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水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3.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略并鉴赏桂林山水的美,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欣赏文章的诗意美。
2.学会使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1、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2、通过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文笔精华的阅读,专题内容的了解,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拓宽、迁移等思考性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设计理念: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干瘪、随意,空洞无物,是阻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篇优美的散文,尽显出语言优美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优美语言的品读,也是希望让学生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效尝试。本课应该以学生诵读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字词预习(投影):
褒(bāo)贬 攒(cuán)聚 剔(tī)透 嶙(lín)峋
精髓(suǐ) 愚钝(dùn) 恬(tián)静 恍(huǎng)惚
怠(dài)慢 贮(zhù)藏 瞭(liào)望 黑黝(yǒu)黝
袅(niǎo)袅 圩(wéi)子
褒贬:评论好坏。
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圩子: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黑黝黝:没有光亮,黑暗。
介绍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2写作背景: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早已闻名遐迩,著称于世。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它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作者通过对漓江风景的'品评,揭示了劳动人民在其中所凝聚的深厚的感情和审美创造。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绣活是工细纤巧,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彩。题目揭示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二、结构分析: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不同于其他名胜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描写沿江景色及船家讲述的种种传说。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4、5段):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15段):在船家的指点下,了解了这一带山岩的名称和有关的传说。
第三部分(第16、17段):对比过去,畅想未来。
三、整体感知:
(一)、赏读1-3段
1.齐读1-3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明确:(1)清奇峭拔;(2)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吟哦讽诵”第二段文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考: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第一句:盛赞桂林山水。
第二句:先写水,用重叠,用比喻,写出水之绿。
第三句:写怪石奇峰,用比喻,写出峰石姿态万千。
第四句:用反问,突出桂林山水无人能写出画出的天然美妙。
3.赏读句子,并仿写一句。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明确:
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互文的两种修辞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自然美与劳动人民智慧情感的结合。
(二)赏读4-5两段文字
1.作者用形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请你为每幅画取一个题目。
明确:(1).漓江水色图
(2).鱼鹰捕鱼图
明确:恰当的修饰词、恰当的动词,可使画面更美,更具体,更丰富。
2.请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表达。
(1)两幅画中,你更喜欢哪一幅?说说理由。
(2)两段文字中,哪些字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说说理由。
四、写作特点总结:
1、作者巧于选材。桂林景区的幅员广阔,可以写的美景很多,作者仅写了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上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传说。在景色描写中,又相当有节制,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是重点写的,但是,也只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2、文章工于构思。杨朔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他是把散文当做诗来写的。本文入题引了一句用得很滥的诗,似乎落入俗套,但由于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人中心。虽然是顺着往下写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设置小的波澜,显得宛曲有致。如从看鱼鹰捕鱼到听船家讲关于山岩的传说,结尾对过去时代的传说的理解等。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3、本文创造的诗的意境非同一般。作者的人生思考和热烈的诗情融为一体,杨朔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客观世界,尽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赋予生活以一定的意义,让人回味。
4、 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对于风景物象总是致力描绘,刻镂得很细致。如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句是释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为桥;第三句是进一步释说.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风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细看,比较,再要你细听,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释说。
作业设计:
1、《初中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达标导测”10到13题。
2、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的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总写——清奇峭拔
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聆听水的歌唱,并尝试用水声随歌曲打击相应节奏,感受水声的美妙。
2、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水的乐趣,并产生对水的喜爱之情。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三杯水(各装不同量的水)、调羹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歌曲《摇篮曲》,幼儿自由随歌曲边哼唱,边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请幼儿观察杯子里的水量的区别,并告诉幼儿今天要和水娃娃做游戏。你们发现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二、尝试运用水杯演奏乐曲:
1、幼儿自主探究:装有不同容量的水杯,能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杯能演奏出音乐中的'高音、低音、中音,感受水声的美妙。
三、尝试用水声为乐曲配伴奏:
1、听歌曲《摇篮曲》,尝试打击水杯为乐曲配伴奏。
2、给水杯增加色彩,增添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孩子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孩子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孩子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选用不同的材料用剪、粘、扎灯方法,尝试将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装水的工具。
2、敢于大胆想想、尝试、表现,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种盛水工具(漏水的和不漏水的)
2、修补用的辅助材料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找出漏水和不漏水的工具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
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每人找两样东西,一样是不漏水的,一样是漏水的,
找到了就请你放在 自己的桌子上。
2、我们来看看,不漏水的有哪些?
