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经典

时间:2022-07-30 09:56:21 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模板【经典】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经典】,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模板【经典】

教案模板【经典】1

  教学目标

  1.知道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概念,能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化解措施

  联系实际,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关于储蓄的知识。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储蓄的好处。

  ②储蓄的方式。

  ③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④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检验自学成果,引导学生找出下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课件出示:明明20xx年9月1日把1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9月1日,明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元,共103元。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求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3)组织学生尝试解题。

  (4)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钱。可取回钱数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单位“1”,先求出本金和两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几,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钱。可取回的钱数为本金×(1+年利率×2)。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月。

  板书设计

  利率

  例4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

  =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培优作业陈阳有20xx元,打算存入银行两年。现有两种储蓄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存两年,年利率是3.75%;第二种是先存一年,年利率是3.00%,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一年。选择哪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第一种储蓄方法:20xx×3.75%×2=xx0(元)

  第二种储蓄方法:20xx×3.00%×1=60(元)

  (20xx+60)×3.00%×1=61.8(元)

  60+61.8=121.8(元)xx0>121.8

  选择第一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计存期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获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问题。

教案模板【经典】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词语含义,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3、理解诗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领悟诗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品、写等方式学习诗歌。

  2、音乐烘托,资料辅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确看待君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营造氛围)

  一、走近《关雎》--仰视

  1、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

  2、《诗经》简介(屏显)(生自读积累)。

  3、《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

  二、走进《关雎》--透视

  聆听先民吟唱:

  1、自由读,回顾诗歌朗诵常识。

  (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遍,然后据诗歌常识探讨如何读好这首诗,再据总结的经验试读。)

  2、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推荐同学示范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3、同桌互读,探寻人物内心世界。

  (读给同桌听,并与同桌探讨: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读出了诗中男子怎样的心路历程。)

  探究人物形象:

  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样。那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让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闭上眼,我们来想象一下她的样子:微风轻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摇曳,一位挎着篮筐的姑娘不时弯下腰,轻快的采摘着荇菜……也许这个姑娘在我们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但我们相信,她一定有--

  (生随老师设置的情景想象。明确: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

  (2)详解“窈窕淑女”(屏显)。

  (3)“窈窕淑女”的形象在诗歌中是通过她的什么举止表现出来的?朗诵相关语句,感受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之音韵美。

  (男生先读,女生轻和)

  2、分析“君子”形象。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中男子是个“君子”?

  (生找出反映男子举止及心理活动的语句,边读边品边评价。)

  小结:看来是一位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的君子!既写了他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未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难怪孔子评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故事结果探究:他是否如愿以偿?反复咀嚼诗歌最后两行,猜想故事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

  (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自由发表见解,需有理有据有感慨。可能是现实,可能是想象,可能是做梦……允许答案多元化。)

  小结:其实,无论结局怎样都已不再重要!时间的帷幔后,所有的聚聚散散都随风而散,只有这些简约、典雅的文字沉淀下来,将她的美丽勤劳、他的真挚执著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回放,将人类最美好的情愫绽放!日渐浮躁功利社会中的我们,是否更应将这古老而文雅的歌谣传唱?

  分角分层全班合作读《关雎》。

  改创优美篇章:

  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诵,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雎鸠鸟在沙洲鸣叫,我们仿佛又看见了采荇女在河边忙碌,我们仿佛又感受到了男主人公无尽的思念……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景或一处细节,将其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或几行意韵悠远的小诗,拟个题目,甚至可以配上曲子!

  (轻音乐声中学生静心创作,然后全班交流,师简单点评。)

  三、走近《诗经》--正视

  (屏显:王安忆语)

  我们又似乎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条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关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还有许多扇窗等着我们去开启,我们当寤寐求之,我们当琴瑟友之!虔诚的破译祖先文字的原码,执著的探寻民族文化的源头,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我们当永不止步!

