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班音乐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小班幼儿英语游戏活动,整个活动不管是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环境创设,幼儿活动材料、知识经验的准备还是活动的指导策略都围绕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为幼儿提供了自主、灵活表现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幼儿英语教学的生活性、丰富多样性、趣味性及可操作性。活动注重各领域的整合、师生的互动和幼儿的全面发展。活灵活现的将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形象化,故事化,游戏化。
本次的英语活动《Hello tiger》作为音乐游戏,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当幼儿看到老虎与小兔子的动物形象,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加上教师有机的创设游戏活动的情景,使活动更加的趣味游戏化,幼儿兴趣浓厚。这首英语音乐游戏的曲调是孩子耳熟能响的`《两只老虎》的旋律,因此有效的促进了小班的幼儿学唱。最后,教师让每一位幼儿戴上胸卡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结束游戏活动,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留下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学效果甚好。
活动目标:
1、理解会说单词:老虎tiger[’taiɡ?] ,初步学唱歌曲。
2、能主动愉快参与音乐活动,体验英语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老虎卡片一张;老虎、小兔头饰各一个。
2、幼儿教玩具:老虎,小兔玩偶各一只;小兔胸卡幼儿每人一张。
3、情景创设:大树2棵;请大班2名幼儿分别扮演老虎,小兔。
4、多媒体:电视,小班英语vcd光碟(下册)
活动预设: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 《Good Morning》 (早上好)欢快入室。
师幼问好。
师:Good morning children! (小朋友,早上好)
幼:Good morning ms. Li! (李老师,早上好)
师:How are you? (你好吗?)
幼:I’m fine,thank you! (我很好,谢谢 !)
二、发声练习曲《Rain,Rain,go away》 《雨,雨,走开》
三、认知
1、学习单词tiger[’taiɡ?],请幼儿闭上眼睛,猜猜谁来做客?
出示老虎卡片引导幼儿跟读。
(1)师演示老虎玩偶启发幼儿与tiger打招呼
师:Hello,X X X!(小朋友名字)
幼:Hello,tiger!
(2) 引导幼儿模仿老虎动作并大胆的说:“Tiger,Tiger,ao ao ao!”
2、操练游戏
(1)请一名幼儿扮演小兔,师扮老虎练习对话。
师:Hello,rabbit! 你好,小兔。
幼:Hello,tiger! 你好!老虎。
师:How are you? 你好吗?
幼:I’m fine,thank you! 我很好,谢谢!
(2)分别请幼儿扮演角色表演对话,及时鼓励表扬幼儿。
四、学习歌曲《Hello,tiger》
1、师完整表演唱,幼儿倾听。
2、幼儿随师有节奏念歌词;轻声跟唱。
3、播放vcd幼儿跟唱。
4、邀请大班两名幼儿参与表演,幼儿跟随教师配上动作表演唱。
5、随音乐幼儿找伙伴自由表演。
五、游戏:《Tiger is coming》(老虎来了)
玩法:幼儿――戴胸卡扮小兔:Rabbit,rabbit,jump,jump,jump! (小兔跳跳跳),向场地中间跳。
教师――戴头饰扮老虎:Tiger,tiger,I’m coming! (老虎来了),说完就去捉兔子,兔子赶紧躲到大树妈妈后面算安全。
六、在快乐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说说我的小手会变成什么,知道我的小手本领大。
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愿意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小手,体验旋律欢快的节奏,愿意跟着音乐变变动动。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
(1)已有初步倾听、分辨音乐旋律的能力;
(2)知道节奏、音乐性质
(3)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变化动作
(材料准备)
音乐伴奏、ppt
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歌曲的旋律、知道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
难点——在熟悉歌曲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在歌词变化的位置上变化小手的动作。为幼儿熟悉歌词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小小手
1、 我的小手
小手会做什么?(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小手除了做这些还能够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儿。
那小手还能做什么?
