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桥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 篇1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进行演唱、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2、能在游戏中流畅地顺数和倒数、形象地感受数量递增和递减的关系。
3、体验自编歌曲、自创游戏玩法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积木或小姨子做栏杆围一座约40CM宽、4M长的桥。
2、幼儿已学会演唱歌曲《鸭子上桥》
3、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指导:
1、复习歌曲。
(1)、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齐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2)、启发幼儿用即兴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重点启发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表现。
2、讲解游戏玩法、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教师用歌声、手势、动作提示幼儿按规则游戏、注意逐步推出、让幼儿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4、幼儿熟悉玩法后、用另一个形象替代歌曲中鸭子的形象、创编歌词、并创编相应形象的动作、减少游戏。
5、为了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增加练习机会、游戏时可将幼儿分成每8人一组、引导幼儿自己用积木或椅子做栏杆围一座桥进行游戏。
篇二:
活动目标:
欣赏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感受歌曲表达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喜欢用动作、语言、歌声等方式参与活动、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亲情。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童话故事《刺猬妈妈和狮子爸爸》。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回忆童话故事《刺猬妈妈和狮子爸爸》吵架的情节、体验家庭情感的反差。
欣赏歌曲第一段、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完整地欣赏歌曲、在柔和、舒缓的旋律中、教师用表情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自由表达和表现。
篇三:
活动目标:
感受和发现某些自然音响的特点、并与打击乐器的.音色相比较。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编马蹄声、并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初步养成看指挥演奏乐器的习惯、遵守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规则。
活动准备:
准备铃鼓、碰铃、木鱼、双响筒、串铃、大鼓等乐器。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指导要点:
以模拟发声引入活动。教师模拟马蹄的哒哒声、引导幼儿模仿并讨论:“你见过奔跑的马吗?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发什么声音能催马儿跑的更快?”
幼儿欣赏音乐。
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马儿奔跑时活泼、欢快的情绪。
随音乐用语言和拍手配合进行表现。例如:每个乐句的前两个小节模拟马跑的“哒哒”声、后两小节拍手。
集体跟随音乐练习。
看指挥分声部练习。
乐器演奏。
尝试探索音色:教师敲击各种乐器、引导幼儿根据音色想象什么乐器象马蹄声、什么乐器象马铃声。
教师指挥、幼儿持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幼儿交换却器演奏。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2、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桥和塔,观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图片与资料,大家完成了没有?
(1)你们在哪里见过桥和塔?
(2)它们在结构和造型上有哪些特征?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范画,感知范画媒材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趣味构成。
(1)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来怎样表现桥和塔?
(2)他们怎样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
(3)你们觉得哪幅作品画面组合得好,为什么?
2、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家乡的桥和塔。请同学们看作画要求。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桥或塔,利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进行创作。大胆的想象、构思,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周围景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知识,完成作业
1、复习知识:桥和塔都有哪些特征?
2、检查作业情况,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
三、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
1、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绘画和制作桥和塔。大胆想象,创作出“未来的桥和塔”。
2、运用其他材料创作立体桥和塔(陶土、纸张等)。
教学后记:
“好的引入是课成功的一半”。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桥的'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我通过让学生从浏览著名的桥和家乡的桥欣赏逐步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美,并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家乡桥更加亲切、热爱。根据学生的介绍总结出结构特点,(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桥结构的理解)根据需要合理地设计安排出桥的使用功能部分,再加以美化,就形成一座漂亮的桥。 最后进入主题,请学生将心中的桥用画笔画出来。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对学生有扶有放,重点明确。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领略作者对家乡的桥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推荐诵读王维的《归崇山作》一诗,了解诗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引出课题
读《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绿水环绕,这就是美丽的江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走进江南,去领略迷人的江南景致,尤其是那令作者无比留念的家乡的桥。(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想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品读课文,了解特点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小桥多、桥形独特、桥名美。