教案模板【经典】3

  设计意图:

  近几年来,我们家乡----宝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使幼儿能了解我们家乡的变化,对我们家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此通过以小导游的形式来向同伴介绍家乡的主要风景、建筑及有关特产,让幼儿在介绍中交流与分享,获取家乡发展变化的信息,进一步挖掘"本土"的资源和提升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从了解家乡的土特产和名胜古迹基础上,自然过渡到产生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丰富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进一步了解,更好的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语言大胆连贯地介绍家乡。

  2、通过收集有关家乡的土特产、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的照片、图片等资料,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3、尝试学做小导游。

  4、通过剪剪贴贴画画,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课前请父母带孩子参观家乡的主要风景点、标志性建筑物,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名人 2、事先收集有关家乡土特产、名胜古迹、风俗景观的照片、图片等

  3、家乡风光介绍ppt、家乡宣传画一张

  4、剪刀、双面胶、油画棒、水彩笔5、小旗、导游证若干、音乐《今日宝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小旗,导游证教师与幼儿谈话:"现在我们家乡的景色越来越美,引来了全国各地以及全 世界游客到我们家乡来旅游,旅行社想增加一批小导游,介绍家乡出色者将颁 发小导游证,你们愿意当导游吗?"

  2、谈话引出家乡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家乡--宝应,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家乡的土特产和名胜古迹。

  (1)师:我们家乡物产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你知道哪些?(慈姑、莲藕、大 闸蟹、)老师可以用实物加以提示。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演示文稿)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老师找的土特产是否和你说的一样。

  (2)师:宝应不仅物产丰富,名胜古迹更美。小朋友,让我们坐上巴士一起去 游览一下好吗?坐稳了!

  教师结合图片(演示文稿),引导幼儿回忆各名胜古迹:荷园、生态园、扬州宝应湖 2、制作"水乡宝应宣传画",帮助游客介绍宝应

  (1)情境:(电话铃响),家乡旅游团叫小朋友去小导游帮忙向游客介绍宝应师:您好!你们刚到了一批外国小客人,想请我们班的孩子去当小导游, 向他们介绍宝应。哦,好的好的。

  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每人把自己最能讲的景点或特产等制作一张 宣传画,介绍给小客人们听。

  (2)教师讲解宣传画范例,激发幼儿制作家乡宣传画的欲望。

  师:老师已经把荷园的景点制成了一幅宣传画,等会就拿着这张宣传画,给他们介绍我们家乡宝应的特色景点"水泗荷园"。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学当小导游介绍自己的宣传画。

  三、结束部分:

  1、今天每个小朋友表现都很不错,学习当了小导游,更加认识到了我们美丽的家乡。以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带从外地来的亲戚来宝应时,再好好地给他们当回小导游。

  2、情感教育:我们家乡特产丰富,名胜古迹很多,建设发展特别快,一座座高楼不断建成,一条条马路越来越宽,大大小小的广场到处都是,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处风景,国内国外游人不断,大家都在夸呢?小朋友生活在这里,高兴吗?你喜欢我们的家乡吗?现在咱们就来夸一夸我们美丽的家乡。

  3、欣赏歌曲《今日宝应》

  4、结束:让我们把这首歌曲唱给更多的人听吧!(唱着歌曲出教室)。

教案模板【经典】4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古诗吗?好的,我们一起来背背我们熟悉的古诗吧!(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画面,有的还包含着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也想背一首你们听听,好吗?(师背《清明》)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3、这是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诗歌。这一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指导乞的变调)看看这个乞字,你会想到什么字呢?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真了不起,,来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板书课题)再读读课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林杰)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

  3、请同学们借助诗歌中的拼音,自由的把古诗读几次,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

  4、读古诗有方法,古人有四声法,就是一二声的字读得慢一点、长一点,三四声的字读得快一点、短一点。

  5、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宵霄,用点标出来)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吗?(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它是什么意思呢?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6、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课后注释和资料袋,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小组进行讨论,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再提出来解决!

