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原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教案 篇1
教案准备
1、斑马的图片。
2、图画纸、炭铅笔。
教案过程
一、出示斑马的图片,请幼儿观察斑马的外形特征,向幼儿提问:
1、斑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身上有黑白的条纹。)
2、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有什么作用?
(一种说法是,在日光和月色的.照射下,斑马的条纹可以将斑马身躯的轮廓打乱,使其形状变得模糊,不易被天敌发现,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另一种说法是,当斑马群奔跑时,斑马的花纹会让袭击者眼花缭乱,从而放弃追捕。)
二、请幼儿利用炭铅笔,在图画纸上绘画斑马。
教师可介绍炭铅笔是绘画和素描的工具,并示范使用炭铅笔的技巧,例如怎样控制手的力度,绘画出不同粗细和深浅的线条。
三、教师可指导幼儿先画椭圆形作为斑马的身体,然后画四条腿和蹄子,再画脖子和头部,最后才画身体上的黑白条纹。
四、幼儿可丰富画面,例如两只斑马在吃草、斑马在草原上奔跑等,为图画设计丰富的背景。提醒幼儿不要用手磨擦线条,以免弄脏画面。作品完成后,教师可将作品喷上定画液作保护,防止炭粉脱落。
五、请幼儿描述图画中的故事,并把作品展示在展览角中,供幼儿互相欣赏。
教案建议
教案前在美工区投放炭铅笔,可让幼儿使用炭铅笔随意绘画,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熟悉材料。
分享一下教案需要用到的关于草原上的办法图片展示: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北草原。
2、你们对“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3、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
4、再让同学们谈体会。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3、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整体感知,师相机板书。
5、请你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师小结: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采取多样的读书方式要读,读中进行体会。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四、练习本课生字,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通过朗读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我深深爱着藏北草原”,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只有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点?
2、再读,把能表现草原“温柔之美”的语句和词语圈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馈。
5、指导朗读“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着嫩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飞舞。”
再引导读重点语句。
6、小结:是啊,这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这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心中赞叹“美啊!实在令人兴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7、师:“我欢呼、我兴奋、为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风光美,草原上的人们更美。他们勤劳好客、勇敢善良,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师和同学们齐读7——8自然段。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风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计算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
1.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播放图片。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
3.草原上的音乐悦耳动听,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想去看看吗?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美,很大?
(2)图上有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2.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铺满:看图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三、自读课文
1.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小朋友,你认为那些词语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来当一下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
(2)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象。
2.学生自由说好象看到了什么?
3.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草原最美!
4.指名读,其余的同学做评委。
5.指导读好铺满新绿。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铺满新绿的画面,再读。
6.充分诵读第一自然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处、远是做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夂,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着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播放图片,学生观察羊儿和牧民心情如何。(欢快,高兴)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羊儿和牧民的欢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
4、学生说,师板书。
羊儿
涌出
牧民
跨上
追赶
5、观看图片,理解无边的意思。
6、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草原的热闹广阔,牧羊人的愉快心情,羊儿的欢快活泼。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羊儿越跑越远,远远望去,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课文中把沿儿比成了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播放《草原牧歌》。谁说说这是怎样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这么美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有个词叫(板书:回荡)
5、指导读书,比一比,看谁的读书声像牧羊人的歌声那么美,那么响亮。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指导背诵。
五、播放音乐,学生尽情表演
学生听着蒙古乐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表现扬鞭催马,有的表现骏马飞奔,有的表现河边遛马,有的表现牧羊人放羊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
六、拓展练习
尝试说一说《学校的早晨》
草原教案 篇5
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草原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揭示课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明确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听录音,边听边记边思考。
2、能根据提供的要点和词语记住主要内容并说一说。
(三)
进行听说训练。
1)、第一遍听录音,回答课后两个思考题。
交给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词语记在书上。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思考题。
听录音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3题中录音的要点,看看那位同学答得完整,再把这两个思考题完整地说一说。
2、第二边听录音,要求学生能按课后第三题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
听之前,指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三题的要求和提供的要点。
听录音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要点回忆录音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条进行复述。
3、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读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根据第三题中的要点把这些词语按内容进行分类。
讲第一个要点的:盘旋、飞翔
讲第二个要点的: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选择录音中的一个要点说说。
选用提供的词语,把3个要点连起来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四)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盘旋、飞翔
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草原教案 篇7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掌握1个多音字“蒙(měng)”,认读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5引导学生介绍、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托木尔峰。今天,老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谁有兴趣?好!我们出发!
