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1-11-02 09:38:0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中班科学教案1

  目标: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成对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中国的餐具。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准备:

  1. 每人一双筷子(多种材料的),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2. 2.操作卡片"你喜欢的筷子"

  过程:

  (一) 筷子的特征

  1. 这是什么呀?请你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2. 你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

  3. 总结筷子是各种各样的,是两只成双的。

  (二) 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

  1. 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2. 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请幼儿回答示范,教师示范并指导姿势。

  3. 我们都知道筷子是用来吃饭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么人最早开始使用的吗?

  (三) 游戏:夹泡沫塑料块

  1.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张桌上都有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你们只能用筷子夹,夹到一个就放到另一只手里,我们比赛看谁夹得快。

  2. 检查泡沫塑料块情况和握筷姿势,分析讨论什么样的筷子容易夹,什么样的筷子不容易夹,为什么。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在家也尝试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教学反思:

  1、 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进行活动,既方便又简单也很实用,很贴切农村的乡土特色。

  2、 设计的活动能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水平,有利于幼儿手部小肌肉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 幼儿在活动中也能大胆地和同伴交流,将自己的玩法与同伴分享,气氛活动,孩子也很积极投入。

中班科学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科学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感性经验。

  3、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和常乐西瓜种植地进行参观前

  的联系。

  三、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么,关于西瓜,你们知道一些什么秘密呢?

  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

  西瓜里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

  西瓜有黄西瓜、红西瓜,还有无籽西瓜。

  西瓜是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的。

  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剂,不好吃。……

  2、鼓励提问,了解幼儿想知道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西瓜有没有根?

  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

  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

  为什么西瓜会有那么多的汁?

  西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象、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农民伯伯(阿姨)的劳动,边观

  察边提问。

  边观察发现,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

  专门的介绍员对他们的种植地(暖棚种植、西瓜的营养价值、西瓜的经济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绍,幼儿

  边听边做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幼儿提问,介绍员做一定的解答。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棚里面,自由观察,这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在这里,他们有了太多的意外发现和

  惊喜。

  他们看到一个奶奶在剪枝,就连忙问:“绿绿的枝条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剪掉呀?”奶奶告诉我们:“

  枝条太多了,会吸收掉很多的营养,所以要剪掉一些,这叫整枝。”这时,奶奶顺手把一个比拳头小一点

  的西瓜也摘了下来,正好被乐乐发现,奇怪地问:“西瓜怎么摘下来了呀,它还要长呢。”另外的孩子也

  凑过来说:“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说:“一棵西瓜上可以结出许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

  能长得又大又甜。”

  一位大妈手里拿着花,正在那里摆弄着,洁洁大叫起来:“哎呀,怎么把花采下来了呀?”大妈一边说一

  边让孩子们围拢仔细看她:“这是人工授粉。”我假装惊奇地说:“原来花也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相亲

  相爱手拉手,才会结出西瓜宝宝来。”

  当他们发现西瓜一个个吊挂在那里,又争论起来:“西瓜不是长在地上吗,怎么长到树上了呢?”我引导

  孩子仔细看,到底是不是树,他们发现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绍说:“这样的西瓜长

  起来会很好看,而且不会被地上的虫子伤害。”在另外一个暖棚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装箱,我们赶紧跑过去,请他们介绍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爷爷倒是很热心,很仔细地介绍了辨别的方法,最后,我想,反正接下来还要用西瓜开展活动的,还不如在这里买一些西瓜回家,于是,孩子们在这些农民的带领下,都去亲自弹瓜听声,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回放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四、反思:

  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

  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把幼儿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参观、观察、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多方面的知识,提高

  观察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这种

  学习方式将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

  一次外出参观活动,解决了幼儿心中的许多疑问。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在观察中学习,在探

  索中寻求答案。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的潜能。

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2.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蜗牛视频、关于蜗牛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谁能把你见过的蜗牛画出来,并告诉我它的身体名称吗?

