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时间:2021-02-20 18:20: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亲和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丰富,含蓄深沉的文章,教完这一课后,我感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一些不足。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学应侧重于对主人公的理解和把握上。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抓住父亲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找读能体现父亲爱鸟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但文本中并没有直接表明父亲爱鸟的句子,比如,写父亲具体的爱鸟举动,全文主要在写父亲对鸟的情况很了解,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伤,真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父亲对鸟了解的相关句子中感受父亲的爱鸟情,在教学中我努力去体现这一点。

  另外,我认为在教材处理上可以肯定的有这么两点,一是抓住了文本中的一些语言训练点,比如,模仿“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用“刚……就……”说一句话。二是借助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在教学小鸟唱歌的相关段落时,我播放了森林中各种鸟叫,让学生想象小鸟当时可能在唱什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想象资源,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但我的总体感觉是这一节课上的比较凌乱,最大问题是“有意图,没操作”,很多问题都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暴露出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不精炼

  语言罗嗦是我教学中比较大的问题,原因在于我在学生反馈的引导上比较稚嫩,不会期待学生的反馈,总是急着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比如,我让学生理解“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这句话时,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反馈,我就急着举例引导:你爸爸妈妈会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吗?那说明什么呢?由于是随机想到的问题,语言不够精炼,且把问题答案也公布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所以,学生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停留在表面,原因在于我引导过于牵强。

  2、处理教材过于死板

  我的意图是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达成“体会父亲是个爱鸟的人”这一中心目标。所以我就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我预设好的圈子转,结果学生反而被引进了死胡同,思维被限制了。我揭题后就让学生通读课文,填空“父亲是个( )的人”。其实我在试教时,就是这样操作的,但发现学生的回答很多元,比如“父亲是个很了解鸟的人”“父亲是个很有学问的人”等,但我觉得这没有落入我的预设,又不知怎样引导总结,于是我在第二次教学中,就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讲讲父亲和鸟之间有怎样的感情。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少数同学理解了问题的意思,但答案比较单一,父亲很喜欢鸟。我就在课件中出示答案:爱鸟。把学生的思路统统限制在爱鸟上。由于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够,所以在找读句子时非常生硬。其实我可以这样操作,指名学生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时,可以板书学生比较合理的答案,让学生在不断地朗读,自然感悟到父亲的爱鸟之情。即使学生体会不到爱之情,如果能深刻理解“了解之深”,那么也是实现了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追求学生在合理范围内的多元理解。

  3、媒体和文本联系不紧密

  我通过播放小鸟的叫声,让学生想象小鸟当时在唱什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就可以了,但没意识到媒体运用应该和文本联系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模拟小鸟的各种叫声,在模拟中亲身体验小鸟的快乐之情,进而自然生成情感,理解小鸟对父亲的感激。我可以设问,小鸟这时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或许会身临其境地说出文中的句子,比如:这位叔叔真了解我们,闻闻我们的味道就知道我们在森林里了……这样就把想象目标和文本理解的目标结合起来了。

  通过我这一课教学,我认为自己还需要多钻研教材,设计好课堂流程。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2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句话就明白的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因此在解读课文时,我就着重从父亲知鸟,爱鸟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具体思路是:父亲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父亲知道鸟什么时候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伤,从这几个方面感知父亲是知鸟、爱鸟的人。

  理清思路后,我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学生的讨论和发言精彩、完整,说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很到位。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3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我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同桌互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优点:

  1、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

  2、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3、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4、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老师的评价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不足:

  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4

  父亲和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测一篇文章,进过自己课堂实践后,我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有自己的一点见解。我在课后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结出一些经验,我觉得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有很大帮助。我相信经过深入的思考,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总的来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及课堂上师生的表现都比较满意,但细细推敲,也有不少遗憾:

  1、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一些潜能生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因为课文中没有直接的描写。还好,中上学生已经找出,我不至于措手不及。