二、变小手
1、小手变变(音乐伴奏)
我的小手还能够做不一样的事儿,和魔术师一样有魔法。(教师跟着音乐的节奏,小手进行变化。)
我的小手能做什么?(幼儿说说,我的小手会变魔术)
那我的`小手了些什么呢?(幼儿说说,教师根据音乐节奏在表演一次,在表演的过程中和幼儿进行互动。)
小结:我的小手能变化出这么多的东西,你可以吗?你想变出什么呢?
2、 你的小手(音乐伴奏,幼儿跟着音乐进行律动)
请你们跟着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告诉我,你的小手会变成什么?(提示—音乐开始小手拍手,到变化点上教师提示幼儿变小手。)
小结:我刚才看到你们的小手都能跟着音乐,变出有趣的东西。小手跟着音乐一起游戏有趣吗?那跟着我一起来变一变吧。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教案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第一段歌曲基础上,学习听辨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小鸭子躲藏的动作。
3.在游戏中知道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小鸭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过它们游水,走路。
2.鸭妈妈胸卡,小胖鸭子胸卡(分小白鸭、小黄鸭和小花押)。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复习表演第一段歌曲。
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上次妈妈和大家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是什么呢?”
“小胖鸭子是什么样的呀,谁来做给妈妈看?”
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动作来表现鸭的造型。
2、创设情景,跟着曲二的音乐做小鸭子在水里嬉戏的动作。
“宝宝们,跟着妈妈到池塘里玩吧”(转身来到后面的池塘边)“来,和妈妈一起跳下水,怎么跳的呀?”(教师示范,做跳的动作)
“我们在池塘里做什么呢?”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哪个宝宝来试一下呢”(请能力强的幼儿跟着音乐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学习)
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鸭走、跳水、游泳、找食、潜水、和其他小鸭子一起玩等动作:“来,宝宝们,和妈妈一起动起来,我们先来游泳吧,划呀划呀,划到前面,换个方向,划呀划呀,划到这边,池塘里的水可真清呀,我们一起潜水吧,来,身体钻到水里,再浮上来池塘里有小鱼呢,我们来捉小鱼吃,先钻到水里,用嘴巴夹住小鱼,刁紧了,头抬起来给妈妈看看呢,真棒”(重点调动幼儿积极性,融入游戏情景)
3、玩捉迷藏游戏,了解游戏规则。
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休息:(集体练习动作头儿钻到水里,尾巴翘起)
讨论游戏玩法,建立游戏规则(请几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示范,强调妈妈游到身边的时候再藏起来)
幼儿游戏:分三组进行,提醒幼儿听音乐变换动作,强调妈妈游到身边的时候再藏起来
“先请小白鸭来和妈妈做游戏,其他宝宝可要仔细看”(一组幼儿游戏,其他幼儿在池塘边休息)
教师讲评幼儿游戏情况,鼓励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接着第二组幼儿游戏,最后第三组幼儿游戏
4.完整游戏,熟悉曲一第二段歌词,进一步发展游戏情节。
“宝宝们,跟妈妈回家吧”(引导幼儿倾听鸭妈妈呼唤的音乐)“宝宝的家在哪里?”(回到一开始唱歌的位置)
幼儿游戏一次,要求听见妈妈唱完最后一句才能走回家。
5.带领幼儿完整地做游戏,提示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结束:
鸭妈妈和小鸭回家休息
“宝宝们,来吃小鱼喽”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创编小胖鸭子在水里嬉戏的动作,如游泳、捉鱼、潜水等,并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学习音乐游戏“小胖鸭子捉迷藏”,遵守游戏规则。
3.乐意参与角色表演,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胖鸭子捉迷藏》曲一、曲二
2.《母鸭带小鸭》音乐
3.日常生活中观察小鸭子游水、走路
【活动过程】
1.进场
师:今天鸭妈妈带着你们这些鸭宝宝出去玩,好吗?跟在妈妈后面,别走丢了哦!
