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16 08:57:5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教具:

  计数器、数位表、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教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块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3 用学具摆40根小棒。

  教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

  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教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0”.

  教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读作:四十)

  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27和33又该怎样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教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摆10捆小棒。 教师出示图片。 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实验来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对线段的长度进行基本的测量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通过猜想—实验—结论的方式,感受数学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像、猜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判定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穿在一起,(这电线穿在一起做什么用知道吗?)头尾相连,会得到什么图形?

  2、首尾相连一定是三形吗?(举手表决)。刚才有的同学认为可能围成,有的认为可能围不成,那到底能不能呢?同桌合作,剪一剪,围一围。

  二、展开:

  1、学生操作: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绕一绕。

  2、反馈:

  把具代表性的三种不同情况的贴在黑板上。为了便于研究,给标上序号。

  (围成的贴三个、围不成的各一个,)

  3、同桌讨论思考:假如我们把吸管看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就是三条线段。同样的一根线段,任意剪成三段,为什么1、2、3号能围成三角形,而4、5号却围不成呢?课件演示.

  4、交流并作第一次。板书: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尝试:出示4厘米、10厘米、5厘米的三条线段。

  符合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

  6、第二次:板书: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自学:书上是怎样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自学书本第82页。

  三、巩固:

  1、书上86页习题,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钩。集体交流,能不能用刚才的算式来说明?有没有用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或你认为哪个办法能快速判断?

  2、对习题进行变式练习

  ①3厘米4厘米5厘米:观察边有什么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三个连续自然数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举例:1、2、3或0、1、2或7、8、9。

  想象一下,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怎样的?(初中会学到勾三、股四、弦五)

  ②3厘米3厘米3厘米:三边有什么特点?围成的图形是怎样的?(正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条相等的线段都围成正三角形?

  ③2厘米2厘米6厘米:怎么变才能围成?怎样判断呢?

  ④3厘米3厘米5厘米:用手势表示一下围成的样子,知道是什么三角形吗?如果换掉其中5厘米的这条边,可以怎么换?讨论一下。

  交流: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都以取厘米的数。

  331:搭起来的三角形会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来说:细细的、尖尖的。。。

  332、333(这是什么三角形)、334、335。发现图形有什么变化?(扁了、胖了、矮了)

  如果要换调3厘米的边,可以怎么换?

  四、拓展

  1、哪条路最近?请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

  2、抽象出三角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边关系

  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剪三段围成三角形中的奥秘解析

  4、。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进一步利用平移、旋转的知识把七巧板各图形拼成鱼图。

  教学过程:

  一、 独学:请观察下图,同位说一说第2个三角形是由第1个三角怎样演变来的?

  再说一说第1个三角形是由第2个三角怎样演变来的?

  二、对学、群学

  1. 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后得到了鱼图,请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同时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2.我有多种方法得到的

  三、群学:(巩固提升)左图是被打乱的4张图片,怎样才能还原成右图?

  四、检测:P88第1、3题。 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正确、熟练地分析、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练习课。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1)补充问题训练:

  ①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______?

  ②花瓶里要插10朵花,已经插了4朵,________?

  (答案如下:①全班共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②还有几朵花要插?)

  (2)补充条件训练:

  ①__________,大米比面粉多5袋,面粉有多少袋?

  ②小红家养了4只白兔,_________,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

  (答案如下:①食堂运来25袋大米。②5只黑兔。)

  (3)解题训练:

  ①班里买来30张彩纸,比白纸少12张,白纸买了多少张?

  ②商店有红气球18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5个,黄气球有多少个?

  (答案如下:①30+12=42张 口答:白纸买42张。

  ②18+5=23(个) 口答:黄气球23个。)

  教学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复习,为下一步练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好知识上与心理上的准备。

  2.练习。

  (1)解题训练:

  ①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0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

  让学生读题,试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可做如下分析:菠菜比芹菜多30筐,就是比45筐多30筐,菠菜的数量是较大数,芹菜是较小数,求菠菜多少筐就是求较大数,用较小数加上差,即用45+30=75(筐)。又知道卖出50筐,求还剩多少筐就是求从整体中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应该用减法:75-50=25(筐)。

  教师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

  答案:45+30=75(筐) 75-50=25(筐)

  口答:运来75筐菠菜。口答:还剩25筐菠菜。

  ②操场上跑步的比打球的多6人,打球的有28人,跑步的有多少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14人,跳远的有多少人?