  ——我们先看个小短片,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画的完不完整。

  二、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外形特征。

  ——观看完视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出示PPT《蜗牛》,介绍蜗牛的身体及名称。

  ——关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呢?(蜗牛壳上有旋转的线——螺线)

  ——出示蜗牛壳图片,观察(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右旋,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左逆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左旋。)

  ——我们再来看看蜗牛的头,它有几对触角?它的眼睛在哪里?——蜗牛的嘴巴在哪里?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是怎样行动的?(蜗牛利用“足腺”分泌粘液,减少摩擦,蠕动腹足移动。)

  四、分享寻找蜗牛的经验,并讨论蜗牛喜欢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小朋友,你没有有抓过蜗牛?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教师总结:早晨潮湿的树丛中、下雨过后的草丛或墙面、,潮湿的墙角、潮湿的的花盆下都可以找到蜗牛,看来蜗牛待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

  ——最近小朋友有见到蜗牛吗?你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见到蜗牛的?(蜗牛要冬眠和夏眠)

  ——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是怎样冬眠、夏眠的。(蜗牛分泌一种黏膜把壳的开口封起来,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护身体躯体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这层硬膜具有轻微的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时,任何水分都很难经此而散失。)

  活动延伸:

  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夏眠中的蜗牛,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视频、图片,来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本来本节课打算带孩子们一起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但因为现在是夏季,大部分蜗牛已经夏眠,不好找到了,所以没有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

  改进措施:

  在区角中投放放大镜与小蚂蚁,请幼儿观察放大镜下蚂蚁的样子,并把观察到的蚂蚁画下来。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中班科学教案4

  【活动来源】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的社区"中发现,孩子们生活的社区里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树木,孩子们觉得树木能够"美化小区环境,让小区变得更漂亮",为了让孩子对树木的作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决定生成"树儿作用大"这节综合活动。旨在透过讲述故事、交流讨论,让幼儿自由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明白树能够防风、防沙、防尘。

  2.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对树木有必须的认识。

  2.收集"树木作用大"资料。

  物质准备:PPT记录纸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在"参访社区"后发现,社区周围种植着许多的树木,这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故事,和大家一齐分享。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子,它的周围种了好多树。在离村子不远处,住着三个恶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有一天,这三个恶魔王凑到一齐要比试本领,风魔王说:"我的本领最大,我能够把村子吹得稀巴烂!"沙魔王说"我的本领大,我能够把村子用沙全埋了!"雨魔王说:"你们的本领都不如我大,我拼命下雨构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没!"他们的话被过路小喜鹊听到了,小喜鹊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人,人们听了十分害怕,但是又没有办法,决定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时,忽然听到大森林里树叶"哗哗"作响,一个声音在喊着:"别害怕,我会保护你们的!"风魔王来了,它鼓起腮帮子"呼呼"拼命地吹;沙魔王来了,狂风卷着黄沙"呜呜"地刮;雨魔王来了,倾盆大雨"哗哗"地下……

  二、互动学习

  (一)理解故事资料,明白树能够防风、防沙、防尘。

  师:聪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风吹倒了吗?被沙埋了吗?被洪水淹没了吗?

  为什么?

  师:我们之后往下听故事:

  所有的树木都挺直了树干,撑展了叶子,叶子与叶子之间连在一齐,变成了一扇坚不可摧的屏风,挡住了风魔王、沙魔王;所有的树木舒展了树根,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雨水,挡住了雨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最后被森林里的树木打败了,村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从此以后对大森林的树木更加爱护了。

  师:此刻你们明白了大森林的树木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出示图片)原先树有防风,防沙,防洪的作用。

  (二)幼儿讨论交流,完成记录表。

  1.师:树木还有哪些作用?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小朋友们一齐交流、讨论。

  2.小组完成记录表

  3.小组个别幼儿交流

  三、出示PPT,归纳提升。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意见,那我们一齐再来看一看(出示PPT)

  1.美化环境的作用师:树能够把周围环境打扮的十分美丽,使人们情绪舒畅、愉快,所以树能够美化环境。

  2.净化空气的作用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到树能够净化空气,你们明白树是怎样净化空气的吗?

  这两幅图片里的小区上空有什么不同?(乙图冒着许多黑烟,甲图冒着淡灰色烟)如果让你在冒黑烟的小区里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呛得咳嗽、恶心,时间长了还会生病)树多的地方为什么烟是浅灰色的?

  师小结:原先,人们发现了一个秘密,树多的地方,空气个性新鲜,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排出氧气和水,使空气变得新鲜干净。于是,人们就在小区的周围种了好多树。

  3.调节气候的作用师:树是怎样调节气候的?

