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案

时间:2024-12-17 09:32:0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静夜思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夜思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静夜思教案四篇

静夜思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⑴ 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⑵ 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⑴ 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⑵ 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⑶ 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静夜思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作

  业:

  板书设计:

静夜思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日、上、头、乡”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认识“夜、床、前、光、低、故”

  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2、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会。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生字的练习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读全诗,品味诗意。

  3、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

  4、品词析句,领悟诗意。

  (1)第一句,解释“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诗人把什么当成了“霜”?理解前两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举”与现在所说的举的区别,理解后两句意思

  5、总结全诗意思。

  讨论:

  ①诗人望着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乡来了呢?

  ②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内容上有联系吗?

  交流。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

  (二)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教师指导写字。

  “头”笔顺是一“乡”新部首“”

  (四)朗读背诵,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自由朗读。

  3、指导背诵。

  (1)回忆全诗意思,反复诵读。

  (2)参照插图试背。

  (3)指名背诵。

静夜思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课前准备

  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中说美妙的夜空。

  a.小组交流。

  b.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

  c.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出示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感知课文)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a.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

  b.指名读、评议。

  三、认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a.出示。an、ang,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b.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注意“床、光、望、乡”及“静”的读音。)

  c.游戏:“运西瓜”。(课件演示或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每个西瓜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运到城里去吧!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a.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配乐朗读。

  c.师生共同背诵。

  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背诵时也要注意节奏)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扮演李白做可以做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戴上头饰)其他学生评点 。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a.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b.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c.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古诗。

  教学小结:

  《静夜思》这是一首大家都会背的古诗。教学中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我做了李白的头饰让生扮演李白并配上动作读。此时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在书写“目”有个别学生要把“目”写成“日”,对于个别学生课后还要再强调。

【静夜思教案】相关文章:

静夜思教案06-22

《静夜思》教案10-08

静夜思教案06-19

《静夜思》教案04-09

《静夜思》教案(精)06-30

《静夜思》教案(实用)07-26

《静夜思》优秀教案05-18

语文教案:《静夜思》09-17

《静夜思》教案(15篇)09-12

静夜思教案15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