师带领幼儿学小胖鸭子走路进场,边走边说:“我们去池塘边走走吧。”围着池塘走。
2.讨论小胖鸭子在池塘里的各种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做动作
(1)小胖鸭来到了池塘里,喜欢干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模仿小鸭的.动作,老师选取幼儿的动作请其他幼儿一起学,老师哼唱曲二)
播放音乐,随音乐一起做游泳的动作。
(2)小胖鸭除了喜欢游泳,它还喜欢在水里干什么?(捉鱼、潜水等)(请个别幼儿做动作,大家一起学,师哼唱曲二
播放音乐,随音乐一起做捉鱼、潜水等的动作。
(3)听音乐完整地做表现小胖鸭的动作。(师提示动作变化)
(A)师:我们可以先在水里游会儿泳,然后再捉鱼、拍拍翅膀。(播放曲二)
(4)分男女小朋友分别来学学小鸭在水里的动作。师:男宝宝先上岸休息一下,女宝宝在水里玩一会儿。
(A)师:谁来说说,刚才在水里玩的时候你觉得哪只鸭宝宝的动作做得最好看?(提升个别动作,并学习评价)(播放曲二)
(B)交换。
3.游戏:小胖鸭子捉迷藏
师:小胖鸭们玩得真开心啊,听听,它们现在在干什么呢?(播放曲一第一段)
(1)你能学学他们捉迷藏的这个动作吗?它在什么时候开始藏的?让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播放曲一第一段)
(2)小鸭子们都躲了起来,这时候鸭妈妈该来找她的宝宝啦!(倾听第二段)老师边唱边表演。
(3)讨论游戏玩法,建立游戏规则。“鸭妈妈来找小胖鸭时,小胖鸭怎样才不被妈妈发现?”(一动也不动)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表演。
(1)曲二:教师扮鸭妈妈,幼儿扮小胖鸭,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变化动作。
曲一:提示游戏情节:鸭妈妈来找小胖鸭时,小胖鸭一动也不能动。
(2)幼儿再次听音乐完整地表演。
5.结束:幼儿退场《母鸭带小鸭》
师:今天和小胖鸭一起玩得开心吗?我们回教室好好休息吧。
教案三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第一段歌曲内容并能按歌词表演的基础上,学习听辨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学习有节奏地做鸭走、游水等动作。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小鸭子躲藏的动作。
3.在成人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小鸭子时,躲好后不随便移动,等鸭妈妈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走回座位。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小鸭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过它们游水,走路。
2.鸭妈妈头饰一个。
3.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鸭妈妈头饰,引起幼儿兴趣,复习表演第一段歌词。
1.出示鸭妈妈头饰:这是谁?上次鸭妈妈教小胖鸭子唱了一首什么歌?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
2.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动作来表现鸭的造型。
3.小胖鸭子是什么样的?请几位小朋友表演,我们学一学。
4.他们是怎样捉迷藏呢?“头儿钻到水里,尾巴在水上”是什么样的?谁来做一做?我们大家一起学习。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学习游戏玩法。
1.鸭妈妈带小胖鸭在哪里捉迷藏?
2.创编曲二的身体动作。
鸭妈妈没来找小鸭时,小胖鸭在池塘干什么?
3.练习有节奏地鸭走、游水等动作。
小胖鸭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做动作,学一学?小胖鸭是怎样游水的?大家一起学一学?
