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教案

时间:2022-09-14 19:39:58 教案 我要投稿

分数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除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除法教案

分数除法教案1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22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其应用,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把一个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法和分数除法与加、减法或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把一个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

  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法和分数除法与加、减法或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揭示课题

  二、整理知识

  三、组织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分数除法的有关概念和计算。

  通过复习,大家要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这些概念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要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正确地进行比的化简,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法,以及分数除法与分数加、减法或乘法的混合运算。

  1、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

  问:分数除法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你能根据分数除法表示的意义,把2/155=2/3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吗?

  指出:分数除法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复习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提问:我们在分数除法里,学过哪几种情况的计算?

  分数除法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3、笔算练习

  做复习第2题

  指出:在分数除法里,无论哪一种情况的计算,都要转化成乘法计算。

  4、复习比的意义

  问: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请你根据4:5来说明。

  5、做复习第3题

  6、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提问:化简比和求比值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1、做复习第5题

  2、做复习第6题

  3、做复习第7题

  指出:有关分数除法的运算,只要按过去的运算顺序,计算时遇到除法计算,只要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4、做复习第8题

  指出:根据求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来解答这样的文字题,也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课后感受

  教学效果较好,同学们所做的题目的正确率较高。

分数除法教案2

  【学习目标】

  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

  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还剩多少千克? 8

  1、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交流讨论并解答。组内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

  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索新知

  1、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1)吃了5,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85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8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例2

  (1)阅读例5的主题图及题目,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一说“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

  小组多1”的含义,把谁看作单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

  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3)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出方程式并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0练习十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第10--13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14题以及P42最后一题“思考练习”。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分数除法教案3

  一、借助实物,初步理解。

  1、创设情境,出示问题:老师出示一个苹果,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谁来分一下?

  生:用小刀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

  说明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师:谁能列式?

  生:1÷2=0.5(个)。

  师:谁能用分数来表示商?

  生:二分之一。

  师:计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数商时,除了可以用小数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评:开头点题,节省了时间,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观察实物,探索原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该怎样分?

  学生上台分一分。学生边分边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个。

  评:借助实物操作与演示,学生很容易直观理解一个的二分之一就是二分之一个、一个的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一个的道理。并且能够迁移类推得出结论:一个的几分之几就是几分之几个。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讲故事,提出问题。

  昨天晚上,老师做了3张饼,可香了,刚要吃饭的时候,对门家的小姑娘来了,进门便是客,我们一家三人热情地邀请她与我们共进晚餐,吃完饭后,我一看,三张饼全吃完了,你能计算出我们平均每人吃几张饼吗?

  评:简短的小故事,吸引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⑴想:教师出示三张圆形纸片,说明:用三张圆形纸片代替三张饼,现在如果要平均分给你们组四个人,你该怎样分?每人想出一个办法。

  ⑵评:小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评选出你们认为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

  ⑶分:根据刚才选出的办法,利用手中的学具(三张圆形纸片、剪刀、彩笔)剪一剪、分一分,并且把组长的那份涂色。

  ⑷汇报:小组间交流汇报,争论、补充。

  生1:我们小组是一张饼、一张饼的分,把每张饼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份。三张饼都吃完后,就是每人吃了3个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张。

  生2:我们是把3张饼摞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四分之一,再拼起来就是四分之三张。

  生3:我们是先把2张饼从中间切开,每人分半个饼,再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一份,又分了四分之一,前面的半个是四分之二张,一共每人吃了四分之三张。

  ⑸评价:自由发表意见,评价哪组的分法最好。

  生1:我认为第一种分法最好,因为我们吃的时候就是这样分的。

  生2:我认为第2种方法好,因为这样分简单,而且先分好了再吃更显得公平。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而且你们说的清楚明白。说明我们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了。

  师生一起板书出答案。

  评: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不单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小组合作过程是本节课的创新之处,也是学生求知的内在需要和渴望。小组合作过程分:想、评、分、汇报、评价五步完成,要求具体,分工明确,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交流、操作的时间,使各个环节都高效有序地进行。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实效性。

  3、观察比较,寻求规律

  师:观察黑板上三个算式,找出被除数、除数与商中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字母a、b表示,该怎样表示?

  生:a÷b=a/b

  师:在除法中,对除数是怎样规定的?

  生:除数不等于0。

  师:那么,分数中应该谁有限制呢?