  三、品读鉴赏

  1、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诗)(相机理解七夕碧霄)

  2、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同学们在课前是不是认真地阅读了老师发的故事资料呀!那我考考你们,牛郎织女每年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好的,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织女?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把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人间的姑娘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她们个个都对织女的心灵手巧羡慕得不得了。

  3、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4、是啊,在这样一个弯弯月儿高高挂在天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板书:人间

  5、原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每年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什么是乞巧?乞巧的方式有哪些呢?我还知道的方式有:蜘蛛结网和贺牛生日,蜘蛛结网就是人们把瓜果装在盘里放在院子里,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得巧了。贺牛生日指的是传说七夕这天是牛的生日,牧童就会在这天采摘一些野花挂在牛角上给牛过生日。(课件出示四种方式)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呢?

  6、假如渡过河桥的织女的两个孩子想请你把人间姑娘们乞巧的情景画一幅画送给他们,你会画上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中体会家家、穿尽、几万条、动作望秋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7、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

  2、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诗情画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五、体验升华

  1、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2、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张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3、好的,谢谢你们。那古代到底是怎样的节日景象呢?我这里有一组再现古代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配文)

  4、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音乐)

  5、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教案模板【经典】5

  一、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初读感知大意,扫清障碍

  1、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三、 研读。

  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2、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3、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教案模板【经典】6

  教材分析

  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媒体运用班班通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亲身感受。)1,出示课文插图,每当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大地上的万物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小朋友看,这幅图就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每天,是谁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把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阳光下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板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要求做到:

  A、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B、多读几次,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C、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交流容易读错的地方。

  D、出示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学习检查二类字:

  A、将本节课的二类字写在黑板上,学生下来注音(多种形式学会认读)

  B、学习词组

  三、初读课文,深入感知

  分小队朗读课文,思考:

  1、阳光像什么?(金子)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4、为什么说阳光很宝贵?

  ①学生读句子:田里……山上……河面……

  ②指导感情朗读:

  a、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画面。)

  b、选择一句,自由朗读。

  c、交流反馈,请三个学生读句子。

  d、你最想向谁学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句子。

  e、再次反馈,交流朗读。

  ③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5、阳光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学生说感受。

  是的,阳光会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阳光是大家的。

  6、全文朗读,学生质疑。

  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阳光带给万物生命。)

  四、记形练字,拓展延伸

  1,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该怎么记呢

  4,检查生字读音。

  学写四会字。

  ①学习笔画(竖提,与竖折)。

  a、自己寻找新笔画。

  b、彩色电线演示新笔画。

  c、书空笔画。

  ②写字练习。

  5、扩展练习

  1、组词理解:早、星、晨、春、香、阳、晚

  2、找找有"日"的生字。

  3、你喜爱阳光吗?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多种形式复习生字

  二、观察图画,再读课文

  课件展示阳光图片,观察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1、听师范读:

教案模板【经典】7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机箱、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重点: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难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

  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猜猜这些分别属于那个剧种。

  二、授新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由上一课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引入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那么作者都介绍了藏戏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呢?

  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当引导

  小组分别汇报所搜集到的关于藏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等等。

  三、整体感知

  藏戏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的?

  (明确:形成和特色,从事物的不从角度对其进行了介绍)

  四、具体分析

  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指名12名绩优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第二课时

  藏戏有哪些特色呢?

  找出文中描写藏戏特色的段落,并概括藏戏都有哪些特色?

  出示幻灯片()的面具()的舞台()的演唱风格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介绍藏戏特色的段落

  出示相关图片

  组织学生交流

  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小组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组织学生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①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②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③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读课文第一部分:

  连用三个反问句,并构成排比

  小组合作讨论:

  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

  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同时吸引读者。

  1、学习文章第一部分的写法,运用三个排比的反问句式,介绍本班某位同学的特点

  2、完成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藏戏》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特色:

