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识字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识字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教案 篇1
学目标:
1.看懂图画内容,能通过观察画面,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培养我们热爱新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有关形声字的知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新农村景象)
l.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按一定顺序)
2.请学生描述图景,谈谈自己的感受。(农村的变化真大呀)
师:图中的小朋友就生活在新农村里,你们想知道他们家里都有谁?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本课的句子。
二、学习生字新词,读句子
1.复习已学生字(投影出示生字卡片):“马、木、虫、下、土、成、巴、户、方、门”请学生认读生率。
2.认读新生字:“女、寸、父、耳”请学生分析这几个生字,指导书写。了解字义。
重点指导:“女”共3笔,笔顺是:()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那就是把我们以前学到的`和刚才学到的这些笔画比较少,书写较简单的熟字组合成一个新字。
3.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把“女”和“马”放在一起,稍作改动,就变成了“妈”(出示音节及生字卡片),齐读,这是“妈妈”的“妈”。左边的“女”变成女字旁(),一横不出头。谁来说说“妈”是由什么组成的?你怎么记住“妈”?“妈”还可以和谁组词?你能用“妈妈”说一句话吗?读书上的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并分析生字“母”指导笔顺:“”;指导书写“妈”边写边小结:“妈”由“”字旁加“马”组成的“妈”,左窄右宽,是“妈妈”的“妈”。谁来说说“妈”为什么是“”字旁?(“妈妈”是女性,所以是女字旁),了解部首与字的联系。
4.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学“村”、“北”、“虾”、“城”、“市”、“爸”、“房”、“闻”这几个生字及“虫、土、父、户、门”这几个部首。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的组成,认识新部首,学会识记生字的方法。
(2)读熟生字所组成的新词及句子。
(3)了解偏旁与字的关系。
5.小组讨论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交流自学成果,教师予以指导
1.指名领读,逐个分析生字的组成,并认识新部首,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并读词、读句,练习用生字扩句扩词。
2.齐读句子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着重理解“宽阔”、“整洁”。
3.帮助学生了解“木”与“村”、“虫”与“虾”、“土”与“城”、“父”与“爸”、“户”与“房”、“耳”与“闻”的关系。
4.指导学生书写。
重点指导
“北”的笔顺是:()
“村”是平舌音,“城”是翘舌音。
“村”“虾”“城”要写得左窄右宽。
二、齐读全课字、词、句
三、小结:这两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我们就可以用偏旁组字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2、3题。
识字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认、贴、找、送等活动中,了解自己的五官及作用,能初步认读表示五官的词语。
2、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识字。
重点与难点:
能在游戏中初步认读五官的名称。注意轻声的读法。
活动准备:
1、娃娃头像图一张,彩色粘贴纸若干。
2、“鼻子、眼睛、嘴巴、耳朵、舌头”等大字卡一套,小字卡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认“五官”
1、 出示图片娃娃,认识娃娃的五官。知道五官是长在脸上的五种器官,包括:鼻子、眼睛、嘴巴、耳朵,还有舌头。认读字卡。
2、在自己的脸上找五官。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捏捏我的鼻子,眨眨我的眼睛,指指我的嘴巴,拉拉我的耳朵,吐吐我的舌头。”看谁找的对。
3、 点五官。老师出示字卡,幼儿点出五官。如:教师出示字卡“眼睛”,幼儿能马上指出来眼睛的位置,还可以边指眼睛边说:“眨眨我的眼睛。”
(二)贴“五官”
1.请一个幼儿上来,按老师出示的字卡给娃娃贴上彩色纸。如教师出示“耳朵”,幼儿就在耳朵边上贴一张彩色的纸,集体讲评。然后请另一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字卡撕下娃娃脸上的彩色纸。
2.幼儿一起来玩“贴五官”的游戏。按老师出示的字卡,用彩纸贴在自己的`五官上,又逐张的撕下。这儿“舌头”不能贴,就除外了。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下玩游戏。
(三)找“五官”
1.老师边唱边问:“眼睛在哪里?”小朋友边举起相应的字卡边回答:“眼睛在这里。”看哪个小朋友又对又快,错误的教师要把他指出来。
2.找到朋友一起玩,一个当老师问,一个当幼儿答。然后互换角色玩。教师指导能力弱者。
(四)送“五官”
1.送“字宝宝回家”。老师出示五种器官的家,请三名幼儿把手里的字卡分别送回家。
2.请全班的幼儿一起送“字宝宝回家”。
活动结束:
能干的“五官”
1.带领幼儿集体检查送“五官”的结果,并说说每种器官的作用。
2.小结本次活动情况,告诉幼儿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五官,让能干的五官发挥作用。
识字教案 篇3
一.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在齐读)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XX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XX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识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蚂蚁搬豆的故事
总结: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朗读谚语,随文识字。
1、自读谚语,读准字音。
2、巩固生字。
(1)展示生字表中的生字。指名巩固生字读音。
(2)开火车组词语,巩固生字。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并且说说自己喜欢所读谚语的原因。
4、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人心齐,泰山移”。
(1)怎样记住“移”这个字?[借助生活识字:移动电话(移),移动公司牌匾(移)。]
(2)“移”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你的小板凳,很容易吧!如果是一
块大石头,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如果是一座大山呢?凭借你自己的力量,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
5、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展示一朵花和一个花园的画面:你喜欢哪幅图?为什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意思。
(2)“一字开花”游戏:你能给“独”字多找几个朋友吗?
