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教案 推荐度:
- 实用的猫教案 推荐度:
- 猫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有关猫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猫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猫教案 篇1
【公开课教案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同学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示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局部,使同学不只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同学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同学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相互”、“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布置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同学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示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示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考虑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同学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课文,考虑:猫的古怪性格表示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示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 “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提问:猫的“老实”表示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示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获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 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考虑: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考虑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无常” 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无常”,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示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示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俺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示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示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示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同学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干充沛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分。)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协助同学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同学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猫教案 篇2
活动目标及关键经验
在游戏情景中,幼儿扮演喜爱的熊猫,进行滚接球动作的练习,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提高了传球、接球的动作技能,锻炼幼儿手臂肌肉力量,激发了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
1、掌握滚接大皮球的方法,动作协调灵敏。
2、喜爱参加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材料及相关环境创设
材料:皮球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一半);熊猫帽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音乐磁带。
活动准备
幼儿有推球、玩球的经验,知道球可以滚动的特点。
1、以游戏情境的形式进行准备活动
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当小熊猫带上头饰,四散站在教师周围。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做准备动作(弯弯腰、踢踢腿、伸伸臂、走一走、转一转等)“小熊猫真快乐,和妈妈一起玩玩、转转身体棒。”
2、进行游戏“熊猫滚球”,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教师以游戏口吻介绍玩法:“妈妈带来许多大皮球,小熊猫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起滚球玩。两个好朋友你把球推给我,我接住球再传给你,滚来滚去真好玩。”教师边讲边与配班教师或幼儿做示范,
引导幼儿推球时将两手分开,胳膊用力向对面的小朋友推去,对面的幼儿要注意球的.方向,用手去接滚来的球,然后再推回去。
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幼儿边唱“找朋友”的歌曲,边拍手做动作找一个朋友,两人一组拿一个皮球。
教师指导幼儿面对面蹲下保持适当的距离,进行滚接球游戏。
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幼儿不断调整两人滚接球的距离,体验相互间滚接球的方法,掌握手臂用力前推和伸手接球的动作。
鼓励并指导动作不协调和没有掌握动作要领的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快乐。
3、玩球游戏:每人一个球自由的推球、追球、踢球、拍球等,体验玩球的乐趣。
相关经验
美工:绘画“大皮球”涂色。
认知:在玩球时鼓励幼儿数一数,能够滚接多少个球。
活动评价
教师观察幼儿推球和接球方法掌握的难点,两人合作游戏的表现情况,对不会与人合作的幼儿给予引导或直接参与合作。
活动的延伸与扩展
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调整幼儿间距离,将滚接球距离由近到远适当调整。
随着动作协调性的发展,进行传球的动作练习。
猫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作品,掌握本课13个生字及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 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猫的性格古怪,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完成。
【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如果你把猫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得圆圆的,看得见极微弱的光。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捕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鼠的踪影。
猫须也特别有趣。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猫须除了能显耀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如果猫在探鼠洞时,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窝;若胡子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猫的优点制造了一些新的仪器,微光夜视仪就是其中一种。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任凭 尽职 淘气 贪玩 抓痒 屏息凝视 ......
暖和 的确 解闷 性格古怪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
二、忆一忆。
课文主要写了( )的大猫和( ) 的小猫。
三、画一画。
1、 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描写大花
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2、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3、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用“———”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学习建议: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读课文,完成填空。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它既( )又( ),既( )又( );它高兴时和( )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 )这三个方面。
2、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并在文中勾划出相关的词、句,说说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3、认真朗读勾划部分,读出喜爱的感觉。
【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梳理、整合内化
↗大猫 性格古怪
老舍 → 猫
喜爱 ↘ 小猫 活泼可爱
【当堂检测】
我会填:《猫》的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字_____。作者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大花猫________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________,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之情。
【学习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学习建议:完成课后训练案需要定时训练,时间不超过25分钟。独立完成,不要讨论。
【达标检测】
一、用多音字组词。
bǐng( ) zhé ( ) jiào( )
屏 折 觉
Ping ( ) shé ( ) jué( )
二、仿例写出词语。
1、例:生气勃勃(ABCC)、_____、_____、_____
2、例:粗细各异(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
3、例:无缘无故、无__无__、无__无__
三、体会句子的感情,在正确说法的括号里打上“√”。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天夜不回家呢?
