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2 08:27: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比尾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1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透过对话描述,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用心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能够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设计如下:

  一、贴卡片激趣,初读感知

  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读课文,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思考: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呢?(学生分说后,指名连起来说),教师相应贴上动物图。让学生对照图,给动物贴上尾巴,且分别说出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长”、“短”、“好像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二、细读课文,学会生字

  要求学生自由地小声借助拼音读课文,这一步很重要,在细读中,落实读准字音,突出联系语言环境,辨认字形,教师要善于引导,敢于放手。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透过朗读课文,做填空练习。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读的语气是一样的?(听完后,指名回答,认识“?”)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在读中明白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分主角表演对读,要求品读课文,充分感知,用动作表现出来,读后我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多种方式练读,读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的潜质。

  四、读中游戏,巩固新课

  把六种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相应尾巴特点的词语卡片,让学生上台贴。到达巩固新知、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读后延伸,扩大视野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找资料,也能够上网或到动物园看看,收集动物尾巴的奥妙,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家长、老师和同学。要求学生有意欣赏动物尾巴的特点,议论动物尾巴的不一样特点,从中发现动物们的`尾巴有各种不一样的形状,有各种不一样的特点。

  新课程所带给我们新的理念、视野与感受,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一步步、一点点地去解读、去品味、去体会、去诠释。《比尾巴》一课的教学,在与学生一齐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三问三答、游戏学习中,我充分地解读着儿歌中的情与趣;品味着每一环节的得与失;体会着学生的喜与愁;诠释着新课程的语与文。

  总之,低年级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准则,弄清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多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好处上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比尾巴》教学反思2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整堂课还应该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我是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节,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准备了很多图片。让学生说的同时随机出示6张词卡:公鸡、鸭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与动物打招呼中,把字宝宝送到小动物的手里的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生字见了第一次面。孩子们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畅畅而谈这三个小动物的模样,结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学生字长、短、把。轻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识字任务。随后,我设计了两道关口:识字挑战与朗读课文挑战。孩子要读的欲望强烈。为了朗读好,理所当然得接受第一个挑战:识字——比比谁的记性好,识字本领大。一年级的孩子们好表现,一见要挑战,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维活跃,同桌合作想办法记字效率也会高。字宝宝装进了记忆宝库,可是它调皮地躲进了课文中,你能响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吗?孩子们快乐地模仿朗读。在多形式地比赛朗读中,孩子们自我评议、合作纠正,朗读能力不断提高。然后我引导孩子从读中体会,读后谈谈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长得啥模样。在孩子们交流的基础上,

  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教学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

《比尾巴》教学反思3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比较好的做法:

  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所以在整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评委们比写字”这一写字环节,先出示一个也有长长的尾巴的“巴”字,在学写这个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比较“巴”和“把”的过程中懂得,虽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两个“好朋友”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谦让,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写得相对小一点。这样学写两个有相似之处的生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有效地把字记牢、写好。

  但是在这堂课中,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

  一、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这一节课上,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学“巴”这个生字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里也有这个“巴”字,一学生回答“把”,我当时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对,‘把’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生字),因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学习要放置在学习生字“伞”之后。课后,我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处理太失败了,日后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二、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一年级的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表扬,因为老师的评价会深刻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要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己在课堂上应变能力还不够,所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处理得不够完善,比如上例中对学生回答“把”的否定,对该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还有,特别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我操之过急,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可能直接让别的学生回答了。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三、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讲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高效课堂”。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很担心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所以有些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都被我“抢”走说完了,整节课中我说得有点多。

  以上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加留意,减少乃至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味,课堂更高效!