  2、课时划分不够合理,用一课时时间完成全课教学,学生实难承受。因而,虽“拖堂”三、四分钟,有些环节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虽各教学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但因学生没能拥有充分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课堂缺乏“生成的美丽”。

  此外,我总在想,如果将“父亲知鸟”、“父亲爱鸟”这两大板块合二为一,先抓结尾,反观全文: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知道猎人是干什么的?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的人?(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读课文领悟情感: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得到保障,个性更能得到张扬,课堂更能诗情飞扬,美丽流淌!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5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更感受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阅读本文,让学生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使他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 学习生字,扎实有效

  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我采用了结合偏旁,归类指导。如喃、嗯、味,这三个字都是口字旁,说明与嘴有关,解释:喃喃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嗯即嘴里发出搭理别人的单音。味可以用鼻子闻,也可以用嘴巴品尝。而教“蒙”时,我则结合雾里看物体,就像眼睛蒙了一块纱巾,所以“蒙”字里面有两横,强调上面的一横就是蒙住眼睛的一块纱巾。这样结合字形,形象解说,学生就学得有兴趣,记得牢固。

  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时我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同桌互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通过朗读,使学生悟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句,学习表达方法

  本文通过描写父亲只看了看树林,闻了闻林中的气味,就准确地知道林中有许多小鸟。充分说明 “父亲知鸟”、“父亲爱鸟”。 那如何让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出来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指导学生从“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体会到父亲的“知鸟”; 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不足之处: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6

  在讲《父亲和鸟》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们回顾了一下七单元的一些文章,让他们自主发现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护环境”,在七单元中识字七是爱护动物的拍手歌,《“红领巾”真好》中表达了“红领巾”对小鸟的呵护,《浅水洼里的小鱼》小孩子对小鱼的在乎,所以在读本节课课题,我就说:同学们猜猜父亲和鸟的关系?或是父亲对鸟儿会怎样?轻松认识到本节课的主旨后,利用一个问题“从哪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爱鸟”贯穿始末。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句子画出来,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发现大多数孩子能找到“喃喃地,轻手轻脚”这些动词,体会出父亲爱鸟。接着让同学们反复读引导孩子在读中体会父亲爱鸟,因为爱所以才会轻手轻脚,但是大部分同学没发现父亲了解鸟也是爱鸟的一种表现,我适当地加以指导,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干什么?”他们有的说:玩游戏、有的说下棋,等等。我就说:“你喜欢这些东西你先得怎么样?是不是必须知道它怎么玩,怎么操作,了解这个东西才能说明自己喜欢。”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父亲懂鸟,对鸟的习性了如指掌: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中,这些也是爱鸟的表现。

  “焐”这个字我采用演示法来解决,让同学们做了做“焐”的动作,活跃了氛围,提起了孩子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我顺势抛出问题:父亲这么懂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父亲会打到很多鸟,有的说父亲会是好猎人,收获大大的……我见时机成熟,马上问: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受到父亲的感染也很喜欢鸟,我很想保护鸟。这样层层引导,由潜入深,不漏痕迹地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效果不错。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以及父亲为什么快活。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并标好自然段。

  2、多媒体课件。

  3、田字格。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喜”和“重”。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让学生初步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朋友,你们看,它们唱着歌儿来了。(播放鸟叫声图片)

  看了这些鸟儿朋友,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鼓励学生能抓住鸟儿的羽毛、声音、颜色等方面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鸟儿)。

  预设:这位同学懂得把句子说完整,真棒!

  你能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鸟儿,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从鸟儿的声音来赞美它,值得大家学习!??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有位父亲也和同学们一样,也非常喜欢鸟儿,今天,我们就学学这位父亲和鸟之间的故事吧。

  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吧!