1、责备猫贪玩,说明作者很生气。( )
2、表面上是责备的话,实际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能力提升】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1、 用“--------”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 用“﹏﹏﹏”画出描写猫性格的句子。
【小结拓展】
请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题目自定。
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ppt,熟悉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认识故事中“禁止标志牌”,知道禁止标志牌的含义。
3.体验阅读预测和想象带来乐趣。
活动准备:
一、导入部分
老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师打开至封面,封面上画的是谁?(小猫)请你来数一数,有几只?(11只)他们在干什么?排好队准备去哪里?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观看ppt图,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今天我们讲的故事的名字叫“11只猫做苦工”,你看见了什么?(地图)有什么作用?你猜他们会去哪里?
一、老师阅读幻灯片3~6提问
A 谁走在队伍最前面?(猫队长)走在最前面代表什么意思?
B.他们看见了什么?(一个花圃)花圃上插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了什么?(禁止采摘)他们采了吗?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有这么多花,摘一两朵,没关系的。)
C.猫队长起先同意吗?后来呢?
二、教师继续阅读幻灯7~8
A.走着走着,11只猫又来到了哪里?(山谷边一座吊桥)吊桥上面又有一个牌子,牌子上写了什么?(危险禁止通过此桥)
B.小猫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没关系的,过去吧,大家一起走,就不害怕啦!)
三、教师阅读幻灯9~12
A.走过桥,他们看见了什么?(草地)又有一块牌子,写了什么?(禁止攀爬树木)
B.他们是怎么做的?爬了吗?
C.爬到树上后,小猫们又看见了一个奇怪的口袋,口袋上面写了什么?(禁止进入口袋)小猫们进去了吗?挤进去之后,口袋怎么样了?(嗖的一声收紧了)
D.请你们猜一猜,是谁把口袋收了起来?我们来接着看一看
四、教师阅读幻灯13~15
谁把口袋扛起来了?(呜嘿啊哈)发生了什么事情?(怪兽叫小猫们干苦工,拉滚子)
五、教师阅读幻灯16~21
A.一天早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怪兽做了什么事情?
B.小猫们乘机干什么去了?
C.怪兽看见了什么?(一个木桶)上面写了什么?(禁止入木桶)为什么怪兽认为小猫们是在木桶里面?(因为之前小猫们都不听话)
D.结果呢?(怪兽掉进了桶里面,骨碌骨碌滚下了台阶、小猫逃回家)
六、教师阅读故事至最后
A: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又看见了一个牌子,写了什么?(禁止通行)他们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七、教师小结故事
老师:故事讲完了,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总结:11只猫不遵守规定,无视警告牌(禁令标志)。三个禁令牌对它们没起什么作用,它们胆子也大了起来,当出现个“禁止进入口袋”的警告牌时,它们还是不放在心里,都走进了口袋,结果被怪物抓去做苦工。
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随便违反禁令标志,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猫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的可爱和它的生活习性。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并且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孩子身边的一景一物,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学情分析:
儿童对动物的喜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这便为他们学习本课提供了情感、态度方面的支持。并且学生通过玩具、电视、书籍、图片等对大熊猫有些了解。另外,学生对学习注音课文也掌握了一些方法,为学习课文内容提供了保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贯彻了课改理念,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新知有较强的期待。
教学目标:
1、认识“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喜、皮、爪、呼”14个生字;会写“巴、爪、皮、黑、双、许、动、全”8个生字。
2、学习两个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重、难点:1、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大熊猫,试着边看边描述大熊猫的样子。
教学准备:卡片,小黑板,录音带,熊猫娃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课时
一、谈话激趣,直观教学引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你最喜欢什么动物?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大熊猫。
2、板书课题:大熊猫 (读题)
3、出示大熊猫娃娃,在说说你看到的大熊猫是怎样的?(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大熊猫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大熊猫
1、边看熊猫娃娃,边听录音,问:你听到的大熊猫是怎样的?