  这两幅图上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表情不一样,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树多的地方小朋友玩起来很凉快)师小结:原先夏天天气炎热,树木里的水分超多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它像空调一样能够使温度降低。

  4.减少噪音树木浓密的树叶对声音的吸收作用很强,当噪声的声波透过树木时,树叶就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

  (三)复习巩固树的作用,加深印象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树木的作用,其实树的全身都是宝。

  (树叶能够做衣服御寒,遮体,能够做菜,能够为其他植物做营养来源,一些树叶(银杏树)能够做药材;树根能够做雕刻品;树皮能够用来做地砖,中药)

中班科学教案5

  活动准备

  电教设备:投影仪、电脑。

  制作树叶标本过程的录像和做好的树叶标本若干。

  到户外观赏落叶,并捡回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要求树叶完整、平整。

  制作标本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抹布、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皱纹纸。

  活动目标

  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材料。

  感受树叶的多样与美丽,对植物产生探究的兴趣。

  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准备过程:采集、清洁与干燥,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观赏树叶标本的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

  2.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捡回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树叶。老师也很喜欢各种美丽的小树叶,你们看这些都是老师喜欢的落叶,它们好看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欣赏树叶标本,了解制作标本的意义。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标本与落叶的区别。

  教师:这些树叶和小朋友刚捡回来的树叶一样吗?这些树叶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树叶标本)

  2.幼儿观赏树叶标本。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树叶标本:你们见过树叶标本吗?在哪里见过?

  (2)教师:为什么有人要采集树叶做标本?标本有什么用?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标本就像照片一样,它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许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树叶标本不会枯掉、也不会腐烂,因此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播放录像,让幼儿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简单方法。

  1.让幼儿猜猜、说说制作树叶标本的方法。

  2.观看录像,教师肯定幼儿的已有经验。

  3.重点讨论制作树叶标本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树叶,为制作树叶标本做准备。

  引导幼儿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制作树叶标本的初步工作:选择完整、平整的树叶—用抹布清洁树叶—用皱纹纸干燥树叶—用较厚的旧书夹压树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活动区提供各种树叶标本,供幼儿认识。

  日常渗透:带领幼儿定期为树叶换皱纹纸,待观察若干天树叶完全干燥后,就可进行标本制作。

中班科学教案6

  教学意图:

  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能够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嘀嘀哒》。运用幼儿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料、供给充分的物质材料,经过运用不一样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忙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并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构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观察画面,在看看、说说中了解牵牛花生长的过程。

  2、在活动中愿意大胆交流、进取表现。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今日,教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欢迎吗”

  “客人是谁呢那就请它自我来介绍吧!”

  2、观察画面

  牵牛花的自述中,引导幼儿猜测想象,了解其生长过程。

  画面一:

  牵:这是我,还有我的兄弟姐妹们。

  师提问:哎,他是谁呀幼儿猜测。

  画面二:

  牵:我被埋进了土里,心里好害怕……

  师:哎呀!怎样被埋进土里了呢它应当怎样做呀

  画面三:

  牵:我拼命往外钻……

  引导孩子们一齐学往外钻的动作。

  牵:总算钻了出来,咦我怎样变成了这样

  师:它变成什么样了

  小结:啊,原先小客人是一颗种子,那它会是什么种子呢还是让小客人继续介绍下去吧!

  画面四:

  牵:我顶着皱巴巴的叶子

  师:什么是皱巴巴呀你们还看到什么东西也是皱巴巴的呢

  画面五、六:

  牵:我用力撑开皱巴巴的叶子。瞧!我像什么呀

  画面七:

  牵:没几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叶子。

  师:咦!它说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呢

  (毛茸茸)

  画面八:

  牵:小叶子长啊长,长成这么大!

  继续播放画面九、十、十一、十二:

  牵: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师:啊,真趣味,这颗种子先长出的叶子,此刻又长了一根藤,看这根长长的藤它想干什么呀

  牵:是爬向左边还是爬向右边唉,要是有谁来帮帮忙就好了。

  师:噢哟,它想找人来帮忙,找谁来帮忙它呢

  画面十三:

  师:看,它找到了什么接下来这根藤会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一齐学习藤往上绕的动作。

  师:谁来学学藤往上绕的样貌

  画面十四、十五:

  牵:此刻,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喽。

  师:来,孩子们,我们也一齐学它往上爬喽。

  师以儿歌的语言活跃气氛:藤儿藤儿真趣味,顺着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绕呀绕,哎呀呀,头晕了,绕糊涂了,理顺了再之后爬吧!