4.讨论游戏玩法,建立游戏规则。鸭妈妈来找小胖鸭时,小胖鸭怎样不被妈妈发现?我们学一学。
三、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做游戏,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
1.教师扮鸭妈妈,幼儿扮小胖鸭,教师哼唱并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变化动作。
2.教师演唱曲一第二段歌词,进一步发展游戏情节。
鸭妈妈唱到“我可爱的宝宝,跟我回家吧”时,小胖鸭子到哪里去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3.播放磁带,带领幼儿完整地做游戏,提示幼儿游戏结束前的规则。
等鸭妈妈唱完最后一句什么歌词时,小胖鸭才能走回家?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两段不同的音乐,模仿警犬的动作,初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力,发挥想象力。
2.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协调好距离,不拥挤,能积极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警犬追捕坏蛋的录象资料。幻灯课件。《哈巴狗》歌曲录音。
2.选择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一段紧张、激烈;一段欢快、优美)
3.红绿小狗粘贴图贴在幼儿身上。坏蛋面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引出主题
1.(老师扮演狗妈妈)可爱的'小狗出来玩吧!(放歌曲录音)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哈巴狗》。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动作合拍。
2.我们狗的本领可大了,下面妈妈要考考小狗,请小红狗和小绿狗分别唱歌词和伴唱“汪汪”。老师当指挥,引导幼儿不能抢唱。
二、欣赏录像,感知警犬追捕坏蛋的动作
1.小狗宝宝的本领真不错。狗还有哪些本领?
2.看,这只狗在干什么狗?幼儿欣赏录象。
提问:谁看清楚了这只狗在干什么?这是一只什么狗?(警犬)专门帮助警察破案、抓坏人的狗,我们叫它警犬。
三、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一)欣赏第一段音乐
1.听!发生什么事了?欣赏一段紧张的音乐。
2.提问:这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
3.警犬勇敢吗?警犬是怎样抓坏蛋的?请个别幼儿模仿警犬的动作,幼儿集体模仿。(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出警犬奔跑、踵跳、猛扑、撕咬、狂叫等动作)通过红狗宝宝和绿狗宝宝比比谁模仿的象、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等的方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演。
4.警犬是不是这样抓坏蛋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听听。再欣赏一遍。师边讲故事边操作幻灯,同时放音乐。
警犬可真厉害,我们跟着音乐和警犬一起训练吧!
幼儿随音乐表演一遍。
(二)欣赏第二段音乐
1.小狗们真聪明,已经学会了怎样抓坏蛋了,你们开心吗?听听开心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欣赏音乐。
2.提问:你听了这段音乐你们觉得开心吗?那开心的动作可以怎么做?请个别幼儿模仿。原来开心也有不同的动作,那我们一起来做做。
3.随着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你们的本领马上就要和警犬一样大了,再加把劲,提出要求:如动作要跟着节奏、和坏蛋决斗时要用力、动作和小朋友不一样,不要全挤在一起,从四面八方进攻,才能更快更好地把坏蛋制服。
四、游戏:抓坏蛋
1.(录音机里放电话铃声:叮铃铃,警犬警犬,发现小偷,快来帮忙)哎呀,发生什么事了?你们敢不敢和警犬一起去抓坏蛋?
2.幼儿随音乐游戏,提醒幼儿注意与同伴保持距离,不拥挤。(根据情节发展,出现1名老师扮演的小偷)
游戏两遍,随欢快的音乐出活动室。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天气越来越热了,活动后的孩子们出了好多汗,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干净、更漂亮,每个孩子每天都要洗澡。毛巾是洗涤中的必需品,孩子的毛巾有各种颜色、图案、形状,真是漂亮。活动通过听着音乐做毛巾操,模拟洗澡、擦脸的过程,让孩子们觉得洗澡(擦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进而通过模拟擦窗、擦地的过程,让孩子们知道旧毛巾可以再利用,萌发其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噜啦啦》,随着乐曲学跳毛巾操。
2、知道旧毛巾用处多,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跟着音乐节奏做毛巾操,模拟洗澡、擦脸、擦窗、擦地等动作。
活动准备 1、乐曲《噜啦啦》。
2、幼儿每人自带毛巾一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毛巾:我的毛巾真漂亮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毛巾(颜色、图案、形状等)。
2、师:毛巾可以用来干什么?
二、欣赏乐曲《噜啦啦》
1、幼儿欣赏乐曲。
2、师:好听吗?听了音乐你想干什么?