(3)过渡:“独”字有这么多的朋友和它在一起,它就不再孤独了。有了团结和“多”的力量,它会感到很快乐、很满足!
(4)指导学生观察“我会写”中的“满”字,在写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好建议分享给大家。
(5)学生完成“我会写”中“满”和“独”的书写,师生点评。
(6)指导朗读这句谚语:激情引出谚语——当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临,迎春花也开了,还有哪些花开了?当看到满园春色时,你的心情怎样?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延伸:关于“团结”的谚语还有很多,请你在课下找一找,读一读,和家人说一说,并且在积累本上写一写。
识字教案 篇5
识字1
教学要求:
1、 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1》教案。
2、 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 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 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1》教案》。(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争 鸣)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 百(一 + 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识字教案 篇6
教学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流利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二、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讲了明朝的一位财主送了一筐枇杷给袁知县,却因为识字少,把“枇杷”写成了“琵琶”,闹了笑话的事。重点难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三、学生分析
区分同音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识字的一大难点。如果单纯讲授同音字的区分方法,课文就会显得枯燥,学生的兴趣提不上来。课文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同音字搞混容易闹笑话的道理,让学生树立正确区分同音字的意识,学生既觉得生动有趣,又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举两得。
四、设计思路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也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以“听故事——读故事——认汉字——说故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让孩子在反复读三五遍故事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游戏中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齐读课题。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2、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
(2)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
(3)你还教同学认识了哪些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
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认字
1、“找朋友”认字:让学生把带有本课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来,自由找伙伴组合认字。
2、把字卡拿出来,老师读一个,学生摆一个在桌面上。(学生跟着边读边摆)
3、给生字找“家”;黑板上贴上写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小房子”卡片,让学生按结构将字归类。
二、组词说句
1、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用它来组几个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2、小组内交流组词情况。
3、全班交流组词情况。
4、用“枇杷”、“琵琶”、“特别”这三个词语分别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5、评议后继续练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2、3题
1、练习课后第2题。
2、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比一比“人身”、“人参”以及“珍惜”、“珍稀”这两组词语的异同。
3、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是读音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4、全班交流。
5、练习课后第3题。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上能够根据孩子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用听故事——读故事——识汉字——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在设计上体现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特点,步步深入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3、在让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较好落实了教学目标,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案 篇7
一、游戏引入,初识象形字
1.组织游戏:(出示课文插图)
(互)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把你们看到的用简单几笔画下来,看哪一组画得多画得像。
(3)请一组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2.引人新课:
(1)想看看古代人是怎样记录这些事物的吗?(示象形字)。
(2)猜猜看,这些古代字符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些事物?