  ( 预设如果学生课题读得不到位:老师想给你们提个醒,如果你们能把“父亲”的“亲”读得轻些,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题读得更加动听,让我们再来试试吧!)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A、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

  情况。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生字你会读吗?(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B、检查字音。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音要特别注意的?(指名回答。)

  C、识记生字。看来生字的字音难不倒大家了,那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你们觉得比较难记的,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们?(重点指导“蒙、腾、黎”的识记方法。)

  (2)认识生词。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生字的字音和字形了,那老师把这些生字藏进词语中,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父亲 惊动 快活 潮湿 容易 气味 猎人 黎明 雾蒙蒙 热腾腾 浓浓的 喃喃地)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让这位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学生领读。)

  (3)、检查句子。

  那老师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6句,请学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读等方式。)

  (4)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看来大家都预习得不错,那预习完课文,你们知道父亲喜欢什么?(指名回答: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指导朗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课文3—8自然段)

  1、自由读第3——8自然段。

  是啊,父亲非常喜欢鸟儿,他对鸟儿也应该非常地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到8自然段,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请你用“——”画出来,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

  3、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师:谁来说说你画出的句子?(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从父亲的哪些动作看出了父亲对鸟儿的了解?

  预设1:学生找到“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结合板书:望 闻

  师:“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又”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看了很多次,闻了很多次)

  师:你能说说这类的词语吗?(生说。指名3、4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了又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听、说、写、跑等都是什么样的词语?(动词)以后当一件事情做了很多次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使我们说的话变得更加生动。

  师:父亲为什么要望这么多次,闻这么多次?(预设1、生:父亲非常喜欢鸟。师:父亲这么喜欢鸟儿,他对鸟儿也应该非常了解,那么这么爱鸟的父亲在树林中为什么还要望这么多次,闻这么多次?请你联系上文找找答案。引导学生找出“雾蒙蒙” 。)小结:像这样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预设2、生:因为这是一片雾蒙蒙的树林。)

  师:那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带有浓雾的树林。)指名学生回答:(很多雾,看不清楚。)

  师:在有着这么多雾,看不清楚的情况下,父亲居然能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鸟,可见父亲?(指名1、2个学生回答。生:父亲对鸟很了解。 父亲非常喜欢鸟。)

  朗读句子。谁能带着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来读读这句话呢?(指名2、3个学生读。全班齐读。)

  在雾蒙蒙的树林,父亲通过上上下下地——生读:望了又望,用鼻子——生读:闻了又闻。父亲通过望、闻这两个动作就发现了——生:林子里有不少鸟。

  (2)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课件出示句子对比:他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

  A、齐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点。

  B、“喃喃地说”是怎样的说?声音是大声还是小声?速度是快还是慢?(指名读句子。)父亲为什么要“喃喃地说”?(体会父亲对鸟儿的喜爱,生怕惊动了鸟。)

  C、对比两个句子,体会“喃喃地说”。

  D、句式训练。

  a、小明考了100分,他()地说:“我终于考了100分了。”

  b、小红刚买的铅笔丢了,她()地说:“真倒霉,我的铅笔又不见了。” c、今天是小东的生日,他()地说:“( )。”

  小结:平时,我们在说的前面如果也能用上这样的词语,不仅使句子更加生动,还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物的心理。那我们也来说一说吧。

  师:谁还找到了其他的句子,也能看出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指名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师:你从这句话中什么地方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没有风,叶子在动;闻到了鸟味。)

  师: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的声音应该?(指名生: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结合板书:话音轻

  父亲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是因为什么?(生:父亲很喜欢鸟。)板书:爱鸟

  你能把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指名2、3个学生读。全班齐读。) 预设评价: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父亲生怕惊动了鸟,话音真轻啊!

  轻点,别惊动了林中的鸟。

  你能加上动作读,真了不起!

