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大班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情况分析
随着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不少农村幼儿分不清五谷,劳动观念也日趋淡薄。谷雨前后正是许多地区播种的季节,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开展了“观察播种”室外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获得播种的有关知识,知道播种与种植水稻的关系。
2.让幼儿体验成人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
3.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礼貌用语称呼他人,培养幼儿积极主动与成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利用春游时间带幼儿到播种前的田地里玩一玩、看一看。
2.约请两位家长作现场讲解。
3.让幼儿做好外出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1.教师提问:最近几天,大人们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农活,谁知道是什么?提议幼儿到田里看一看,看谁说得对。
2.向幼儿讲清楚途中及观察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二、现场看一看、问一问、说一说
1.鼓励幼儿使用正确的称呼,主动向农民问好。
2.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观察,鼓励他们对不知道的问题积极、大胆地提问。
①这块地和我们春游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地里有水,已整理成一畦一畦的了)
②大人们是怎样干活的?他们正在做什么?
③播种时,使用的工具有哪些?这些工具各有什么用处?
④种子和肥料各是什么样子的?(种子已经发芽,肥料是细细的粉状)
⑤大人是如何播种的?先怎样做,后怎样做?(放水、整地、撒种、覆盖肥料)
3.幼儿自由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把他们集中起来,互相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观察得仔细,知道得多。
三、听一听、试一试
1.请约好的家长给小朋友完整地介绍播种的过程,介绍播种与种植水稻的关系,并讲解各种农具的作用。
2.让幼儿用手感受水的温度,拿着农具,站在田埂上学着大人的样子试一试,然后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3.感谢大人的介绍,并和他们道别。
四、谈一谈、想一想
1.回园后组织幼儿谈一谈大人劳动辛苦不辛苦,粮食是怎么来的。
2.想一想,我们平常吃饭应该注意什么?回家后又能帮大人做些什么?
活动延伸
1.每隔一段时间带幼儿到地里观察秧苗的.生长变化。
2.要求幼儿利用休息日和父母一起到田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管理秧苗的劳动。
评析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方法灵活,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首先,教师把教学的地点由室内迁移到田间地头,这就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新颖、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第二,在活动的第二部分,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例如,鼓励幼儿主动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动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这既培养了幼儿大胆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第三,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引导作用,例如:各个环节中的提问、引导、鼓励等,使幼儿观察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另外,活动中的几个细节处理得特别好。例如:提出观察途中及观察时的安全问题,让幼儿站在田埂上摸水温等,体现了“教中有保”的原则;向大人问好、道别等及时地对幼儿进行了礼貌教育;请家长介绍播种过程,既让幼儿对播种知识有了完整的了解,又激起了幼儿对家长劳动的尊重。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前一次活动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寻找了找蚂蚁,把好吃的饼干喂给蚂蚁吃。在喂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蚂蚁的一些特性,他们纷纷叫道:“老师,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只蚂蚁来搬饼干,如果它搬不动的话它就会去再叫一些蚂蚁来一起搬。”“老师,我和浩浩喂的地方不同,蚂蚁也不同,不是同一窝的。”“老师,大的蚂蚁搬食物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搬的。”……
后来的'几天,在户外游玩时,总会有一些小朋友聚集在一起观察蚂蚁,喂食蚂蚁,与蚂蚁嬉戏……
看到孩子们对蚂蚁的热情,教师觉得是一个可以生成活动的机会。小小的蚂蚁,教育契机却是很大。喂食蚂蚁,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当教师将记录纸交予孩子时,孩子的主动探索意识逐渐形成,他们能在记录中尝试通过记录探索奥秘的方法,他们能在记录中了解蚂蚁的更多一些特性。教师此次预设的目的不是想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蚂蚁的特性,而是希望孩子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探索、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会探索。
本次活动,教师设想了3个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在逐步了解蚂蚁觅食特性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记录发现秘密。
活动目标:
1、喂食蚂蚁,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发现蚂蚁觅食的特性。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和其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
2、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为幼儿分组,布置任务。
师:最近小朋友们对蚂蚁都比较感兴趣,常常把自己的饼干喂给小蚂蚁们吃,那你们知道蚂蚁最爱吃什么吗?(根据回答答案一样的小朋友分组)
提出记录要求:现在请每一组小朋友,拿好你们认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等一下去找一个蚂蚁多的地方去喂给蚂蚁吃,当过了5分钟后,请你们记录一下,你们的食物大概有多少只蚂蚁来搬回家。
二、幼儿观察与记录
教师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穿插引导幼儿观察:
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来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对于喂食糖的小朋友提出要求:在纸上用果糖画出简单的图形,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三、交流观察的心得
请幼儿们交流自己记录的结果,统计在大黑板上,得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表。
请幼儿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在喂食蚂蚁的过程中发现的趣事、异事。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懂得破环生态平衡的危险。
2、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2、活动难点:理解自然界少了一种动植物会发生什么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谁吃掉谁》、各种动物小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连线:
(1)出示九张图片(猫头鹰、田鼠、粮食、啄木鸟、虫、大树、老虎、羚羊、草),幼儿讨论:——“谁吃掉谁?“
(2)将九张图排成三队,用箭头表示谁吃掉谁:
猫头鹰——田鼠——粮食
啄木鸟——虫——大树
老虎——羚羊——草
(3)遮挡某张图片,表示没有这种动物或植物,讨论会发生什么事:(如没有猫头鹰田鼠会成灾,吃掉大量粮草,羚羊都会饿死,老虎也没有食物。)
2、分组玩各种动植物图片:
(1)排一排,谁吃掉谁。
(2)拿掉其中一张图,想想会发生什么事。
(3)交流各组的发现。
3、总结:
大自然是很有趣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要保护树木花草和动物。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2
大班科学教案06-1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1-05
【合集】大班科学教案09-28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10-02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10-19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10-26
[优选]大班科学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