  生:b≠0。

  评:打破原有学习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公式,这样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阅读课本102—103页内容。

  2、练习题略。

  四、学生回顾,全课小结。

  师: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编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来吗?

  总评:“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始就设计分苹果,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直观容易理解。这样在课的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学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主动性的参与,在小组合作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与别人交流,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是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分数除法教案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 [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除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答简单分数除法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借助方程来解决,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 x=5 34 x=6 3x=910

  5x=1011 12 x=89 23 x=67

  2.口答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⑴某数的35 是36。

  ⑵全厂人数的58 是210人。

  ⑶完成了300个,刚好是计划的14 。

  ⑷一个数的3倍是1225 。

  3.解答: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 。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生练习,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把谁看作单位"1"?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黑板,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用的红气球占总数的49 ,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

  师:指名读题,谁能找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题中"总数的49 "这个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边画图边理解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观察图示,你发现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师:你是根据什么列出等量关系的?(同桌讨论)

  师:在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

  师:未知的可以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我们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同学们自己能解答吗?(指名板演,其他自练,并提醒学生做完要检验。)

  师:做完的同学把书打开72页,对照例题检查自己做对了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师:同学们是用把原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的方法检验的,其实还可以根据题意进行检验,我们可以计算28是不是占X的 49 ,如果是就说明你的方程不但列对了,而且解对了。如果不是就说明有错误出现,好及时改正。

  师:回顾例题的学习过程,你认为解题关键是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不但能学懂知识,还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师:其实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不光能解决有关联欢会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说"十、一假期,老师上街买了一套衣服,裤子75元,是上衣价钱的23 ,"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求出一件上衣多少钱吗?(能)

  指名板演,其他自练。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四、全课

  师: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五、作业

  教学后记:

  找准单位"1"的量,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教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单位,写出数量关系,让他们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掌握还不错。

分数除法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师:老师要先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

  出示口算卡片,指生答

  (挑选一两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规范认真的书写是每一个同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光语文上要规范书写,数学亦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的书写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班也涌现出了数学书写之星,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想看看他们的作品吗?

  师:好,那大家必须接受考验,闯过三关,找到三把金钥匙,有信心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上一节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课。

  三、检查复习知识点与指导练习。

  1、我会说

  师:不计算,只说运算过程,你会说吗?

  指生说

  2、计算

  师:知道了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你能准确无误的计算这两道题吗?试试看

  指生到台前做。

  学生讲解

  师:能不能告诉大家,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就是我们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做题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这些问题,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做到吗?

  指生到黑板上做

  订正答案,及时反馈。出示错题,让学生找错误。并说说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3、解方程

  师:看来,刚才这道题太简单了,没有难住大家。下面老师就要增加一点难度了,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

  师:你能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吗?

  指生说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本题,订正反馈

  师:恭喜大家,拿到了第一把金钥匙。有信心拿到第二把吗?让我们继续闯关吧。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意,订正答案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拿到了第二把金钥匙。第三把钥匙得靠自己了。有信心超越自我吗?

  四、当堂测试: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当堂测试,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订正答案,及时反馈

  师:恭喜大家,拿到了最后一把金钥匙。

  师:现在三把钥匙都找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获得了数学书写之星的称号,共同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吧。(课件出示)

  师:看了大家的书写,你想说点什么?

  五、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希望同学们每一节课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分数除法教案7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习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解答?未知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分数除法教案8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除法计算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运用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教学对策:

  设计一些找单位1的量和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多组织学生说思考过程,通过交流感受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国庆长假之前,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有关内容,在计算中,同学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相关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1、计算练习。

  5/129/10 3410/51 22/3926/11

  10/2112/257/8 3/20145/7

  8/15 6 11/622 2515/16 812/13

  11/1222/9 15/165/12 5/1410/21

  学生任选3道乘法、3道除法进行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及时结合学生计算情况进行讲评。

  组织学生小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解方程。

  12x=9/11 3/8x=9/10 6/5x=15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讲评时指出解方程的格式及依据,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3、在○里填上、或=。

  5/711/13○5/7 7/916○7/91/16

  5/71○5/7 5/77/5○5/7

  6/73/5○6/7 3/84/ 3○3/8

  110/9○1 8/111○8/1

  学生不计算,通过已学知识进行判断,然后交流判断理由。

  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结:

  一个数乘真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乘以1,结果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除以真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1,结果还等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

  4、根据已知条件找准单位1的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1)白兔只数的5/12是黑兔的只数。

  (2)已经修了公路全长的3/4。

  (3)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加1/8。

  (4)第三季度冰箱价格比第二季度便宜1/10。

  (5)二班植树棵数相当于一班的9/8。

  (6)还剩这堆煤的3/8。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每人选3题说说数量关系,然后指名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用3/10小时走了15/16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走1千米要多少小时?