  (3)“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指导读。

  师:父亲望见没有风,叶子在动,知道了什么?(生:林子里有不少鸟。预设评价:你也能(你们现在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真了不起。)父亲还闻到了鸟味,而我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生读: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师:那真的有鸟味吗?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们觉得父亲在说这句话时能像刚才同学那样读得那么大声吗?那声音

  要怎样?(轻声,生怕惊动了鸟。)看,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多么有用啊!现在你能学着父亲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1、2个生读。)

  感悟爱鸟

  师:那树林里过夜的鸟是怎样把自己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的?请看看图片,谁来说说?(紧紧地挨在一起。靠在一起。)

  师:是啊,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紧紧地挨在一起,把自己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样才散发出了鸟味,而这淡淡的鸟味,只有谁闻到了?(父亲)为什么只有父亲闻到了?

  预设1: 生:父亲闻了又闻。师:是啊,父亲闻了又闻,闻得多仔细啊。父亲能在浓浓的草木气味中,闻出了我闻不到的这淡淡的鸟味,可见父亲?(指名1、2个生回答:爱鸟 了解鸟)结合板书:爱鸟

  预设2: 生:父亲很喜欢鸟。 师:是啊,正是因为父亲喜欢鸟,才能在浓浓的草木气味中闻出那淡淡的鸟味,看来父亲对鸟真的非常了解。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小结:父亲的望,父亲的闻,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鸟儿的了解,父亲轻轻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去感悟父亲对鸟儿的了解以及他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两个生字宝宝(课件出示“喜”和“重”字。)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该怎么把这些生字写漂亮吧!

  1、这两个生字读什么?(强调“重”是多音字。喜字可以怎么记?(生说,师:十粒豆子落口里,真欢喜。)

  2、学生自由观察生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个长横,横向笔画很多。)是啊,这两个生字的主笔就是长横,写得时候要平稳。横向笔画多的字,只有一个长横,笔画要紧凑些,横之间要写得匀称。(课件出示要点)

  3、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4、学生练写,师巡视,强调“双姿”。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38页,认真描红生字,并书写一个汉字。老师要把带有“奖”字的小红花送给那些坐姿、握姿漂亮的同学。

  5、展示作业。

  请看看这位同学写得“喜、重”字,请评评他的字哪儿写得漂亮?评价时,请你抓住他是否把老师刚才强调的书写要点做到了?

  6、学生继续练写。

  现在请大家接着再写一个,注意是否把长横写平稳了,笔画写紧凑了。

  板书设计:

  29 父亲和鸟

  望

  了解鸟

  闻

  话语轻 爱鸟

  《29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我觉得,这堂课有这么些比较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落实低段的教学目标,夯实了识字写字教学。教学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了课文,课堂伊始,我就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从生字的字音、字形入手,让学生由字入词,由词入句,逐层递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3、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本节课中,我特别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情境导入环节,我让学生欣赏了鸟儿的精彩图片并要求学生说感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时,引导学生练说“ 了又 ”这类的词语,并进行了小结,让学生明白当某种动作做了很多次时,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在引导学生理解“喃喃地说”时,我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找出优劣,并让学生进行练说句子,让学生明白在说的前面用上这样的词语,可以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总感觉课堂上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特别是在感悟部分,虽说已经设计了“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反馈时,我还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老师的事先预设,牵着学生“走”,在学生的学路和我教师的教路发生裂层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良好的知识功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学机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课堂中的生成能更精彩!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8

  “父亲”是“鸟”的知音,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能清楚地知道鸟儿们的活动情况,让“我”既惊讶又佩服,并逐渐萌生出爱鸟的心绪。课文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而“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中也蕴藏着许多玄机,要让孩子们理解课文,不仅需要反复地吟诵,更需要孩子们用心地去体会、感悟。

  片段一: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我的孩子们读出了许多信息。首先从“最喜欢”想到了父亲还有许多其他的爱好或喜欢别的东西,但相比之下还是“树林、会唱歌的鸟儿”是父亲的最爱,从中想到父亲最喜欢的是大自然。

  而从“一生”理解作者牛汉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因为只有当一个人不在了,我们才能说这是他(或她)一生的事。

  孩子们能抓住“最”字(字眼)展开想像,让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敏锐,便由此随机生成:让孩子们说说你喜欢的事物有哪些,而你最喜欢的又是什么呢?于是乎,孩子们从自己喜欢的水果、玩具、爱好、书籍……进行了说话练习,对“最喜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片段二: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师:读完这句话,你有了怎样的收获呢?

