通过现象及时发现科学规律;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对问题作出假设性的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实验并作记录。

  【教具、学具】

  学具准备:

  每组:铁架台、钩码(两个重量相同)、毛线、秒表、量角器、实验记录表等。

  教师准备: 摆的装置、实验表格,收集、整理与摆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播放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的视频,引起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根据生活情境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摆的现象,谁能说一下你在哪里见过?玩耍时,你是怎样使它动起来的?

  预设:学生有可能会直接说出摆动,教师可以演示它是怎样摆动的。

  2.让学生根据现象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的设想,如:足球在草坪上滚动、乒乓球在桌面上跳动、树叶在风中摇动、星星在天空移动、我们看到的荡秋千等等。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能晃动或能来回摆动。

  3.多媒体出示各种生活中的摆,并研究摆的结构:钟表的摆锤、海盗船、荡秋千等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学生回答,用动作或者语言均可)

  4.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总结引出探究的问题:这种像荡秋千、钟摆似的摆来 摆去的运动,我们叫它摆动。摆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摆的秘密。(板书:摆的秘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认识摆

  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秋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然后教师出示摆的装置,帮助学生认识摆的结构。

  2.教师小结:秋千就是生活中一个典型的摆,秋千的底座是摆的摆锤,绳子是摆的摆线。

  (二)制作一个摆。

  1、谈话:下面,我们就亲自制作一个摆,研究摆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设计制作摆。

  要求: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摆,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铁架台、毛线、钩码)做一个摆。(各小组中有几根长短不同的线、数量不等的钩码)

  (1)学生汇报小组的设计方案。

  (2)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制作摆。

  3.让学生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摆,并思考:如何数摆的摆动次数?学生自由回答。

  4. 教师小结: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摆在摆动的时候,有时摆动的幅度大,有时摆动的幅度小,我们把摆动的幅度叫做摆幅。

  教师提出问题:在操作摆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在操作时要正对着摆,拿起摆锤,摆线要拉直,摆幅不要太大,手要轻轻松开,不要用力推。

  (三)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1.玩自制摆,发现问题。

  (1)谈话:我们学会了如何数摆的摆动次数,那请同学们记录一下15秒的时间,你的摆摆动了多少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我们记录三次结果,取其平均值。

  摆幅 摆线 摆锤 2

  (2)小组实验并完成表格。

【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叶子的秘密教案03-25

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12-08

大班科学《种子的秘密》教案12-17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2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7-23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12-01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06-08

中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10篇11-10

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翁的秘密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