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22 16:33:2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观察树叶,能发现叶子的不同,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其特性。

  2.能根据叶子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并认识几种特殊的叶子。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树叶,了解一些特殊的叶子

  2.教师制作PPT《有趣的叶子》

  3.分类标志、树叶服装等

  【活动重难点】

  观察树叶,能发现叶子的不同,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其特性,并能根据特征二次分类

  【活动过程】

  一、感知叶子

  1.师:(播放音乐)小朋友们,秋天来了,郊外的景色可美啦!枫叶火红火红的,银杏叶金黄金黄的,秋风一吹,(师做动作)许多叶子在空中飘呀飘,瞧,一些调皮点的小叶子还飘进了我们的教室里(指地面铺的叶子)这么多的小叶子你喜欢吗?请捡一片你最喜欢的叶子带回小椅子去。

  3.师:小朋友们现在可以看一看你手中的叶子,可以摸一摸它,还可以闻一闻,你会发现什么呢?师巡视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你捡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的呢?幼儿展示介绍手中的树叶,师相机评价:

  形状

  (1)像我们的手掌一样,是掌形的,还有谁的叶子是掌形的,去和它碰一碰(拉着幼碰一碰)

  (2)确实很像爱心,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爱心吧

  (3)真像只美丽的小蝴蝶,你带上小叶子像小蝴蝶一样飞一飞

  (4)像一把很厉害的宝剑,你带上你的宝剑来表演下武术

  颜色

  (4)火红火红的真好看,像小朋友红嘟嘟的小嘴巴

  (5)银杏叶金黄金黄的,像把小扇子,来我们一起来扇扇风

  边缘

  (6)毛毛的有点像我们的牙齿一样,我们就叫它齿状叶子吧,是齿状叶子举起来,我们来打个招呼,你好!

  大小

  (7)你的叶子小小的,像可爱的小胡子;你的叶子大大的,很特别

  其它:

  (8)你还知道它的名字,真了不起!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来得及上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叶子,现在给你时间,你把它介绍给你身边的朋友,和他分享你发现的叶子的秘密吧!

  4.师小结:我发现你们捡到的叶子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大小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形状不同,有像手掌一样的,有像爱心一样的;还有叶子边缘的光滑程度也不同,有的摸上去滑滑的,有的摸上去毛毛的,像小牙齿一样,真有趣。

  二、游戏分类

  1.一片叶子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小秘密,真棒!现在贺老师(做动作,原地转圈)变变变,变成了大树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叶宝宝,我们来玩一个“叶子宝宝找家”的游戏,我的叶子宝宝在哪里呢?快快到妈妈身边来。宝宝们听清游戏的要求哦:先看看旁边老师手里举的标记,再看看手中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等老师说“一二三,开始”你们就可以去找家了。知道了吗?好,我们来认识一下现在她们手中的标记,是什么?知道的举手。看看你手中的叶子,准备,一、二、三,开始!

  (1)大叶子,小叶子…师检查……我们赢啦,一起欢呼“耶”!

  (2)注意,标记要换啦!......齿状叶子,光滑叶子……我们又赢啦!“耶”!

  (3)黄叶子,绿叶子……(采访红叶子)你们很聪明诶,能判断出那两个都不是你们的家,就在妈妈身边吧,妈妈为你们欢呼“耶”!”。师检查黄叶子和绿叶子,你们挑战成功啦!再来欢呼一声“耶”!

  师点评:叶子宝宝真厉害,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咦?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片叶子,这么多的叶子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幼说。(树叶贴画、做树叶帽子……)

  三、叶时装秀

  1.过渡:叶子还能打扮我们,这个注意真不错,那我们就动动手将这些叶子变成漂亮的叶子服装,举办个时装发布会,怎么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大家一起来装扮吧!(音乐《秋天多么美》)

  2.小模特们准备好了吗?我宣布叶子时装秀现在开始(音乐jordy towers)

  师:今天的发布会真是太精彩了,下面我宣布..班叶子时装发布会到此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的道理,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使幼儿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字,初步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食用部分与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参与劳动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胡萝卜、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图片。

  2.切好的黄瓜、胡萝卜等。

  3.杯子、勺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蔬菜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是厨房的小帮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好多的蔬菜,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蔬菜?你们看一看哪些蔬菜是你认识的,这些蔬菜的名字、颜色、吃法和味道是怎么样的?现在请小朋友到黑板这取走你认识的蔬菜跟我们介绍一下,谁先来?

  幼:(当幼儿说到胡萝卜时)我选的是胡萝卜,它是橘红色的,长长的,它可以煮着吃,可以炒着吃,可以凉拌吃,

  师:你说的很好,那么胡萝卜能生吃吗?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生萝卜,谁想尝一尝?(老师把生萝卜分给原意品尝的幼儿)

  师:谁能告诉大家生萝卜吃起来感觉怎么样?好吃吗?