  生1:我从“雾蒙蒙”知道那天清晨有雾,而且雾还很大,看上去雾蒙蒙的。

  生2:周围的东西都被雾盖住了,都看不清了。

  生3:“雾蒙蒙”是一个ABB式的词语,这样写说明雾真的很大。

  师:是啊,就是这样一个雾蒙蒙的清晨,看什么东西都是朦朦胧胧的,尤其是远处的东西几乎看不清了。

  生4:“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明父亲望了很多次,也闻了许多次。

  师:父亲为什么要望很多次,闻很多次呢?

  生5:因为雾太大了,父亲需要更加仔细地、用心地去看和闻。

  师:体会得真好,那么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是“ 了又 ”呢?

  生:“写了又写”说明我写得特别认真。“吃了又吃”说明这样东西实在太好吃了。“看了又看”说明这本书太好看了。“跑了又跑”说明我跑了很长时间。“笑了又笑”说明这件事情太好笑了。……【这里学生的发言相当精彩,不仅说出了“ 了又 ”,同时还说明了理由,课堂也一下子沸腾起来。】

  师:你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呢?

  生6:“上上下下”也说明了父亲看得很认真,也闻得很认真。

  师:是啊,尽管是一个雾蒙蒙的清晨,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专注和认真。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片段三: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其实这两句话从字面上去理解非常简单,就是说明了树林和鸟,以及父亲的快活,然而,我觉得假如就这么一晃而过的话,可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主题不能很好的得以体现。于是,我向孩子们发问:“为什么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呢?”

  生1:小鸟最快活是因为它可以自由自在地唱歌,歌声是那样的优美,可能吸引了很多小鸟来听,所以它们是最快活的。

  生2:我觉得小鸟的快活是因为它在梳理蓬松的羽毛。

  生3:还因为小鸟在大树间飞来飞去,所以它们最快活。

  生4:我来补充一下,还有小鸟还可能在树枝上蹦蹦跳跳的,非常的快乐。

  生5:树林很快活是因为听到了小鸟的歌声,它们觉得很好听,所以就快乐起来了。

  生6:树林快活我觉得还可能是大树把小鸟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快活了,“妈妈”肯定也会跟着快活的。

  生7: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小鸟,大树身上的虫子都被消灭光了,所以大树觉得自己很健康,所以就很快乐了。

  【当然孩子们的回答不是像上面记录下来的那么有条理,这是我对孩子们回答的整理,但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思考是深入的,可见他们的用心之处。】

  师:是啊,大树和小鸟是相互依存的,因为有了大树,小鸟才有了家;而有了小鸟的帮助(捉虫),才使大树如此健康地成长。那么,父亲的快活又是因为什么呢?

  生8:我觉得父亲的快活也是因为听到了小鸟动听的歌声,觉得非常舒服,所以就快活起来了。

  生9:我也觉得父亲是看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觉得很快活。

  生10:因为父亲可能已经把大树和小鸟都当做了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们这样的快活,所以他也快活了。

  ……

  孩子们对于大树、小鸟、父亲的快活做了种种的猜测,每一种想法都是那样贴切和自然,无意中也显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凸显出父亲是那样的爱鸟、知鸟,领略到“人与自然之间的那份融洽,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

  另外,孩子们还从父亲没有看到鸟飞,听到鸟叫就知道树林里有鸟,说鸟要唱歌了,鸟就真的唱歌了。父亲对鸟的了解让孩子们觉得父亲简直是“神了”,他就像一个鸟类专家,好似懂得鸟语一般,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爱一样东西就要真正去了解这一样东西,只有这样才是一种真正的爱。