《比尾巴》教学反思4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我校教务处组织各个年级组开展了集体备课,相互听评课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在实践中探索交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积累丰富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走出适应我校特点的果改之路。这一活动的开展使我有了很大收获,同时也看清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于我今后能更好的备课、上课、课堂的调控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就我们一年级组里我上的.一堂公开课《小小的船》,来谈谈自己的认识。这篇课文是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学完课文后不仅要让学生会认、会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4个字,而且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到夜晚星空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是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课堂教学的:一是用谜语导入新课;二是反复朗读课文,在读文中识字感悟;三是理解课文内容;四是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

  整堂课下来,我自己感觉是这堂课上的不满意,就自身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就不是很精辟,比如说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回答后,在总结时,语言就很模糊,无法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真正理解。还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打比方的句子时,并以什么象什么的句式说: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并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这一环节上,引导的不够好,以致于学生不知该如何来说,甚至出现了如小明长的像他爸爸这样不是打比方的句子。

  这说明学生这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打比方的句子,该怎样自己来说这样的句子。新课程理念提出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设计这堂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课堂上几乎都是老师在讲、老师在说,老师这是课堂的主角,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并将其用于实践,与其它教师共同探讨,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该如何实施新课改。

《比尾巴》教学反思5

  进入识字阶段已经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对于识字教学的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听取了各位老师前辈们的建议,一直以来,在识字上均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读环节中,当孩子进行初读反馈、逐段读好课文后,我再提取该部分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正音,记形,逐个识记。

  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1、识字不够有侧重,几乎是字字落实,用力均匀。2、尽管听取了师傅和陈老师等几位前辈的探讨,初步得知了随文识字的基本操作步骤,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初读后还是“正音、记形、运用”一股脑儿同时进行,没有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算是没有侧重的体现吧。3、识字教学花费时间较长,一般都要花费一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字兴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在最近的教学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识字教学环节,力求能逐渐改善我的教学行为,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上《比尾巴》这篇课文之前,我对该课的生字进行了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里面的主角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朋友。而本课要求识记的12个生字中,有近一半的生字与小动物有关,藏在这几个小动物的名字里面。根据这一特点,我舍弃了一直以来沿用的“初读检查时识记生字”的操作,将这几个生字放在了初读之前,与导入环节进行有机结合。

  在导入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动物在森林王国里参加比赛的情境,然后,有目的、有侧重的逐个请出这些带有生字的参赛小动物,“邀请”的'方式也十分与众不同—— “猜谜语”,利用这一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每请出一位动物朋友,便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就让孩子们记一记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对本字进行识记。

  尽管识记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异,都是正音、记形,再适当的组词运用,但是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都比较高涨,由于创设的识字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孩子们乐于接受,在孩子们自主识记字形的过程中,很明显的感觉举手的孩子多了,积极思考的孩子多了,这显然都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正面作用。

  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二、字不离词,提高识记效果

  低段识字教学提倡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识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是先以词语的形式,出示动物的名称,再对里面的生字进行识记,这样,让每一个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个确定的语境,如公鸡的“公”,松鼠的“松”等字。从孩子们课后的生字过关率来看,这样进行的识字教学,效果要比初读完课文后再提取出单个的生字让学生识记更好一些。

  始终觉得,生字的识记要和字义的理解联系起来,只有理解了字义,生字才能记的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单个出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语境,语义不甚明确,孩子们对字义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导致识记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将生字放入词语中,尤其是这类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动物词语,也无需教师过多解释,孩子读着读着便能理解词义,然后以词带字,建立起语义的联系,有助孩子提高识记效果。

  本次的识字教学权作一次识字教学的新尝试,不过也仅仅只是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在识字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上,仍然是引导学生从正音、记形再至组词运用,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识字的侧重点上这一块还需多摸索多探究。

《比尾巴》教学反思6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之后透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一样。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但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用心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联,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如何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立刻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如何读就如何读!”,在那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如何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难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在本课中,我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应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貌,自我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就应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假如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坚信,那必须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比尾巴》教学反思7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

  我是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试背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中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整堂课还应该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因为对一年级的教学缺少经验,所以我在网上观看了好多《比尾巴》视频,最后精选了两个较好的课例反复观看,进一步明确了怎样突破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吸取了其中的优点,合二为一,再揉合了我校的六步教学——课前三分钟、检查预习、小组合作和阳光检测等,加上课间休息儿歌、强调写字姿势等。

