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xx市xx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进一步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准确、合理、简明、美观。
教学重点:
明确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以及原则,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画出准确、合理、简明、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准确地画出准确、合理、简明、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第48页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3.向日葵的高度变化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4.回忆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说明] :以向日葵的高度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引入,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由统计表引出折线统计图,指导学生回忆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二、探究新知
1.画出表示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1)思考:
①横轴上表示什么?
②纵轴上表示什么?
③你认为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为什么?
(2)提示:为了清晰地看出向日葵高度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省略符号省去空白部分。
(3)小组讨论后完成。
(4)集体交流。
2.评价折线统计图
(1)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线统计图,集体评价
(2)讨论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3)相互评价并且修正
[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和尝试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在评价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应该正确、合理、简明和美观。而评价以后的进一步修正则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
根据下表,画出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图。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介绍各自的制作方法。
(3)比较评价:你认为哪种画法比较合理?
为什么?
[说明] :在学生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之后,尝试独立完成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亲历完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在巩固练习和相互评价中进一步体会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以及和线统计图的准确、合理、简明和美观。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谈话: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观测气温)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屏示统计表:深圳市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略)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对学生意见的预设: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深圳地区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谈话。刚才我僻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1)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2、联系生活举例。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教师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制作统计图
谈话:事先我们一起收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如果将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尝试练习。教师指名展示制成的统计图,同学互相并改正,重点关注所描的点的位置与纵轴上的标尺是否对应。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的预设:每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哪两年间上升得最快等等。谈话: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吗?(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1、统计心跳情况。谈话: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看。出示下图,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2、统计身高。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3、分析判断。我市人民商场服装部就去年衬衫和毛衣的销售情况作了一些统计,你能从中知道这两张图各表示什么服装的销售情况吗谈话: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有什么不同?你会作出怎样的判断?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上图为衬衫销售情况,下图为毛衣销售情况)教师:有了形象直观的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我们对一些情况的分析和了解。
4、教学“你知道吗”。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的内容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既是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又有折线统计图的成分)它有什么优点?(简明、生动、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
五、课堂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5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xx年:426支;20xx年:394支;20xx年:468支;20xx年:454支;20xx年:489支;20xx年:499支;20xx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xx~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6
教学内容:
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xx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xx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案08-01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案12-10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7-09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合集6篇10-04
《扇形统计图》教案09-12
条形统计图教案12-07
小学扇形统计图教案07-15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9-09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