  画面十六:

  牵:绕啊绕,长啊长,这是我此刻的样貌。叶子多得数也数不清。

  画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牵: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样东西,嘿嘿,猜猜这是什么

  师:它越长越大,越长越鼓,哎,颜色也变漂亮了,是什么呢

  画面二十一:

  牵:啪,打开啦!哈哈,我是牵牛花!

  师:哦,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先是牵牛花呀!

  师:牵牛花像什么呢怎样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节奏的。

  画面二十二、二十三:

  师:看小喇叭越来越多,好热闹啊!他们一齐唱啊、跳啊,玩的真开心啊!

  画面二十四:

  师:哎,牵牛花怎样啦我们来听听它自我是怎样说的。

  牵:一到晚上,我就会收拢小喇叭,静静睡一觉。

  师:噢,原先牵牛花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要睡觉的。

  画面二十五:

  师:看,第二天早晨,牵牛花早早的醒来,张开小喇叭,嗨,你们听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该起床啦!”

  3、巩固对牵牛花生长过程的了解。

  师:哎呀,今日来我们班作客的是谁呀

  听了它的自我介绍,你们明白它是怎样长大的吗

  根据孩子们的回忆,教师图片箭头表示牵牛花的生成过程。

  教师总结

  四、延伸活动:

  出示牵牛花的种子,到种植园地种植牵牛花。

  师:牵牛花给小朋友带礼物来啦!看看,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们赶紧把它们埋到地里,让它们也快快长大,开出美丽的小喇叭来,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实验记录为幼儿调整认识、整理经验、构成科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一样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本事,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构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总之,要想提高幼儿科学探究中记录的质量,使幼儿的科学记录变得生动而有意义,我们仍然需要从资料到形式、从作用到时机,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以积累经验,改善策略,完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尝尝的活动中了解水果变成水果干后的不一样滋味。

  2、能大胆地在团体面前交流自我的经验,体验与同伴分享的欢乐。

  活动准备

  1、水果及它们制成的水果干(猕猴桃、苹果、香蕉、菠萝、芒果、葡萄、龙眼、金橘);

  2、幻灯图片;盘子、勺子或筷子、牙签;垃圾筒、湿巾纸等。

  活动过程

  一、情感导入

  1、幻灯片一(放鞭炮)

  (1)听听是什么声音

  (2)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3)要过新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你们想准备些什么呢

  2、小结:新年里我们会准备许多好吃的东西,那今日我们一齐到水果店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的水果吧。

  二、观察讨论

  1、幻灯片二(一盘水果)

  (1)你们看到了哪些水果

  (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

  (3)小结:水果的营养真好,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以后还能美容的。

  (4)这么新鲜的水果吃不完怎样办,过两天就坏掉了,聪明的叔叔阿姨们想了一个好办法,明白是什么吗

  2、幻灯片三(葡萄干)

  (1)你们认识它吗它是什么水果变成的

  (2)小结:原先叔叔阿姨们把新鲜的水果变成了水果干,让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3)你们明白还有哪些水果也能变成好吃的水果干吗

  3、出示水果盆,配对活动

  (1)今日教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干,请你们看一看、闻一闻,

  猜猜它们是由哪种水果变成的(5—6名幼儿回答)

  (2)有没有你不认识的水果干

  (3)团体验证:有异意的水果,能够请幼儿自我验证,也能够由家长或教师给予验证。

  (4)小结:原先水果在变成水果干之后,它的颜色、形状、味道有时是会变化的。

  活动延伸

  《新年好》音乐响起

  今日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水果干宝宝,让我们请爸爸妈妈一齐来尝尝味道吧,说一句好听的话多谢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

中班科学教案8

  设计背景:

  动物一向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异常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期望经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

  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一样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一样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齐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头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3、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4、活动前和孩子们一齐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幼儿跳团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一样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样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

  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我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仅能够模仿学过的动物、还能够模仿其他的动物,自我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我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附资料:仙鹤单脚站立着睡、马站着睡、猫头鹰只睁一只眼、蝙蝠

  倒挂着睡、猫趴着睡、乌龟缩进壳里睡。

中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喜爱大自然,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科学认知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各种种子,实地观察体验,事先收集

  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苍耳,蒲公英,莲蓬,水盆,放大镜

  3、课件准备

  【活动过程】 1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儿歌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仔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