2、老师带读课文,注意你不认识的字。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
三、指导识记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识记生字。
3、小组汇报:展示本组记住哪些生字,口头组词或说一句话。
4、认读生字,学生纠正读音,指名读,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老师范写,讲清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的写法。
2、练习书写生字。
3、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学习方法:听 读 画 识记(生字)
识记生字:物、数、胖、尾、巴、全、黑、圆、候、活、喜、皮、爪、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以“火车快快开”游戏巩固认记生字。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熊猫的特点。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下面问题:
(1)读课文1、2自然段。讨论:大熊猫的样子是怎样的?你最喜欢大熊猫的什么?找出有关语句,并读出来。
(2)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知道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3)读课文最后一段: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2、小组展示: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大熊猫的样子:第二自然段。
大熊猫小时候:活泼、顽皮。长大后:爱睡觉。
大熊猫最爱吃:竹叶、竹笋。
4、同学们喜欢大熊猫吗?请用喜欢的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课文分别介绍了大熊猫的可爱的样子,喜爱的活动,喜爱的食物。
六、回归课文,拓展延伸
1、选拔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听,让学生评。
2、说说你还懂得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3、指导看大熊猫娃娃介绍大熊猫的样子。
七、作业
1、寻找有关大熊猫的一些事。
2、识记生字。
3、找出你喜欢的词语,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熊猫
样子: 很可爱
小时候: 活泼、顽皮
长大后: 爱睡觉
爱 吃: 竹叶、竹笋
猫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一、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五、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大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难点: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
教学准备:
学生:想想自己与小猫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师:搜集猫的图片、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音乐、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二)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学学猫叫。
(三)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撩拨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重点研读
(一)阅读全文,研读重点语句,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1读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只什么样的猫,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学生合作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可爱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的猫
(淘气)胆小勇猛
(意图:开课时设计这样的板书呈现形式,既对全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读出有关句子。
理解:
①投影……无论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
……无论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呼唤它。)
②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抓住“谁”、“怎么”的适当想象来体会猫的贪玩,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表现,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思考维度由“谁”递进到“怎么”,想象会更合理、更有情境感)
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
(方案1:能抓住体现猫尽职的语句并且能说到“屏息凝视”,教师趁机切入理解内容的教学)
(方案2:仅仅只能说出“一点……”、“一连……几个钟头……”教师出示投影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理解:
①投影出示有关句子,出示猫“屏息凝视”的图片,它在做什么?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在想什么?
(意图:“屏息凝视”是本课教学中应重点理解的词语之一,出示本图片,学生能很直观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片的情境合理地想象出猫此时可能的想法,培养了想象能力。)
②读出猫的尽职
3猫很贪玩,但却又很尽职,学到这里你对这只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认为这是只怎样的猫)?
①你能从黑板上圈出一个词语吗?
②再读读这两段话,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意图:体会大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通过理解、朗读领悟到猫贪玩、尽职之后,学生很容易能够在先前的板书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对猫新的认识——古怪。这样的设计为理解大猫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导,又为更好的理解另外几处大猫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铺垫。)
4
在课文的1-3自然段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猫的性格古怪?
①请你通过朗读告诉同学们哪里还表现了猫的性格古怪。
②填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
既(),又();
既(),又();
既(),又()。
试着说说古怪的意思
(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③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字幕变色)齐读第一句话。
(二)再读课文,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
1哪里读出猫的可爱,请读出有关的内容。
2感受猫的可爱
①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看看这句话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怎么理解?