让幼儿说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3、漏水的东西有哪些?这些漏水的'东西有用吗?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后知道,这些东西有很多用途。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1、现在,我需要一些装水的工具,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些工具可以装水?
讨论:这些工具我什么能装水?
2、这些漏水的东西能装水吗?
如果用这些漏水的东西装水,你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它漏水吗?
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
3、谁来给小朋友介绍一下你想到了什么方法?
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办法。
4、有这么多好方法,你们想不想去试试?
出示辅助材料。
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些材料,你可以选用你认为最好、最合适的方法修补你手中的东西,
补好后可要仔细检查一下牢不牢固,然后去盛水试一试。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提醒幼儿:如果你的小手不够用时,可以请老师和小朋友帮助你。
四、经验交流
1、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修补了什么东西?
可以盛水了吗?看看漏不漏?
2、幼儿讲述修补办法。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水教案 篇4
一、导入
1.同学们要学习一篇课文,我不敢写这个字,想到这里,我总是为哪些缺水的人们感到担心,感到难过。但是我又不得不写,没有水,他们靠什么生存下去,我们又去怎样体会他们那艰难的生活呢?
教师板书:水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寻找水吧。
二、新授
1.请大家静静读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是你万万没有想到的?
同学悄悄地读书
2.师生交流
(1)他们挑水要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且要等上1个小时。
乡亲们吃水太困难了,请同学们一起读读文章的第一小节
(2)还有什么地方让大家感到很意外?下雨天都跑到街上洗澡
是的,水太少了,天不刮风,不下雨,就是不下雨。
(3)在我们日常生活都不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文章中人们都非常渴望得到水。(教师点评:并说还有其他地方吗?)
(4)他们那里的村民都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是的,水比酒还要珍贵。
(5)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地方的家家户户都有“水窖”?这是为什么呢?(同学回答)为什么水窖上还要上一把大锁呢?
同学说:
开锁的钥匙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水是家里最珍贵,不是谁都可以动的。
3.按理说,缺少水是乡亲们的苦难,但是在作者眼中这段记忆却是那样的快乐,刚才大家朗读的时候,我发现不少人的脸上都有了笑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朋友们特别快乐吗?(教师板书:苦 乐)
师生交流
在小朋友的眼中洗澡就是一种快乐享受,洗澡的水是老天爷的恩赐,还有母亲的“勺浴”,“勺”是个生字,这个字的外形象什么?里面为什么是一点呢?教师板书。
请同学自由读读这个段落(同学读)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
睁开眼睛,大家看到了什么?(师生交流)
大家还听到了什么?(师生交流)
待续……
小朋友们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读读这段文字吧。
同学读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描写真实吗?
师生交流
这是小朋友们,乡亲们期盼了多少个日子才盼来的呀,多么激动。这让我想到了杜甫的“欣喜若狂”
教师改写古诗――板书“洗欲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指名读
大人们终究是大人,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大家都象过节一样庆祝这美好的日子,但是……(老师引读)
小朋友们,什么叫“风干”?(师生交流)
人假如风干的话会导致什么结果?
4.因此贮藏在水窖里的水更加珍贵了,所以我们的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篇文章。
同学们,文章中的小朋友们又有什么感受啊?为什么不像雨中那样痛快呢?为什么舒服当中还相当的痛快呢?(教师板书:被晒干)
快被晒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样呢?
