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4-23 08:42:2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3、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2、物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活动重点: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活动难点: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活动过程:

  一.找空气。教师变魔术,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

  2、幼儿回答3、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让塑料袋变的鼓鼓的吗?那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空气宝宝的吗?

  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5、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引导语: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二.实验:手帕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到处都是的。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

  4、实验二: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6、重复进行实验一实验二一次并总结。

  三.游戏:气球鼓起来

1.教师出示瓶子和气球师:这是一个塑料瓶,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把气球套在塑料瓶上,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呀?我们一起来事实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教师小结:塑料瓶里什么使气球鼓起来?我们的瓶子里是空的吗?里面装的是空气。

  四:教师总结空气是到处都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闻不到摸不到。

  师幼手拿塑料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4.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目标意图: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师:猜猜是什么鸟?

  (1)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2)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

  (3)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

  (4)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

  二、 鸟的外形特征

  1、 分组讨论:观察鸟的图片,说说鸟的外形特征。

  2、 集中交流:你们发现鸟类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师小结:有羽毛、翅膀、会飞行、会生蛋·······

  三、启发性提问

  1、师:会飞的动物都是鸟吗?(蝙蝠、蝴蝶)

  师小结: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蝴蝶是昆虫。

  2、师:会生蛋的动物都是鸟吗?(乌龟、蛇等)

  师小结:乌龟是两栖爬行动物,蛇是软体爬行动物,鸭嘴兽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动物。

  3、师:有翅膀但不会飞的动物是不是鸟?(鸵鸟、企鹅、鸡、鸭、鹅)

  师小结:鸵鸟是鸟,但不会飞,只会在沙漠里跑。企鹅也是鸟,但它也不飞,它善于潜水游泳。鸡、鸭、鹅以前是鸟,但由于人们长时间把它们饲养在家里,造成它们飞行本领退化。现在人们称它们为家禽。

  四、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1)幼儿讨论:

  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

  森林医生——啄木鸟

  捕鼠能手——猫头鹰

  学舌高手——鹦鹉

  预测天气——燕子

  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五、结束(歌曲)

  师: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运用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对磁铁相斥、相吸的现象感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磁性水果拼图、磁铁小推车、水果图卡、磁悬浮应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磁性的水果拼图,看看能拼出什么水果。

  2、教师操作。

  3、师小结:原来磁与磁铁之间,有时可以像一对好朋友一样紧紧吸在一起,有时却会互相推开。

  4、讨论。

  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

  5、教师小结。

  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

  (1)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

  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

  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

  3、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正负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经验迁移。

  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是请磁铁帮忙的吗?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水

  [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我们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塑料袋、铁丝

  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

  [活动过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

  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

  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儿分组游戏探索

  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颜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第三组:沉浮:引导幼儿讨论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

  2、师小结:刚才每个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种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还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游戏。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在幼儿园玩水的感受。

  [评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主的游戏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叙述自己对水的体验和享受玩水的乐趣。

  从身边小事启发幼儿,让幼儿认识到水对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启发,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主动探索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有的物品会沉在水中,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学会做科学小实验,体验操作的乐趣。

  二、物质准备:课件、4个水盆、相机、人手一条干毛巾;雪花片、木块、树叶、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铁钉各8份;记录本每2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a、今天的天气真好,小乌龟和小蚂蚁要出去玩了,它们俩一块儿来到河边。

  b、小乌龟说:呀!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们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c、小蚂蚁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游泳,我一到水里就会给淹死的。

  d、小乌龟说:那可怎么办呢?(请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在水里会沉下去,需要能浮起来的物品当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东西给你,或许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浮起来。

  2、认识沉和浮的标记,并能用身体来表示沉和浮。

  师:小乌龟的篮子里出现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幼儿说一说)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沉和浮吗?

  3、出示记录表,课件演示记录步骤。

  师:小乌龟送了什么东西给小蚂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一说)

  师:(出现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这些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物品下面打↑,会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一人把小乌龟要送给小蚂蚁的物品轻轻地放进水里,另一个人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幼儿记录结果,找出有异议的瓶子进行重点讲解。

  6、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现在雪花片、铁钉和玻璃珠有点不开心了,因为它们也想像木块、泡沫、树叶和瓶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帮助小蚂蚁在水面上游玩,怎么办呢?

  7、幼儿尝试操作,师小结。

  师: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

  8、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自幼儿身边较熟悉的东西,来进行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尝试用简单的标记符号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在这类活动中培养他们从小爱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树叶、塑料玩具、铁钉、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 、大胆尝试、观察、 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小铁钉和玻璃球等也想帮忙作为一个引线,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自主的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操作记录表,二是这次活动只是我们班级对“沉”“浮”现象探究的一个起点,一盏“沉”“浮”现象的指明灯,还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们将投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接下来的相关探究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盒子、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一个海绵玩具:好可爱的宝宝,老师这还有好多呢!

  1、幼儿通过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感知海绵的特性。现在每人发一个,拿到之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你们玩过这个吗?在家里见过吗?