  ( )的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 )的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 )的演唱风格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说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作者叙述脉络清楚、点面结合、有详有略,把藏戏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妖魔、恐怖、鼻祖、旷野、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文章准确生动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学习文章准确生动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原因,多数学生对于戏曲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他们平时没有这方面的阅读背景,因此本文所描写的藏戏这一地方戏很陌生,给这节课的学习、感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提前观看戏曲录象资料。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教师准备藏戏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戏曲节目吗?看了些什么戏?(可能有的同学跟随父母或祖父辈看过。比如《五女拜寿》《黛玉葬花》《花木兰》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出它们所属的剧种。)想不到你们对戏曲还了解这么多!你们知道吗?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一下藏戏的魅力。。(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在书上做好标记。

  2.交流初读收获。看你们读得如此从容沉静,想必心中早有答案了吧?那么你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藏戏的形成?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呢?(4-7自然段写了藏戏的形成;8-20自然段写了藏戏的特色。)那么,课文的1-3自然段呢?齐读这三个自然段,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藏戏的三个特点:带这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三五天还没结束)

  三、自主研读8-20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课文开篇以饱含激情的三个反问句概述了藏戏的三个特点,在8-20自然段又浓墨重彩地详细描述藏戏的艺术特色,大家快速朗读课文,划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做好批注,准备交流。(学生读书,教师指导。)

  2.集体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

  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

  A、关于藏戏的面具。

  (1)谁能说说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颜色多样、性格鲜明、同样性格的人戴同样的面具)

  (2)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的呢?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二者都有多彩的颜色。但京剧的脸谱直接勾勒在演员的脸上,藏戏的面具却是用布、革、绒等材料作成,戴在演员的面部。)

  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就真切地感受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除此而外,藏戏还有那些独特的地方?

  B、关于藏戏的舞台。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对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板书: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只要一鼓一钹,只要有观众即可,他们在面具下尽情演绎着各种故事,多高尚的一群人啊!

  C、关于藏戏的演出。

  1.(如果学生不谈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说:“老师对藏戏的演出非常感兴趣,谁愿意帮老师读一下这部分内容?”)指名朗读后,问:“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找一找,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班级交流后,相机板书:固定的程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2.老师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文字,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对藏戏的唱腔音韵有更深的了解。出示补充阅读材料如下: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3.读了这段文章后,你对藏戏的地域特色有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认识。

  四、学习藏戏的形成(4-7自然段)

  1.这样风格独特的藏戏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默读4——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2.这个传奇故事,深深打动你的是什么?(可能是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也可能是五位姑娘的义举,也有可能是那成千上万的工匠……)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3.媒体展示一段藏戏片段让学生欣赏。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藏戏的特点的?与《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1.写作顺序不同:《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藏戏》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2.语言风格不同:《北京的春节》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手法,语言朴实,如话家常;《藏戏》运用比喻、反问、夸张等手法,语言生动传神、文学色彩浓厚。)

  六、作业

  藏戏犹如盛开在高原的雪莲,开在藏族人民的心中,作为全国大省的山东,我们齐鲁大地肯定也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样式,课后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藏戏

  形成: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艺术特色: 面具 颜色多样 性格鲜明

  舞台 不要……不要…… 不要…… 只要……只要

  演出 程序化 唱腔、动作丰富 时间长

  这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读完课文,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藏戏艺人。他们的演出是纯粹的.,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有的只是观众,只是悠哉游哉的一份随意!难怪,藏戏可以一代一代流传下来,靠的就是藏戏艺人的那种精神,娱乐观众的无私精神!他们不计名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表演着!

  本课除了有了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于是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饶有兴趣地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3.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准确地说明方法。

  4、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我也设计得非常简单:

  1、朗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介绍藏戏形成的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藏戏有哪几个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反复朗读具体描写藏戏特点的自然段,读出你的感情!你想对藏戏艺人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4、比较本文和《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我用一个课时,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教学的时候采取的是学生先分组自学然后交流讨论的方式。这课的教学我的感觉是比较粗糙,有点“大刀阔斧”味道。但是我感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踊跃,学习的兴趣比较高。

  这课的教学中我只是引导孩子们去品读了课文开篇的三个反问的句子,这三个反问句也是一组排比句,用了反问了形式,强调了藏戏的突出特点,有点扣人心弦,因此,我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课文的表达顺序和《北京的春节》完全不一样,孩子们在交流汇报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见解。

  教完这课,我的感觉比较轻松,但是却有些心虚,学生从这课的学习中到底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我实在是没底。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文章都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戏》一文,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随手写下来,可能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界同仁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藏戏》一文的教学目标为

  1、读读记记有关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随提随时解决掉,然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收集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教案模板【经典】8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记、运用、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1、插图、录音机。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1、同学们,这是什么?