门)这些古代文字逐渐演变,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这些现代汉字。(示现代汉字)
二、识读字、词、儿歌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木会读的字多拼几遍拼音。
(二)识读字、词。
1.自读生字。(示生字)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同座互读生词。(示生词)
要求:词儿连读。
3.小组学习,查读字、词。
要求:小组同学互相帮助,让每位同学把每个字、词都读准。
4.全班查读字、词。
(l)查读字,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川chuan什chen
(2)查读词:正音,词儿连读、读好听。
(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
a.“竹子,石头,燕子”第二个字是轻声。
b.“竹子”:看,绿油油的竹子,品读。
“泉水”:听,泉水流动的声音,品读。
“燕子”:说,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吗?品读。
(三)识读儿歌。
l、自读儿歌。(示儿歌)
要求:读准,读通顺。
2.指名读儿歌。
3.听录音读儿歌。
4放音乐自由练读儿歌,练好后读给好朋友听,请他给你提提意见。
5、齐读儿歌。
三、识字、写字:舟、竹、石、川、燕
1.认读要识写的生字。(不带拼音)
2.小组学习:讨论如何识记字形?
3.重点指导“燕”字。
门)你有什么办法记“燕”字?(适时教学新偏旁“四点”,指正“燕’懒笔顺)。
(2)师范写“燕”字。(边写边说如何把“燕”字写好看。)
(3)生描红。
4.全班交流其余4个字的识记方法。
5.自学笔顺图。
6.描红,观察各字的重点笔画。
7.书写所学生字。
[说明]
《识字3》一课是苏教版标准本实验教材小语~年级下册中的集中识字课型,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看字形演变识字。此课要求学会9个生字,l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3个新偏旁;初步了解一
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我们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儿歌来巩固树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到儿歌连为一体。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部分的轻重,儿歌是为了结识字提供语境,而不是阅读课文,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于是,我们把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三大块:一是游戏激趣,引入新课;二是读准字、读好词、读通儿歌;三是识记字形、写字训练。接着,我们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设计各环节具体的学习方式及教学过程。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课时的游戏设计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
境,在观察、画画、猜象形字的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来历,同时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在识读部分采用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自读生字,同座互读词,小组合作学习查字、词,自读、听读、练读、好朋友互读儿歌等形式。在记字、写字部分采用小组讨论记字;自学笔顺图、自己描字、自己观察掌握如何把字写好看等过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只对难读准的字,如“川、什”加以示范,对不易理解、读好的词,如“竹子、泉水、河川、燕子”加以点拨,对难记、难写的“燕”字加以指导,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各方面得到发展。
2.求实。
对于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力求扎实。识字“实”:我们安排近20分钟时间识字,从初读的读准字音,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到训练词儿连读,然后到小组学习查读字、词,人人过关,再到老师查读指正,最后读儿歌加以巩固。力求训练有层次,步步到位。写字“实”:我们安排了近15分钟时间,记5个字的字形并书写,读贴、描红、临贴,步步落实。求实,为的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如:读儿歌部分,师说:“这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读一读吧。”记字时,师说:“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这个字。”
4.生活体验,发展语言。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当它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生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还能在强化生字教学的同时,发展语言。
如在读词“燕子”时,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在学“燕”这个字时,引导学生说清用燕子的外形来记这个字,并适时引导学生也想着燕子的样子,边用手在桌上写“燕”字,一个难字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体验中轻松地记住了,词也读好了。
5.把握好教师的角色意识。
这堂课我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只在查读字词以及“燕”字的书写部分加以点拨、引导,激励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
6.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检查读书习惯:两手拿书、书斜立;
眼到、口到、心到;
边读边想像。
督促写字习惯:身正、足安、肩平、臂开;
看清字形,记准笔顺,找
好重点笔画,再写字。
识字教案 篇8
一、儿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优美的歌曲能使人心情愉快。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闪烁的小星》,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乐曲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星空,你们说好吗?(课件展示:夜晚闪烁的繁星图配乐)
喜欢这满天星星的夜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6,来到农家小院和爷爷、奶奶、小丁丁一起走进这迷人的夏夜。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引词认读词串(课件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
1、指导认读第一行词串:太阳公公躲到了山后,美丽的夜晚来临了。谁会读这个词?(出示:夜晚)
看,夜晚天空中有什么呢?(出示:繁星)
谁来说说“繁星”指得是什么呢?谁能读出星星的多?这些繁星一闪一闪的,看起来怎么样?(出示:亮晶晶)
星星很亮,还会眨眼睛呢!谁能读出星星的亮?
2、在这样一个夜晚里,你们看在农家小院里都有谁在看星星呢?