  幼:好吃,有点脆,甜甜的。

  师:噢,生的胡萝卜原来是这个味道的,那么你知道胡萝卜有什么营养吗?它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对我们的牙齿和骨骼发育有很多的好处。接下来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或者喜欢的蔬菜给大家?

  (当幼儿说到黄瓜时,请喜欢吃的幼儿品尝并说出感觉)

  二、了解蔬菜的食用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蔬菜的食用部分吗?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有的'蔬菜要吃它的茎跟叶子,有的要吃果实有的要吃花。

  师: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四个区域分别是根、茎叶、花和果实,请你们仔细看看手上的图片把它们送到属于它们的区域。(幼儿把图片放回黑板)

  1.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放的对不对?这个区域的标签是根,我们来看看这些蔬菜是不是吃它的根?

  2.检查茎叶。

  3.检查花。

  4.检查果实。

  三、分组做蔬菜沙拉。

  师:现在就是发挥厨房小帮手作用的时候了,看看老师这里准备了哪些蔬菜?

  幼:有胡萝卜、西红柿、黄瓜

  师:看老师手里还准备了酸奶,接下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蔬菜沙拉的(胡萝卜、西红柿、黄瓜各一勺最后加一些酸奶混合起来就做出美味的蔬菜沙拉了)请小朋友自己去操作

  师:(幼儿做完后)现在请小朋友尝一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吧?味道怎么样?好吃吗?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各种蔬菜的名称和吃法,还知道了它们各自的食用部分。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小朋友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不挑食、偏食,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棒更健康。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的办法。

  2、鼓励幼儿通过语言交流、表格记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欲望。

  二、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学习打开包装袋并学会记录。

  三、活动准备: 1、带包装的牙刷、糖果、火腿肠、午餐肉、罐头食品等需打开的物品。

  2、将所装备的物品放入四个箱子内并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打开箱子。

  每5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打开一个箱子。

  2、教师交代要求,引导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的办法,并进行记录。

  (1)“刚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将箱子打开了,看见里面放了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打开来看一看?”

  (2)现在我请小朋友每打开一种包装袋就把你打开的物品和打开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再打开另外一种包装袋。(教师可先举例)

  (3)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并进行记录,教师辅助幼儿完成。

  3、师生交流并统计幼儿打开的方法:

  (1)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将幼儿的记录结果进行统计。

  (2)共同探讨解决未打开的物品。

  五、教师: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如果以后你遇到什么东西很难打开,请带来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餐巾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在观察中发现大班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发展,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他们喜欢探索用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怎样让孩子探究到餐巾纸里有纤维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纸绳力量大》,主要是要他们探索餐巾纸里纤维存在这一有趣的现象,并通过操作让他们了解餐巾纸里纤维的走向,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引导幼儿感知纸绳有拉力的特点。

  2、通过实验知道纸里有纤维,,找到纤维走向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引导幼儿感知纸绳有拉力的特点。

  三、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单张餐巾纸人均5—9张、2.5升的饮料桶装满水幼儿每人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餐巾纸“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请幼儿说说平时使用餐巾纸是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请幼儿每人拿一张餐巾纸观察说说餐巾纸的特点:软软的,容易破。

  根据生活经验讨论餐巾纸的用处:擦脸、擦手、擦鼻涕等。

  小结:餐巾纸软软的,容易破。平时我们用餐巾纸檫嘴巴和鼻涕保持卫生干净。

  (二)、基本部分,引导认识水桶的重量。

  教师出示装满水的水桶问:“这是什么?”“你们的水桶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水桶提到座位处。

  教师说:“说说提着水桶是什么样的感觉?”感受后总结出水桶很重。

  教师说:“你刚刚用什么来提水桶?”

  “除了用手还可以用什么把水桶提起来?”

  讨论总结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用手、棍子、绳子等多种方法来提水桶。

  初步感知各种实验材料的特点。

  (三)、提出问题,集体探索。

  1、教师:“你认为薄薄的餐巾纸来能提起这样大的一桶水?”

  “请用你的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后告诉大家实验结果。”

  注意:用餐巾纸提起水桶时手不要触碰到水桶的提手。

  提出问题:如何用薄薄的餐巾纸来提起这样大的一桶水?

  小朋友,你们有办法么?

  (1)、请幼儿用自己的餐巾纸和水桶来实验探索,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提问:你用了什么办法?你成功了么?

  讨论:想一想,小朋友们都用的什么有效的办法?

  教师:“××小朋友你来试试,大家看看她的餐巾纸变成了什么形状?”