好,我们听着音乐做毛巾操。
三、动一动:毛巾操
1、教师随着《噜啦啦》,跳毛巾操(准备活动)。
2、幼儿拿着毛巾,跟着老师学跳毛巾操(准备活动)。
3、模拟洗澡的过程,听着音乐做操。
(1)师:你是怎么洗澡的?幼儿自由的做洗澡的.动作,教师观察。
(2)选取好的动作,听着音乐做洗澡操。
4、模拟擦脸的过程,听着音乐做操。(过程同上)
5、讨论:毛巾除了擦身体外,还可以擦什么?
师:毛巾旧了,可以擦窗、擦地,丢掉了多浪费啊!
6、模拟擦窗的过程,听着音乐做操。(过程同上)
7、模拟擦地的过程,听着音乐做操。(过程同上)
四、延伸
师:想一想,除了毛巾,还有什么东西旧了,小了,可以派用场呢?(旧衣服、旧玩具等。)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感受摇篮曲的舒缓和优美。
2、 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 在哄娃娃的过程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
1、 音乐课件《小宝宝睡着了》。
2、 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3、 布娃娃和自制摇篮,小床。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老师说:小宝宝们,你们每天睡觉都是谁哄你们睡觉的啊。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怎样哄自己的。
宝宝: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爸爸妈妈给我摇一摇。给我唱歌。
老师:原来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哄你们睡觉的啊。那现在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你们仔细听听啊,里面的娃娃是怎样被哄睡着的啊。
中间部分:
听听说说。1、完整地听完歌曲。老师:这首歌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啊。(有个别小朋友说慢慢的`,请这几个小朋友上来说说)师:听了这段音乐让你想干什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象。)3、第二次听赏音乐师:原来这段音乐可以让你想到很多事情,其实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天黑了,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轻轻的唱着歌哄宝宝睡着了。
师: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
你想知道妈妈唱了一首什么歌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4、 听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1、听赏歌曲师:你听到妈妈唱了什么?
师:睡觉的时候为什么要盖好小花被?(盖好小花被会很暖和。)师: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两只小手要放好?(两只小手放好会睡得很香。)师:睡觉得时候还要做什么才能睡得香?(盖好被子、小手放好、闭上眼睛就会进入甜甜的梦乡了。)2、再一次听赏歌曲。
5、律动:摇啊摇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a 集体表演唱师:宝宝唱的真好听,我们来学一学爸妈哄宝宝睡觉。(边清唱边律动)师:刚才有的宝宝没有睡着,让我们再哄一次。王老师等会看看,谁的宝宝睡得最香?(学个别幼儿好看的动作。)b 个别表演师:请一个最像妈妈的宝宝来表演一下。(让个别宝宝边唱边摇,动作轻轻的,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师:哪个宝宝声音唱得最好听,就请哪个宝宝做妈妈。
结束部分:(延伸活动)师:(播放公鸡叫声)天亮了!宝宝起床了!伸个懒腰,坐下来。
王老师这里还有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
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播放一段旋律欢快的音乐)它告诉了我们另一个故事,下次我们再来听听它说了什么故事。
摇啊摇(范唱+伴奏)歌词:
摇啊摇 摇啊摇 我的娃娃要睡觉小花被 盖盖好 两只小手放好了摇啊摇 摇啊摇 我的娃娃睡着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节奏和滑稽可爱的音乐形象。
2.初步尝试创编歌曲,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3.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重点】能够记清楚歌词中数字的逻辑顺序
【难点】尝试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小矮人图片、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图片
2.歌曲《十个小矮人》CD
3.PPT、小熊玩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在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伙伴,他们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你们愿意吗?瞧,他们来了。(播放小矮人在森林里边唱边玩的画面)
(开始部分教师直接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优美的大森林里,为了让幼儿对歌曲有初步的听觉感受,于是,开始便将画面与即将学习的歌曲联系起来,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欲望。幼儿的画面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了美得熏陶。)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歌曲《十个小矮人》
(1)观察小矮人的形象,学说“小矮人”
教师提问:森林里可爱的小伙伴是谁呀?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说“矮矮的小人”)
教师:这些可爱的矮矮的小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矮人
(幼儿学说“小矮人”)
(因为幼儿对童话故事《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形象没有接触过,并且“矮”也是个相对词,因为我在帮助幼儿理解“小矮人”时,我在设计PPT时,把小矮人和高高的树设计的比例相差很大,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能够让幼儿直观的看到矮矮人与我们的不同,通过幼儿自己观察,得出结论,他是矮矮的小人,并学说“小矮人”。)
(2)学习歌曲
教师提问:小矮人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
我数三、二、一,你们把眼睛睁开,找小矮人好吗?