  孩子们就在这样的读文、解文的过程中,慢慢地领悟到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父亲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父亲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感受到原来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是那么美好,也领略到了人与自然是十分和谐,十分融洽;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

  曾看到过这么一句话:“阅读本文,就像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和谐、十分融洽。”是啊,教师就是这样和孩子们在感性的交流与沟通中,让孩子们很自然地认识到人与鸟、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相融相依,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9

  在讲《父亲和鸟》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们回顾了一下七单元的一些文章,让他们自主发现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护环境”,在七单元中识字七是爱护动物的拍手歌,《“红领巾”真好》中表达了“红领巾”对小鸟的呵护,《浅水洼里的小鱼》小孩子对小鱼的在乎,所以在读本节课课题,我就说:同学们猜猜父亲和鸟的关系?或是父亲对鸟儿会怎样?轻松认识到本节课的主旨后,利用一个问题“从哪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爱鸟”贯穿始末。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句子画出来,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发现大多数孩子能找到“喃喃的,轻手轻脚”这些动词,体会出父亲爱鸟。接着让同学们反复读引导孩子在读中体会父亲爱鸟,因为爱所以才会轻手轻脚,但是大部分同学没发现父亲了解鸟也是爱鸟的一种表现,我适当的加以指导,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干什么?”他们有的说:玩游戏、有的说下棋,等等。我就说:“你喜欢这些东西你先得怎么样?是不是必须知道它怎么玩,怎么操作,了解这个东西才能说明自己喜欢。”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父亲懂鸟,对鸟的习性了如指掌: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中,这些也是爱鸟的表现。“焐”这个字我采用演示法来解决,让同学们做了做“焐”的动作,活跃了氛围,提起了孩子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我顺势抛出问题:父亲这么懂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父亲会打到很多鸟,有的说父亲会是好猎人,收获大大的……我见时机成熟,马上问: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受到父亲的感染也很喜欢鸟,我很想保护鸟。这样层层引导,由潜入深,不漏痕迹地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效果不错。

  总的来说这节课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们比较轻松的就把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解决了。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0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后反思:首先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对鸟了如指掌,与鸟亲密无间的关系。接下来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老师的评价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老师的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可谓是水到渠成,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不足的地方:教学时,课堂上出现了离不开教案的现象,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当学生的思维没有达到我的预设时,就心急了,没有让学生再读课文,细读课文,去领会、去体悟。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1

  备《父亲和鸟》这一课时,看了好几遍文章,摸不清文章到底要讲什么,感觉有些难懂,后来联系上本单元的爱护环境主题,再读课文,读着读着仿佛就走进了古老的童话世界。作者利用儿子和父亲的感受对比衬托出父亲对鸟和树林的特殊情怀,抓住主题入手解读文本就容易了许多。

  语文教学把环节简洁化,可以无形中把自主学习的过程还给孩子。课始,领着孩子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识字七爱护动物的拍手歌,《“红领巾”真好》中“红领巾”对小鸟的呵护,《浅水洼里的小鱼》小孩子对小鱼的在乎,读本节课课题,猜猜父亲和鸟的关系?或是父亲对鸟儿会怎样?轻松认识到本节课的主旨后,利用一个问题“从哪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爱鸟”贯穿始末。(但感觉这个问题有点专业)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句子,孩子们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句子,顺子孩子的思路读下去,体会知鸟、爱鸟。作者通过笔墨渲染父亲知鸟,文中的句子很适合孩子反复读,父亲的喃喃、轻手轻脚、张望的动作,引导孩子在读与模仿中体会父亲内心。孩子们明白了父亲很喜欢鸟,也很懂得鸟,对鸟的习性了如指掌: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中,这“焐”的理解,采用演示法来解决真是不错,活跃了氛围,提起了孩子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我顺势抛出问题:父亲这么懂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父亲会打到很多鸟,有的说父亲会是好猎人,收获大大的……我见时机成熟,马上问: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受到父亲的感染也很喜欢鸟,我很想保护鸟。这样层层引导,由潜入深,不漏痕迹地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效果不错。