  2、进一步感知海绵的特性是粗糙的,轻轻地。

  你们自己摸摸看,它们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往这边看,老师可以在前面拿一个玩具捏一捏,让幼儿观察,摸一摸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示范摸一摸)

  幼儿:软软的。(这是如果有幼儿说出这是海绵,老师就要请幼儿说出:你认识这个材料,这是什么?幼儿:海绵。如果没有幼儿说出,老师就要提问提示幼儿:这个软软的东西是什么?幼儿:海绵。)

  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滑不滑?幼儿:滑。

  师:滑滑的。再摸一摸手里的海绵玩具是滑滑的吗?幼儿:不是。老师:那是怎样的?幼儿:粗糙的。

  老师:海绵是粗糙的。我们再来甩一甩,是重重的,还是轻轻地?幼儿:轻轻地。

  老师:海绵是轻轻地。

  二、基本部分

  1、和海绵宝宝玩游戏。

  (1)藏在衣服里

  现在让海绵宝宝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刚才我们的海绵宝宝摸上去怎么样?幼儿:软软的。(如果有幼儿说硬硬的,老师总结:有的说软软的,有的说硬硬的。我们摸一摸,他是怎样的?"软软的"师:软软的,摸上去没有我们的皮肤那样光滑,我们还可以说他是粗糙的。今天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海绵宝宝说他想藏起来,藏哪呢?藏到小朋友的衣服里。(老师示范把玩具藏到衣服里)然后捂起眼睛说我来找了,藏好了吗?幼儿:藏好了。摸摸看,摸上去"软软的"老师:咦在这软软的!这也有,这也是软软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摸一摸,然后老师问幼儿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老师:你也找到了,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

  (2)藏在背后面

  把海绵宝宝拿出来,刚才我们把海绵宝宝藏哪了?"衣服里"他摸上去是怎样的?"软软的"现在继续捉迷藏,我们把它藏在哪呢?背后面。老师示范倚一倚什么感觉?幼儿:靠上去也是软软的。你呢?"海绵宝宝靠在后面什么感觉?"幼儿:软软的。老师:"你觉得还有什么时候靠起来是软软的?在家里的时候靠起什么是软软的?"(床、沙发等)他们靠起来感觉软软的,它的里面肯定有"海绵"

  (3)藏在屁股下面

  海绵宝宝休息一下,(老师示范把海绵宝宝放在大腿上)海绵宝宝又要藏了,这次他要藏在哪呢?(有乱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说,让海绵宝宝休息我就告诉你。)这次他要藏在屁股下面,(老师示范把玩具放到屁股下面)上下动一动、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幼儿:软软的。老师:舒服吗?幼儿:舒服。老师:给你的感觉有点像坐在什么上面了?幼儿:坐在沙发上。老师:软软的,感觉很舒服!

  2、幼儿两次尝试用盒子装海绵宝宝。

  (第一次)幼儿运用自己的感知选用大盒子装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让他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还想藏一个地方,藏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看,这里是什么?(老师吧桌子上面的布掀开)猜一猜,这次海绵宝宝藏在哪里?幼儿:盒子里。老师:想想看,你的海绵宝宝会藏进那个盒子里?能藏进去吗?谁来试一试?

  (请小朋友上来选盒子,小朋友上来后选一个盒子)你觉得你宝宝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为什么?幼儿:因为盒子大,宝宝小。我们来比一比(老师两手分别那盒子和玩具,举起来让幼儿观看说出结果)老师:怎么样?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盒子和海绵宝宝谁小?幼儿:盒子大,海绵宝宝小。老师:所以海绵宝宝能放进去。

  老师拿出一个小盒子问幼儿:为什么不选这个盒子呢?幼儿:因为它太小了装不进去海绵宝宝。老师:一会我们试一试。

  现在每个人到前面来选一个盒子,想办法把海绵宝宝放进去,女孩先来,坐在座位上试试看,把海绵宝宝藏进去。(有的小朋友觉得盒子太小了,就到前面换盒子,老师就要问幼儿:你觉得宝宝藏不进去是吗?幼儿:是。老师:那你选一个回去试试吧。

  老师巡回观看问幼儿:都装进去了吗?幼儿:都装进去了。老师:你觉得你的盒子怎么样?幼儿:我觉的我的盒子正合适。老师:你的呢?幼儿:我的盒子也正合适。

  (观察找一个把玩具宝宝藏到小盒子里的幼儿,如果装不进去,老师发现了就帮助他一起装进去,然后问幼儿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你刚才装进去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海

  绵宝宝总是跑出来,你是怎么把它放回去的?(幼儿回答不出来,就请这个幼儿到前面来)你到前面来给我们做一做,老师两手分别拿盒子和玩具,举起来比一比,让幼儿看出来玩具大,盒子小。然后请上来的这个幼儿装宝宝。(幼儿边做边用到哪些动作的时候,老师在旁边也要做出来,并说出动作的名称,如:按一按。)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它用了什么动作把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幼儿:按一按。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大家分享水果,体验分享到快乐。

  2、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3、能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法,感知水果的多种多样。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常见的水果,参观水果超市,找一找各种水果。

  2、物质准备:

  1)多种多样的水果PPT,盘子,一次性手套

  (2)准备一个“水果魔箱”,里面放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3)收集各种各样的水果。

  (4)盘子,一次性手套,水果刀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入水果王国。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水果王国的国王,水果王国里有许多水果宝宝,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呀!瞧,它们都躲起来了,它们在和我们玩游戏呢。

  二、幼儿认识水果,了解其典型特征

  1.看图猜水果宝宝

  师:今天水果宝宝还要和小朋友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他们只露出了一点点的小脸蛋,请你们猜猜它们都是谁?