  (2)一种柴油2/3升重8/15千克。1升这样的柴油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柴油有多少升?

  (3)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鸡的孵化期是鹅的7/10,鸭的孵化期是鸡的4/3倍,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4)一个乒乓球从50分米的高度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时高度的2/5,第三次下落时能弹起多少分米?

  (5)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鲜牛奶的2/15。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升?

  (6)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鲜牛奶少13/15。一盒酸奶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7)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1/5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主要交流思考过程。

  三、全课总结

  评价一下自己的练习情况,分析一下还存在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按照课前的教学设想,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分数乘、除法计算练习,然后进行了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最后进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课堂上学习效果还不错。

  但从学生作业情况看,有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未认真读题就列式计算,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当天所学的如果是分数乘法,这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就会全部用乘法来解决问题;如果今天学的是分数除法,他们就全部用除法来计算。也就是说完全是模仿,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分析。长此下去,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所以要把问题杜绝在源头,在练习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练习,逼着他们要独立思考,让他们感到没有自己的思考是无法正确解答题目的。

分数除法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1。

  2.出示第88页的复习题。

  (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

  1.出示例6。

  千克?

  2.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

  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成8份,吃了的占其中的5份。)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口述:

  解 设买来大米x千克。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数量关系相同。)

  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1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4.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 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1)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反馈提问: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91页的第2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91页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由于新旧知识联系很密,因此本节课在教案设计上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和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除法教案10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难点是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

  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

  3、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 428+63÷9―17×5 (2) 1.8+1.5÷4―3×0.4

  (3) 3.2÷[(1.6+0.7)×2.5] (4) [7+(5.78—3.12)]×(41.2―39)

  二、探索新知

  1、阅读例4题目,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2m 彩带,可以先3

  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列出综合算式,想一想它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立完成P34 “做一做”第1、2题

  4、明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正确复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九第2—6题;拓展提高:练习九第7---10题。

  (1)第2题:要注意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2)第7题:“60瓦”与计算无关。 (3)第10题:最后得数与原数相同,原因是231、的倒数与的积正好是1。 342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分数除法教案11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构建,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形包装纸

  学生准备 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0除外),也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分数除法。那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它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探究一下几个小朋友分饼的问题。

  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

  (1)每人吃张饼,4个人共吃多少张饼?

  (2)把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3)有2张饼,每人分得张饼,可以分给几个人?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三道题,并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揭示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3)题中涉及了分数除法,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组题的探究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可以使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55页例题。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包装纸)老师想用这张漂亮的包装纸把送给妈妈的礼物包装起来,可是这张纸太大了,把它的平均分成2份就够了,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2)动手操作,分一分,涂一涂。

  师: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观察发现。

  师: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

  预设

  (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学生汇报)

  生1: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小格,占这张纸的。

  生2:里面有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是,即÷2=。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2吗?你能提出大胆的猜想吗?

  预设

  生: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的商作商的分子。

  提出质疑,验证猜想,理解新知。

  (1)尝试验证,发现问题。

  师:科学的验证不是仅通过计算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的,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题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

  师:为什么有些题目能很顺利地算出来,而有些题目却不能很快地算出准确的答案呢?(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分数除法教案12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数学能力,渗透转化思想。课型讲练课教法讨论、讲解教具投影

  板书设计1分数除以整数例1:把一根长4/5米的铁丝,截成相等的两段,每段长几米?解:4/52 = 0.82 = 0.4(米)4/52 = 42/5 = 0.4(米) 4/52 = 4/51/2 = 0.4(米) 课后小结内容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一步一步让学生体会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有多种方法解答,只有把除以整数改写成乘整数的倒数,这样才是最简便的,学会了把新知改变成旧知来解决问题的这种学习方法,拓展了思路,活跃了思维。 教学过程意图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新课为迁移做准备

  明确分数除法意义投影 板书 投影 小结 板书1列式计算:一袋洗衣粉重1/2千克,4袋洗衣粉重多少千克?1/24 或41/22改编并列式:把上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① 4袋洗衣粉重2千克, 一袋洗衣粉重多少千克?2 4 = 1/2(千克)②一袋洗衣粉重1/2千克, 几袋洗衣粉重2千克?21/2 = 4(千克)3讨论:结合以上三题,请同学们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通过以上数学活动,同学们已经明确了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那么分数除法又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课题:分数除法指名口答 求4个1/2是多少。 生编题,师板书。 根据上题数量关系说出结果