  (出示知了图)

  蝉(正音)

  谁想给大家提个醒,读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谁听过它的叫声?能学它叫一叫吗?

  3、听到它的叫声,你知道一年四季的哪个季节来了?

  4、谁有过想捉蝉、捕蝴蝶、老小蝌蚪的经历或想法?

  古时候,就有一位诗人叫袁枚,曾经见过一个放牛的孩子想捉树上的蝉,还把这个情景写成了一首诗,同学们想听一听吗?

  (放录音)

  5、出示课题:

  所见

  (同学们,这首诗的名字叫所见)

  6、读课题:

  所(正音)

  理解“所见”。

  (谁能告诉老师,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再听一次录音,边听边小声地跟着读一读。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读之前,老师想问,读的时候,假如你遇到不认识的字,这么办?

  归纳方法,自由读

  3、谁想来读着首诗的同学请站起来大声读。

  4、现在来个比赛,看南同学读的棒还是女同学读的棒。

  5、还有那位同学想读这首诗?

  6、谁来评平他读的声音怎么样,字音怎么样?

  7、齐读。

  三、识字写字

  过度: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上的字你都会读了吗?

  1、读字(指着有颜色的字):

  正音。

  2、真棒、假如这些字没有了拼音,离开了课文,你还会读么?

  (出示小黑板)读词。

  (出示字卡)自己读,开火车读。

  3、同学们请看这个“黄”字,你能一口气用它来组三个词,并选一个词来说一个句子吗?

  4、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几个字,(出示四会字)假如我们要写它的话,要注意些什么?

  (观察、汇报)

  5、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指导书写)

  6、同桌互相评一评,看要提醒对方那一笔写得不漂亮,那一笔写得很漂亮。

  四、理解词语、诗句

  同学们,这时,我看大家有点累了,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1、玩游戏:

  指图说词(黄牛、牧童、鸣蝉、林樾)。

  说规则,理解“林樾”。

  2、玩游戏:

  说词表演动作(捕鱼、捕蝴蝶、鸣、叫、喊)。

  说规则,理解“歌声震林樾──忽然闭口立”。

  3、同学们,请你再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那里还有不明白的?

  质疑。

  4、表演读诗。

  五、指导读书

  1、小朋友,注意老师在古诗上标上的符号,你能细细读一读,把古诗读得更感人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引导。

  2、齐读古诗。

  六、背诗

  过渡:同学门真棒,这回老师想考考大家,我把黑板上的一些字擦掉,看你们能不能读出来。

  1、擦字(黄牛、歌声、鸣蝉、闭口立)背。

  2、擦字(牧童、林樾、意欲、忽然)背。

教案模板【经典】9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联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语设计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参看《三点一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范读课文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投影)

  (1)注音

  髭 髯 鬈 黝黑 滞留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犀利 广袤无垠 尴尬 炽热

  (2)释义

  犀利 器宇 禁锢 轩昂 尴尬 滞留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思考: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结合课后练习三)

  (3)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1)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2)略

  (3)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表现他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写托尔斯泰跟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学生精读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丰富内涵。

  四、联系背景材料,深层感悟思想内涵

  1.教师指名诵读课文6~9语段,请学生仔细揣摩课后练习二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

  学生研讨后积极发言,教师明确。

  2.合作研讨: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

  (2)练习四

  (3)练习一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提示:

  (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亡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过描述,“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2)、(3)略