(老师做母亲为小朋友“浇水”,同学啊啊大叫)
同学齐读这个局部的文字。
5.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用了“滑”这个字,为什么不用流、淌……自身把文字带入读读,感受一下。
(这里为什么不让同学自身说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呢?)
师生交流
(老师说:是不是有一种仿佛被抚摸的感觉,这是不是好像是母亲的`爱在抚摸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幸福、舒服的感觉。)
老师的指导同学读书的节奏感不是很好,总是给人一种很突兀的感觉。
6.同学们,我们在享受幸福和快乐的同时,大家还感受到什么呢?
同学:我们对水非常非常的珍惜。
这是全村最珍贵的东西,这是母亲精打细算留下的水啊,这是母亲有一把大锁锁住的水啊……
再读文章
7.母亲给我们水,她自身渴不渴?为什么从她的脸上看到的却是她的笑容呢?
请一位同学读。(这是母亲的第一笑),同学再读(这是母亲的第二笑)……
同学们,从母亲的笑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对小朋友的爱、舍己为人
这说明母亲对生活充溢了信心和希望,老师送你一个词语“乐观”,多好的母亲,多乐观的母亲,用自身特有的幽默感染这我们。请我喝酒如不请我喝水。母亲也说“你们真的饿坏了吗?”
母亲用自身的爱,用自身的幽默的话语给我们带来水,带来力量,带来生活的信息。
同学读
8.所以作者把文章的题目定为了《饿水》,编者却删了它,你们觉得删好还是不删好呢?
同座交流――师生交流
作者的题目是《饿水》,我们就想到了水的重要,一看到饿水,就让我们想到了乡亲们生活的苦,作者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表达了乐与苦之间的关系。
师生交流
生活如此辛苦,母亲有没有叫一声苦?作者呢?乡亲们呢?
文章的题目是水,母亲的一勺水让我们太幸福了,课题应该怎样读;假如是水十分珍贵应该怎样读呢?
9.我们的家乡是缺水的,但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守望和向往,让我们的心里充溢了“乐”。小朋友们让我们好好珍惜水吧。
此时的老师想到的《忘不了》这首歌,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们忘不了了什么?
师生交流
三、安排作业
1.改歌词,唱唱
2.老师展示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有珍惜水资源、宣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能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合作绘制“护水倡议书”。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云南旱情的新闻
材料准备:云南小学生背水的短片、“世界水日”的相关资料图片、幼儿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设计意图:让幼儿了解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看一段短片。短片中的小朋友和你们差不多年纪,他们都在干什么?(播放云南小学生背水的.视频)
重点提问:你们马上也要上小学了,是不是也要像他们一样,上学时背水呢?为什么?
教师小结:旱灾严重,云南已经有半年没下雨。不仅如此,中国现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二、 了解“世界水日”
设计意图:培养幼儿有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所以人们就定了一个节日:世界水日。(教师出示世界水日图片及标志)
——重点提问:这个标志想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表达自己想法)
教师小结:水非常重要,但极其有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定出这个节日,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能节约用水,并保护水资源。
三、 小组制作“护水倡议书”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尝试合作绘制“护水倡议书”进一步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你知道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我们可以做一份“护水倡议书”,让大家一起来节约用水。(提出制作要求)
——幼儿分小组商量,合作制定“护水倡议书”
——教师巡回,与幼儿边画边议
延伸活动:
设计意图: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讨论:将这些倡议书帖在哪里呢?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到并去照着做呢?
——与幼儿共同贴在教室的盥洗室里,卫生室旁的水龙头旁,楼梯旁的的扶手边等显眼的地方等。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水教案07-30
《水》教案07-19
水世界教案07-25
水教案模板11-14
“奇妙的水”教案12-15
水是宝教案09-16
关于水教案12-02
《水的游戏》教案11-07
关于水的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