  2。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①外形: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③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根据幼儿对种子已有的认识合作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他可以随风飘扬?比较交流,最后教师启迪,帮助幼儿联想种子靠风传播需要的条件。

  3。苍耳的传播方式

  ①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大胆发言,对触觉有一定感知。

  ②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放大镜里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形态能做总结性的描述。请小朋友利用刚才幼儿观察苍耳的相关经验,讨论为什么苍耳能紧紧抓住动物的毛: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4。莲子的传播方式

  ①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将莲蓬放到水盆里,进行观察和操作,教师设置障碍:你能让莲蓬沉到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是漂浮在水中的。

  ②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索:还有哪些生长在水中或水边,植物的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5。经验升华

  《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途径的知识,而且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教学反思: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中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气球若干。

  2.幼儿记录纸6份,哭脸娃娃和笑脸娃娃若干,记号笔。

  重点难点:1.通过猜测.探索知道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

  之间的关系。

  2.发现问题,能大胆探索记录。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激发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二. 基本活动

  1.教师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然后进行提问。 教师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

  教师以探索闯关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中并让幼儿记录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幼: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实验操。)

  1.教师让幼儿在猜栏做好自己的猜测记录。 2.拿出材料让幼儿操作实验并在“小手”栏,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讨论。 4.教师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种瓶子吹气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原先能吹大的气球能吹大,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

  幼:幼儿自主回答

  2.幼儿先记录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表格,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他的出来的结论。 教师小结:原来能不能吹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也没有?

  关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三. 幼儿再次探索,寻求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我们两次的实验结果怎么样?都没有成功是不是,现在你们是不是很失望,别急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

  2.出示幼儿表情贴纸,交代要求。 实验要求:1每个瓶子都要试一试。2认真做好记录3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的秘密,并贴上相应的表情。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幼儿自主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三.结束部分

  1. 总结实验结果,提升经验。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经验。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请你们来说一说。

  幼:自主回答。

  2.教师总结: 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了出去,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四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我们还有那一栏没填?老师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一起回教室去实验吧!和客人老师再见,带幼儿走出教室。

中班科学教案12

  中班语言科学教案:蒜瓣宝宝发芽了

  【活动目标】

  1、透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激发对种子发芽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种植用纸杯每组两个、纸盒每组一个;

  2、已经发芽的蒜头一个、小刀一把。

  【活动过程】

  1、出示蒜头,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头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幼儿人手一个蒜头,有序地观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

  闻一闻,发现了什么?这种气味你喜欢吗?它有什么用处?(杀菌、除腥味、驱虫)

  剥一剥、掰一掰,发现了什么?蒜头穿了几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样的?

  数一数一个掰开的蒜头有几个“小宝宝”(蒜瓣),给它们排排队;想一想你给蒜瓣宝宝排的队象什么。

  3、交流、分享

  你发现了蒜头的什么秘密?请你来说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为什么有的蒜瓣宝宝的头上有绿绿的小芽?

  4、出示已经发芽的蒜瓣,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发芽的蒜瓣)

  为什么和我们刚才看的蒜瓣宝宝不一样呢?

  5、分组种植蒜瓣,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种子的发芽现象

  春天到了蒜瓣宝宝发芽了,我们也来种植蒜瓣宝宝吧!

  请幼儿在自己的纸杯上做好记号,把蒜瓣种在纸杯中,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给蒜瓣浇水。

  6、延伸

  让我们去看看春天到了还有哪些种子也发芽了!

中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究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可以吸水的东西。

  3、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

  (2)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物质材料准备。

  (1)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集体讨论水到哪里去了?

  2、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幼儿自由选择一至两种材料,再次实验。

  4、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活动结束,让我们去外面找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可继续研究家中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对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在操作过程中喜欢积极地观察和比较。

  2.探索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以及物体滚动路线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箩筐若干、会滚动的物体:海洋球、皮球、薯片桶、一次性纸杯等;不会滚动的物体:各种形状纸盒、各种形状积木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自由探索,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教师出示一皮球,问:这是什么?它可以怎么玩?引出皮球的滚动(教师操作)。

  2.除了球可以滚动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滚?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分类,如果提到球类的,教师抓住突出点“除了球类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滚?”,如果提到自己,“是的,我们自己借助自身的力量也可以滚”等)

  3.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玩具,有一些是会滚动的,有一些是不会滚动的,我们一起去玩玩,试试哪些东西可以滚动,桌子上有两个箩筐,你玩好后,请会滚动的放在打勾的箩筐里,不会滚动的放在打叉的箩筐里。