(意图:此句是文章的过渡句,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以上的训练方式引入对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
②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
想象出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来了吗?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就使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一次激发)
③读读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
(意图: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环节通过对《养花》一文的阅读,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又与课文中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体会,从而品悟到老舍对猫的爱之深。教学难点在课外阅读的帮助下突破。)
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④小结:老舍先生爱花、更爱猫,是因为他非常热爱生活,下一课《母鸡》就是他的又一生活感受。不仅老舍先生爱猫,很多作家都很喜欢猫,如周而复、夏丏尊等,课下可以认真读一读阅读链接中他们的文章。
(意图: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学习语文。)
三拓展延伸
1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①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
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猫。再请你欣赏几幅猫的图片,看你喜欢哪只小猫,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表达一下你对他的喜爱。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只小猫?
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意图: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2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相信你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你也一定会写出像老舍先生一样棒的文章。
猫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画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中国画欣赏美术欣赏的一种,有着美术欣赏共有的特点,同时又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目前的艺术欣赏(中国画欣赏)是儿童艺术中备冷落、忽视的一部分。教师一味的讲解作品的知识、技能、趣闻轶事,而缺少幼儿自身对国画作品的深入体验、独特感受和把握,使得有限的国画欣赏教育缺乏它特有的魅力,而不能有效的吸引儿童。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常性接触、对话、欣赏,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师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的`语言,在潜移默化的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艺术感觉及综合艺术素养。
本篇案例,结合《幼儿园整合课程》中涉及的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国画,并对此进行延伸,一方面对国画进行继续传承,激发孩子对国画的了解和喜爱;另一方面也探索出一种适合孩子们欣赏美术作品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人的姿态,增强对熊猫的喜爱,并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2、激发幼儿用动作、体态表现作品中动、静的美,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尝试学习水墨作画,初步了解湿画的特点。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竹子图片;墨水、宣纸、毛笔等。
2、知识准备:初步了解中国画;熊猫是我国国宝;知道水墨、宣纸的特性等。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熊猫图片、竹子图片等,导入主题。
指导语:这些熊猫在干嘛?他们这样可爱么?你喜欢熊猫什么地方?你还知道熊猫什么特点?
出示吴作人作品《熊猫竹石图》,介绍吴作人。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指导语:
1、看到这幅画,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在吴作人爷爷画的熊猫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学一学。
3、 吴爷爷画了这幅熊猫图,请你们也来试试。(幼儿尝试进行作画)
(三)幼儿尝试作画,针对作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并尝试解决。
指导语:
1、在刚才作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2、你画的和画上的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看吴爷爷的作品中是怎么达到这个效果的?(吴作人运用湿画的方法,使得每只熊猫感觉上去毛茸茸的。而且每个幼儿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再次观察吴作人的作品时,能看到不一样的特点。)
3、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在合适的时候,老师给与帮助。)
4、那我们再试一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作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并作出评价。
五、效果评析
在本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初次观察熊猫的、竹子、石头的实际的图片,并回忆出自己曾经见过的形态、特点。再过渡到吴作人大师的作品《熊猫竹石图》,在此之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中国画与照片上实物的不同之处,也感受了解了中国画的魅力。在幼儿初次作画的之中,遇到画熊猫、竹子、石头的各种问题,在和原画相比较的过程中,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并尝试找到原因。再次创作之时达到幼儿自己预期的效果,并且加深了对作品本身的认识。
在进行国画欣赏中,创作本身就加深了欣赏者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猫教案】相关文章:
《猫》的教案07-24
《猫》教案10-21
小学猫教案11-05
《猫》教案模板11-28
猫来了的教案01-03
猫的优秀教案01-03
《猫》教案15篇10-29
大班教案《猫和包》10-27
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06-04
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