  2.猜中以后出示水果实物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感知水果的特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看看藏起来的水果宝宝在不在里面好吗,我们一起呼喊它“XX,XX”快出来。

  幼儿:XX,XX快出来

  水果从宝箱里滚出来,师:哇,XX宝宝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XX宝宝吧。

  (1)看水果,知道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师:XX宝宝叫什么名字?

  XX宝宝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XX宝宝长的什么样?

  (2)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表皮特征。

  师: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水果宝宝的表皮怎么样?水果宝宝的下面有什么?

  (3)切开水果,了解水果的内部特征。

  师:把水果宝宝切开,看看水果宝宝里面有什么?

  (4)尝水果,了解水果的味道。

  师:请小朋友互相尝一尝,水果宝宝的果肉是什么味道?

  小结:我们在水果王国里认识了苹果宝宝、梨宝宝、桔子宝宝、香蕉宝宝。苹果宝宝长得圆圆的,有的红,有的青,表皮很光滑,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梨宝宝上边小下边大,表皮上有小黑点,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桔子宝宝是扁圆形的,表皮粗糙,果肉是一瓣一瓣的里面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有营养;香蕉宝宝长得象弯弯的月亮,果皮是黄色的,果肉又香又甜。

  三、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快来看,这里还有许多漂亮的水果宝宝的照片呢!都有些什么水果呢?(苹果、梨、桔子、香蕉、草莓、西瓜、樱桃、葡萄、芒果、桃、荔枝、……)

  小结: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的、椭圆的、长的、扁的;有各种颜色,红的、黄的、橘红的、紫的、绿的;还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又甜又酸的、又甜又苦的。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体更健康,所以我们要每天吃水果。

  四,欣赏水果拼盘

  师:各种各样的水果宝宝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美丽的水果拼盘,让我们看看水果拼盘里都有哪些水果宝宝吧。

  请幼儿说说水果拼盘由哪些水果拼成

  五、制作水果拼盘。

  师: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切好了的水果,我们也把水果们变成美丽的拼盘吧,现在请宝贝们带上手套,制作水果拼盘吧

  六、分享水果拼盘

  师:宝贝们的水果拼盘做的真漂亮,现在就请宝宝们邀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水果拼盘吧,吃之前请你们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你的拼盘是用什么水果组合成的。

  七、活动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背景:

  最近,我班新添置了一些游戏棒,彩色的木棒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除了游戏棒传统的玩法以外,他们还玩出了拼图、叠高、搭建等新玩法。一次,我发现班上一个叫崔雨轩的小男孩正试着把一根木棒竖起来,因为游戏棒比较细,他尝试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但他的行为却启发了我,让我萌生了设计一堂科学探索活动《让彩棒站起来》的念头。

  以一个成人的知识与经验来说,崔雨轩小朋友想把一根这么细的木棒竖立起来的话,显然是很困难的,但是用三根同样的棒子尝试“三角撑”,木棒的却是可以竖立起来的。而且“三角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比晾衣架,麦克风架、房屋建造时的楼梯,农民种植蔬菜时搭的架子,固定新种植的高大树木都要用到它,甚至现在最先进的登山鞋都用到了“三角撑”。当然幼儿没有必要去弄清“三角撑”的原理,因为这太深奥了,它包含了几何、物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大人尚不一定完全能弄清楚,何况是五、六岁的孩子呢?因此,把我设计意图放在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这一点上,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初步了解“三角撑”在我们周围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学活动《棒子竖起来得秘密》就这样产生了,在实践中,为了减轻幼儿操作上的难度,提高幼儿的成功率,我在桌上摊放了台布,并且用一次性木筷自制成彩色木棒代替了原来的游戏棒,效果还算比较好。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木棒。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彩色木棒若干(用一次性筷自制)、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棒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彩棒,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棒,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棒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二、想办法竖棒,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棒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彩棒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导语:你们让彩棒站起来了吗?用了几根彩棒?

  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彩棒。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彩棒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彩棒竖起来。

  导语:请你们试着用三根棒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

  导语:小朋友真棒,不用任何东西帮助,就让彩棒站起来了,工人叔叔把这种方法叫做“三角撑”。这种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到的地方可多啦,比如麦克风、照相机的架子,晾衣架,农民伯伯种蔬菜时搭的架子,新种的高大的树木要用“三脚撑”的方法帮它巩固,就是在盖高楼的时候也要用到这种方法。

  五、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尝试各种让彩棒站起来的方法。

  2、寻找、发现生活中的“三角撑”。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9篇】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2

科学活动教案五篇04-15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21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4篇04-13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8篇04-2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八篇04-19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合集九篇04-16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六篇04-15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4-13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五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