  提出操作要求:桌上的每样东西都要玩一玩,大家轮流玩,玩的时候请到桌子后面空的地方玩,不要到前面来,注意安全,可以吗?玩好后告诉老师你的发现。

  4.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并且在快结束的时候提醒幼儿将会滚动的和不会滚动的物体分放在两个箩筐内。

  5.第一次分享交流:

  提问:

  (1)你刚才玩了什么?你发现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哪些物体不可以滚动?为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拿这个物体进行滚动,验证此物体是否可以滚动)

  (2)教师拿皮球和方形积木让幼儿进行形状上的比较,从而得出物体滚动的条件,教师小结:会滚动的物体,每个边摸起来都是圆圆的,没有角。(当幼儿回答不出答案时,教师请幼儿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角”的概念)

  二、幼儿第二次自由操作,发现物体的形状与滚动的路线之间的关系(教师将不会滚动的物体拿走,每桌放2个海洋球、2个杯子、2个薯片桶)。

  1.师:这些都是会滚动的东西,如果我们轻轻的一推,它们滚动的路线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待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幼儿自由去探索,教师指导。

  (1)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它的滚动路线是什么样子的?(直线、绕圈、方向不定)请回答的幼儿上来验证自己的说法。

  (2)每说到一种形状的物体,教师小结:像杯子这样,有一边大一边小的圆形的物体叫做圆锥型,圆锥型的物体不管你往哪边推,它的滚动路线都是绕圆。像薯片桶这样上下两个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叫做圆柱体,它的滚动路线和球型的是一样的,都是直线。

  三、延伸活动:

  师:刚刚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物体都会滚动,那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会滚动呢?滚动有什么作用?滚动让我们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回家去找一找,试一试吧!

中班科学教案15

  设计意图:

  水,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但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虽然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们能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但没有经过梳理与指导,无法形成一些系统的知识。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系统理论知识较难明白,只有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才能印象深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溶解现象,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3.萌发对物体溶解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愿望。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透明盛器、水、筷子、热水壶。

  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红糖、奶粉、黄豆、盐、橘子粉、维B颗粒、念慈庵枇杷膏。

  活动过程:

  一、了解溶解的概念。

  1.教师:“你们瞧!杯子里有什么?看一看!闻一闻!(红糖)如果红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

  2.教师实验。

  教师:红糖跑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一颗颗小红糖粒在水里不见了,跑到在水里去了,这说明糖“溶”在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二、区分哪些物体会溶解,哪些物体不会溶解。

  教师出示沙子、奶粉、豆豆、盐、橘子粉、药粉。

  教师:这是什么?

  教师:谁会像红糖一样溶解在水里呢?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1.教师出示大记录卡,幼儿猜想。(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法,有疑问的地方打“?”)

  2.幼儿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来试一试。”

  (教师介绍操作记录卡,这是一张记录卡,待会做实验的时候,要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溶解的打“√”,不溶解的打“×”,四个人一组,请一个小朋友记录,比一比哪一组最有科学家的头脑,能够安静的实验。完成实验的请你们把实验材料收拾好后,将记录卡交给老师)。

  3.教师和幼儿一同梳理实验结果。(大记录卡)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在水里溶解的,也有很多东西不会在水里溶解。

  三、观察比较物体在同条件下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在水里溶解的快慢一样呢?(出示果珍、枇杷膏)

  1.同温度的水,不同的东西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师:“猜一猜同样的水倒进果珍与枇杷膏的杯子里,谁会溶得快一些呢?谁会溶解的慢一些呢?”。做实验:我们来试试看,仔细看哦!得出结论:枇杷膏溶得慢。

  2.不同温度的水,一样的东西溶解速度的不同。

  教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枇杷膏溶解的快一些呢?(请个别幼儿回答:热水等其他方法,那今天我们先用热水来试一试。仔细看哦!)

  教师小结:在同样温度的水里,有的东西会溶解的快一些,有的东西会溶解的慢一些。同样东西在冷水里溶解的慢一些,在热水里就会溶解的快一些了。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会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试试。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相关文章:

1.中班科学教案

2.中班《认知水稻》科学教案

3.中班纸花开了科学教案

4.中班科学教案(15篇)

5.中班科学教案4篇

6.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睡觉

7.中班科学教案15篇

8.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