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水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观察和分析,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了解无土栽培技术。
(2)认识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大的三种无机盐的作用及其缺乏后的一些症状。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实验观察和分析,说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回顾上一章学的海尔蒙特的给柳树浇灌雨水的实验。由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土壤中减少的60g物质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无土栽培的录像和图片,
据此了解到:什么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有哪些优点?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进而提出问题:没有土壤,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生长?
一、来自土壤中的养料
师、生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三种不同的培养液,即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蒸馏水。
实验通过三种培养液中青菜植株的生长情况的对比,以及对三种培养液中成分的检验来
探究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
引导学生对该问题作出假设。
学生先自学实验的方法、步骤,并在自学中尝试思考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由于植株生长状况的变化需要有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因此实验分课前和课内两个阶段进行
针对问题,学生小组在课堂上进一步进行实验,检验三种培养液中各含有什么物质。
实验方法:(1)把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和蒸馏水,分别装入编号为A、B、C的三支试管中。(2)取三片洁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分别滴一滴A、B、C的三支试管中的液体。用酒精灯将玻片烘干。(3)观察、对比三片玻片上留下的痕迹。
可看到,滴有土壤浸出液和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玻片上留下了明显的白色结晶物质,而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则没有。
实验注意事项: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用灯帽盖灭火。
(2)防止玻片爆裂。
玻片离外焰2-3厘米。
先均匀预热,再集中水滴处加热。
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展示一组植物缺乏无机盐症状的图片,揭示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适当介绍氮、磷、钾这三种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的作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作用。
各小组展示课前做的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而根据实验的现象提出问题: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是什么?
根据上述实验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实验中3株植物出现生长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中,哪些溶液中含有无机盐?
3.你认为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得出相关结论。这个结论不是由教材直接呈现的,而是由实验的探究获得,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授后小记: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难点: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做65页的实验5-6。(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索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方面的资料。2、教师准备:(1)准备“外界溶液深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材料用具。(2)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两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加入盐水、清水。(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索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方面的资料。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农谚吗?“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
[复习提问]:回忆一下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为什么?
[小结]:根尖中,成熟区的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和无
从字面能理解出:水和肥料(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齐声回答:根尖的成熟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1、探究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机盐的面积,因此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举例]:一株黑麦具有1381万条根,约有15亿条根毛。
[提问]:你知道水对植物体有什么作用吗?
[小结]:(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2)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需要水的参与;(3)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形态。
[讲述]:满足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要根据植物的需求,给予适量的水。
[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课前准备好带根的幼苗若干根(每四人小组一根),用清水洗净根部土粒。打上课铃时,将幼苗的根部插入20%的食盐水中。做实验时,将幼苗发下。
[观察]:发下的浸入食盐水中的幼苗根部,有什么现象?
[实验]:将幼苗迅速放入自来水中,过一段时间,茎和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想一想]:(1)盐水和自来水相比有什么区别?(2)幼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问]:自来水是溶液吗?
惊叹根毛的数量,更直观地理解了成熟区的吸水能力。
同座位互相讨论。
在书上勾划下相应内容,并加以理解。
观察发现放入盐水的幼苗出现萎蔫现象,根变软,根尖下垂。
迅速放入自来水中一段时间后,幼苗的根变得硬挺了,茎和叶重新伸展开来,幼苗恢复正常。
能回答出盐水比自来水的浓度高。
大部分同学不能确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根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释]:盐水是加了食盐的'水,称为溶液。水中溶解的盐的多少,可以用浓度的高低来表示。自来水中溶有极少的无机盐,所以也是溶液。
[小结]:外界溶液浓度大小直接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补充]:在此实验中,自来水和盐水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周围,所以称为“外界溶液”。
[提问]:细胞内的细胞液是溶液吗?为什么?
[实物投影仪演示]:取两个新鲜萝卡,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注入清水和盐水,并使液面等高,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清水、盐水液面的变化。
[思考]:(1)液面是否有变化?怎么变的?(2)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
[讲解]:拔河是绳子会向人数多的方向移动,同样的道理,水流动的方向是从浓度低向浓度高。
[播放FLASH]:植物的吸水与失水过程。
[总结]:细胞失水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的原因是细胞液压浓度大于外界深夜浓度。
[讨论]:(1)糖拌西红柿后,盘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2)家中腌咸菜的缸内,过一段时间后,缸内的水面有何变化?