  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在学生说的同时课件展示小动物闪亮登场,然后指导说一句完整的话,培养说话能力和习惯。这样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生字见了第一次面,然后逐步去掉图片、音节来认识词语,最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结合孩子的回答,分别教学生字松、鼠、鸭。这是第一次集中识字。其它生字穿插在儿歌教学中,分散了难点,学生轻易地理解了字意,也轻松地完成了识字任务。随后,我设计了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让同学们在合作中愉快学习,这样教案基本完成。

  但是在一班试讲时出现了问题:内容太多,一节课根本讲不完,我不得不再做调整。因为有比较充分的课前预习,所以把开始的`几个读书环节合成一个,只读一遍,然后直奔主题,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这样,整堂课下来,除了检测没当堂完成,其他环节还差强人意,如果说还有优点的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是借鉴:

  1、教学过程中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重点,所以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同学们课后能举一反三,学会自主识字。本文稿课题《比尾巴》三个字都是要求认识的生字,通过这三个字教经孩子们三种识字方法:生活中识字,结合字形字义识字,利用旧字认识新字。再比如“鼠”字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识字,最后的一笔就像老鼠长长的尾巴。“扁”让学生找出鸭子身上其他扁的部位,同学们很快就找到嘴和脚,从而理解了扁的含义。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本课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当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的遗憾,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肯定能弥补很多不足:

  1、课堂评价不及时。这一直是我最大的缺点,每次上课前,我都提醒自己要及时评价,可往往一进入上课状态就忘了,以后我一定不断努力提高。

  2、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本课教学时,“短”和“把”字忘了出示卡片进行强化理解,后来讲到“扁”时突然想起来了,却没能及时调整思路,进行补充,导致知识点的遗漏,很是可惜。

  3、板书设计不够精美完整。讲完课后忽然发现,如果加上适当的简笔画,把它和生字卡片一起运用起来,既美观又能突出生字教学的重点,一举两得。

  4、由于时间关系,阳光检测没能当堂完成,只得拖到课后。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家长开放周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让我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虽有些许遗憾,但成长也很大!以后我会且思且行,不断提高!

《比尾巴》教学反思8

  1、老师准备的图片还没有孩子们说出的动物多,以后应该多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孩2、有的小朋友并不能完全正确的表达动物的尾巴形状,但也一定的`道理,只不过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有待开发,这一点老师要正确认识。

  3、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都能表达出,表演出动物的尾巴形状。

  4、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很乐于表演自己的小动物,不但让孩子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是不同的,还让孩子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只要用心观察,都可以把他们表演出来。

  5、如果我再上节这样的课,我会准备更多孩子常见的动物图片,以及动物尾巴形状的图片,更丰富的上好这节课。

《比尾巴》教学反思9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我,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不足及改进措施:

  1、课文中“一”字,我说成是多音字,这个应该是“一”的变调,所以在表述上应该注意。

  2、“谁”的读音我给学生纠正了,但是我自己又有口误读错了,有待改进。

  3、感觉课程的设计还是欠缺孩子们的特点。

《比尾巴》教学反思10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一、激兴趣,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学语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圆脸蛋”;“摸摸你的长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可我们身边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今天,它们还要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呢。”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确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一名优秀的裁判,肯定不会被这些生字宝宝难倒。”“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诉大家,比比谁是最出色的裁判。”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

  二、多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中学语言。

  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三、求统一,让学生在高效整合中学语言。

  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经历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时,通过拓展练说、模仿写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共振。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比尾巴》教学反思11

  一、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所有的感活动起来,每个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只是在于老师如何开启,如何去引导他们去、去发现、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范读课文,这种旧的课前引导,只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情绪,让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落入”,而不是主动去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激情是导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份,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若要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明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去观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自问自答,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有利于日后习作能力的提高,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比尾巴教后感_比尾巴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要学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因此想象力是依缚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师是放开手,让学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大胆地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教,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被人称为“静听”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而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12