3.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读出美感。重点指导:
(1)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那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2)夜里,你撑条小船穿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夜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会听到什么?要求读出夜的宁静、和谐,体会情境美。
(3)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课件演示草、篆、隶、楷字体,体会“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的意思,并通过给各种桥配不同字体的桥名体会“相衬相映”。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四、探究体验,感悟桥趣
家乡的小桥不仅造型千姿百态,而且桥的名字也非常美,让人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特色,真令人向往!在这么美的地方一定留下了我们愉快的童年生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
(1)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说说桥乡孩子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想象一下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乐趣。
2.指名反馈。 引导学生读好重点句,说说体会。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悠悠的风,轻轻荡漾的波,转眼就把我们送入了梦乡……”
3.小结:家乡的桥真是我们的乐园!有感情地朗读第5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作者忘不了家乡的桥是因为(),(),()……是啊,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忆,令人向往。难怪作者爱乡的情怀如此浓烈,难怪他一直最恋的还是家乡的桥。
2.读了课文,也说说我们的家乡。家乡的什么地方是你的乐园?说给大家听听。
桥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为”“勒”“数”“去”“安”等)。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西湖春月之美。
二、背景资料:
1、文学常识
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___明___朝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___公安派___”的创始人,作品直率自然,清新活泼。
2、补充注释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万历二十五年,他辞去吴县县令,友人陶石篑漫游吴越。这年春天,他第一次游览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留连于美丽的湖山之间,写下了十六篇西湖杂记,每篇短者数十字,长者二、三百字,各为一独立文章,但合而观之,亦可统称为“西湖游记”。
三、预习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岚( lán ) 石篑( kuì ) 为寒所勒( lè ) 数为余言( shu )
埋怨( mán ) 埋葬( mái ) 自怨自艾( yì ) 方兴未艾( ài )
憎恨( zēng ) 果脯( fǔ ) 引吭高歌( háng ) 煞有介事( shà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为春为月:是 为寒所勒:束缚、压制 数为余言:屡次、多次
为桃花所恋:被 不忍去湖上: 离开 尤不可言:更加
四、质疑讨论
1 ,本文以何为线索,按照何顺序写出了春季西湖怎样的特点?
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
2 ,文中写道:“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写景?
此句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3从本文哪些地方,可看出作者与一般人不同的审美情趣?
A、 由石篑多次劝他去赏宋梅,袁宏道却为桃所恋,竟不忍去,此其不俗之一也;
B、 杭州游人多在午,未,申三时游西湖,而袁宏道却认为朝,夕二时,才是西湖最为浓媚的时刻,这又是对时人趣味的一种背离,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此其不俗二也;
C、 月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能以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即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诮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士道哉!
五、迁移创新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C )
A 裨益 ( bì) 不啻 (zhì) 夕舂(chōng) 沉湎(miàn)
B 沉溺 ( nì) 麻痹 ( pǐ) 慰藉 ( jiè) 怆然 (qiāng)
C 朝烟(zhāo) 夕岚(lán) 石篑(kuì) 罗纨(wán)
D 按捺 (nài) 祈祷 (qí) 胡诌 (zōu ) 炫耀(xuàn)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③轻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译: 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2)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译: 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助跑跨跳过不低于30厘米高度50厘米宽度的障碍,提高下肢力度知觉,改善单脚起跳和落地动作。
2、在创设跨跳魔幻桥情景中,通过所设置的不同难度要求,逐步提高助跑跨跳的运动技能。
3、勇于挑战,体验游戏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垫子鳄鱼障碍物小球画成“怪兽”架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路纵队进场,听口令进行走、跑和动物模仿动作。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探索过魔幻桥的多种方法。
(1)幼儿尝试过魔幻桥的多种方法。
指导语:“看,垫子连成长长一排像什么?对,这是一座魔幻桥,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这座魔幻桥。”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同时视情况给予幼儿安全方面的指导。
小结: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通过了魔幻桥,孩子们真勇敢!
(2)以“鳄鱼来了”的情景,依次出示“鳄鱼”障碍,幼儿自由探索过魔幻桥的方法。
(3)师生共同分享,交流经验。
指导语: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过魔幻桥的?用什么方法快速又安全通过魔幻桥呢?
小结: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通过魔幻桥躲过“鳄鱼”,现在老师用助跑跨跳的.方法通过魔幻桥。
2、游戏“魔幻桥变变变”------学习助跑跨跳过不低于30厘米高度50厘米宽度高度的障碍。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
在起跑线后往前助跑,在魔幻桥前,一只脚蹬地,另一只脚跳起跨跃过“鳄鱼”,双脚依次轻轻落下,继续向前跑。
(2)幼儿做2遍助跑跨跳动作练习,教师观察并适当引导。
(3)有目的提高障碍高度,时刻注意安全。
指导语:魔幻桥不断在变化,你们还敢跨跳过去吗?