(3)为什么发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会硬挺起来?
理解溶液的含义。
对第2题进行小组讨论,认为盐溶液浓度大,根细胞会失去水分,所以幼苗萎蔫;自来水溶液浓度小,根细胞吸收了水分,所以幼苗硬挺。
肯定细胞液是溶液,因为其中溶解有许多物质。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盐水的液面升高,清水的液面下降。
认同:注入盐水的萝卜,水分从细胞内流出所以盐水液面上升;注入清水的萝卜,水分进处细胞内,所以清水液面下降。
概括出细胞吸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根毛吸水的道理二、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1、关于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师补充:提出问题:
(1)一般情况下,根毛吸水还是失水?(2)吸水的条件是什么?(3)水分如何进入液泡中?(4)烧苗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补救?巡回指导,组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推理出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如果缺少有何症状。课堂小结: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的道理-------合理灌溉。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合理施肥。
学生4人一组。(1)出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水”剪贴图;(2)根据剪贴图总结出根毛吸水的道理。学生4人一组。(1)观察课前准备的两株植物,对其生长趋势进行比较。(2)浇自来水和既浇水又浇含氮无机盐,植物长势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4人一组。(1)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幼苗,并出示实验记录;(2)根据实验记录以甲瓶为对照,比较甲、乙、丙、丁瓶内的幼苗的生长情况,有何异常?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课时)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水二、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1、探究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1、关于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根吸水、失水的原理
3、根毛吸水的道理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收________________,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都有水的参与,水还能有助于
维持植物体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3.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根吸收水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
4.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__________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的原因。
5.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含________________的无机盐,还需要含________________的、含________________的无机盐等。此外,植物生长还需要含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等。
二、选择题
1.在根尖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C.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D.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
3.请你推断,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A.缩小B.胀大
C.消失D.正常
4.水稻生长的后期,为防止灌溉后倒伏,应多施()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三、简答题
1.用糖拌番茄或用盐拌青菜,盘子里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水?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为什么会硬挺起来?
2.有人认为多施肥可能会污染环境,但农业丰收更重要.这种观点对不对?
七年级生物上4.2绿色植物的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新版苏科版2)
4.2绿色植物的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能说出细胞吸水的原理
3、了解根吸收水分的无机盐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植物的生长是需要水和无机盐的,那么水和无机盐是怎么进入到植物的体内的呢?
我们这节课来探究一下。
(一):根的作用:
1、固着植物体使植物能挺立
2、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3、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繁殖的功能
结论: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来的
(二)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放入浓盐水的萝卜条体积缩小、变软,是由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比浓盐水的浓度小,使萝卜细胞向外渗透水分的结果。放入清水中的萝卜条体积增大、变硬,是由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比清水的浓度大,萝卜细胞向内吸收水分的结果。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体的细胞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
看图P63图4-15、4-16
说明植物的根的作用
观看视频
观察实验
想一想,两个萝卜条发生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溶液浓度与植物吸水的关系
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三)观察根毛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根尖尖端处稍带黄色的帽状结构是根冠;根冠内部一团稍稍发暗的部位是分生区;分生区以上白色、表面光滑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以上长有根毛的部位是成熟区。在成熟区的上端,还可以看到已经枯萎的根毛。
根毛吸水的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
水(土壤)——根毛细胞——内层细胞导管——茎——叶——气孔
根吸收水分的过程——根主要依靠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分就通过根毛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到液泡里。根据这个道理,水分经过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水分进入根的导管后,再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看图4-18根尖的结构模式图
提问: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水教案 篇2
教育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汽,遇冷会结冰。
2、能用语言表达已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电吹风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水变成冰的过程。
1. 小朋友,你们昨天把水放进冰箱里里吗?那你们今天看到放进去的水有什么变化吗?(结冰了)你们知道放进去的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吗?(幼儿说:放进冰箱里了)
冰箱里的温度很低,当水在温度降到0度的时候就会结成冰。
小结:原来水就是这样变成冰的。
2、你们说说水和冰有什么不同?(幼儿说、讨论)谁能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水的流动的,冰是一块一块的。
3、水能变成冰,冰能变成水吗?(能)那你有什么方法能使冰变成水呢?(好朋友说一说)并请幼儿说