  学生分析解答,教师订正:

  28+6=34(人) 34-14=20(人)

  口答:跑步的有34人,小学数学教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练习课》。 口答:跳远的有20人。

  ③幼儿园买了64件玩具,分给小班35件,剩下多少件?又分给大班18件,现在还剩多少件?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64件玩具是整体,分给小班35件是一部分,求剩下多少是求另一部分;然后把剩下的部分再当做整体,又分给大班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列式是:

  64-35=29(件) 29-18=11(件)

  口答:剩下29件。 口答:现在还剩11件。

  ④妈妈昨天上午织袜子47双,下午织袜子46双。昨天一共织了多少双?今天织了98双,比昨天多织多少双?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订正如下:

  47+46=93(双) 98-93=5(双)

  口答:昨天一共织了93双。 口答:比昨天多织5双。

  (2)补充中间问题训练:

  ①商店有毛巾25包,又运进20包,_____?卖出45包,还剩多少包?

  ②小明做了15道练习题,比小丽多做2道,_______?小丽比小华少做7道,小华做了几道?

  ③停车场上有大汽车40辆,比小汽车多12辆,_______?又开来小汽车18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答案:①商店现在有毛巾多少包?②小丽做了多少道练习题?③小汽车有多少辆?

  教学意图:通过两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审题与分析能力。

  3.提高练习。

  (1)儿童商店有红气球30个,黄气球25个,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三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可做如下分析:花气球的个数与黄气球同样多,就是也有25个,求三种颜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就是把红气球、黄气球和花气球这三部分数量相加。

  答案是: 30+25+25=80(个)

  口答:三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80个。

  (2)商店上午售出洗衣机12台,比下午少售出3台,全天共售出洗衣机多少台?

  此题可以做为思考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做如下提示:求全天共售出洗衣机多少台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到哪里去找?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道提高练习,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习两步应用题进行渗透,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3、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乘法的运算,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熟练的计算

  2、 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画好表格,写清组别。)红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二。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4页。这节课我们来一次夺红花比赛。积极发言、勤于思考、专心聆听、遵守纪律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红花。

  二、完成练习

  1、完成第1题。

  (1)审题。

  师:同学们请看第1题(读题):小明到商店买了下列商品。谁来说一说都有什么,花了多少钱呢?

  生:小明买了一根跳绳,花了3元,一个铅笔盒5元,一辆玩具车8元,还有笔记本5元,布娃娃8元……

  (因为物品较多,可以请两个学生分别说一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

  师:很好!你的表达能力很强。下面谁来把小明买的物品归类一下?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回答。)

  生: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学习用品,有铅笔盒、笔记本和钢笔三样;另一类是体育用品,有跳绳、羽毛球、毽子;第三类是玩具,有玩具车和布娃娃。

  (师对回答得有条理的学生予以表扬。)

  (2)回答问题。

  ①师:看清了小明买的物品,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解答,等一下再请你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②交流反馈。

  a、交流问题(1)。

  师:谁来说说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怎么做?

  生:我列式:5×3=15(元),一共花了15元钱(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算式。)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呢?

  生:因为学习用品有铅笔盒、笔记本、钢笔,它们的价格都是5元,有3个5元。所以这样列式。

  师:说得真好。这道题还可以怎样算?

  生:还可以用加法算,5加5再加5。

  师;那你刚才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

  生:我认为用乘法算更加简便。

  师:你真会思考!奖励一朵小红花。

  b、交流问题(2)。

  师: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生:花了9元。我也用乘法算:3×3=9(元),(师板书算式。)

  师:3乘3表示什么?

  生;体育用品共有3件,每件3元,三三得九。

  c、交流问题(3)。

  师:我们再看第(3)小题。小明还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生:小明还买了玩具车和布娃娃,共花了16元,列算式是8×2=16(元)。

  生:也可以是8+8=16(元)。

  d、交流问题(4):小明带了50元钱,买这些东西够不够?

  师:要想知道50元钱够不够,我们要先算出什么?

  生:要先算出小明买这些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哇,把这图上标的每个价格都加起来吗?那实在太多了。

  生:不要,只要把刚才算出的学习用品15元,体育用品9元,玩具16元,这三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教师边听学生边说板书出:15+9+16)。

  师:用50元钱够吗?

  生:够,共花了40元钱。40比50小。

  生:我可以估算,把15看成20,9看成10,16看成20,全加起来就是50。我刚才把原来的每个数都增大了,所以一定够。

  师:真棒!在生活中我们是常常要用到估算的。

  (3)对这一环节进行小结,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和小组奖励红花。

  三:布置作业,教师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22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5-17

创意小学数学教案08-19

[通用]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优选)04-24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7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小学数学教案【热】01-2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8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