  3.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师简要小结: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曾说过:“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把读者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尺水兴波,纵横捭阖。

  五、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 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教案模板【经典】10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2.诵读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形象生动的说明,准确运用词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案

  检查预习(练习册预习反馈)

  二、探究案

  阅读语段并讨论问题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 )轻快,非常( )捷,非常( )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A(总 老)是( )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 )凉。它们B(常常 通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 )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2.A、B两处应选填:A B

  3.松鼠的特点是 、 、 ,第二段抓住 特征来写。

  4.“漂亮”、“驯良”、“乖巧” 三个词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选文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三、小结

  1、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与下面的段落对应。

  2、 “漂亮”是从外貌方面来说明,“驯良”“乖巧”是从内在的习性,性格方面来介绍。

  3、总说松鼠的特征(1)

  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分说)(2—5)

  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6)

  四、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驯( )良 矫( )健 帽缨( )

  榛( )子 乖( )榉( )实

  橡栗( ) 蛰( )伏 苔藓( )

  2.解释:

  驯良:

  矫健:

  蛰伏: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拓展提升部分

  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案:

  提问本课基础知识

  探究案: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________(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 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

  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小结:

  【文艺性说明文】 又称科学小品。其特点是擅于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联合。这种融合与记叙文的描写有明显区别。记叙文运用描写,目的是再现事物形象,把人物与事件刻画得具体生动,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而说明文运用描写,目的是为了进行生动说明,它只是在介绍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事物的特点作一些形象化描写,从而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文艺性说明文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象化描写手段,都要以准确性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完美结合的范例。

  课堂检测:

  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国著名学者 。其主要作品有 , 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松鼠 、 和 等特点。

  作业布置:

  《松树金龟子》预习反馈

  反思:

教案模板【经典】1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任务一有人说,鲁四老爷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你怎么看,画出文中描写鲁四老爷的文字,并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二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和小组讨论,画出出文中描写鲁四婶或者柳妈的文字,并分析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任务三你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把结果写在下面。

  任务四在课文中划出两处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并小组讨论其作用。

  任务五讨论课文题目为《祝福》的含义。

  【课下作业】

  阅读全文,请认真思考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任务一①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之后便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②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③四叔皱了皱眉,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④“可恶!然而……。”四叔说。⑤四叔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是一个封建卫道士,顽固坚持封建礼教,反对一切变革。因为祥林嫂是寡妇而嫌恶,对祥林嫂的婆家绑架祥林嫂非但不反对,反而表示理解。对祥林嫂失去第二个丈夫毫无同情,反而剥夺她参加祭祀的权利。对祥林嫂的祝福时悲惨死去竟然骂其是“谬种”。他满口仁义道德,却毫无人性,正是他从精神上,进而从物质生活上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他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凶手。

  任务二

  ①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②“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是撞坏的吗?”③“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④“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⑤“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⑥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⑦“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⑧“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柳妈是一个不杀生的善女人,却讥笑祥林嫂的再嫁,并用她的鬼神观念严重威胁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导致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溃,这反映出迷信的鬼神观念也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形式,无知的柳妈也是运用封建礼教逼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

  ①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②“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③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④“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⑤四婶慌忙的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⑥四婶又慌忙的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⑦“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四婶和四叔一样,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当祥林嫂能干活时,她利用祥林嫂劳动;当祥林嫂丧夫失子后,本已悲伤异常,四婶不但没有安慰,反而和四叔一起,认为祥林嫂是寡妇,不干净,不让她参加祭祀,从而彻底摧垮了祥林嫂的生存愿望,把祥林嫂推向了精神崩溃乃至最后死亡的深渊。四婶和四叔一样,是用封建礼教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任务三

  (1)封建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四大绳索编织成严密的网,将祥林嫂捆绑其中,直至窒息而死。婆婆的转卖,大伯的收屋,使祥林嫂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深渊。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寡妇的厌恶,对再嫁寡妇的歧视,则从精神上摧垮了祥林嫂存在的价值。