  《比尾巴》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阅读的小学生,同时又是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一个创作者,使整堂课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营造氛围,放飞学生潜能

  在本课教学伊始,我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

  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识字

  《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在这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鉴于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猴——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运动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选手的名字及每件衣服上。学生在给选手穿上运动服中初步认识了这些生字。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且还可以小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这样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深刻。在写字教学中,我还是利用课件中形象丰富的小蜗牛引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字:云、公、车。然后巩固认读,最后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学。《课标》中讲的写字教学,不单纯是为了写好字,而是教书育人。写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书范些的同时,强调写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在学生写字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学生练写完之后,还及时评价学生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三、动态生成,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除了要懂得鼓励、欣赏学生,还要善于抓住课堂契机,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后,有个学生突然说:“我还知道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我趁机让其他学生继续往下编,于是就有了“黄牛的尾巴像细绳。”“松鼠的尾巴像被子。”“兔子的尾巴像绒球。”……比完了尾巴,学生的兴致还很高,又开始“比翅膀”、“比四肢”,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在用语言描述的过程,思维也更深层地拓展了。

  四、充分朗读,引导学生感悟。

  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再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流利地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本课的末尾,我制作了动画配乐,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生动的动画,在读中尽情地舞蹈,在歌曲中结束课文。

《比尾巴》教学反思13

  上个周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本着省时、省力的原则,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下载了教学课件。因为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尽管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从旁指点,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先将《比尾巴》反思如下: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粗心的小画家、与小动物比智力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潜质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齐,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但是由于本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于学生回答难题中出现的错误没能给予及时的纠正,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比尾巴》教学反思14

  给孩子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探究中自主发现。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思考,很多教师都把合作、探究学习定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致力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和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师们按照分层互补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或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使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与小组间的竞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建构学习小组评价机制,通过小组自评和他评、师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习惯,如语文科几乎每堂课上都要求各学习小组就所学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进行朗读练习、课文角色扮演时,鼓励各小组勇于创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汇报:孩子们各施各法,有齐读的、有轮读的,或是几人表演,几人诵读,一些孩子干脆把原文抛开,将内容编成小故事表演。

  开放活跃的`课堂,培养了个性习飞扬又善于合作的学生。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在这两节诗里有什么发现,比如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在诗里他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或特别的地方,并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这下学生们感到新奇极了,他们的思维不受一点约束,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交流互补,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自己的发现。“我发现这首诗里第一节都是问题,第二节都是回答问题的!”我发现第二节诗动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们尾巴的特点都放在后面!”“我发现这首诗第一节里前面的字都是一样的!”“我发现这首诗题目是《比尾巴》,诗里也有很多尾巴这个词!”事实证明,孩子通过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发现,而敢于发现,也就敢于创新。美术课上,教师带孩子们走出户外,让他们自行组合,用身体和球、圈摆出不同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营造出较好的团结协作的环境,更放飞了孩子创新的潜能。

《比尾巴》教学反思15

  关于课前备课:我们级部选择了课题之后,曾经多次集体研讨备课,最后将课的整体环节设计确定下来: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形成在自己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的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而且运动会孩子也经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

  在解决生字的问题上,我决定采用小老师领读、交流方法,对比识记等方式来落实识字目标。本节课的写字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云和公”,练写巩固“撇折”。另外还设计“( )的尾巴( )”这样的练习,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课前对于这样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同样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因为自己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理想。

  二、在指导孩子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时间掌握的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我深知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时就能造就的,功夫应下在平时每一节课,今后我会多学多钻,不断努力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2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

【《比尾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反思06-29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01-29

《比尾巴》教学反思12-22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11-02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04-26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15篇01-21

一年级《比尾巴》的教学反思08-15

比尾巴教案10-30

比尾巴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