生回答(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
爷爷、奶奶爱你们吗?让你们带着满心的爱喊他们一声——爷爷、奶奶;这声音多么慈爱啊!那你们也当一次爷爷奶奶叫一声“小丁丁”吧!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词语的读音,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答(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师总结,生齐读,开火车读。
3、指导认读第四行词串:小朋友们看,画面中的爷爷、奶奶小丁丁他们在院子里乘凉做着什么?(出示:竹椅)
爷爷手里还拿着(出示:蒲扇)读这两个词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翘舌音。跟老师一起读。
天上有闪烁的繁星,花丛中也有闪亮的星星,它们是谁呢?(出示:萤火虫)对了,还有一群提着小灯笼的萤火虫呢!谁来读读这个词?
4、请你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看爷爷的神情,他好像在给小朋友讲些什么?他会讲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对他在给小丁丁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三、认读词语
读这篇韵文就像我们朗诵古诗《村居》时一样,要读出节奏。(师引背古诗)我们今天学得这篇韵文就可以按这个节奏来读。(划出节奏范读第一行)请小朋友们,自己练习读一读第一行。(划出其余三行节奏)同桌互相练习读一读这篇韵文,听听你的同桌能读出节奏了吗?
师有感情的朗读全篇韵文,说自己读书的.秘诀:老师在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放电影,想象着美丽的画面。我读夜晚 繁星 亮晶晶的时候,就想到夏天的夜晚,天上繁星点点,星星们都调皮的眨着小眼睛,亮晶晶的。脑海里有了这样的画面自然就读出感情来了。你们也照老师的方法来读一读吧!看谁的脑子会画画。
生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到农家小院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你喜欢吗?那么就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吧!
识字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3、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产生寻找春天的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我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我会写”的字。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从诵读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看图说话:你看了上面的图画后,你发现春天是怎样的?你找到春天了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好吗?
2、引入课题: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二、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1、提问识字的方法。看拼音、预习、问老师、问同学、爸爸妈妈教的等方法。
2、出示图画,玩摘苹果游戏,认识课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
(1)先让学生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指明当小老师领读。
(2)把生字苹果去掉拼音,让学生小组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小组互相练习和互相对考。
3、找字卡,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找,显示字卡。
4、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
5、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互相说说识字的方法:
比一比:冬──齐万──丁
加一加:白──百
(2)老师在田字格指导并范写五个生字。
(3)学生自己练习写。
6、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指导学生读词语卡片。
7、会读词语卡片的同学把卡片送给他们,下一个环节请他们来玩贴词语游戏。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鼓励学生,自己初读。
2、分角色每人读一行。
3、教师读第一行,其余三行由同学读。
4、听录音读,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让学生说一说。
5、春天来了,一切事物都醒了,小燕子也飞来了,你们觉得应该贴那些词语?让刚才拿着春回大地,
万物苏醒的卡片同学出来贴。
6、出示第二行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应贴什么卡片?让全班齐读。谁来学黄莺怎样唱歌?燕子怎样跳舞?
7、出示第三行的画面,你又看到什么?应贴什么卡片?让全班齐读。
8、出示第四行的`画面,你又看到什么?应贴什么卡片?让全班齐读。看图画说说看怎样才是百花齐放?怎样才是百鸟争鸣?让一些同学学小燕子怎样叫?学小黄莺怎样叫?学小百灵怎样唱?
9、诵读课文。
10、男女每人轮读一个。
四、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1、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最喜欢图画里的什么事物?你想对她说什么?
2、你想用什么方式赞美一下美丽的春天?提示:可以唱关于春天的歌,可以画春景图,可以扮春天各种各样动物的叫声,可以收集春天的好词等形式。(分小组讨论,两分钟时间准备。)
板书设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教学反思:
《识字1》是本学期第一单元教学中的首次教学内容,有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能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1、优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看、听、说、读、画等手段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要求掌握的知识,利用课件播放泉水丁冬、莺歌燕舞等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相关词语的含义。我用猜谜游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述一个大意,让学生比赛猜出相应的词语。在读方面,我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唱《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总体说来,这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2、不足:没能让全班同学个个收获甸甸,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发展不太均衡,以后还有待于自己去提高。
【识字教案】相关文章:
识字教案06-23
《识字》教案10-16
识字的教案01-11
日月水火识字课教案识字课教案05-27
月的识字教案06-25
(优)识字教案07-20
《识字2》教案04-03
识字小学教案09-04
识字八教案10-30
识字教案范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