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时间:2023-01-02 12:40:14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1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

  测量范围以及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常识性地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摄氏温度.

  教学难点

  体温计的构造及用法.

  教学器材

  常用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各26支,热水、温水、冷水各

  一杯,挂图、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材指导学生自学,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举例说明热现象在日

  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应用;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举例说明温度跟人类的关系;

  3.演示课本第36页图4-1的实验;

  结论:温度的高低可以凭感觉来判断,但往往不可靠.

  4.过渡引入新课 温度跟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

  温度的判断和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所以,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专用测量工具--温度计.

  新课教学

  第一节 温度计

  一、实验用温度计

  1.构造

  (让学生认真观察常用温度计,再请一名学生回答其构造、最后

  由教师概括)温度计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几

  部分组成.

  2.原理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投影片说明

  其原理)

  二、摄氏温度

  要测量温度,就要先确定其单位.温度的单位跟长度单位一样,

  是人为规定的.

  长度的单位 温度的单位

  常用: 尺、丈、寸、里 摄氏度

  英尺、英寸、英里 华氏度

  国际: 米 开尔文

  提问: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要求学生认真看书后再回答)

  规定:

  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100℃)度:沸水的温度:

  1度(1℃)=(100℃-0℃)/100=1摄氏度

  说明:

  (1)摄氏温度用t表示.如:t=25℃;

  (2)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3)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

  零下4.7℃摄氏度.

  三、热力学温度

  1.绝对零度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为-273℃.

  2.热力学温度: T

  (1)定义: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

  (2)单位:开尔文,符号:K.

  (3)跟摄氏温度的关系:

  T=t+273K .

  如:体温为t=37℃时,T=(37+273)K=310k.

  四、体温计

  (先要求学生观察体温计,然后回答)

  1.构造特点

  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做得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水银柱上升通过

  缩口,但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因此,可以明确地显示人体温度.

  2.刻度范围

  35℃-42℃

  3.最小刻度

  0..1℃

  五、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比较

  (要求学生通过看书、观察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然

  后,师生共同分析,正确地填写右边表格)

  思考题

  为什么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刻度范围是不相同的?

  作业 课本上第37页-38页的第1-4题.

  (用投影片将下表格投影到屏幕上)

  比较

  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不同点

  构造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测量范围

  -20℃~105℃

  35℃~42℃

  -20℃~50℃

  最小刻度

  1℃

  0.1℃

  1℃

  用途

  实验用

  测体温

  测气温

  相同点

  构造

  都是由玻璃外壳,内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

  原理

  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单位

  都是摄氏度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2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V)

  1毫伏(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五)[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V)

  1毫伏(V)=1000微伏(μV)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学生举例,教师选择适当的例子写在黑板上。教师也可补充具有启发性的实例)教师:火车头拉着车箱前进,运动员踢足球,吸铁石吸引铁钉,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等等。

  以上实例中都有力存在。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钉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现在我把上述有力存在的实例中的物体分为两组,请大家分析这两组物体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答: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教师: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教师出示小黑板。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学生回答)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教师:吸铁石对铁钉有吸引力,这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铁块对小磁针也有吸引力。这说明磁铁吸引铁,同时铁也在吸引磁铁。

  3.演示实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教师:用弹簧把锯条拉弯,弹簧对锯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这说明锯条对弹簧也有一个拉力。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力,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一个力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教师:锯条受到力时变得弯曲。

  ( 3)实验:手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 2)教师;乒乓球向自己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论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练习

  1.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 ______力,力的效果是 ______。

  2.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效果是 ______。

  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 ______。

  六、作业

  1.复习课文。

  2.章后习题 1、 2。

  (四)教学后记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案12-28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12-30

初中物理教案(15篇)12-30

初中物理照相机教案12-29

初中物理教案15篇12-28

初中物理说课稿09-23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1-01

初中物理面试说课稿07-01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