小结:尽管魔幻桥一直在变,但我们不怕困难用助跑跨跳的方法顺利通过,孩子们太勇敢了!
3、游戏“勇过魔幻桥”,巩固助跑跨跳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指导语:用助跑跨跳过通过魔幻桥打“怪兽”。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幼儿按颜色标记分二队站好,口哨声响,各队第一个队员用助跑跨跳过魔幻桥,然后用手拍打“怪兽”,接着从旁边跑回来拍第二个队员的手,第二个队员立即出发,依次进行,哪队最后一名队员最先回来,为冠军队。
(2)游戏进行二次。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比赛情况。
2、听音乐做放松整理动作:轻甩手臂、拍打大小腿、揉膝盖、向前向后扭肩等动作。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环节由易到难,对孩子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趣味性。设计的竞赛形式也非常符合大班的发展特点。孩子们在层层的闯关游戏中兴趣十足,感受到闯关成功后的喜悦。
桥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纸是生活中幼儿最常见到也最常接触到的很普通的东西,孩子平时也很喜欢玩纸,设计本次“小汽车过纸桥”的活动,创设了主题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导下,以“小工程师” 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了探索和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实验,探索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
2、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
活动重难点:
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能大胆的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实验。
活动准备:
1、瑞吉欧课件故事情境和声音。
2、两个外观一样的模型纸桥(一个不会塌掉、一个会塌掉),遥控汽车。
3、实验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积木和废旧的a4打印纸、4个玩具汽车。
4、投影仪、记录单、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汽车过纸桥
播放课件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声音啊?(小汽车的声音)
播放课件场景(一次播放小汽车、两座桥、游乐场)“小叮当要开汽车去游乐场玩咯!到达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桥。”
第一次过中间夹有波浪形的纸桥,“小汽车顺利的开过了小桥”。
接着小汽车在第二座桥上开,“哎呀!桥塌了,小汽车掉下去了”小叮当伤心极了”,播放小叮当哭的声音课件。
“小汽车为什么会掉下去呢,谁来帮助我一下啊?”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工程师,看看这这两座桥为什么一座会塌掉、一座不会塌掉呢?”(教师聆听幼儿的各种想法,)
教师预想幼儿会说的是:
1、纸的材质不一样,请一个小朋友近距离观察和摸一摸。
2、纸的厚度不一样,可以准备尺子量一量
将两座桥桥面撕开后,让幼儿再观察发现:“这两座桥里面有什么呀?”(原来中间多了一张纸。)
“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呀?”(波浪形状)
“原来多了这张变了波浪形状的纸,小汽车过桥就可以不塌了呀”
二、幼儿用投放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怎样让小纸桥不塌(每4人一组)
“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一下小叮当,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小汽车开到游乐场去呢?”
“小工程师们来说说你们想到的让桥不塌的方法吧!”(老师聆听幼儿的大胆的猜想)
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孩子是怎样运用提供的材料试验的,并给与引导式的提问。
“小工程师们开始搭桥吧!再用画笔记录你们的搭桥实验吧!(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各种形式记录)”
“这一队的小工程师们,你们为什么要把纸变成这样呢?”
“你们为什么要把积木这样放呢?”
“你在做什么?为什么?”
教师预想的幼儿回答:
1、我多用几张纸,桥就变得更硬了。
2、我把纸这的厚厚的,纸就变硬了。
3、积木是桥墩,多几个就更稳。
4、积木桥墩距离靠近一些,小汽车也可以过去。
(教师在幼儿想出办法以后,要给予鼓励:“”这位小工程师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其他小工程师相信你们能想出更多的办法。)
三、投影仪展示记录单并请幼儿说一说。
根据时间请1—2组展示记录单:“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的小汽车过了小桥了吗?你们的小桥是怎样搭的?为什么塌了或没塌?”(实验有可能没成功,重在探索过程)
结束语:”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把小桥搭好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嘀嘀嘀的过小桥,去游乐园吧!”(幼儿排队和老师离开)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桥教案范文12-08
语文桥的教案09-07
桥教案模板11-02
桥的小学教案01-08
中班桥的教案09-09
《桥之思》教案10-26
中班家乡的桥教案11-17
《桥》教学教案优秀10-30
美丽的桥幼儿教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