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案

时间:2023-05-27 11:15:2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平行四边形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平行四边形教案四篇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

  (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例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垂直与平行

  例1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

  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例1

  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画高。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5.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设计:

  1、激发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体会“等积变形”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矛盾

  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提问:这个框架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教师捏住两角轻微拉动长方形框架,使它稍微变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它围成的图形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边长×邻边长

  学情预设: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会受以前知识经验和教师刚才设问的影响,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邻边长。

  教师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使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到最后拉成一个很扁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

  边长×邻边长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板书课题。

  学情预设:随着教师继续拉动的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的变化,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体系开始坍塌。这种认知平衡一旦被打破,学生的思维就想开了闸的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用底边长乘邻边长不能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另辟蹊径,探究新知

  1、寻找根源,另辟蹊径

  教师边演示长方形渐变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边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能用长方形的长与宽演变而来的底边长与邻边长相乘来求面积呢?

  引导学生思考:原来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小了,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呢?该怎样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在教师的操作过程中,底边与邻边的长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底边长与邻边长相乘的积应该也是不变的,但明显的事实是学生看到了平行四边形在越拉越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越变越小。看来此路不通,那又该在哪里找出路呢?

  2、适时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结合刚才的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是否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求面积呢?

  (1)学生操作

  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三种方法出现。

  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 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

  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观察比较

  刚才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操作时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呢?

  (3)课件演示

  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3、公式推导,形成模型

  既然我们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究竟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怎样的联系呢?怎样能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如小组有困难,可提供“思考提示”。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C、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能得出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用完整、条理的语言表达其推导思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并将公式板书如下: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4、变化对比,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比较前后两种变化情况,思考:第一次的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与第二次的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这两种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哪种变化能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来源呢?为什么?

  5、自学字母公式,体会作用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告诉老师,如果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你觉得用字母表达式比文字表达式好在哪里?

  三、实践应用

  1、出示课本第82页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边长5m,高2.5m,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2、看图口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分米 2.5厘米

  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求吗?你是怎样想的?

  4、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单位:厘米)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还能再画多少个?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4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平行四边形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9-08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四篇05-18

平行四边形教案模板八篇05-17

实用的平行四边形教案四篇05-21

【精华】平行四边形教案4篇05-25

有关平行四边形教案三篇05-15

关于平行四边形教案合集6篇05-17

有关平行四边形教案九篇05-19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集锦10篇05-21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集锦五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