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教案

时间:2022-07-20 14:42:16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教案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

  2、理解和把握的课文基本结构。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介伍尔夫生平和创作及意识流小说:

  1882-1941;其父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41年投河自尽。

  强调内心;“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猁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吧。”

  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者借用该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代表作家除弗吉尼亚·伍尔夫外,还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多罗西·理查逊等。意识流小说是唯我论在文学上的体现,其哲学信条是除了自我存在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虚的。这一信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途径,借助这一途径,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哪怕是虚构的),以此摆脱以往那令人心虚的假设。

  二、默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对斑点的推测

  意识涉及的事、物

  1、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

  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骑马上山坡

  2、好像是钉子的痕迹

  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

  3、太大太圆,又不像钉子

  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快速、 来世

  4、可能是玫瑰花瓣

  特洛伊城、莎士比亚、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伦敦 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凸出在墙上

  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

  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

  树、树的生存

  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与意识反应。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

  2、理解和把握的课文基本结构。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概括小说的写法特点

  1《墙上的斑点》通篇是内心独白。“我”看到墙上有一块黑色的“污迹”,意识就随之飘逸开去,后来发现,这一污迹原是一只蜗牛。这一斑点“蜗牛”充当了“我”意识转向的契机,使得“我”把表面上那些互不相关的零碎的思绪连成一体。

  2“我”从看到墙上有一斑点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自由联想。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二、概括小说的结构特点

  不离线索,通过触发物斑点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回到斑点,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严谨有序。

  (永远不离线索,内容从斑点开始,又回到斑点,像一个花瓣,严谨有序)

  三、比较阅读

  读了《墙上的斑点》后,想一想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相比,有哪些不同。

  1、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它常常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墙上的斑点》描写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剖析内心的奥秘,把探索的注意力凝聚在人物的灵魂世界。此外,意识流小说主张取消作品的故事情节,让人物自己直接展开自己的意识活动过程。在意识流小说里,即使是描绘环境、外貌、举止和性格,都不是作家从旁叙述,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回忆、体验、感知和想象表现出来。

  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艺术特征。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意识流小说家直接从弗洛伊德那里吸取了“自由联想”的理论,把它们作为自己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一般正常的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意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却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墙上的斑点》写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的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这一连串的“自由联想”展现了主人公头脑中意识流动的随意性、跳跃性。

  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传统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倒、打破时空界限的,但在具体“回忆”的那段时间,时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而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的遐想,“斑点”成了主人公从一种思绪转向另一种思绪的中间媒介,从而使描述符合心理轨迹,使作品浑然一体,具有内在的和谐。

  4、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会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他们的作品也就会“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已成俗套的爱情穿插或是最终结局”。她呼吁:“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不管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的痕迹吧。”

【高二语文《墙上的斑点》教案】相关文章:

《墙上的圈面》阅读答案04-30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01-17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08-04

《语文园地一》教案07-19

《语文乐园三》教案07-16

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总结06-20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07-18

小学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07-14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5篇02-16

下学期高二语文教学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