(教师数三、二、一)幼儿找小矮人
教师有节奏地说唱幼儿找到的小矮人
教师:小矮人都找到了?一共有几个小矮人朋友呢?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说唱歌词,配班老师用琴声伴奏)
“是吗?小熊也要来数一数”
(教师抱着小熊,边唱边数,幼儿试着歌唱)
“原来森林里住着十个小矮人”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小班音乐活动:小狗饿了
小海螺幼儿园 曹霞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运用已有对小狗的经验,感受理解歌曲,尝试表现,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小狗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材料准备: 歌曲《小狗饿了》录音,“肉骨头”人手一份、大骨头一根。 2、幼儿经验准备: 对小狗的特征与习性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激发情感 1、装扮角色、引发讨论 关键提问: 今天妈妈要夸夸能干的狗宝宝,谁来说说狗宝宝有什么本领呀! 小结:小狗会摇尾巴、闻味道、汪汪叫、啃骨头…本领可真大! 2、合着音乐表现小狗不同的动态 二、讲述故事、感知歌曲 1、通过故事理解歌词 关键提问: 猜猜小狗丁丁饿得怎么样? 肚子饿得咕咕叫,怎么办呀? 看见肉骨头,小狗会干什么? 3、教师以歌词小结,进一步熟悉歌词 三、尝试表现、巩固体验 1、鼓励幼儿伴随音乐尝试大胆表现歌曲。 2、在音乐伴奏下尝试演唱 3、游戏:找骨头
小班音乐活动:《袋鼠》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2、会听音乐做游戏,体验角色游戏的快乐,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袋鼠图片(大、小各一个)、钢琴、
幼儿已会听“大灰狼”的音乐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练声
A:1313∣5 —∣5353∣ 1—‖
小猫怎样叫?喵呜喵呜喵!1234∣5— ∣ 5432∣ 1 —‖
小猫怎样叫?喵呜喵呜喵!
B:1313∣55 . ∣5353∣ 11 .‖
小 猫怎样叫呀?喵呜喵呜喵呜!
1234∣ 55 . ∣ 5432 ∣11 . ‖
小 猫怎样叫呀?喵 呜喵 呜喵呜!
2、听音乐游戏
A——活泼快乐的旋律: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快乐的自由游戏。
B——低沉缓慢的旋律:
幼儿扮演的各种小动物立即原地蹲下不动。
A——活泼快乐的旋律: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恢复快乐的自由游戏状态。
3、出示袋鼠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小朋友的歌声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袋鼠)
“还有谁来啦?”(袋鼠乖乖)
4、引导孩子热情有礼貌地向袋鼠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旋律
(1)在录音磁带的背景音乐下,袋鼠向全班小朋友问好,说明自己的来意。
“我知道今天许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到小(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我和我的乖乖也想来玩一玩,你们欢迎我们吗?”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幼儿向袋鼠问好)
(2)老师以袋鼠的身份范唱歌曲,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袋鼠妈妈和她的乖乖还准备了见面礼呢?这个礼物是一首好听的歌曲,你想听吗?”
(3)提问歌曲内容,幼儿泛说
“歌曲里唱了些了什么?”
(4)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感受歌曲。
“歌曲里唱的真的是小朋友说的那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5)教师提问,教师用歌句总结回答,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A:袋鼠妈妈有个什么?
B:袋袋里面装着什么?