  二、新课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 激发兴趣 汇报 板书

  板书 1出示例1:把一根长4/5米的铁丝,截成相等的两段,每段长几米?理解4/5米的意义 ?米 ?米

  4/5米通过以上活动,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题意,你能否根据题意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解:①4/52 = 0.82 = 0.4(米)②4/52 = 42/5 = 0.4(米) ③4/52 = 4/51/2 = 0.4(米)重点说明③把4/5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米的1/2是多少米?列式是4/51/2。2尝试计算方法:三选一计算3/85 1/32 5/93①3/85 = 3/81/5 = 3/403/85 = 35/8 = 0.6/8 = 3/403/85 = 0.3755 = 0.075②1/32 = 1/31/2 = 1/6 1/32 = 12/3 = 0.5/3 = 1/6③5/93 = 5/91/5 = 5/27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3用这种最简便方法计算:7/1314

  5/9104归纳计算法则:①口述做上述两题的方法②除以10 改写成乘1/10。③1/10是10 的倒数。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审题列式 理解意义

  讨论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中一题 讨论③最适用 小组讨论 为什么要0除外

  三、练习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投影

  投影 1计算:14/157 4/53 4/1182填空:2/35 = 2/3( )3/79 = 3/7( )5/610 = 5/6( )19/208 = 19/20( )3/116 = 3/11○1/65/66 = 5/6○( )12/173 = ( )○( )3课后讨论:2/73你会做,32/7你行吗?认真计算

分数除法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式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几块?

  口答列式及结果。

  2、说说把一个数平均分成4份,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出示例6。

  (2)把3块饼干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几块?应该怎样列式?

  谈话: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1块吗?

  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3÷4的商呢?

  (3)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谈话: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月饼,按题目要求来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操作。

  交流,并演示分法。

  ①一块一块地分,把每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人每次分得1/4块,结果每人分得3个1/4块,也就是3/4块。

  ②一块一块地分之后,把12个1/4块合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1/4块,再把3个1/4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3/4块。

  ③把3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的1/4,再把3个1/4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3/4块。

  (4)如果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3÷5的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汇报各自想法。

  板书:3÷5=3/5(块)

  (5)归纳方法。

  <<<12>>>

  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在小组中说说。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a÷b=a/b

  b可以是0吗?为什么?

  互相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试一试。

  (1)独立完成填空。

  (2)汇报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得到的?

  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3、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填写,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指出: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分子。分数线相当于除号(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小组中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

  2、完成第2题。

  独立填写,集体核对。

  3、完成第3题。

  独立填写,说说是怎样想的?

  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怎样列式?(1÷3)

  把2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怎样列式?(2÷3)

  4、完成第4题。

  独立填写,集体核对。

  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指出:每人分得这袋糖的的几分之几,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分;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千克,是把2千克平均分成5份。

  5、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填写。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列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互相说说自己的收获。

分数除法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例6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引导同学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3个同样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6

  (1)把刚才出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依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2)同学操作,了解同学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4)总结归纳

  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假如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2. 教学试一试。同学尝试填空。你是怎样想的?

  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做练一练的第1题

  同学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4.做练一练第2题

  同学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1.练习八第1题

  让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 练习八第2题

  同学独立填写,交流。

  3. 练习八第3题

  同学看图填写后,可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 练习八第4题

  同学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5. 练习八第5题

  让同学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同学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探索是同学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同学用自身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发明”,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同学充沛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身的尝试、探究、猜测、考虑中,不时发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同学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同学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授后小记

  在教学例题是我是让同学先列式表示题目所提出的问题的,接着让同学通过折圆片得到用分数表示的结果,进而使同学明确3÷4=3/4(块);3÷5=3/5(块)。同学通过比较这两个算式与分数结果,感受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分数除法教案15

  教材分析

  1.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分母的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2.学习本节课也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掌握旧知的情况。

  2.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了,知道了出书不能为0。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中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商;

  2、能应用这种关系把整数表示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分数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与除法教案08-30

分数与除法教案15篇08-30

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09-03

《分数除法》说课稿05-0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04-21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5-14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08-26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6-18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5-05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汇编8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