  (2)另一方面,祥林嫂周围一大群不觉悟的有名无名的群众:短工的麻木、鲁镇群众的奚落、柳妈迷信的精神威胁……他们与祥林嫂同属受压迫剥削的劳动者,然而偏偏信奉“三纲五常”,并用统治阶级的观念审视、责备、折磨祥林嫂,使她处于孤立无缘的地步。

  (3)再者,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她满足于坐稳了奴隶的地位,出逃、抗婚等反叛行为的背后却是“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她的捐门槛是出自封建父权下的精神恐怖。她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为是非,正是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无情地绞杀了祥林嫂的精神和肉体。

  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的桎梏遍布祥林嫂生活的角角落落,使她没有一点生存的空间。

  任务四(略)

  任务五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教案模板【经典】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中的第三篇课文《生命生命》。

  一、 说教材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四篇课文的主题词是“热爱生命”,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

  2、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三、说学法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四、说教学设计

  (一)兴趣导入,激发阅读

  课文开始我用“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放婴儿啼哭录音来导入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生命的概念。接着激发学生思考:你有没有想过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生命是什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全班交流,明确文中所讲的三个事例。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

  三、研读文本,感悟生命

  1、研读文本

  在这一环节我着重从飞蛾求生的欲望,感悟生命的顽强。瓜苗生长,感悟生命的顽强不屈。心脏跳动,感悟生命的震撼这三个事例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反复研读重点词句如:从“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飞蛾用尽全力想要摆脱作者的大手,感受飞蛾对生命的珍爱。从香瓜子“不屈向上,茁壮生长,仅仅只能活几天” 让学生明确,这是一株面对困难,明知生命极为短暂却依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小瓜苗。抓住“糟蹋”“可以”“也可以”等词语理解句子,明确作者在两种生活态度面前,他决定选择好好利用生命,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又在其中相机穿插作者杏林子取得成就的简介,这样学生领悟了课文中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同时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感悟生命

  在课文导入的环节我提出了“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问题上,提倡学生向杏林子学习,必须对自己负责。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齐读,再根据杏林子的资料:引导理解“有限”、“无限”,联系杏林子来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创造无限的价值。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对社会作出无限的贡献。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生命的伟大就是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课文即将结束时我把最后一段变成诗的形式,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对我上的《生命生命》这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教案模板【经典】13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音乐的特点,了解其热烈、欢快的音乐性质。

  2.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梁祝》《赛马》乐曲、PPT图片、录像、纱巾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持纱巾随《梁祝》音乐入场,热身,感受音乐的柔美。(热身后,把纱巾装入口袋。)

  基本部分:

  一、分段欣赏感受音乐

  1.观察图片,初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师:图片上有什么?

  幼:有美丽的草原。有人在骑马。

  师:赛马和骑马有什么不同?

  小结:骑马是一个人静静的骑马,赛马是很多人进行比赛。

  师:想不想看看赛马什么样子?

  2.观看录像、图片,进一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1)师:看到了什么?听到的音乐旋律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的)

  听到热烈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想骑马)

  (2)请孩子们演示骑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骑马,老师善于抓住孩子骑马动作一起模仿。

  (3)出示骑马图片,让孩子观察人是拉缰绳骑马的。

  讲解缰绳,随音乐做拉缰绳骑马动作。

  师:音乐快还是慢?(快)

  赛马比赛的什么?(马儿跑的速度)

  除了拉住缰绳让马跑得快,还有什么办法?(扬马鞭)

  (4)出示扬马鞭图片,孩子学习扬马鞭(纱巾)动作。随音乐扬马鞭。

  师:扬了几次鞭?

  随音乐再次感受扬鞭次数。(4次)

  (5)出示图片,观察马儿休息。提问:马儿累了,有什么方法让它休息一下?

  孩子们随音乐表演抚摸马儿的动作。

  小结:抚摸马儿的音乐是由慢变快的。

  3.集体完整感受表演赛马。

  教师小结幼儿表现:策马扬鞭4次——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

  4.赛马后的传递游戏。

  (1)出示游戏队型图(半圆)提问:怎样变成圆形?