C:妈妈和乖乖怎样?
(6)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唱歌,教师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提示幼儿歌词。
2、歌表演
(1)激发起幼儿扮演小袋鼠的兴趣
“袋鼠妈妈和它的乖乖在一起好幸福哟,何老师也想来做一次袋鼠妈妈,可是谁来做我的乖乖呢?”
(2)教师引导幼儿如何扮演袋鼠乖乖。(双手抱住老师的脖子,双腿环绕于老师的腰部)
(3)引导幼儿在歌词“相亲相爱”处做一亲密动作表示乖乖对妈妈的爱。(如亲吻等动作)
3、亲子游戏
“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来了,袋鼠妈妈和它的乖乖邀请你们一起游戏,请你快快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4、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旋律下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游戏的时候,何老师听见了一个声音,你们听见了吗?”(教师弹出低沉缓慢的旋律即听音乐游戏的旋律B)
“大灰狼来了怎么办?”(蹲下不能动,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乖乖,等大灰狼走了才能动)
4、完整游戏——辨别不同的音乐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仔细听音乐旋律,大灰狼来了,千万不能动,否则要被大灰狼捉走的,要等大灰狼走了才可以动”
A:歌曲《袋鼠》旋律,亲子快乐歌表演。
B:低沉缓慢的旋律——家长保护自己的乖乖原地蹲下不动。
A:回复《袋鼠》旋律,亲子快乐歌表演。
三、结束部分
带幼儿去室外游戏——活动结束
“太阳公公也想和我们一起做这个游戏,我们去太阳公公那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夏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夏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夏》,能初步唱准歌曲中的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呱呱呱呱”。
2、用拍节奏的方法掌握歌曲节奏。
3、能注意倾听同伴与教师的歌声,较协调一致地唱歌。
活动准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现象(前期丰富)
2、《小朋友散步》《下雨啦》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朋友散步》导入
老师与幼儿一起跟随音乐,表现小朋友睡觉——起床——散步——打雷——下雨——回家的一系列动态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表现与别人不一样的动态,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
二、学习歌曲
1、提问引起兴趣,学习歌词
(1)打雷啦,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掌握轰隆隆)
(2)哗啦啦,是什么声音啊?是下大雨还是小雨呢?(哗啦啦,下大雨)
(3)下大雨啦,小青蛙会干什么呢?(呱呱呱呱叫)
2、跟随节奏念歌词
(1)跟随老师的'节奏学念歌词
(2)重点练习X X X和X X X的节奏型,可以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或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这两个节奏型。
3、学习歌曲《夏》
在旋律的伴奏下唱出歌曲《夏》,鼓励幼儿边拍出歌曲的节奏边演唱歌曲
三、结束放松游戏《下雨啦》
在有雨声的音乐中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即兴舞蹈的快乐与奔放。
音乐创编: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的:
1、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引导幼儿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仿编成歌曲并能大胆的唱出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1、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2、引导幼儿根据旋律唱成歌曲。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动物录音带皱纸
活动流程:
律动进场——集体舞——学编歌曲——集体律动——退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鸟飞》进场
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好吗?
二、集体舞蹈:欢乐舞
有那么多小动物欢迎我们,看看有些谁?你们开心吗?一起来跳个欢乐舞!
三、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
(一)、听(呷嘎嘎、呷嘎嘎)母鸭带着小鸭也来了,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1、集体唱一遍歌曲《母鸭带小鸭》讲评(分强弱唱)
2、再唱一遍歌曲。
(二)、学编歌曲
动物园里会唱歌的小动物可多了,今天我们要来学个新本领,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母鸭带小鸭》这首歌曲中来唱。待一会在你们编得时候先讲你编得小动物是谁?它是怎么唱歌的?它会干什么?