2、多媒体课件(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
3、启发:谁愿意谈谈感受?
4、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近一些,来个近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
要求:体会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讨论: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师:虽然,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让我们踏上草原,细细地用心欣赏它!
三、细读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可以边读边画。
2、讨论:(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板书(广阔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4、引导学生体会
野草——广阔、茂盛
湖水——稀少、神奇
野花——鲜艳、清香
5、重点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1)各自轻声读,体会
(2)讨论: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句子对比:
A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B草滩上,有一洼洼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就像镜子一样。
师:你感觉哪句好?为什么?
结合平时看的影视作品,说说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什么样?
什么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为什么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4)启发想象: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
6、多媒体课件(草原近景,配乐腾格尔所唱《天堂》)
7、指导朗读
(1)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评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8、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
师: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发出哪些声音?有哪些动作?
(3)启发想象:除了这些,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板书(动物、人)
4、指导朗读
师:老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们呢?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总读感悟
1、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第一、三自然段,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2、小结:
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
五、拓展
1、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歌词)
2、欣赏歌曲第一段
3、自主创作第二段
4、展示
板书设计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16锡林郭勒大草原
动物
欢腾世界
人
北京小学
李建
草原教案 篇10
孩子们跃跃欲试,选定一部分同学到板前确定个人所画的内容。说说自己合理安排画面的理由。边欣赏边小组合作找出正确答案,代表汇报。培养孩子观察画面的确定方法。增强对蒙古族民族特色的了解。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孩子建立正确构图的好习惯。了解同龄人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培养画面颜色的统一的习惯才艺创新
设计草原艺术实践,提出作业要求:
1、设计制作一幅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手工粘贴、绘画等形式不限。
2、创作时要构图饱满、要有疏密远近之分来体现草原的美丽。
3、人景结合,处理好人景关系。
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马头琴曲。小组合作时要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合理的使用时间。运用大胆创新的.理念,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孩子们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评价草原优秀作业展评
1、自评
2、互评
3、师评
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收获。评价他人作品的作品,找出优点,纳为己用。对创意新颖的作业进行重点点评。培养孩子们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美丽的草原 (天堂)
近景 人物 主色 深绿 浅绿 黄绿 挂图
中景 毡房 篝火 浅蓝 天蓝
远景 羊群
背景 草地 蓝天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从小学语文版到音乐版,已经有很多年了,到了今天的美术版终于出炉了。回头看来,似乎这道“美丽的草原”是这样酿成的。
一、主料---育人
本课通过欣赏草原导入新课、赞美草原探究新知、设计草原才艺创新、评价草原各抒己见这四大板块突出一个字,那就是“爱”,用美术教育人,通过手工粘贴、线描画、水彩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丽的大草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对美术的热爱。
二、配料---审美+创新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力求把这道菜制成视觉大餐。
从欣赏视频草原美景,到我的板书,以及孩子们在黑板上的即兴作画,欣赏颜色鲜艳的同龄人的范品,每一步都为孩子们提供着视觉美感和心灵的震撼,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想象和创作能力。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享受这着老师为他们提供的视觉大餐,激发内心与众不同的创意,小组合作的如此默契,将孩子们的创造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构图合理,主题突出,颜色搭配的符合自然常理,又有与众不同的创意,达到了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艺术实践当中。
三、调料---趣味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恐怕离不开“趣味”做调剂,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让孩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本课中,通过欣赏草原、赞美草原、设计草原、评价草原这几个大的环节,设计出各种各样与草原有关的美术作品,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使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美术带给他们的乐趣。
也许这道丰盛的“美丽的草原”大餐的分量还不足,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丝回忆,对于我来讲已经足够。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烹制一道道美术佳肴。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11-10
《草原》教案05-17
草原教案范文06-16
《草原上》教案10-27
实用的草原教案模板01-08
草原的教案15篇11-19
草原上音乐教案11-27
《草原》教案15篇(推荐)11-08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10-24
《草原的早晨》教案14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