小结:小朋友都很聪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变成水,有的.说可以用太阳晒、有的说可以用,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使冰变成水。
老师也想了很多跟你们不一样的方法,也能使冰变成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教师操作各种方法使冰变成水。
小结: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能使冰变成水,其实太阳晒、开始泡、吹风机吹,用火烧这些方法都是在给冰块加热,原来冰块加热就能变成水。
二、水变气。
1、我们给冰块加热变成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交流)
小朋友都说了给水加热会变成什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操作将水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小朋友,你们要仔细的观察热水壶,告诉老师你看见了什么?(水壶上面冒气了)水壶上面冒出来的气就是水蒸气。
3、想想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呢?(水经过加热就会变成水蒸气)
小结:原来给水加热就会变成水蒸气。
三、气变水。
1、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那水蒸气还会变吗?那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镜子: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镜子摸起来怎样?(很光滑)但是摸起来还感觉是冷冷的。老师把水壶放在冒气的水壶上,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老师操作镜子放在冒气的水壶上面,引导幼儿观察。
2、小朋友,看看现在镜子上面有什么变化吗?(有水)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水?(水蒸气遇到冷就会变成水)
小结:水蒸气遇到冷就会变成水。
今天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实验,知道水遇冷后能变成冰,冰加热后后变成水,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又会变成水,原来水是这样循环变化的。
四、游戏:我是变化的小水滴。
1、介绍游戏规则。
小水滴能变来变去,我们也来想小水滴一样变冰、变水、变蒸气,等下游戏开始的时候老师说“结冰”的时候小朋友就站起来不动,当听到“融化”,小朋友可以像流水一样在活动室里东流西窜,自由地做各种动作。到老师又发出“结冰”的信号时,互相靠近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立定不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表示结冰在一起。当老师发出“水蒸气”的时候,你们就轻飘飘地飞舞起来,飞出教室。
2、幼儿游戏。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指导:
一、认识实验材料。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到桌子上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幼儿观察。
幼儿(齐读):沙子,盐,糖,小米。
二、猜测:
谁放在水里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老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幼儿先进行探索,教师再进行提问。
三、认识活动标志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四、操作活动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间接指导或个别指导。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方糖,小米,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你们做的都记录在这一小栏里。
在操作后,教师给予个别的评价讲解。
师:谁来讲一讲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五、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六、交流总结活动
老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像沙子和小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幼儿齐读几遍)
七、延伸活动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孩子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孩子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孩子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孩子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孩子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孩子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孩子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孩子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孩子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孩子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好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装有适量水的量杯;海绵、棉花、石头、水果、餐巾纸等材料若干;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1、出示一个八宝粥罐,将量杯里的水倒进去,请幼儿猜还能倒回杯子。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罐,并做相同操作。
3、请幼儿猜一猜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集体交流讨论水娃娃不见的原因。
1、请幼儿上来把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2、得出结论毛巾把水娃娃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三、为幼儿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进行记录
1、以实物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集体猜想部分: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进行记录(请幼儿自主选择笑脸、哭脸娃娃去贴一贴)
3、分组实验
4、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进行记录四、拓展经验,说说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
2、延伸: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会吸水的物品实验台,实地操作)。
水教案 篇6
一、目标:
能注意水的颜色变化,并对此现象产生好奇。
二、准备:
1、毛笔若干,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
2、一杯已变色的水;六只洗净的透明玻璃杯,内装干净的水。
三、过程:
一)、出示一杯已变色的水,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猜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自由交流)
二)、再出示一杯干净的水,进行变魔术。
1)同时出示两杯水,清幼儿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我给你们变个魔术,可以将这杯水也变成有颜色的,你们想不想看看?
3)教师变魔术,分别将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溶入三杯清水中,让幼儿边看边说水的变化。
三)、出示一杯清水,继续混色
1)“我刚才把每杯清水中分别放进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结果杯子中的清水也变成了红、黄、蓝色的'水,那么我要是把三种颜色都放进一杯清水中会怎样呢?”(幼儿猜想)
2)教师试验
四)、幼儿进行试验,自由尝试三原色在清水中的变色
五)、延伸:
引导幼儿在以后的活动区活动中,可以尝试用自配的颜色进行绘画活动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水教案07-30
《水》教案07-19
好玩的水教案06-21
水优秀教案10-08
水世界教案07-25
关于水的教案11-28
《水的游戏》教案11-07
“奇妙的水”教案12-15
水教案模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