  教师出示箭头帮孩子理解变圆形的方法。

  (2)孩子们自己调整变成圆形。

  (3)教师哼唱旋律,由慢变快集体玩传递纱巾游戏。

  随音乐,再次玩游戏。

  二、随音乐完整表演赛马

  1.策马扬鞭——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传递游戏。

  师:你听,草原上赛马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都是勇敢的小骑手,让我们骑上大马,握紧缰绳,扬起马鞭,准备出发了。

  2.教给孩子邀请别人的方式,让孩子邀请客人老师玩游戏。

  延伸部分:

  在表演区尝试用身体不同的部位玩传递游戏并摆造型。

教案模板【经典】14

  教学要求: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 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宜、鹤” 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

  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教案模板【经典】15

  同学们学过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说出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下面请看一组图画,(课件出示:树桩、农夫和幻想中不断奔跑而来的兔子)你想到了哪个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

  二、识字。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告诉老师你们预习了什么吗?(熟读课文,学习了生字)一起来看看你们生字认识得怎么样!(课件出示“守、窜、 撞、桩、此、锄”)

  1、整体读一遍

  2、个别识记

  守:拆字法识记,组词。

  窜:重点纠正读音。让生比划窜的动作。用“窜出来”说一句话。

  撞:拆字法识记 ,组词。

  桩:形声字。组词树桩。知道树桩什么样吗?生说,课件出示树桩图片。

  此:些字去掉下半部。课件出示。

  锄:形声字。组词锄头。知道锄头是什么样子吗?课件出示锄头图片。

  三、初读课文。

  同学们真聪明,学会这么多生字一定累了,轻松一下。听叔叔为我们讲故事。(课件出示)叔叔讲得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想。)那就把书打开,美美的朗读吧。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有一个要求:边读边划出最能解释“守株待兔”意思的话。开始读吧。

  谁愿意勇敢地站起来朗读课文?

  揭示题意。

  能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吗?(屏幕显示,在课文中注下划线)都来读读这句话。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守株待兔吗?(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

  概括主要内容。

  这个种田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结果怎样?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当中,快速的默读课文,用三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重点字词句为主 )

  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说起。课文哪一段是讲兔子撞去世在树桩上的?(课件出示兔子撞去世在树桩上的底图,第一自然段)读这一段,想这一部分当中的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用得好?(重点品味“窜”字,课件出示兔子窜出来撞去世的过程)师:兔子撞去世,种田人就……生:白捡了一只兔子。

  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读、表演)

  种田人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用书上的词来说就是――美滋滋。带着这样美滋滋的心情来读,最好用自己的语调和表情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自读,指一人读。你能到前面来美滋滋地一边走一边把种田人白捡兔子后的的心里话说一说吗?

  第三自然段(和第一段学习方法一样)(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背景是种田人坐在树桩旁,庄稼长满了野草。)

  接下来种田人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时候,用和第一自然段同样的方法,也就是――生:抓字词句来体会。

  (抓住“整天”说明种田人不劳而获的思想很严重。抓住“一天一天”“再也”“长满”重点体会种田人的悲惨下场。)

  五、点明寓意。

  好,我们去看看种田人(出示课件)这个种田人多可怜啊,假如你从这个种田人身边走过,你想对这个可怜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呢?那现在老师就是那个种田人,哎呀,我现在已经等了一年了呀,这只兔子怎么还不来呀?(师生情景对话)

  ……

  是啊,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生活中,有没有守株待兔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呢?

  六、 布置作业。

  回去把这个故事和其中的道理说给身边的人听,好吗?

【教案模板【经典】】相关文章:

电子教案模板07-25

英语教案模板07-28

古诗教案设计模板07-28

体育课教案模板07-27

剪纸教案模板8篇09-09

剪纸教案模板7篇09-05

剪纸教案模板五篇09-01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合集9篇07-29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合集10篇07-29

实用的安全教案模板5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