1、幼儿示范编(请一幼儿讲讲想给谁编?它怎么叫?会干些什么?然后念一念再唱一唱。)
2、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歌曲(5—6组幼儿)。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歌词,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集体律动
引导幼儿每人唱自己编的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五、《走路》退场
动物园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到别处去看看。
宝宝新村
[研究要点目标]: 1、学习在纸上画好楼层后粘在盒子上,剪出“门”,从而做成一幢高楼。布置宝宝新村,体会制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发展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
[研究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高楼)装饰过的一面背对幼儿,这是什么?(纸盒)。它可以做什么?老师用纸盒做了一幢什么?它是怎样的?
二、讲解示范。
1、在白纸上画上楼层、窗口、门。
2、在白纸背面涂少许浆糊,粘到纸盒较宽的一面,贴紧。
3、将多余的纸修剪掉,并在底部剪出“门”。
三、幼儿制作。
用过浆糊后要手擦干净,剪“门”时要沿着的“门”的轮廓线进行。
四、讲评。
1、将幼儿完成的楼房布置成一个宝宝新村,在新村内放置玩具小车及花草。幼儿自由参观,评评什么楼房造得好。
2、幼儿自由交流、探讨。
[研究结果]:
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基本能够制作出不同的楼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门时有些困难,不过小朋友们都比较兴奋。
小班音乐活动敲敲奏奏
音乐活动:敲敲奏奏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 《 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解放军走路
小班音乐活动《谁饿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能跟着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老鼠跑来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动作。
2.在扮演老鼠的游戏中,感受游戏情境带来的乐趣。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猫和老鼠的关系,由配班老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板凳、雨伞、粮食和《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头一个和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创造性模仿小老鼠。
1.故事导入,熟悉旋律。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一会妈妈带着宝宝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嘘!妈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前两天,在一个很黑很黑的夜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音乐由强到弱)妈妈我悄悄的走出洞去,想找点吃的。可是我怕被老猫发现,于是我走一走,看一看(老鼠跑的音乐)我发现了好多好吃的,于是我大口的吃,使劲的吃(吃东西的音乐)吃的好饱啊!突然(猫叫的音乐)猫来了,我赶紧躲起来,好险啊,差点被发现。
(通过故事导入,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能够更集中精力的去参与活动)
2. 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你们想要出去找好吃的吗?可是那只老猫太厉害了,我们必须练好了本领才能出去,这样吧,我们现在家练习一下(教师带领幼儿练习)(通过教师示范,使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整个活动不脱离故事)
二、游戏“猫捉老鼠”明确角色特点,根据音乐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宝宝练的可真棒啊,这样吧,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妈妈要先出探探路,看看有没有粮食,有没有老猫。但是妈妈有个要求,你们要看看妈妈是怎么拿粮食的?老猫来了以后妈妈又是怎么躲起来的。所有宝宝都要把家看好,不许乱跑。(让幼儿知道游戏规则)我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调动幼儿兴趣)出发(连续的音乐)妈妈我回来了!我吃的好饱啊!你们想不想去吃?记住,如果看见猫来了,要快快躲起来,躲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别被老猫发现就行,当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必须马上回来,不然妈妈会以为你们让老猫吃掉了,会很伤心的,明白吗?(反复强调游戏规则)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出发(播放整段连续的音乐)。妈妈想问宝宝们,刚才老猫来了,你们躲在哪里了?现在我们是吃的`很饱了,但是我们还要储存上一些粮食,妈妈已经很老了,背不动粮食了,所以这次你们要自己去偷粮食了,去了不要贪吃,直接拿上一袋粮食,然后躲起来,等到老猫走了,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就要赶紧回家了,明白吗?(活动提升,锻炼幼儿独立完成游戏)孩子们?准备,出发。
三、活动结束。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拿回来这么多粮食,我们赶紧把他们放到仓库去吧(音乐),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5-25
小班音乐教案春天10-18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5-15
【热门】小班音乐教案11-24
【热】小班音乐教案10-11
【推荐】小班音乐教案11-15
小班音乐教案【精】12-11
小班音乐教案【热】07-25
【荐】小班音乐教案09-23
小班音乐教案【荐】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