  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样一个难理解的问题此时已经可以水到渠成的找到问题答案。

  自己也非常自以为是的认为对语文教学有很多的思考,但是,每次上完课总会有遗憾。本节课,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拖堂,但有好几个生字没有讲完。高效课堂体现的不只是换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如何更有效的安排教学环节是面临的一个难题,识字教学的与文本的理解融合一起,减少识字的乏味,随文识字中增加对生字的理解。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2

  《父亲和鸟》这篇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心朋友了,“知鸟”不正是对鸟的深深的爱吗?

  本文是比较富有感情色彩的,那天与孩子们聊他们的家长,聊喜欢的小动物开始,大家情绪比较高涨,随后走进我和父亲的生活,让孩子融入课文的角色中,体会父子间的情意。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够明白,“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因为“我”和父亲一样,也很喜欢鸟,从而使文中难于理解的句子变得简单了。在理解“雾蒙蒙”一词时,学生适时说出,今天的天气就是“雾蒙蒙”的,能够结合生活,把词语用到语境中去,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喃喃”一词时,学生马上引用了前一课学过的“叨念”,把新旧知识结合了起来。由此来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确是远比教学生学会几个字要重要得多。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是我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3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首先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接着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然后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在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并给以学生许多鼓励性的评价。这些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一系列追问,“爱鸟 ——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应该是水到渠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4

  因督导课的原因,今天我把29课《父亲和鸟》提到前面去讲。我改变了平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我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不限方式。读完第一遍,问学生有什么想说的吗?有几个孩子比较活跃,把读完一遍课文后所知道的,以及感受争先恐后地说出来。接着我又让学生读第二遍,并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自己读,可以同桌合作读,找前后位伙伴读。这种形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活他们朗读的热情,孩子们读得都很投入。

  在读后,我鼓励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简单的让别的学生帮助回答,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堂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如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对鸟很了解?,这样孩子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答案,从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虽然很累,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这节课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够走进书里去,真正在读中悟出道理。

  上完课,及时的进行了反思,除了对课本身的反思,还有对学生表现的反思,有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很听老师的话,让读就读,让写就写,但是就是不动脑筋,所以老师提出其问题,这部分同学就安静的呆着,从不举手参与。我在反思如何激起这部分同学的参与的欲望。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5

  这篇文章真新鲜。可是因为要赶课,所以没有细讲,只是让学生读。为了要赶课,把读书时间都停了下来。哦,不是读书时间,是调整了一下读书时间的读书内容。不再是读课外书,而是要学生读没有学过的课文。我觉得这样可以加快课堂的进度。那么只在课堂上讲字就可以了。我知道学生消化得不好,可是有什么办法了。时间已经不够了。我没有耽误上课呀。有时还建议两到三课时,我们是一课两课时上下来的,还是不够用。而且有的口语交际都拿到了班队会上进行了。可是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了。课时还有不到两周,可是课还有十课。这怎么能讲得完。为什么新书这么多学习内容,我真的不知道别人别的学校别的地方是怎么进行的/反正我们年年上不完。我一直在想对策,可是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好方法。上网发现别的教师也是这样紧张的。是不是教材有问题,不应该安排这么多内容。我想,可能是教材只管编教材不管学校还有别的活动吧。可是一线教师没有发言权。可是,为什么实验者只能实验却没有发言权呢?那实验的可操作性从哪来呢?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父亲和鸟》语文教案

2.珍珠鸟教学反思

3.《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4.《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5.《泉城》教学反思

6.《圆》教学反思

7.《统计》教学反思

8.线上教学反思