  教师总结:餐巾纸变的很细,像一根绳子。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尝试改变餐巾纸的形状来提起满满的一桶水。

  2、教师:“××小朋友你来做让我们看看餐巾纸如何变成纸绳的,我们大家来学学。”

  总结:把餐巾纸对边折几下变的细细的,然后向一个方向使劲拧绳就可以做成一条纸绳。

  3、大家一起来做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

  做好纸绳后教师发出口令幼儿一起用纸绳提起水桶,再次一起实验观察结果。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把纸卷折起来,把纸折得细一些,向一个方向拧绳时要拧得紧一些来试试。

  使幼儿知道把纸拧成纸绳,再次提起水桶,观察结果。

  (四)、提出问题,实验验证。

  1、教师:“我们一起用纸绳提起水桶,都成功了么?”

  “为什么没有都成功呢?”

  了解,知道我们小朋友们同样把纸拧成了纸绳的形状,方法是一样的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幼儿自由讨论,说出自己实验后的见解。

  2、用挂图讲解告知幼儿:把餐巾纸拧成了纸绳时要顺着纸的`纤维走向拧绳,纸的纤维集合在一起,共同抵御了拉扯的力量,这样使绳子提起水桶。

  3、提出问题:和幼儿一起疑问什么是纸的纤维走向呢?引导幼儿思考,大胆猜测。

  操作和幼儿一起找纸的纤维走向:拿出一张纸,然后任意选择一个方向把它撕下来,看看,一条边不容易撕下来。把纸颠倒方向,这个方向是不是很容易向下撕开。

  教师:“小朋友你也拿一张餐巾纸来撕撕看,和老师撕的现象一样么?”

  教师总结:这条很容易撕下的边就是这张餐巾纸的纤维走向,说明这张纸的纤维走向是从上到下的。

  4、幼儿一起操作,继续经验延伸:

  教师:“找到了纸的纤维走向就沿着它的纤维走向把它折起来,然后用力拧成一条纸绳。”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顺着纤维走向拧成的纸绳,再次来试验一起提起水桶,验证试验结果。

  5、幼儿用自己再次按照方法提起水桶,探索比较实验结果。

  教师:“我们顺着餐巾纸的纤维走向拧绳,纸的纤维集合在一起,共同抵御了拉扯的力量,用这样的绳子提起水桶,我们成功了么?”

  成功的幼儿掌声鼓励。

  教师请没有成功的幼儿再次试验。错误的操作幼儿集体给予纠正和帮助使幼儿共同体验试验成功的喜悦。

  纠错:(1)、找正确餐巾纸的纤维走向,顺着纤维走向拧绳。

  (2)、像一个方向使劲拧绳时要把纸绳拧的尽量紧一些。

  (五)、总结得出结论:找到纸的纤维走向后,顺着纤维走向把纸拧成纸绳可以提起水桶,很轻松,不会掉下来,纸绳变结实了,实验成功!

  延伸活动:科学游戏很有意思,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小朋友,今天你们参加了有趣的科学试验,学到了新知识,知道餐巾纸里有纤维,还找到了纸里的纤维走向。希望以后大家继续找找还有哪些物品里有纤维,一起探索学习关于纤维的更多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 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 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 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并能用语言表达。

  2、有探索冰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冰块、毛巾、热水、大盆子、冰花、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冰)你们看、这是什么?请你猜一猜这块冰是从那里来的?(冰箱)冰箱里的冰是从那里来的?

  :水遇到冷会变成冰。

  二、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玩冰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冰,等一会请每个人拿一块冰,玩一玩,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有什么感觉?(冷、滑)

  2、再次玩冰(引导幼儿压衣服、压冰两者进行比较)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硬)

  3、(纸和冰进行比较)冰是什么颜色的?(透明)

  4、。

  三、冰的融化

  1、刚才玩冰后你为什么要用毛巾擦手?手里的水是从那里来的?冰拿在手里为什么会变成水?

  2、实验:热水和冰

  “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变成水?老师给冰请来了好朋友,请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变化?”老师到热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融化)

  3、老师这里有许多冰,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到太阳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样变化的?

  四、延伸活动

  1、幼儿到室外观察冰的变化。

  2、幼儿观察冰花,教师讲解冰花的制作过程。

  3、请幼儿回家制作冰花。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利用勺子,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活动点评】

  “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平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习,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近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3、持续性。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幼儿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奠基。如特别注重幼儿“爱观察、爱发现”意识的培养;关注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对幼儿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较高质量地支持、引导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妙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宇宙图片一张。

  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身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

  (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发光吗?

  (月亮自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一堂课。通过观察一些精彩的太阳图片来讨论认识太阳,这些图片都来源于互联网,正是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自然教学中的实验它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信息科技与实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9-1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1-05

大班《风》科学教案08-25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大班科学教案12-16

《水》大班科学教案11-12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